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珍贵的历史影像

使者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央军委颁发给父亲的勋章 倍感亲切和荣耀</p> <p class="ql-block">一位哲人说:一个家族能够有真正优秀传承,一定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来引导家风,规划未来。</p><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1947年,参加⾰命队伍。他的一生是以忠诚、善良、博学、勤奋、自强为家训。以坚强毅力,拼搏精神,坚定的信仰,在复杂多变、跌宕起伏的人生中,拓展生命的宽度和广度。在前进的征途中披荆斩棘,风雨兼程,矢志不渝,从苦难走向辉煌。</p><p class="ql-block">2019年父亲逝世后,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回忆纪录父亲相册里蕴藏的故事,倍感亲切。</p><p class="ql-block">父亲的影像里,见证了老人家走过的革命人生路程。作为长征接力的后辈人,要铭记父亲的谆谆教诲,传承优良家风,赓续红色基因。</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中学时代,是中华民族命运,重大转折时期。日本侵略者投降后,国内秩序亟待解决。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全国人民渴望和平,休养生息。但是,此时国家面临着走什么道路的诀择。</p><p class="ql-block">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大决战,经过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战,终于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解放。</p><p class="ql-block">此时,父亲虽然是在校青年,也同样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p><p class="ql-block">时局动荡不安,年轻的父亲在思考,面对破碎的山河,何以报国 ?正像伟大诗人屈原诗词中写的那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有他的犹豫彷徨,有他的愤怒,有他的坚持,有他的醒悟和崇尚的理想。</p><p class="ql-block">父亲说,由于国内局势不稳,百业凋敝,民生艰辛不易。这一年他从迷茫彷徨,到崇尚真理,向往光明,报效祖国,是父亲在那时唯一的追求。</p><p class="ql-block">1947年,高中尚未毕业的父亲,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奔向全国解放的战场。为民族的解放、共和国的创立,建功立业。</p> <p class="ql-block">父亲加入革命队伍后,积极投身于解放战争的大洪流之中。随部队英勇作战,一⻢当先。</p><p class="ql-block">他废寝忘食的投入到剿匪反霸、基层政权建设;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动员组织群众参军、抢修公路;以及征集粮草等项工作中去。</p><p class="ql-block">父亲在党的领导下,砥砺前行,攻坚克难,积极想方设法解决这些急需办理的诸多事情。</p><p class="ql-block">同时,积极协调组织船队,在县城西码头通过水运,向南方运输军用物资;组织人力物力,竭尽全力支援大军渡江作战。为夺取全国解放战争胜利,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父亲参加革命后,留下来的照片极其有限,难得一见的是他穿着军装的照片。那时官兵一致,没有军衔。为了区别每个人所在部队的单位部门,唯一标准是胸章。</p><p class="ql-block">194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及工作人员,一律佩带胸章。胸章形状为长方形,正面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背面填写姓名、部别、职别、编号及年度等。1955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度,全军停止佩带胸章。</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经常听父亲讲,他参加革命工作时,正是解放战争时期 。那时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他唯一的财产,就是自己的一个背包,和一长一短两支枪。</p><p class="ql-block">到了解放初期,国家经济上要走出贫困,急需发展生产,同时还要尽快医治战争的创伤,恢复社会管理秩序任务繁重,百废俱兴。父亲说,那时下乡工作,根本没有什么交通工具,全靠两条腿走路,即使是到一百多里外的地区去培训学习,或者去参加会议,也都是打起背包,裹着绑腿徒步前行。</p><p class="ql-block">同时,吃住条件也是异常简陋。真是天当房,地当床,野菜野果当干粮。到了晚上,打开随身携带的背包,在地上铺上一层稻草,就是睡觉的地方。</p><p class="ql-block">老前辈的吃苦精神,现在人们似乎难以想象。在影视剧中经常看到那个年代,解放军行军打仗镜头,某种程度上反映的就是当时真实情况。</p> <h3>向为了共和国做出贡献的老一辈革命家致敬!</h3> <p class="ql-block">⽗亲说,解放初期的1949年,他在县法院(当时名字为司法科)担任⺠事庭⻓职务,由于新婚姻法才颁布实施,前往法院要求解除婚约的⼈络绎不绝。因为⺠国时期的封建包办婚姻司空⻅惯,每天工作量很大,审判⼯作人员,需要加班加点审阅案卷,才能保证依法快速结案。</p><p class="ql-block">那时的判决书都是纯⼿⼯制作,加上另外⼀个中⼼⼯作,即镇反运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镇压反革命条例,新政府开展了如火如荼的镇反运动。法律文书都是用钢笔撰写,需要公示的布告,还要用毛笔书写张贴 ,任务重人手严重不足。法院审理案件,阅卷、核实证据材料,经常是连轴转工作,通宵达旦。</p> <p class="ql-block">1950年,父亲与同学们在河南大学学习时的毕业照。</p><p class="ql-block">共和国刚刚成立,中国历史上三大革命运动,就开始同时进行。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工作千头万绪,培养国家急需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务之急。</p><p class="ql-block">照片上这群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是党组织从基层选拔和重点培养的对象,他们聚首在河南大学省内最高学府,是当之无愧的精英。他们为共和国创建勇于担当,奉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父亲参加革命工作后,在党组织的关心教育下,成长进步很快 。次年,他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那时候新政府非常缺乏人才,年轻、聪明能干的父亲,是组织重点培养的对象。入党不久,上级上就研究指派父亲到县里第九区工作。他由县委的宣传干事,直接担任区长,下基层乡村领导当地群众,筹备建立农会组织,开展土地改革,抓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农业生产发展。</p><p class="ql-block">年轻的父亲以极大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党的中心工作任务中,领导区里群众,积极进行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运动。组织分田分地,建立新家园,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父亲经常给我讲起,他曾经领导区里镇反工作的往事。</p><p class="ql-block">他说镇压反革命运动,从1950年初开始,陆续至1952年底基本结束。是建国之初,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以肃清反革命分子为目的的一项运动。</p><p class="ql-block">经过声势浩大的镇反运动,一方面沉重打击了,蒋介石匪帮残留下来的反革命势力,以及大量的土匪、恶霸、特务,使其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另一方面,在这场斗争中给广大人民群众,以有效的政治教育和阶级教育,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这两个方面的成就,进一步稳定了社会,在国家生活的诸方面,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解放初期担任区长的父亲,当时面对的敌情、社情极其复杂。一方面要剿匪反霸,同国⺠党残余势力作斗争,竭尽全力维护新政权;另一方面还要动员和宣传发动群众,进行抗美援朝和土地革命,任务十分艰巨繁重。</p><p class="ql-block">此时,家乡县里的豫鄂结合部,就发生一起未遂的反革命“湖阳暴动”。父亲说,国⺠党的地下势力煽动组织了部分人员,给他们授于军衔,并且委任职务。同时准备好了一批枪枝弹药和爆炸物品,预谋计划对我乡政府人员进行暗杀和破坏行动。</p><p class="ql-block">获悉情报后,组织研究决定,让智谋双全的公安特派员,打入敌人内部获取情报。经过缜密部署,一举抓获这批敌特分子,彻底粉碎了这伙反革命分子试图变天的美梦。</p><p class="ql-block">父辈们老一代革命家,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中工作,需要的是对党的忠诚、智慧、能力和胆略。</p> <p class="ql-block">1953年,父亲从区长位置上被选调到宣传部,担任理论教员。从这张照片看,是父亲到省委党校培训留念。</p><p class="ql-block">党校始终担负着维护党的政治底色、净化干部队伍灵魂的任务。这是父亲在整个五十年代,学习培训的开端,后来的将近十年里,仅仅从父亲与学员合影中,能够了解到,几乎年年都有参加学习培训照片。</p><p class="ql-block">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父亲的政治理论水平、文化素质,是在不断学习中提高。逐步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使他成为了一个坚定的,马列主义思想信仰者和传播者。</p> <p class="ql-block">当时为了加强干部的理论教育,中共中央作出关于轮训全党高、中级干部和调整党校的计划,决定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全党各方面的高中级干部,调入党校轮训,以有效地提高全党干部的理论水准,适应今后工作的需要。</p><p class="ql-block">父亲在1956年,到中央第二党校学习深造。能够到中央党校学习,是一种很高的政治荣誉。并且要求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工作履历、职位或者职称级别。</p><p class="ql-block">经过参加培训,强化了领导干部学习意识,弥补了先天不足问题。同时,提高了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p> <p class="ql-block">六⼗年代,我家仍然非常贫困。全家人挤住在两间破草房里,每逢遇到天阴下⾬,就会外⾯⼤下,屋⾥⼩下,外⾯不下,屋⾥仍然在滴哒。家⾥除了吃饭、睡觉的⽤品以外,没有任何家俱。</p><p class="ql-block">在这样⾮常艰苦的条件下,⽗亲还是省吃俭⽤的买了不少书籍,坚持如饥似渴地去学习。</p><p class="ql-block">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诗词之美,流芳千年。只要饱读诗书,学有所成,气质才华自然横溢,高雅光彩。</p><p class="ql-block">读书,是父亲⽣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读书在我家培育形成了⼀种⽂化和道德氛围的家⻛,父亲学习精神具有⼀种强⼤的感染⼒量,也一直示范率领着家人走向成功。</p> <p class="ql-block">1964年,父亲担任县委宣传部长。长期的学习修炼,使他有了高深的理论素养,文化宣传方面是他最为熟悉的领域。父亲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宣传、新闻、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p><p class="ql-block">到现在还能够清楚的记得,在我幼年时,有一次父亲带我到他的办公室的情景。那时县委在教堂院里,父亲的办公室在青砖小瓦的排子房。由于是领导干部,分配的办公室是两间房,房间里配置的办公用具非常简陋。但因为宣传工作的需要,父亲办公桌上配有当时最为高档的电子产品,即一台电子管收音机。另外,还有一辆那时比较稀缺的交通工具自行车。随着经济的发展,办公条件逐步得到改善提高。</p> <p class="ql-block">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父亲被打成所谓的走资派,下放劳动改造。</p><p class="ql-block">1970年,刚刚获得文革运动解放的父亲,被安排到化肥厂任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离开了他心爱的宣传文化教育战线,转行到企业工作。</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父亲在化肥厂东区大门口拍摄的照片。该厂东区为办公、生活区域,西区为生产区域。</p><p class="ql-block">从照片拍摄的背景看,很有时代感。父亲后面一侧墙壁上写着那个时代的政治口号,内容是:要打破帝国主义封锁,走中国自己工业发展的道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p><p class="ql-block">父亲回忆说,改行到化肥厂上班后,感到工厂的生产经营管理十分具体,与机关单位工作的模式完全不同。</p><p class="ql-block">但是,父亲好像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能很快适应。</p><p class="ql-block">计划经济时期,化肥厂产品在当时非常畅销,生产任务很重。他们就研究如何扩大产量,开足⻢力支持农业生产。</p><p class="ql-block">父亲很快成了行家里手,日夜奋战在生产⻋间。同时他还与班子成员一起思考对企业的综合效益开发,到北京燃化部争取增加甲醇项目,为企业发展创造价值和效益,敬业精神令人感动。</p> <p class="ql-block">1973年,父亲被调动到地区印刷厂担任厂长。在文革尚未结束的情况下,父亲排除干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发展。</p><p class="ql-block">那时国内还没有用上电脑,汉字不能直接输入印刷制版,印刷业务技术还是处于铅与火的时代,铸字排板是印刷业务必要工序。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他组织了厂里的科技人员,进行科研攻关。同时从院校以及社会科技部⻔引进人才,研究汉字输入激光照排。当时虽然没有突破性进展,但是为汉字激光照排奠定了基础。后来,父亲看到五笔字型输入法成功的报道时说,许多东⻄都是以前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科研成果确实是一个艰苦曲折的过程。</p><p class="ql-block">父亲还非常重视先进生产设备的引进,他主导购买了当时很先进的德国海德堡印刷机。这些先进设备的引进和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父亲自豪地说,我们工厂这千百人干部职工,每年为国家创造五六十万元利润,在那时可是一个不小的贡献。</p><p class="ql-block">父亲虽然是工厂的领导干部,但是他对自己严格要求,从来不搞特殊化。工厂虽然有⻝堂,父亲家里来客人,都是让母亲在家里做饭待客,包括每年他请班子成员吃饭,都是安排在自己家里,母亲辛苦到半夜炒菜做饭,一切费用都是自己承担。</p><p class="ql-block">那个时候,按照父亲行政15级干部的级别标准,可以买一辆小轿⻋乘坐办公,但是父亲坚决不同意买。他认为如果买了⻋,一年的消费可不会少,要为国家节约生产成本。</p> <p class="ql-block">不到长城非好汉,在万里长城这国人骄傲的地方,1981年,外出考察工作时,父亲(右)与同事在长城留影。</p><p class="ql-block">登高远眺,父亲这位老布尔什维克,还有许多梦想……</p> <p>游子回故乡,每逢佳节倍思亲。</p> <p class="ql-block">昔日的战友(父亲后排左一),聚首在宛城。为了革命事业,他们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p><p class="ql-block">虽然两鬓如霜,他们仍然笑容满面,表现出宽广的胸怀,豁达的革命乐观主义人生。</p> <p>1982年,家人与父母团聚留影。</p> <p>电话那端 ,父母一直都在关心着亲人们的消息。</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一生,亲身经历了共和国数十年的历史。从解放战争、土地改革、镇反、反右、四清、文化革命、粉碎四人帮;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历经沧桑和⻛雨,始终坚持不忘初心。</p><p class="ql-block">建国以来许多大的事情,父亲都在其中担当过自己的历史使命。他的革命历程,其实是建国几十年来的一个缩影。</p> <p>父亲在沉思,他有博大的胸怀。</p> <p class="ql-block">父爱如山,这是我和亲爱的父亲在一起的照片。这一幅幅缄口不言的老照片,每一帧都是不可复得的珍贵影像,都是那么令人魂牵梦绕。对父亲的思念,恰似一首意味深长的诗,字里行间都融入我心灵的感言。</p><p class="ql-block">虽然父亲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挥之不去的思念,是一种幸福的忧伤,是一种甜蜜的惆怅,是一种温馨的痛苦,是人世间刻心铭骨的父子情缘。</p> <p class="ql-block">看万山红遍, 浩气长存。照片里纪录的往事,那一抹深深浅浅记忆,宛若在昨天。父亲童年苦难的生活,在革命队伍中激情燃烧的岁月,以及走过的坎坷人生,始终感动和激励着我。</p><p class="ql-block">老照片用沉默的语言,诉说着昔日岁月里,父亲走过的革命路程、经历的人生风雨……整理、编辑父亲留下的老照片,是我对他老人家无限思念,是灵魂深处的那份情感。</p><p class="ql-block">从老照片里能够进一步了解到,历史天空里时代风云变幻,回味人生酸甜苦辣。我认为这就是优良家风的传承教育,是一笔非常值得拥有精神财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