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山中学古今知行社——桃源行

佞臣°

<h3>桃源村位于南明街道东南部,处于沃洲、天姥两山之间的天姥山北支余脉,也是陆上唐诗之路的必经地,由刘门山、刘门坞、黄贡坑、桃树坞四个自然村组成。现保留景点有惆怅溪、刘阮阁、迎仙桥、刘阮采药径、仙人洞、石棋坪、古驿道等。</h3> <h3>林世堂先生在《新昌诗话》中认为,陶渊明为什么把他的理想世界叫做“桃花源”呢?这可能和新昌流传的一个历史故事有关。</h3> <h3>这个故事就是刘阮遇仙故事,最早见于刘义庆《幽明录》,以旧志所载,其地在今桃源村的刘门山。根据史料得知,故事梗概如下:汉明帝永平五年,刘晨、阮肇到剡之天台山(今天姥山一带)采药,迷失在山中,不知所终,饥饿将死,忽然看到远处山上有桃树,就随手摘几个桃子充饥,顿觉精神倍增,复逆溪而上,为溪边二女相邀至家,遂相欢爱,复有前来庆贺者。半年后,刘阮思归,二女苦苦相留不得,遂送二人出山。两人出山后,发现山外早已换了人间,亲人故旧难以寻找,家园屋舍不见踪影。四处打听,竟然找到了自己的七世孙。后思仙人,归来寻未果,徘徊惆怅,不得始终。故事发生地就是今天的新昌桃源古村。</h3> <h3>桃源古村道,现已不多见的泥土房。</h3> <h3>同学走在刘门山道上。</h3> <h3>刘阮庙是刘阮故事的传承基地,也是我县文物保护点。</h3> <h3>据了解,此前刘阮庙共翻修两次。上世纪末,由民间集资予以维修,重塑神像,配有楹联;2006年底复有善信孙梅凤、陈伯均、吕叶娥等发心重修刘阮庙,在南明街道和桃源村的支持下,县文管委的指导下,按“修旧如旧”原则,经半载鸩工庀材,刻意经营,扶颓起圮,拆建山门,重塑神像。<br></h3> <h3>刘阮阁负责人在给我们关于刘阮阁的故事。</h3> <h3>接下来同学们讲走进大山去寻找红军的革命根据地。</h3> <h3>崎岖且狭窄的山里</h3> <h3>很多同学的裤子已经衣服上粘上了很多草。</h3> <h3>经过同学们的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当你红军的革命根据地,虽然现在已经变成了茶叶地,但是当你红军人拼死抗战的精神始终留在了这个不起眼的山坳坳里。</h3> <h3>红军抗击的战壕</h3> <h3>有同学在模仿红军进行侦查</h3> <h3>同学们在分享午饭。因为很累,吃的特别香。</h3> <h3>留照纪念。</h3> <h3>这次活动让我们了解了刘阮的故事。并且让我们体会了先革们的不畏艰难,用生命保卫人民的精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