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划分一些区域,如科学区、智力游戏区、建构区、角色区、美工区等,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操作、探索和交往的活动。这就是区域活动。</h3> <h3> 区域活动是具有隐性学习性质的游戏活动,是一种有别于小学化的幼儿园课程组织的理想形式,是能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发展的场所,能让幼儿在玩耍中促进认知能力、创造力、动手能力、社交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承载着重要的教育功能。</h3> <h3> 生活无处不课程,生活无处不教育,生活无处不艺术。每一年,我们会根据班级整体风格来布置各区,让班级的区域牌形成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教育环境。孩子们在立体的环境之感受到了美。</h3> <h3>这是我们的区域牌</h3> <h3>这是我们的插卡区和取卡区【照片待换】</h3> <h3> 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有序的排队取卡,并将卡插在自己想去的区域,这个过程培养了幼儿的秩序感,培养了幼儿良好的习惯。</h3> <h3>排队取卡,有序插卡</h3> <h3> 区域活动让幼儿学会分工合作。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说一不二,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对孩子进行协商、合作教育十分重要,在幼儿园的集体教育中,教师虽然比较注重对孩子这方面的培养,但针对性不强,而区域活动的特殊性恰恰弥补了集体教育的不足。如在理发店游戏中,有三个孩子都想当理发师,可是理发师只能有两个,怎么办呢?</h3> <h3> 孩子们只好自己商量,或者改变角色等;或者采用轮流的方法解决矛盾,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等待,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相互协调。</h3> <h3>你来剪,我来洗头</h3> <h3>终于轮到我设计发型了。</h3> <h3> 建构区发展了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建构区幼儿一起商量计划完成一个蛋糕店,孩子们学会分工,谁去搭建一条去蛋糕店的路,谁去拿摆台,谁布置蛋糕的摆放等等,将圆形木头,奶粉罐,等物件拼搭在一起培养了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动手能力。</h3> <h3> 在长期的建构活动中,孩子们还自发的学会了搭小路。超市,学校,公主的舞台等等!</h3> <h3>现阶段比较成熟的搭建。</h3> <h3>在建构活动中体验快乐</h3> <h3>公主殿下的路</h3> <h3>建构活动充分的锻炼和幼儿的合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这批孩子的建构水平,幼儿现在的建构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h3> <h3>小班的低幼水平</h3> <h3>个体完成</h3> <h3>单一平面的思维</h3> <h3> 表演区为幼儿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和机会,充分的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满足了幼儿的表现欲。孩子们将老师投放的一把捆扎起来的筷子当做麦克风,进行歌唱。小舞台的设置锻炼了幼儿的胆量,我们班大部分孩子在舞台上比较害羞,不善于表达自己。这学期老师们特意设置表演区,并不断的完善表演区的材料,在区域活动中鼓励幼儿的表现,将表演区作为重点,好多幼儿现在可以在舞台上大方的表演节目了,有的还会即兴舞蹈还会将平时听过的故事用手偶表现出来等等。</h3> <h3>图片待补</h3> <h3> 当然,我们班还有美工区,阅读区,益智区,这些区域培养了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需要补充的是在区域活动中老师应该如何让这项活动变得更有意义,让幼儿获得最大限制的发展呢?</h3> <h3>育婴坊</h3> <h3>消防员</h3> <h3>益智区</h3> <h3>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其教育价值与审美价值应同时存在,一个好的环境应该对孩子有一定的良性刺激作用。老师要做一个有心的教育者,科学的布局,及时的投放适宜的材料,让材料不仅能够满足表演需要还能激发幼儿的创造灵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