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天朗气清,秋风惠畅。上午十点,我们从酒店出发,步行去往鄂尔多斯博物馆。远远望去,它坐落于楼宇间,不规则圆穹顶若隐若现。
待走近一看,才看清它的全貌。它的外表造型独特,似一块历经风霜的磐石屹立于鄂尔多斯大地上。它的入口前面是一片空旷的大广场,种植了大片的花卉绿植,是人们乘凉休憩的幽境。
正值国庆,参观的游客很多,我们跟着过安检,才走进博物馆。馆内无论是设计,还是采光都别出心裁,让我们感觉走进了另一个天地似的,脑里一下子浮出三个字:高、大、上。每一个字,在这里找到了真正的归属。我们除了惊叹还是惊叹!
<br></h3> <h3><br></h3><h3> </h3><h3>(一)古生物展厅</h3><h3> 进去之后,一股原始浑厚的气息扑面而来,各种各样的古生物化石,静静地躺在每个橱窗内,似诉说着古老而神秘的故事。</h3><h3> 人们沿着橱窗,时而驻足拍照,时而感叹大自然的神奇。这时,孩子停下脚步,指着这个橱窗里的化石说这是贝壳,我一看笑了笑,忙纠正他:这是三叶虫化石。你看,化石板上有一个清晰可见的的虫身和虫翅,那就是三叶虫。三叶虫,到底在海上经历了怎样的漂浮生活,最终成为一个静默不语的化石?</h3><h3> 接着孩子又指着说这是绳子,我一看,还真的是傻傻让人分不清呢!我提醒孩子这里是古生物展厅,哪有什么绳子呢?眼前的这个化石板上的“绳子”是一种细丝状的藻类,官名叫中华细丝藻。和三叶虫一样,从远古而来,见证了大自然的沧海桑田。</h3><h3> 继续前行。孩子突然兴奋不已,拉着我径直走向恐龙的“世界”,如入其境。茂密的原始森林,几只庞然大物,如从天而降,有的悠闲踱步、有的从容觅食、还有的快乐嬉戏,一幅祥和悠然的生活画面。然而,如此美好的画面被一场灾难打断,生龙活虎的恐龙,瞬间化为一片白骨,经亿万年倾蚀,成为化石重现于人们面前。<br></h3><h3> 我忙问孩子,恐龙是怎么灭绝的?孩子不假思索:火山爆发。随行的家人听到之后,都会心一笑,直夸孩子回答得不错。孩子害羞地跑开了…</h3><h3> </h3><h3><br></h3><h3><br></h3> <h3><br></h3><h3> </h3><h3>(二)蒙古族历史文化展</h3><h3> 这一展厅按时期陈列的展品太多了,直叫人看得眼花缭乱,刚开始参观时并未在心中留下一丝涟漪。</h3><h3> 然而“成吉思汗看中的故土”和“清朝时期的鄂尔多斯”,如一块磁铁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在文物前,我们驻足凝视,去触摸祖先们跳动的脉搏,去感受他们生命残留的余光!</h3><h3> 锈迹斑斑的铁片,让我们看到了战火纷飞,听到了铁蹄声声,感受到了成吉思汗率领千军万马征服天下的雄心勃勃。</h3><h3> 泛旧的马鞍、马蹬,依稀可见制作的精美。让我们看到了蒙古族先民驾驭着高头大马,驰骋疆场的壮阔画面。</h3><h3> 刀子、火、鼻烟盒等男子的腰饰,珠宝和金银玉器等妇女头饰,向我们展示了蒙古族服饰的奢华考究和典雅端庄。这些华美璀璨的饰品,让我们领略到了蒙古族人民的智慧和他们的勇武、宽厚、坦荡的品格魅力。</h3><h3> 马头琴,第一次见到它,就被它精良的制作所震撼。它静静地立于橱窗内,在照明的映衬下,浑身散发出一种柔和的光芒。它让我陷入一种美好的想象中,让我听到了悠扬的琴声,让我感到了天边白云的心声…</h3><h3> 文房四宝,瓷洗,鹿牌,棋牌,羊角毛笔…,一个个见证着蒙古族人民丰富的精神生活,也让我们得到了一次又一次地洗礼。</h3> <h3>(三)主题教育展
参观了两个展厅后,还意味未尽。这不来到了主题教育展厅,本想着简单地走走看看,没想到展厅却给了我很多感动。
展厅展出的档案资料,多以书信为主。满墙的书信,携着淡淡的书香扑面而来。一封封亲笔信,诉说着革命先辈一心为公的感人事迹,更是诠释了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伟大精神。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简单的八个字,道出了毛主席对中国革命必胜的乐观情怀。他的坚定信仰如种子遍撒中国大地,绽放出璀璨的花朵。
“山河悲破碎,水火痛黎元。赤帜镰刀举,为民解倒悬。胸怀救国志,肩负民族托。鲲鹏徒北海,取火向赤俄。远渡寻真理,归来报国家。愿洒长弘血,赤遍我中华。”字字句句,饱含着乌兰夫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沉的爱。他学成归国后,立马就投入了火热的革命浪潮中,为解放内蒙古地区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唯一最进步的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是坚持抗日、抗战到底的党,是青年的是前进的,是有国际意义的党。他的前途和发展都是伟大的,也是全世界劳苦大众所冀望的一个党,弱小民(族)……我像许多青年人一样,愿意把自己献给党!”冼星海把献身共产党事业当做他一生的信念,并坚定地践行着。他以一颗火热的心和高涨的热情,谱写了一首又一首激励中华儿女革命斗志的歌曲!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行动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赵一曼女士写给儿子的这封信,虽朴实无华却满含深情,无不令人动容。在亲情和大义不能兼得时,她选择了大义,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是伟大的革命者,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虽没能陪孩子长大,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了孩子最好的精神食粮。
一封封书信,见证了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他们的革命精神早已铭刻在历史丰碑上,时刻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