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地自驾万里行(第三十四集 蓬莱仙境)

叶伟年

  8月9日中午2点半,我们从刘公岛游船码头驱车直奔蓬莱阁风景区,全程约160公里,于下午5点左右到达蓬莱阁景区的振扬门门口。   振扬门为蓬莱水城的南门,坐北朝南,建于明洪武九年,门楼早已倒塌,仅存门洞。<br>  1987年修复振扬门城楼,门楼为两层阁楼,外观三层飞檐(俗称"三滴水"),屋面开山,覆琉璃瓦,脊置六兽,檐角下系风铃,门楼四周为明廊,一层底面与城墙齐高,南北明廊外侧为城堞,二层重檐,明廊柱间有木栏环绕。<div>  振扬门两侧各修复城墙约50米,门前建有5000平方米的广场。平时作为景区的停车场,也可以举办大型的群众性活动。</div>   振扬门门洞拱顶,宽3米,高5.3米,进深13.75米,门洞上方嵌"振扬门"匾额,字为吴作人手笔。   振扬门前有一对石狮蹲立两侧,守卫着城门。   穿过振扬门的城门就是蓬莱水城。   这是蓬莱水城的平面图,正对振扬门的是水师府,一路向北依次是校场、戚继光纪念馆、官邸正房、明代水城遗址。<div>  由于我们时间不多,只有两个小时左右,所以只能放弃蓬莱水城的游览,沿红色箭头直奔蓬莱阁景区大门,主要游览蓬莱阁景区。</div>   进振扬门之后,左手转弯就是观光车的乘车点。   路的北侧是蓬莱水城的南小海。   南小海的东侧是水师府、校场、戚继光纪念馆、官邸等建筑群。   南小海的南侧是蓬莱阁景区的管理处。   向西走约150米,就到了三官庙。这是一座两进式院落,由山门、钟鼓楼、三官殿和南北配殿、玉皇殿、文昌殿、财神殿组成。三官庙也叫三元庙,是供奉道家尊神“三官”的地方。   三官庙供奉的是三官大帝,三官大帝是早期道教尊奉的三位天神,即天官、地官和水官。<br>  道教认为上元一品为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为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三品为解厄水官(洞阴大帝)。<div>  也有的说天官为唐尧,地官为虞舜,水官为大禹。</div>   三官庙的北侧是蓬莱古船博物馆。   这是博物馆的大门。   蓬莱古船博物馆是一座以古登州港与出土古船为主题的专业性遗址博物馆。<div>  馆内主要展示了在蓬莱出土的四艘元明时期的中外古船、紫檀木舵杆、黄花梨造船木、木锚、云龙纹白釉罐、宋耀州窑刻牡丹纹执壶、碗口炮等国家珍贵文物,是研究我国古代军港、传统造船技术和东方海上丝绸之路不可多得的实物史料。</div>   过古船博物馆沿南小海的西岸向北而行,只见一座五孔拱桥横跨在南小海和北小海之间,那就是登瀛桥。   走上登瀛桥,北侧是北小海。这里有游船码头,游客可以在此买票坐快艇,出水城到海上一游。   向北望去,蓬莱阁景区内丹崖山上的蓬莱阁、普照楼(灯塔)、宾日楼等建筑群的屋顶轮廓清晰可见。   登瀛桥的东岸是蓬莱文化艺术馆的建筑群。   从登瀛桥上下来继续向北约150米,就到了蓬莱阁景区正门入口。   正门入口处有一“人间蓬莱”牌坊。   据说“人间蓬莱”四个字是苏轼的手迹。<div>  两侧内柱有刘海粟书写的楹联“神奇壮观蓬莱阁,气势雄峻丹崖山”。两侧外柱为费新我书写的楹联“碧海仙槎心神飞跃,丹崖琼阁步履逍遥”。</div>   进蓬莱阁景区大门之后,我们先后游览了弥陀寺、八角亭、丹崖仙境坊、龙王宫、龙井、显灵门、戏楼、天后宫、蓬莱阁、苏公祠、宾日楼、普照楼等建筑群,最后到海天一色景点,出西二门前往田横山景区。<div>  这是大致的步行路线图。</div>   进蓬莱阁景区正门之后,向北约50米,再左转弯就到了第一个寺庙弥陀寺。<div>  弥陀寺始建于唐代,蓬莱阁景区主要是道教圣地,所以弥陀寺是蓬莱阁景区内唯一的一座佛教寺庙。</div>   过弥陀寺向北约80米,一座紅柱林立的八角亭耸立在上山的路边,这就是“万民感德碑亭”了。亭内立着一块“万寿无疆碑”。<br>  据说在康熙皇帝在位的某一年,登州地区旱情严重,颗粒无收,于是康熙皇帝下令减免当地百姓赋税一年,百姓为了感谢皇帝的恩德,镌刻了"万寿无疆"四个大字,立碑于此,后把这个亭子命名为"万民感德碑亭"。<br>  清末民初碑亡亭毁,仅存碑座。<br>  现存石碑是1995年重立的石碑,碑身正面刻“万寿无疆”四个大字,背面刻《重立万民感德碑记》。   过“万民感德碑亭”之后,继续向北就到了蓬莱阁“丹崖仙境”牌坊。<div>  牌坊原来叫“丹崖胜境坊”,是木质结构。清光绪末年被毁坏,民国初年修复后,改名“丹崖仙境坊”,后又被毁坏。 </div><div>  1981年重建,“丹崖仙境”四个字是董必武1964年来到蓬莱阁时题写的。</div><div>  文山李启垣在蓬莱阁上留下一副楹联写道:"眼前沧海难为水,身到蓬莱即是仙"。进入“丹崖仙境”这座牌坊,就意味着我们进入了仙境。<br></div>   “丹崖仙境”牌坊的西侧是“龙王宫”。<div>  龙王宫原位于丹崖极顶,今蓬莱阁址。唐贞观年间建有龙王庙,宋嘉佑六年(1061年)建蓬莱阁时移到丹崖山半腰西侧、丹崖仙境坊西北现址。</div>   龙王宫的西侧路上有一口“龙井”。龙井是丹崖山唯一之泉井,井深32米,水深3米。潮起水咸,潮落水甘。   看完龙王宫和龙井之后,我们返回“丹崖仙境”牌坊,随后向北进入“显灵门”,显灵门是天后宫的宫门。<div>  天后宫自南向北依次为正门“显灵门”、钟鼓楼、戏楼、前殿、垂花门、东西庑、正殿东西耳房和后殿。</div>   这是天后宫内的“戏楼”,为砖石木结构,飞檐画栋。<br>  古戏楼台柱上挂有对联:“乐奏钧天,潮汐声中喧岛屿;宫开碣石,笙歌队里彻蓬瀛。”<br>  戏台正中屏风上悬挂“观止矣”横额。意思是叹为观止,看了这里的戏,别的地方的戏就不用看了。<br>  每年正月十六,三月三,是娘娘庙会,在台上演戏祭神,十分热闹。   绕过“戏楼”就看到了一座单檐歇山式的宫殿,门楣上挂着“天后宫”的竖匾。   走进门厅,抬头是“慈荫海宁”四个大字,蕴意天后娘娘保佑渔民出海捕鱼风平浪静、平安归来。   这里是天后宫的正殿入口。   正殿内供奉的是海神娘娘,北方人称天后为“海神娘娘”,福建及东南沿海则称“妈祖”,是海上救难保平安的女神。   在天后宫东侧的庭院里,有许多碑刻,其中一个“福”字和“寿”字为著名道士陈抟所书。<div>  陈抟(拼音tuán)(871年-989年),一生横跨唐、后周、宋三个朝代,长寿118岁。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唐赐号"清虚处士",后周赐号"白云先生",北宋赐号"希夷先生",是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div>   “虎”字是清代光绪年间蓬莱籍将军宋庆所书。宋庆(1820-1902),字祝三,山东蓬莱人。<div>  甲午战争爆发时清廷任命宋庆为帮办北洋军务,曾经率军参加了九连城、凤凰城、金州、旅顺、海城、大平山、牛庄、田庄台等战役。最后清廷以“宋庆统军剿寇屡经失利”之罪予以革职留任处分。</div><div>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宋庆奉命在天津堵御不力,败退北京。</div><div>  1902年卒,清廷照尚书衔赐恤,封三等男爵,入祀贤良祠。予谥“忠勤”。</div>   这一幅“碧海丹心”石刻是爱国将领冯玉祥为李烈钧的对联“攻错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画,全凭赤手挽乾坤”补额所书。四个大字苍劲凝重,充分表达了冯玉祥的爱国激情和心中的抑郁悲愤。   看完石碑之后,由天后宫继续向北登阶而上,就到了蓬莱阁景区的主要建筑蓬莱阁。<div>  </div>   蓬莱阁高15米,双层木结构,重檐八角,四周环以朱赤明廊,供人极目远眺,阁上名人匾额楹联众多,其中“蓬莱阁”匾额为清代大书法家铁保书的手迹。   门前两侧朱色廊柱上挂着欧阳中石所书的黑底鎏金行书楹联:“常称香港通海客;且指蓬莱会神仙。”   还有赖少其所书的“俯览大地出蓬莱,仰观海市生楼阁”楹联一副。   我们从左门登蓬莱阁二楼,这里有“登阁求仙”匾额。   蓬莱阁二楼四周有环廊,可以凭栏远眺北面的长山列岛。   以及近处的礁石、游艇和帆船。   二楼还陈列有八仙醉酒的蜡像,八位神仙饮酒作乐,潇洒飘逸,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从蓬莱阁二楼下来转到蓬莱阁的背面,在北墙壁上有三块石刻字碑,左右两边分别为“碧海清风”和“寰海镜清”,它们是清代书法家鲁琪光和裕德的墨宝,都是十分珍贵的。<div>  中间一块字碑是“海不扬波”四个字,由清朝山东巡抚托浑布书写。仔细观察,字碑的第二个字是修补过的。因为在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军舰炮击蓬莱城,一发炮弹正好击中了这个 “不”字,幸好是一颗哑弹没有爆炸,却穿墙而过把大半个“不”字打飞。于是“海不扬波”就变成了“海扬波”。事实证明,没有强盛的国家和强大的海防,海不扬波的愿望只能是一种幻想。<br></div>   蓬莱阁的西偏房内还存有历代碑刻10余块,如《登州天桥闸口捐康挑沙记》碑、《英公祖判盐案记》碑、《重修蓬莱阁记》碑、《修登郡西道路记》碑等,均具较高的史学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   在蓬莱阁的东侧是卧碑亭。   卧碑亭以苏轼的《海市诗》、《书吴道子画后》横幅碑刻而得名。这些卧碑是蓬莱阁的珍贵碑刻,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   在卧碑亭东侧,依次是苏公祠、宾日楼和普照楼。<div>  苏公祠横额为书法家舒同所书。两侧门柱上是书法家赵朴初大师的诗句:“真临仙阁凌虚地,来读苏公海市诗。”</div>   苏轼任登州知府只有短短的五天,他体察民情,所上的奏折《乞罢登莱榷盐状》,使登莱百姓不食官盐的制度延至清末。所以建苏公祠以示纪念。<div>  清代的盐政碑记中记载:“有宋时,苏文忠公,莅任五日即上榷盐书,为民图休息,土人至今把之,盖非以文章把,实以治绩也。”</div>   紧邻苏公祠东侧的是宾日楼。<div>  宾日楼建于宋代,它是八角双层十六柱木质结构建筑,面临大海。登楼远望,视野开阔,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div>   普照楼又名灯塔,位于蓬莱阁东北角绝壁上,该楼始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当时普照楼夜晚使用燃油灯发光,作为夜间航行船舶导航的灯塔。<div>  普照楼为三层砖木结构,楼身六棱,楼顶斗拱,内设扶梯盘旋而上,顶层为木结构六柱支撑,形状似亭子。</div>   在蓬莱阁西侧是避风亭,始建于明朝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当初建这个亭主要是为了观看海市蜃楼,所以又叫"海市亭"。   避风亭是一座非常奇特的建筑物。它坐南朝北,面对苍茫大海,立于陡峭的悬崖绝壁之上,三面没有窗户,而面对大海的北面门窗即使全部敞开,但是不管外面刮什么风,风力有多大,在亭内只闻"风声满楼",却丝毫感觉不到有风,因此得名。   在避风亭前回首向东望去,远处八仙过海景区和蓬莱海滨路景色一览无遗。   在避风亭西侧下面有一个观景平台,可以一览海天一色风光,故称海天一色景点。   由此拾级而下。   下面就是“海天一色”观景平台了。   观景平台的西北角有一块石碑,上书“海天一色”四个遒劲大字。   从观景平台向北望去,确有海天一色、人间仙境的感觉。远处长山列岛隐隐约约、虚无缥缈。运气好的话,还可以看到海市蜃楼的美景。   向西望去,田横山景区在夕阳的逆光下只能看到朦胧的轮廓线。   我们乘着夜色来临之前,抓紧时间离开蓬莱阁景区直奔田横山景区。   其实现在从蓬莱阁到田横山已经有跨海索道可以乘坐。 <h3>  蓬莱阁跨海索道往返于丹崖山与田横山之间,是蓬莱阁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胶东半岛唯一的跨海索道。</h3><div>  跨海索道全长481米,共设吊箱60个。</div> <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color: rgb(25, 25, 25); text-transform: none; text-indent: 0px; letter-spacing: normal; font-family: " pingfang="" sc",="" arial,="" 微软雅黑,="" 宋体,="" simsun,="" sans-serif;="" font-size:="" 16px;="" font-style:="" normal;="" font-weight:="" 400;="" word-spacing:="" 0px;="" float:="" none;="" display:="" inline="" !important;="" white-space:="" orphans:="" 2;="" widows:=""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font-variant-ligatures:="" font-variant-caps:="" -webkit-text-stroke-width:="" text-decoration-style:="" initial;="" text-decoration-color:="" initial;"="">  </span>   乘坐在索道上,宽广的海岸线尽收眼底。   海面在落日的余晖照映下一片通红。   我们没有选择索道,而是沿索道路步行前往田横山景区。   进田横山公园大门,右手不远处便是田横寨遗址。<div>  上图为田横纪念柱,高7米,采用花岗岩雕凿而成。四面浮雕分别表现了“聚事”、“演练”、“进攻”、“建国”四个场面。</div><div>  下图是田横雕像。他面北而立,气宇轩昂,象似在高呼“吾岂能北面而事臣?”雄姿凛然,气壮山河。</div><div>  田横山原名老北山。据传,公元前202年,田横曾率五百壮士在此山筑寨为营。后来田横不愿事臣刘邦,自刎身亡。在田横山踞守的五百壮士忽闻田横死讯,高唱葬歌,歌罢相继自尽尽忠。威武不屈,气高节烈,田横与五百壮士的壮举,后人因之命此山为田横山。</div> <h3></h3><h3>  在田横寨遗址附近有齐王鼎,以纪念田横及五百壮士誓死不屈的壮举。</h3>   我们离开田横寨遗址,继续向北登山,左手边有一钻石广场,中央是一个钻石的雕塑。   远处山顶上是田横山灯塔,始建于1941年,当时为高7.8米的铁架。2000年7月,重建为高20.3米的白色圆柱形塔。现在仍为航行于登州水道和进出蓬莱港的船舶提供助航服务。   沿登山路一路上行,穿过这座“风烟绝胜”牌坊,就到了合海亭脚下。   “合海亭”挂的匾额是当代艺术家范曾书写的。 <p><span style="color: rgb(73, 73, 73);">  </span>合海亭为仿古钟楼的建筑设计,共两层,总面积102.9平米。亭体似贝阙珠宫,睹之三生有幸。二楼有合海钟一口,直径2米,高为3.47米,重量6.6吨,钟上的铭文由当代著名画家范曾撰写。合海钟被敲击时,钟声似钧天广乐,闻之如意吉祥。</p>  合海亭是观看海景的最高点。   从合海亭下来继续向北就到了“纳川亭”。 <div>  纳川亭下有一块海礁的形状很象一只乌龟,所以称为金龟礁。</div><div>  </div>   传说两位龙王在这里聚会,划定两海界限之后,商定让他们的一位下属金龟在这里盘踞,以作为渤、黄二海的永久性标记。于是,这只金龟便恪尽职守地蜷缩在这里,最后化成了一块礁石,形成了“金龟探海”的天然奇观。在它的背上,还留有“一足跨二海”的脚印。   我们沿田横山的北侧山路向黄渤海分界处走去,山崖的腰部为著名的田横栈道。 <div>  田横栈道全长220米,高2米,离崖壁地面20米,东起回仙洞,西抵老虎洞。</div><div>  这条栈道,使珠玑岩的悬崖绝壁成了坦途。游人行于栈道,如同凌波漫步,脚踏万顷碧涛,头顶危岩绝壁,既惊险又刺激。</div>   居高临下俯瞰田横栈道的情景。   傍晚6点40分,我们沿着田横山北侧的山路来到“黄渤海分界坐标”处。这是我们要看的最后一个景点。   这是黄渤海的分界坐标,设计新颖精巧,独具匠心。<div>  两条盘曲而上的巨龙,象征黄渤二海,二龙共衔一珠,象征黄渤海的分界点。</div><div>  二龙戏珠,吉祥如意,体现了华夏图腾艺术的美感。</div>   在分界坐标地上是黄海、渤海分界线的地图。   此时,夕阳渐渐西下,晚霞映红了天空和海面。   所谓海天一色就是这个意境了吧?   看完黄渤海分界左边,我们决定返回田横山景区门口。   途径田横山索道站。 <h3>  沿翠薇廊一路下山。</h3>   出田横山公园大门,途径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大门。   晚上7点半,终于回到了振扬门门口。   此时天色已晚,城楼上华灯初上,格外美丽。   我们赶紧照了几张夜景留念。 <div>  随后启程赶往80公里之外的招远市辛庄镇渤海宾馆。</div><div>  小弟在东北插队落户时的山东农友正在招远设宴准备款待我们。</div><div>  <a href="https://www.meipian.cn/2fi3rylx?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请继续观看《东北大地自驾万里行(第三十五集 凯旋归来)》。</a><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