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br></h3><h3><br></h3><h3><b> </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堡子人家,被堡子呵护在臂弯里。</b></h3> <h3> 堡子就像一个垂暮之年的的老人,黑黄的面庞历尽沧桑,充满着褶皱,且被岁月磨砺得越来越消瘦。终有一天,堡子会消失。</h3><h3><br></h3><h3> 里面有人家居住的堡子,比较少见。我是土生土长的大西北人,熟悉黄土地,仰望远方的时候,山头上的堡子总会映入眼帘,只知道那曾经庇护过苦难深重的人们的堡子,都已经废弃了,但依然巍立在山头,诉说着过往。而武山县城东南边上的雷家山堡子里面,却满满当当的住着人家,充满着烟火气息。从何时起,人们把家安在了这堡子里?是堡子里的人家,让人驻足停留,这才不由自主的慢慢地观赏起了已经垂垂老去的堡子。</h3><h3><br></h3><h3> 探寻雷家山堡子,对堡子充满着敬畏之心。而内心忽然跳出了一定要把堡子人家拍摄记录的想法,是因为堡子人家里的人。总是想不饰颜色地记录下来这一方天地的时光碎片,并默默地被他们平实朴素的生活状态感动着,让我狭窄的思维顿然醒悟开阔。</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以上是宋尚周博士航拍的雷山堡子</h3> <h3><br></h3><h3><br></h3><h3> 堡门是堡子人家和外界的唯一通道。这样质朴的环境,绝对是治愈系的,年代感和历史的厚重感让人踏实,安心,看淡得失。</h3> <h3><br></h3><h3><br></h3><h3> 上到堡墙上面,才真正感受到了堡子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母亲般的呵护。堡子人家的建筑也是依地势而建,基本不会影响到房屋的采光效果。</h3> <h3><br></h3><h3><br></h3><h3> 这棵百年古槐树,也许和堡子一样老,伞状撑开的枝叶又何尝不像堡子一样庇护着堡子里的人家,图腾和信仰不会凭空而生,堡子里的人都是以怎样的情怀时常和老树在对话啊!</h3> <h3><br></h3><h3><br></h3><h3> 站在堡墙上,西可以俯瞰武山县城,东可以远眺洛门镇。时光变迁,景象一直在改变。堡子,一直是一个目光清冷的观者,不冷不热,不卑不亢地矗立在那里。</h3> <h3><br></h3><h3><br></h3><h3> 墙头衰草连片,这些残垣断壁显得沧桑,斑驳陆离,厚重,朴实,残败中却透露出铁一般的脊骨和肩膊!如同堡子里的人们,无论经受怎样的生活摧残,也会依然在伤痛过后挺起胸膛,继续赶路!</h3> <h3><br></h3><h3><br></h3><h3> 堡子里也有道路规划,这条巷路的两边,分布着大小庭院和人家。</h3> <h3> 这是雷山村一个很有特点的土墙巷道,这样的巷道已经不多见了。</h3> <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 这个小小庭院,虽然显得老旧了些,但依然鲜活温馨。土炕温暖,饭菜清香。母亲总是盼着儿孙们归来,儿女们也心心记挂着堡子里的母亲。也许他们从来不会说出来,但母慈子孝的家风传承永远不会改变。<br></h3> <br><h3><br></h3> <h3> </h3><h3><br></h3><h3><br></h3><h3> 其实,雷家山堡子里的人们,就是武山农民生活状态的缩影,固守着家园的人们总是能默默承受一切,这里的年轻人多数都在城市谋求生计,留下来的老人都劳作在田间地头,土地是他们永恒的根基,即使腰腿早已累弯,也要播种收割,绝不让土地荒芜,更不会让家园荒芜!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城乡差距缩小的同时也让堡子人家的人充满迷茫,这里越来越冷清了,长住居民已越来越少了……那梦里熟悉,现实已陌生的地方,老树依稀,不见欢影。</h3> <h3><br></h3><h3> 终有一天,堡子也会成为回不去的故乡; 终有一天,堡子会消失。但旧时光的吟唱,却总是敲荡着我们的心房!<br></h3><h3><br></h3><h3> 图片拍摄:张耀德、张来平、徐红平、强子、暖风沉醉。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