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国旗,奏国歌!共和国标志背后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华卿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静宁县南关小学少工委办公室</span></p> <h3><strong>我爱五星红旗</strong><br></h3><h3><strong></strong>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旗面为红色,长宽比例为3:2。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四颗小星环拱在一颗大星的右面,并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h3><h3></h3> <h3><strong>国旗的诞生</strong></h3><h3></h3> <h3><strong>国旗法</strong></h3><h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是为了维护国旗的尊严,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根据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规。该法于1990年6月28日在第七届全国人大第十四次会议上通过。2009年8月27日修正。</h3><h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规定:</h3><h3>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主席团公布的国旗制法说明制作。</h3><h3>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每个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h3><h3>第十三条:升挂国旗时,可以举行升旗仪式。举行升旗仪式时,在国旗升起的过程中,参加者应当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并可以奏国歌或者唱国歌。全日制中学小学,除假期外,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h3><h3>第十五条:升挂国旗,应当将国旗置于显著的位置。列队举持国旗和其他旗帜行进时,国旗应当在其他旗帜之前。国旗与其他旗帜同时升挂时,应当将国旗置于中心、较高或者突出的位置。在外事活动中同时升挂两个以上国家的国旗时,应当按照外交部的规定或者国际惯例升挂。</h3><h3>第十六条:在直立的旗杆上升降国旗,应当徐徐升降。升起时,必须将国旗升至杆顶;降下时,不得使国旗落地。下半旗时,应当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降至旗顶与杆顶之间的距离为旗杆全长的三分之一处;降下时,应当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再降下。</h3><h3>第十七条不得升挂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合规格的国旗。</h3><h3>第十八条国旗及其图案不得用作商标和广告,不得用于私人丧事活动。</h3><h3>第十九条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h3><h3><strong>《义勇军进行曲》</strong></h3><h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民族危亡的关头,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h3><h3>《风云儿女》讲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时,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人们勇敢地走向抗日前线的故事。《义勇军进行曲》高昂激越、铿锵有力,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h3><h3>你知道国歌从产生到现在,历经了确立、修改、恢复、宪定和论争等曲折过程吗?</h3><br> <h3><strong>国歌的诞生</strong></h3><h3>在讨论国歌时,著名画家徐悲鸿和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委员力荐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毛泽东、周恩来当即表示支持他们的意见。有人认为新中国已经成立了,而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时了,主张改词。周恩来发言,提醒大家要居安思危,安不忘危,留下这句话,让我们耳边警钟长鸣。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h3><br><h3></h3> <h3>田汉</h3><h3>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80年多来,《义勇军进行曲》始终有着无可替代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苦难与奋进,成为中国精神的化身。</h3><h3>2014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曾印发《关于规范国歌奏唱礼仪的实施意见》。</h3><br> <h3><strong>国歌法</strong></h3><h3>2017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国歌法对应当奏唱国歌的场合、礼仪规范等作出规定,同时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唱国歌、爱国歌。法律还对侮辱国歌等行为作出处罚规定。</h3><h3>国歌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开幕、闭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会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会议的开幕、闭幕等场合,应当奏唱国歌。</h3><h3>国歌法规定,奏唱国歌时,在场人员应当肃立、举止庄重,不得有不尊重国歌的行为。</h3><h3>为体现国歌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国歌法规定,国歌不得用于或者变相用于商标、商业广告,不得在私人丧事活动等不适宜的场合使用,不得作为公共场所的背景音乐等。</h3><h3>国歌法还规定,国歌纳入中小学教育。中小学应当将国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学唱国歌,教育学生了解国歌的历史和精神内涵、遵守国歌奏唱礼仪。</h3><h3>在法律责任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在公共场合故意篡改国歌歌词、曲谱,以歪曲、贬损方式奏唱国歌,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国歌的,由公安机关处以警告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h3><h3>《国旗法》规定,全日制中学小学,除假期外,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nbsp;升国旗,奏国歌,这不光是一场仪式,也是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熏陶,它教育每个学生不忘历史,好好成长,将来去建设新中国。无论参加人数多寡,无论形式简洁或隆重,每一次升旗仪式都应该被认真对待。</h3><h3><strong>升旗,是他们的习惯</strong></h3> <h3>2005年吉林市船营区搜登站镇野猪沟小学,因“藏身”于地偏人稀的小山沟里,仅有3名老师和6名学生,他们坚持每周升国旗。由于物资紧缺,他们的升旗仪式有点特殊——</h3><h3></h3> <h3>6名小学生整齐地站成一排,付江坤老师先缓缓地将十多米高的旗杆放倒,郑重地将一面已旧了的国旗绑上,慢慢地将旗杆立起来,随后用铁棍将其底部固定住,在寒风中伫立的6名孩子和3名老师仰起了脸……</h3><h3>每周一早上,在野猪沟小学升起的这面国旗,使这个寂寥又偏远的小山沟多了一份活力。这样的坚持源于内心的梦想——学习、成长、飞翔,也源于对祖国真挚的热爱,冉冉升起的国旗坚定他们走出大山的信念。</h3><h3></h3> <h3><strong>升旗,是他们的梦想</strong></h3> <h3>4月6日,各界爱心人士为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大湾镇包包小学捐资修建了操场,山区孩子圆了升国旗梦。<br><strong>升旗,是他们的自觉</strong><br></h3><br> <h3>这张照片中的小朋友叫做赵俊漪,是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实验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学生。由于头部受伤了,不能出去参加户外升旗仪式。小男孩留在教室里,先是认真地看书,之后听到户外的升旗仪式到放国歌的时候,他就从座位上站起身来,敬了一个非常标准的少先队队礼。这一幕刚好被路过教室的语文老师拍下来。</h3><br><h3></h3> <h3>主动向国旗敬礼,尊重国旗国歌,他的爱国意识让很多网友点赞。接受采访时他说,觉得自己应该这么做。“老师平时教育我们说,听到国歌就要敬礼。我觉得是应该的,我是一名小学生,戴着红领巾。”</h3><h3>无独有偶,上面的故事让人联想到重庆市沙坪坝区森林实验小学的吴睿博小朋友。这张校门口的抓拍也是一堂让人感动的爱国教育课。照片背后的故事是:一年级的吴睿博因为生病晚到,当他刚跑到校门口,学校的广播已开始播放国歌,升旗仪式开始了。小男孩立即停在原地敬队礼,直至国歌播放完毕才跑进学校。就这样,他在校门外参加了升旗仪式。</h3><br><h3></h3> <h3>沙坪坝区教委官方微博发布这张图片并写道:“画面虽不清晰,但仍然可见小男孩笔直的站姿,我们仿佛看到了小男孩因为奔跑而微微泛红的笑脸,依稀听出那噗噗跳动着的爱国心!”。学校将吴睿博的事迹和全校师生分享,在主席台上,当大队辅导员鲍俊问吴睿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时,吴睿博用童稚的声音说:“因为我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