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内尔•诺斯丁博士是美国斯坦福大学荣誉退休教授,美国教育哲学协会和约翰•杜威研究协会前任主席。她著有的170篇作品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并在国际上具有很大的影响。</h3> <h3>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论述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书中主张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关心必须主导学校课程。孩子们应该学会如何关心作为物质和精神结合体的自我,如何关心身边和远在他乡的人,如何关心动物、植物和地球,如何关心人类创造的物质世界,以及如何关心各种学科知识。</h3> <h3> 我之所以对这本书感触很深,原因在于它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不仅仅暴露了美国学校教育的弊端,也揭示了中国教育面临的相似问题。</h3><h3> 教育改革者们试图突破单一的、受考试所左右的课程设置,代之以一个更加人道的、重视学生全面发展也更加有利于智力进步的教育,但是改革尝试往往受到一个遵从权利、秩序和传统习俗的教育观念的抵制。可见我们目前国内的一系列教育改革也不能突破这个限制,无论是标准课程的修修补补还是在教学方法上的革新都不能解决我们当下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孩子游离在教育之外,教育培养出来的只是成堆的知识分子,而不是大量受过教育的、会感觉、会行动和会思考的人;孩子们缺乏关心而成为“丢失的一代”;对认知能力的过度重视使拥有其他能力的孩子得不到平等对待,甚至反映在职业上,也缺乏自信;有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道德方面低下等等。</h3><h3><br></h3> <h3> 如何才能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关键在于让关心主导课程。学校在充分发挥德育的主导作用的同时,要积极开发课程,将那些有利于孩子良好品德养成的知识渗透到日常点滴的教育教学中,还要联合家庭和社会的力量让好的品德潜移默化成一种优秀的习惯。</h3><h3><br></h3><h3></h3> <h3> 教育的方法固然重要,可教育的方向才是第一位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我们都应时刻牢记先育人再教书的神圣职责,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br></h3><h3><br></h3><h3></h3> <h3>撰稿:孟英英</h3><h3>审核:王艺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