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且采松花四月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戴松根</p><p class="ql-block"> 人间四月是暮春。</p><p class="ql-block"> 江南的暮春,万物复苏,草长莺飞,大地一派嫩绿。</p><p class="ql-block"> 暮春是大自然最柔美、最温和的时令。太阳艳而不骄。站立在中午的太阳下,合上双眼,一忽儿,温热的阳光,便悄悄穿过衣衫直入体内。它就像慈母的目光,是最暖和贴心的温柔,可以祛除身上久积的寒邪。暮春的风,轻轻、软软的,就像披着一袭绿色纱巾的少女,在激荡起伏的山峦之间,在宽广无垠的大地上,款款而行 。它的脚印是绿色的,所到之处,万物随之绿意盎然,充满生机。它身上散逸出来的味道,有些香,还带些甜,猛吸一口,让人顿时感觉气爽神清!</p><p class="ql-block"> 江南的山,多为松树掩被。暮春四月,当大地被一场春雨洗过,再经过热乎乎的太阳一晒,漫山遍野的松树梢头上便长出嫩黄色的花穗柱子。微风吹过,那细长的腰肢,随着风俏皮地曳动。站上高处,漫山满坡的松树林,就像一幅深绿中缀着点点嫩黄的油画,又像春天给山峦披上一件黄绿相间的芳菲盛装,春风吹过,它们就像曼妙舞动的青春女子,衣袂飘飘。</p><p class="ql-block"> 山上的松树花穗晒了几天太阳,就慢慢膨胀,身体变得粗壮。而那上面细细密密、椭圆形的棕黄色花苞,也扬起鼓鼓囊囊的脑袋。终于有一天,从那里面开始逸散出金黄色的粉末——松花。这些松树的精灵,伴随淡淡的松树清香,享受着四月里暖暖的阳光和柔柔的轻风,开始在天地间自由自在,飘舞徜徉。</p><p class="ql-block"> 松花,乃花中仙子。这个美名,是因了松花粉的功效而来。松花粉,能护肠胃肝肾、调血脂、抗氧化,增强人体免疫力,其食药兼用的历史已经延续两千多年。我们在唐代孟诜的《食疗本草》、宋代戒昱的《酒小史》、明代王象晋的《群芳谱》、清代王士雄的《随息居饮食谱》等著作中,还可以找出松花粉做松花饼、松花糕、松花酒、松黄汤和花粉蜂蜜浆的记载。 </p><p class="ql-block"> 正因如此, 历代以来都不乏对它的关注和赞美。“繁花密笋暮春时,妆点园林一段奇。金粉生香风细细,斑衣留润露垂垂。”宋人裘万顷的这首松花诗,描绘了金色的松花粉在阳光下携着松节油的清香随风飘舞,在晨露中斑衣留芳的美景,十分传神。</p><p class="ql-block"> 说起松花诗文,不能不提苏轼。“一斤松花不可少,八两蒲黄切莫炒。槐花杏花各五钱,两斤白蜜一起捣。吃也好,浴也好,红白容颜直到老。”东坡先生实在是个内行人,他的《花粉歌》对松花粉的服用之法,可谓斤斤计较,如数家珍。</p><p class="ql-block"> 然而这些松花诗,着墨最多的还在于松花粉的保健价值。如金代诗人张建有诗曰:“客从岳顶来,赐我松花粉。为言服之久,身轻欲飞燕。”清代诗人王士雄亦有:“长生不老有新方,可惜今人却渺茫。细将松黄径曲捣,朝朝服食保康祥。”</p><p class="ql-block"> 历代以来,吟赏松花的文字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每每读来,总让人口齿留香,欲罢不能。品赏这些脍炙人口的松花诗文,无疑让我们对绚丽的松花和食药两宜的松花粉,平添了一份向往和期待。</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老家浙东古城,出了北门再行五里许,便是后山了。我至今依然记得小时候随着母亲去后山上采松花的一些往事。</p><p class="ql-block"> 每年四月上旬是松花开花时节。当松树的花苞由绿变黄,就可以采摘了。然而一年当中,最适宜采摘的时间只有一、两天,错过这个时间,花粉就会扬落,随风飘走了。可是,住在城里的人,怎么能知道山上松花的生长情况呢!</p><p class="ql-block"> 好在我家在后山有一门老亲,他家女主人每天早上都会挑着时令蔬菜,走过一条铺满青石板的长长弄堂,到城里大街上叫卖。每当到了可以采摘松花的时候,她一早进城,走进那条长弄,就会在靠弄堂中部的那三间平屋后墙边放下菜担子,“笃笃笃”,敲响我家老宅靠弄堂一边的那扇木窗户,扯起高高的嗓门通知我们:松花可以摘了。</p><p class="ql-block"> 摘松花,得找一个响晴天,再起个大早。每次,我和母亲总是披着晨星出门,当步行到后山脚下,天才开始亮堂起来。</p><p class="ql-block"> 成熟的花粉极易随风飘落。清晨,松树花苞粘满了晨露,这时候采摘,花粉是不易扬落的。我和母亲趁机赶紧动手。那些胖鼓鼓、脆黄色的花穗子,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成了我们的囊中之物。只需半个时辰,家中带来的两个大布袋子便装得满满当当。趁着这当口,靠着松树坐下,嚼一个家中带来的“麦果”,喝几口水壶中的冷开水,便觉一身舒坦!</p><p class="ql-block"> 摘下来的松花,要尽快晒干过筛,密封保存,否则是极易霉变的。记得有一年,松花刚采下来天就下雨,到了第三天,松花便发黑霉变了。那天,我眼见着母亲往竹园里倾倒那些辛辛苦苦采来的松花穗子。她一边倒,一边可惜得不停地摇头,嘴巴里还打着“啧啧”。那一年,我们终于没有尝到美味的松花粉。</p><p class="ql-block"> 松花粉吃法很多,或开水冲泡,或调入牛奶、蜂蜜,亦可泡酒。而在我的家乡浙东,大多是将它作为当地一道地方特色点心—--松花汤圆的上佳调料。</p><p class="ql-block"> 家乡的汤圆,从用料到制作都颇为讲究。它的粉料,必须选用当年刚收下来研白的糯米,将它放到年前的冬水里浸泡二十天后,捞出来晒干,再细细研磨过筛。它的馅料,是将当年的芝麻、核桃仁炒熟,加上晒干的桂花,和上白糖一起拌匀,再经过研磨而成。以这种材料,由主人家手工精细制作出来的糯米汤圆,身上还拖着一条白白的尾巴呢!</p><p class="ql-block"> 主人将它放在沸水中煮,那漂在上面上下翻滚着的汤圆,我们管它叫“白鹅”。主人先在碗里放上几调羹松花粉,然后将煮熟的“白鹅”放上去,再将它翻几个身,“白鹅”立马就变成了“黄鹅”。这就是家乡招待贵客的一道特色点心—--松花汤圆了。</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来浙东做客,到了晌午吃点心的时辰,假如运气不错,热情好客的主人家在厨房里一阵忙乎,会端出一碗热气腾腾的松花汤圆。用细长的竹筷子,夹上一枚糯软的、带有一条长长尾巴的“黄鹅”,放进嘴里慢慢嚼,细细地品,呵呵,这时候,那一口糯软软的、甜滋滋的,还带着一股浓浓松树清香的享受,一定会让你终生难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