九兵团后代红色朝鲜行(五):九兵团父辈血战长津湖,“冰雕连”精神永载史册

锡林

<h3>  69年前,朝鲜半岛硝烟四起,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保家卫国,为了世界和平,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他们踏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他们在朝鲜浴血奋战,御敌于国门之外。</h3><h3> 在抗美援朝这一场血与火的战争中,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时间里,近20万名志愿军英雄儿女为国捐躯,几十万英雄儿女英勇负伤。中国人民志愿军用血肉之躯终结了中华民族遭受外来侵略的百年屈辱历史,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尊严,他们用血肉之躯为我们的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和平与安宁。</h3> <h3>  <b>一、前往长津湖烈士陵园,祭奠九兵团英烈,这是我们未了的心愿。</b></h3><h3> 作为志愿军九兵团的后代,我们此次“重走父辈路、红色朝鲜行”都还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我们都非常想去朝鲜长津湖地区,我们想亲眼看看父辈当年曾浴血拼杀过的战场,我们都非常想站在长津湖志愿军烈士陵园前,凭吊祭奠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东线战场长津湖之战中,与我们的父辈并肩作战、奋勇杀敌而英勇牺牲的志愿军九兵团的烈士,9866名志愿军九兵团烈士已经在长津湖烈士陵园里静静长眠了69个春秋,他们是我们父辈的亲密战友、好兄弟。</h3> <h3>  我们的心愿没有实现,主要原因是因为朝鲜的许多地方不具备接待条件,再加上道路交通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朝鲜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志愿军烈士陵园对外开放,大多数志愿军陵园和地区不对外开放,其中就包括长津湖地区和长津湖烈士陵园。到目前为止,长津湖烈士陵园只有中国使领馆、中国新闻单位、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少数人去祭扫过,大多数普通中国人是无法获准进入的。</h3> <h3>  <b>二、长津湖战役是改变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九兵团父辈在长津湖战役中创立了神圣而不朽的功勋!</b></h3><h3> 长津湖,位于朝鲜北部咸镜南道西北部狼林山脉和赴战岭山脉之间,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宽46.08平方公里,水面海拔1046米,地处长津高原之上。长津高原属于朝鲜最高的高原——盖马高原西南部的一部分,其南北长60公里,东西长50公里,平均海拔1400米。它的北部是海拔2355米的莲花山脉,西部是海拔2186米的狼林山脉,南部则被海拔1766米的高台山和1206米的黄草岭等组成的赴战岭山脉截断。这一地区就像朝鲜内陆一个高寒的屋脊地带,这里天寒地冻、山高路险、村落稀疏,环境险恶异常。</h3> <h3>  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我们父辈参加的著名的长津湖战役就发生在这里。</h3><h3>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乃至整个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是抗美援朝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是中国军队第一次打败西方军队、打败美国王牌军的战役。</h3><h3> 有史学家称,长津湖战役是历史的拐点,是中美双方王牌部队改变历史进程的一场决战,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战略意义最大的一次胜利,长津湖战役对于整个朝鲜战争的影响意义非常深远。</h3> <h3>  69年前,1950年11月27日,长津湖这里因爆发的一场炼狱般的血战而载入了史册。中美两国两支王牌军在冰天雪地中,展开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惨烈交锋。</h3><h3> 我们父辈所在的九兵团在这场旷世纪的殊死大搏杀中,在缺衣缺粮缺弹的极度困难下,身穿单薄的棉衣,在零下四十度的极度严寒中,与美国海军陆战队最精锐的陆军一师、美七师展开了一场长达28天的惨烈战斗。</h3><h3> 最终,美国的精锐部队陆战一师和美七师被击溃,被迫从长津湖溃退到兴南港,志愿军九兵团将美国军队彻底轰出了朝鲜三八线以北东部的广大地区,一举扭转了朝鲜战争的战局。</h3><h3> 志愿军九兵团在长津湖战役中,在世界战争史上创造出了惊人的奇迹,创造出了数个第一,创立了神圣而不朽的功勋!</h3> <h3>  <b>三、志愿军九兵团紧急入朝,以惊人毅力隐蔽潜行,悄然进入攻击位置。</b></h3><h3>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9月15日,美军从仁川成功登陆;10月7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了三八线,攻入了朝鲜境内;10月20日,“联合国军”攻陷了朝鲜首都平壤。</h3><h3>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叫嚣要在1950年12月25日圣诞节前赶到鸭绿江,占领全朝鲜。他迅速集中了全部侵朝部队兵力,发动了一次能“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他们向着鸭绿江方向长驱直入。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此刻他们面对的是中国华东野战军最精锐的部队九兵团。</h3> <h3>  朝鲜战争爆发后,在侵略者把战火从朝鲜烧到中朝边境,严重威胁新中国安全的危急关头,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h3><h3> 毛泽东主席亲自点将,令九兵团在山东境内集结待命。朝鲜战局急转直下后,毛泽东主席又命令九兵团紧急入朝参战。</h3><h3> 第9兵团所辖的第20军、26军、27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精锐部队,是第三野战军的主力。第9兵团历经战火洗礼,作风顽强、战功赫赫,在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重大战役中屡建奇功。<span style="line-height: 1.8;">其中,我们父辈所在的27军是解放战争时期各军(纵队)中歼敌人数最多的部队之一,是人民解放军中的王牌部队,27军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卓越的功勋。</span></h3> <h3>  由于战情紧急,从气候温和的华东地区调来的九兵团父辈来不及更换适应北方气候的冬装,身穿南方的单薄棉衣就紧急入朝。一入朝,马上进入了朝鲜的东北部山区,顶风冒雪向预定作战地区长津湖挺进集结。</h3><h3> 1950年冬天,正值50年不遇的寒流袭来,大雪纷飞,气温骤降,夜间最低气温降到了零下40度。零下40度,呵气成冰,由于缺乏御寒装备,很多战士被冻伤,战斗还没有打响就出现了大量的非战斗减员。</h3><h3> 由于美军的空中优势,我军根本没有防空能力,九兵团是夜行昼停。长津湖战役发起之前,在美军不间断的侦察中,九兵团20军4个师(第58、59、60、89师)和27军的3个师(第79、80、81师)共约10万人,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缺衣少食的困难,隐蔽潜行悄然进入到了长津湖周围的攻击位置,27军94师、26军作为预备队跟随其后也开始向长津湖靠近。</h3> <h3>  “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曾亲自坐飞机到朝鲜的山林中巡看,然而除了茫茫的雪原,他什么也没有看到,为此,他放心地命令他的队伍通过长津湖,向鸭绿江挺进。</h3><h3> 麦克阿瑟万万没有想到,志愿军九兵团能长驱近200公里,昼伏夜行,隐蔽进入长津湖地区,竟然未被当时最具现代化侦察手段的美军发现。10多万人的九兵团居然就在美军侦察机的眼皮子底下,悄无声息地进入了指定位置。</h3><h3> 战后,美国的著名军事评论家感慨地说:“无论用什么标准来衡量,中国军队的强行军能力都是非凡出众的。”西方军事学家把此次第九兵团开进和集结的行动,惊叹为“当代战争史上的奇迹之一。”</h3> <h3>  <b>四、11月27日夜,长津湖战役爆发,中美两支王牌部队进行着空前惨烈、殊死的世纪大血战!</b></h3><h3> 1950年11月27日夜,一声军号吹响,宋时轮、陶勇指挥九兵团20军、27军10万将士,在冰天雪地里扑向了被公认为美国战斗力最强、从未打过败仗的精锐部队美陆战一师和美七师,长津湖战役爆发。</h3> <h3>  九兵团20军和27军10万将士将美军分割成几段,双方激烈拼杀,美军将几百辆坦克和装甲车在几个被围地点构成环形防御圈,机械化集中火力横扫湖水般进攻的九兵团勇士。</h3><h3> 由于一些辎重装备无法运达,九兵团战士们的武器装备极差,主要武器是步枪、机枪、手榴弹,少量的迫击炮也因为严寒大多成为哑炮,因此手榴弹成了战士们的重武器,而美军不仅坦克、火炮等地面重型武器应有尽有,还有强大的空中火力支持。</h3><h3> 我们的父辈、九兵团的勇士们利用黑夜做掩护,发挥近战夜间的威力和敌人搅在一起作战,遇到机枪扫射就及时卧倒,然后集中力量,分散攻击,互相掩护,以小分队接近敌人,并投出大量手榴弹杀敌。在与美军的肉搏战中,许多九兵团战士拉响了自己身上和敌人身上的手榴弹。一群九兵团勇士倒下了,接着有更多的勇士冲上去,整个阵地到处是枪声、爆炸声、冲锋号声和喊杀声。</h3><h3> 经过一整夜的战斗,习惯于夜战近战的志愿军九兵团战士一再突破敌人阵地,但还未解决战斗之时,天已经亮了。</h3> <h3>  在得知美陆战一师和美七师被围在长津湖后,美军依靠其强大的国力、调动陆海空优势兵力,凭借其强大的地空火力疯狂对九兵团20军、27军进行反扑,双方继续在冰天雪原上进行着空前惨烈的厮杀。</h3><h3>  无数的美军运输机运来了大批的武器、弹药和鸭绒被等防寒装备,大量的直升机运走伤员,使得美军解除了后顾之忧。</h3><h3> 志愿军九兵团20军、27军由于没有防寒设备,大多数战士被冻伤,非战斗减员异常严重。但是许多战士把仅有的一个冻成了冰疙瘩的土豆留到冲锋前再吃掉,吃完后依然发动决死的冲锋,又冻又饿的九兵团勇士们完全在用钢铁的意志与钢铁的对手作战。</h3> <h3>  <b>五、长津湖新兴里之战,27军全歼美军“北极熊团”,这是我军历史上唯一一次成建制地歼灭美军一个加强团的光辉战例。</b></h3><h3> 11月27日,27军80师238、239、240团和81师242团共4个团的兵力,已隐蔽进入长津湖的新兴里。美7师31团上校团长麦克莱恩和他的4000余名官兵已踏进了27军布下的重重包围圈。</h3><h3> 麦克莱恩,素以蛮横骄傲著称,他的部队号称从未吃过败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陆军步兵第7师第31步兵团成功攻入俄国西伯利亚,战功显赫,被美国伍德罗·威尔逊总统授予“北极熊团”称号,并由总统亲自授予“北极熊旗”。</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1950年11月27日晚上22点,新兴里围歼战以夜袭方式开始,撼天震地的枪炮声,骤然回响在新兴里这个山村的周围。</span><br></h3><h3> 攻击命令打响后,战士们拖着冻僵的双腿没命地向敌人冲锋。敌人很快就发现了志愿军缺乏火炮等重型武器,攻击力不够的弱点,他们把部队收缩起来,把自行火炮和坦克开到四周,形成环形防御,凭借优势火炮打起了反冲锋。同时凭借先进的机械化装备,呼叫飞机和远程炮火,对志愿军进行狂轰滥炸,大量的凝固汽油弹、燃烧弹在战士们身边爆炸,无数的战友倒了下去,而活着的战士们进攻、再进攻,直到力竭或壮烈牺牲。</h3><h3> 11月30日, 27军向新兴里发起总攻,27军集中了80师和81师主力及全军炮火,以聚歼之势向新兴里美军发起了一波又一波地猛烈进攻,四面八方都响起了令美军心惊胆战的军号和哨子声。27军战士全身挂满手榴弹,一边投弹一边攻击前进,拼死突近美军环形防御阵地。</h3><h3> 27军80师和81师在付出了重大的代价后,终于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突破了敌人的钢铁坦克防线,中美双方军队随即进入残酷的肉搏战。在一片嘁哩喀嚓的白刃格斗中,美军防线终于被突破了。</h3><h3> 从11月27日至12月2日,5天5夜的激战,曾经不可一世的美国陆军精锐步兵团“北极熊团”终于被九兵团27军歼灭,美国总统亲自授予的王牌团番号“北极熊团”永远地从美军战斗序列中消失了。有4000余名官兵的“北极熊团”团旗被缴,团长被击毙,这在美军历史上是罕见的。“北极熊团”团旗是我军缴获美军的唯一一面军旗,也是我军历史上唯一一次成建制地歼灭美军一个加强团的光辉战例。</h3><h3> 如今,“北极熊团”团旗,作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被保存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内。</h3> <h3>  <b>六、九兵团20军连长杨根思在长津湖战役中英勇牺牲,他成为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第一位特级英雄。</b></h3><h3>  美军在连日打击之下终于不支,在飞机和坦克掩护下开始沿公路向南猛烈突围。</h3><h3> 志愿军九兵团20军、27军战斗减员很大,参战部队只好化整为零以连为单位,层层设防、步步阻击,像猎犬一样死死咬住美军。</h3><h3> 在阻击美军突围的战斗中,在长津湖下碣隅里1071高地上,发生了一场悲壮的战斗,这场战斗是长津湖战役中无数个悲壮战斗场景的一个缩影。</h3><h3> 1950年11月29日这一天,作为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的九兵团20军58师172团一营三连连长的杨根思,他率领着一个排的战士扼守在美军突围通道口的下碣隅里1071高地东南屏障小高岭阵地上。</h3><h3> 美军这是一次疯狂到歇斯底里的突围,大口径炮弹被毫不吝惜地泼洒到这个阵地上,坦克和自行火炮抵进直瞄射击,来自航空母舰的机群则用凝固汽油弹与火箭弹一次次把整个山头点燃。在这样疯狂的火力下,几乎所有的防御工事都失去了意义。</h3><h3> 但无论怎样的火力覆盖,从残破阵地上爬起来的志愿军战士,依然用简陋的武器拼死回击,一次又一次把美军赶下了阵地,直至伤亡殆尽。</h3><h3> 当杨根思带领的这个排连续打退了美军飞机、大炮掩护下的八次集团进攻后,杨根思让仅剩的两位伤员带着重机枪转移,当阵地上只剩下杨根思一人时,敌人发起了第九次冲锋。</h3><h3> 杨根思从容不迫的抱起了10斤重的炸药包,面对蜂拥而上的40多名美军,杨根思一跃而起,冲进敌群,拉响了导火索,与敌人同归于尽。</h3> <h3>  杨根思壮烈牺牲了,年仅28岁,杨根思成为了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第一位特级英雄。</h3><h3> 杨根思的英雄壮举深深影响了整个志愿军战斗部队,在后来的抗美援朝战场上,在临清江反击战中,就涌现出了38位杨根思式的英雄,抗美援朝战场上涌现出了无数个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式的英雄形象。</h3> <h3>  <b>七、九兵团的“冰雕连”成为一座精神丰碑永载史册!</b></h3><h3> 在长津湖战役的战场上,在20军、27军的军史里,还记载着“冰雕连”史诗般的悲壮:一排排志愿军战士俯卧在摄氏零下40度的阵地上,人人都是手握钢枪、手榴弹,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和战斗姿态。</h3> <h3>  这是在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九兵团20军59师177团6连、60师180团2连、27军81师242团5连除一名掉队战士和一名通信员,共三个连队的志愿军战士,成建制被冻死在阵地上的壮烈场面。</h3><h3> 战士们按时埋伏在了美军撤退的必经之路旁,可是当美军到达时,却没有人站起来冲锋,他们全部冻死在露天掩体里,他们全部化作为一座座晶莹的冰雕,化作为将要跃然而起的“冰雕”群像。</h3> <h3>  为了让中国人能够挺直腰杆在世界上生活,他们付出了永远不能站立在这个世界上的代价。</h3><h3> 从此,“冰雕连”成为一座精神丰碑、一种文化符号被载入军史。</h3> <h3>  “冰雕连”其中的一个阵地在水门桥,水门桥是长津湖战役中美军南撤的必经之路,是唯一一座可以通行机械化部队的通道,九兵团以惨重的代价在6天时间里三次炸毁了水门桥,都被美军“奇迹”般的修复。</h3> <h3>  美军最后一次修复是在日本连夜赶制出来桥梁预制件,由大型运输机直接空投到了水门桥,然后在悬崖上不到两天就架设了一座载重50吨,可以通过撤退部队所有车辆的桥梁。而作为炸桥失败后的第二道防线,此时在水门桥南岸担任阻敌任务的志愿军一个连队,由于长时间埋伏,已在零下40度的低温中冻成了“冰雕连”。</h3> <h3>  美国兵对“冰雕连”的场景深感震惊,一位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的美军军官说:“他们冒着严寒和陆战队的炮火源源而来,其视死如归的精神令陆战队员们肃然起敬!”</h3> <h3>  美国兵他们不会理解,为什么中国志愿军士兵宁愿冻死也决不放弃自己的阵地?</h3><h3> 他们没有看到,他们也读不懂九兵团20军59师177团6连战士宋阿毛身上的一首绝笔诗:“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h3> <h3>  <b>八、九兵团顽强进攻、艰难追击,美军逃出“地狱之旅”。</b></h3><h3> 在长津湖战役的追击战中,九兵团20军、27军因战斗伤亡和冻饿减员已达到三分之二以上,但只要是活着的人,都不顾一切地阻击追击美陆战一师和美七师,面对强大的敌人,跟踪追击而来的志愿军战士全部投入战斗,直至战死无一后退。</h3><h3> 美军陆战一师在从柳潭里逃往下碣隅里的路途上,一路上惨遭志愿军层层截杀,用了3天时间才走完了22公里的路,平均一小时只能走300米,美军自己称这次撤退为“地狱之旅”,这在海军陆战队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h3> <h3>  为彻底歼灭美陆战一师,九兵团急调26军赶往长津湖下碣隅里增援,怎奈26军作为九兵团的预备队,与九兵团20军、27军相距较远,在极度严寒中、在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无法按时到达作战地域。</h3><h3> 九兵团20军、27军各部连日苦战,粮弹不济,伤亡重大,冻伤冻死众多,战斗力大大削弱,虽竭尽全力仍无力阻止南逃的美军。</h3><h3> 12月5日和6日,九兵团26军赶到下碣隅里后,这支刚上场的生力军与20军、27军一起顽强进攻,全力追击南逃之敌。</h3> <h3>  为接应陆战一师这支美军王牌军的后撤,美军集中海面航空母舰上的战斗机,对后撤美军纵队实施空中不间断的火力支援,并指挥轰战机对志愿军后方地域实施轰炸,阻止向长津湖前线提供物质和人员的支援。</h3><h3> 精疲力竭的美陆战第一师和美七师在美步兵第三师的接应下,逃出了志愿军第九兵团的包围。</h3><h3> “美军历史上路程最长的退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语)开始了,10天之内,美军溃退了300公里。</h3><h3> 12月24日,美军全部撤出兴南港,美军为了不使物质落入敌手,将兴南港炸毁。</h3><h3> 12月25日拂晓,九兵团27军进入兴南港,至此,历史上空前惨烈的长津湖战役宣告结束,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也至此结束。</h3> <h3>  <b>九、长津湖战役彻底粉碎了美军狂妄吹嘘的 “圣诞节总攻势”,从此扭转了朝鲜战局,为以后的胜利开辟了道路。</b></h3><h3> 1950年12月25日,是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许诺美军士兵结束朝鲜战争的圣诞节。这一天,志愿军九兵团全面进入美军最南面撤退的基地——兴南港,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对试图北进的“联合国军”迎头痛击,全面驱逐了号称要“饮马鸭绿江”的美军,让所谓的“圣诞节攻势”成为了一个笑话。</h3><h3> “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在圣诞节总攻势一败涂地后,他在向美国总统的报告中惊呼:美国是在完全新的情况下,和一个具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完全新的强国进行了一次完全新的战争。</h3><h3><br></h3><h3> </h3><h3> 九兵团将战线推至三八线边沿地区,粉碎了联合国军迅速占领整个朝鲜半岛的企图,迫使其转入防御。</h3><h3> 志愿军总部在给九兵团的贺电中说:“你们在冰天雪地粮弹运输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苦战一月有余,终于熬过困难,打败了美国侵略军陆战一师及第7师,收复了许多重要城镇,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这种坚强的战斗意志与大无畏的精神值得全军学习。”</h3><h3>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在给9兵团的嘉奖令中说:“你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h3><h3> </h3><h3> 在长津湖战役中,九兵团给予敌人歼灭性打击,毙伤俘敌1万3千9百余人。而志愿军九兵团也付出了重大的伤亡代价。</h3><h3> 由于长津湖战役的惨烈,长津湖是让我们的父辈刻骨铭心的地方,是我们的父辈在生前大都不愿提起的地方。</h3><h3><br></h3><h3> 我看到过一篇文章,上面写道:1952年9月,九兵团奉命从朝鲜回国。汽车开到鸭绿江边,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要司机停车。下车后,宋时轮向长津湖方向默立良久,然后脱帽、弯腰,深深鞠躬。当他抬起头来时,警卫员发现,头发花白的宋时轮泪流满面,不能自持。</h3><h3> 这一悲情色彩的场景无疑是对这场战役惨烈程度的最好注解。</h3><h3><br></h3><h3> 长津湖战役也成为美国军人永远无法遗忘的惨烈记忆。美军陆战一师作战处长鲍泽上校在回忆录中写道:“我相信,长津湖的冰天雪地和中国军队不顾伤亡的狠命攻击是每一个陆战队员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至今,长津湖战役还是美国军事院校不断学习和演练的战例范本。</h3> <h3>  <b>十、让我们通过文字和图片,凭吊祭奠长眠在长津湖烈士陵园中的九兵团英烈。</b></h3><h3> 69年前,我们的父辈作为志愿军九兵团的战斗一员,亲身参加了这一场最惨烈的“血战长津湖战役”,我们为自己是英雄的九兵团后代而感到骄傲和自豪!</h3><h3> 尽管我们这次没有能够前往长津湖,但我们这次能够到朝鲜来,能够踏上这片父辈曾经浴血奋战过的土地,能够去祭扫已经开放的开城松岳山志愿军烈士陵园和安州志愿军烈士陵园,能这么近距离的去感受父辈们当年的豪情壮志,也多少寄托了我们的哀思,多少完成了我们的心愿。</h3> <h3>  我曾看过一篇题为《走访中国志愿军烈士陵园,听朝鲜老人讲长津湖血战》的文章,是《环球时报》记者2013年9月在朝鲜《劳动新闻》的帮助下,获准前往长津湖地区采访而写成的文章。记者在这篇文章里详细记录了他前往长津湖地区,前往长津湖烈士陵园祭拜志愿军九兵团烈士的经过。</h3><h3> 《环球时报》记者从平壤前往长津湖,走的是平壤—元山—咸兴—长津这样的一条线路。平壤市至元山市大约180多公里,元山市至咸兴市大约110多公里,咸兴市至长津郡大约70多公里。</h3><h3> 《环球时报》记者一行乘坐越野车从平壤出发,首先驶向元山市,经过大约5个小时左右,中午时分抵达元山。在元山匆匆吃过午饭后继续赶路,经过大约4个多小时,傍晚前赶到了咸兴。在咸兴休息了一个晚上后,第二天清早从咸兴前往长津郡,不过70多公里的路程,记者一行乘坐越野车翻山越岭走了近5个小时,才到达了长津郡。</h3><h3> 从咸兴至长津郡,正是一条反方向的志愿军九兵团当年从长津湖往咸兴一路阻击美军的路线。记者在文章中写道:“沿途都是大片的原始森林,树茂林密,我们的汽车一路颠簸,在峡谷山涧里穿行,时而爬坡,时而转弯,山高路窄,不时看到悬崖绝壁。汽车开过去,后面扬起一片黄土。”</h3><h3> 记者一行越往山里走,原本的天高云淡也变成了雾霭重重,远处崇山峻岭更是云雾缭绕。海拔越来越高,气温越来越低,原本穿着夏装的记者也赶紧披上了棉服。</h3> <h3>  《环球时报》记者一行到达长津郡后,首先瞻仰了杨根思烈士纪念碑。</h3><h3> 杨根思烈士纪念碑位于长津郡城中心的一座山岗上,杨根思烈士纪念碑是一座3米左右的塔式纪念碑,它的下半部分是石块砌成的梯形高台,上方立着纪念碑,碑上带着屋檐式尖顶。碑身正面刻着竖写的碑文,中间是“永垂不朽”四个鲜红的中文大字,右边则刻有一行红色中文繁体小字“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连长杨根思烈士千古”。</h3> <h3>  杨根思,江苏泰兴人,1922年生,1944年2月参军,1945年11月入党。杨根思多次被评为战斗模范、爆破英雄等称号,解放战争期间,他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称号,杨根思也在战争中成长为20军58师172团一营三连连长。</h3><h3> 朝鲜战争爆发时的1950年9月,杨根思正在北京参加全国英雄模范代表大会,并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接见。杨根思从北京参加完全国英雄模范代表大会后立即返回部队,随志愿军九兵团20军投入到了长津湖战役中。九兵团20军在长津湖战役中担负主攻美军陆战一师的任务,打得极其艰苦、壮烈!</h3><h3> 1950年11月29日这一天,杨根思奉命带领一个排在小高岭阻击美军南逃,在打退敌人8次冲锋后,阵地上只剩下了连长杨根思,当40多名敌人冲上阵地的时候,杨根思点燃了炸药包,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h3> <h3>  长津湖战役结束后,1952年5月9日,志愿军总部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同时追授为“特级战斗英雄”称号。20军58师172团三连被命名为“杨根思连”。1953年6月25日,朝鲜政府授予杨根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并在长津湖畔建立杨根思纪念碑。</h3><h3><br></h3><h3> </h3><h3> 27军后代曾剑明曾经写过一篇题为《志愿军特级英雄杨根思和我父亲曾如清将军的一段历史故事》的文章,曾剑明的父亲曾如清将军曾担任杨根思所在部队20军58师首任师长兼政委,他是亲眼看着杨根思在战斗中成长起来的,杨根思一直是一纵一师和20军58师的骄傲。</h3><h3> 上海解放后,曾如清将军调任九兵团27军政治部主任,长津湖战役时,他任九兵团27军副政委,后又任九兵团27军政委。</h3><h3> 曾如清将军得知杨根思壮烈牺牲的消息后,他十分悲痛。长津湖战役结束后,他专程前往杨根思牺牲的1071高地凭吊,久久不愿离开。</h3><h3> 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曾如清将军他作为杨根思部队的首长和兄长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悲痛。</h3> <h3>  在朝鲜长津郡杨根思烈士纪念碑不远处,有一座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右侧是一行红色中文繁体小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烈士”,中间也是“永垂不朽”四个鲜红的中文大字,落款是“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 </h3><h3><br></h3><h3> 在这座纪念碑碑身后方有一篇纪念长津湖战役的碑文,上面这样写道:</h3><h3> 自一九五零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至十二月二十四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东线部队与朝鲜人民军一起,曾在长津湖一带给美国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这里记载着我中朝两国人民军队并肩作战的光荣战绩。我军冒着严寒大雪,横越海拔一千公尺的高山,与敌人血战二十八昼夜,终于完全击溃了美军陆战第一师,步兵第七师和第三师,歼灭敌人一万三千九百余名,配合了西线中朝人民军队的胜利反击,彻底粉碎了敌人狂妄吹嘘的所谓“总攻势”,从此扭转了战局,为以后的胜利开辟了道路。在此次战役中,我全体指挥员、战斗员和参战人员,表现了崇高的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精神,许多同志壮烈的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长津湖战役的胜利,永远鼓舞着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反对侵略的战斗精神。在此次战役中,为反抗侵略、保卫亚洲与世界和平而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h3><h3> 这篇碑文的落款是:“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公元一九五五年三月立”。</h3> <h3>  长津湖烈士陵园位于长津郡城两公里的地方,担任长津湖烈士陵园维护工作的李成勋(音)老人<span style="line-height: 1.8;">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长津郡共有三处志愿军合葬墓地,分别位于长津邑、新兴里和池水里(地名)。其中,长津邑有13座合葬墓,安葬着在长津湖战役中牺牲的5667名志愿军烈士,新兴里有7座合葬墓,安葬着长津湖战役中牺牲的2989名志愿军烈士,池水里有3座合葬墓,安葬着长津湖战役中牺牲的1210名志愿军烈士,这三处志愿军合葬墓共计安葬有9866名志愿军烈士。</span></h3> <h3>  长津邑志愿军烈士陵园是长津湖最大的志愿军烈士陵园,这里的13座合葬墓建在一片开阔的山坡上,山脚下就是烟波浩渺的长津湖。墓地面对的方向,可以眺望到当年九兵团将士战斗过的地方——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 </h3> <h3>  长津邑这里的13座合葬墓呈阶梯状依次排列成3排,每座墓前都立有一块写有中文繁体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之墓”字样的墓碑,整个墓群的最前方立有一块写有“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墓”字样的纪念碑。 </h3><h3> 纪念碑身后写着朝文的纪念铭文,上面这样写道:“朝鲜人民的祖国解放战争时期,反对美帝、同朝鲜人民一起并肩战斗、献出了自己高贵生命和美丽青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们长眠在这里。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们所发扬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和他们建树的功勋将永垂不朽。”</h3> <h3>  今年7月27日,在朝鲜停战协定签订66周年的日子里,由中国退役军人事务部组织的第二届中国青年干部代表团的69名青年代表,也来到了长津邑志愿军烈士陵园,向参加长津湖战役的九兵团烈士们敬献花篮,集体默哀致敬。</h3><h3> 随行的新华社记者获悉,中方正协调朝方修缮长津湖地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恢复重建有关纪念设施,新建烈士英名墙等,以告慰烈士英灵。</h3><h3> 新华社记者获悉,近年来,朝鲜桧仓、开城、安州三处重点烈士陵园修缮工作圆满完成,江东、顺安等烈士陵园也进行了修缮。下一步,中朝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在朝志愿军纪念设施的勘察和保护,共同传承好志愿军英烈精神,推动中朝友谊不断向前发展。</h3> <h3>  1958年10月,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主席在会见志愿军总部领导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8年来,你们用鲜血和汗水援助了我们的国家。在朝鲜的每一座山、每一棵树、每一条河流,都浸透着你们无私的鲜血,布满着你们英勇斗争的业绩。”</h3><h3> 是的,朝鲜的每一处土地都浸透着志愿军勇士的鲜血,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将同朝鲜美丽的山河一样万古长青!</h3> <h3>  “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青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h3> <h3>  69年前的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为响应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和世界上头号强敌美帝国主义及其帮凶进行了殊死的较量,并取得了伟大胜利。</h3><h3> 69年来,我们生活在我们的父辈——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创建的和平环境里,我们不能忘记这一段历史,我们要铭记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建树的丰功伟绩!</h3><h3> 让我们向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英烈、志愿军父辈们致敬!</h3><h3>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名永载史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永放光芒!</h3> <h3><b>  备注:红色朝鲜行之前,我阅读了一些有关长津湖的书籍和文章,比如:何楚舞、凤鸣、卢宏宇著的《最寒冷的冬天——血战长津湖》、汪洋著的《东线之火——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东线纪事》、张战平的“学习《27军军史》(抗美援朝)笔记”等,我还观看了一些有关长津湖战役的纪录片。我将长津湖战役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上述的编辑和整理,同时,又在网络里查找了一些相关图片,目的是为了简要并形象地在这篇美篇里再现我们父辈所参加的这场意义重大而惨烈的战役,通过回顾父辈的这段血与火的历史,来缅怀我们的父辈,铭记他们在朝鲜战场建树的丰功伟绩。</b></h3><h3><b> 因本人阅历和水平有限,美篇难免有错误之处,如有错误或侵权,请联系改正或删除。谢谢!</b></h3> <h3>  未完,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