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摄于2019年9月)</p><p> 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是中国长江流域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上下叠压着四个文化层,距今约7000-5000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此命名的河姆渡文化全面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繁荣景象,主要分布于宁波、绍兴地区东部并到达舟山群岛。河姆渡文化以丰富的栽培稻、成熟的干栏式木构建筑、独特的夹炭陶器和精美的象牙雕刻艺术品为主要文化内涵。河姆渡文化的发现与确立,证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同为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发源地。</p>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人头骨及复原头像(河渡姆遗址),河渡姆先民在村落中群居生活,死后葬在氏族公共墓地或住地附近。 <p> 带索骨耜(河姆渡遗址),最具代表性的农具,由鹿、水牛的肩胛骨加工制成。</p> 带藤条骨耜(河姆渡遗址) 木镞(慈湖遗址)、木矛(田螺山遗址) 骨镞、石球、石弹丸、陶弹丸(河姆渡遗址) 木杵、木点种棒、石刀、骨镰、石磨盘、石磨球(河姆渡遗址) 带榫、卯的木构件(河姆渡遗址) 带销钉孔榫(河姆渡遗址),河姆渡遗址出土许多桩柱、立柱、梁、板等建筑木构件,构件上有加工成的榫、卯(孔)、企口、销钉等,显示当时木作技术的杰出。是中国现已发现的古代木构建筑中最早的榫卯之一 。 石锛(河姆渡遗址) 四个文化层出土陶器展示(河渡姆遗址) 盘口陶壶(田螺山遗址) 陶纺轮(河渡姆遗址) 骨针(河渡姆遗址) 角饰(河姆渡遗址) 骨笄(田螺山遗址) 双鸟朝阳象牙蝶形器,河姆渡原始艺术的精品,鸟和太阳是河渡姆先民表现最多的艺术图腾。 漆木桶(田螺山遗址),木胎漆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天然漆的实物,中国的髹漆工艺从此诞生。 龟形陶盉(河姆渡遗址) 猪纹陶钵(河姆渡遗址) 人首形陶塑(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干阑式建筑遗迹 河姆渡干阑式建筑遗迹 木构水井(河渡姆遗址) 河姆渡的房屋是以一排排桩木为支架,上面架设大小梁承托地板,构成高于地面的架空基座,再于其上立柱、架梁、盖顶的干栏式建筑(模拟复原)。 干栏式建筑内景(模拟复原) 河姆渡先民供奉祭祀的处所(模拟复原) 河姆渡文化的标志-由《双鸟朝阳象牙蝶形器》艺术加工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