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让我再敬一次礼</h3><h3> 文:雷春雪【原创】</h3><h3> 这是真的。就发生在2019年10月1日,重庆。<br></h3><h3>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里,医生与护士一如既往的忙碌,7号病床的周老先生却与往常有些不一样。</h3><h3> 六年前,76岁的老先生突然得了一种怪病:进行性肌肉无力,并反复出现肺部感染。经各大医院专家会诊均查不出病因,由于病因不明,以至各大医院都拿不出有效的治疗方案,只能根据其突发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说白了,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续命罢了。老先生的意识是清晰的,身体却犹如被无形的绳索捆绑住了一般,使不上劲,行动困难。患病之初,他还能勉强行走,自己穿衣吃饭。两年前,在又一次的肺部感染急救之后,自主呼吸也成了奢侈品,一呼一吸都必须借助呼吸机才能保持正常的频率。接踵而至的是生活无法自理,一种类似渐冻的状态困住了他,也困住了他的家人。割开气管上了呼吸机,呼吸关是过了,可又构成了语言障碍,整日躺在病床上的他愈发沉默了,唯一灵活的是眼睛。</h3><h3> 老先生叫周绍中,1937年出生于重庆市长寿区云台镇(原四川省长寿县云台乡)。年少时家境贫寒,随父亲往返于长寿重庆两地,以替商家长途贩运煤炭为生,时值抗战,哀鸿遍野,生存已是维艰,更谈不上读书识字受教育。1953年,16岁的他参军入伍,随抗美援朝志愿军入朝作战,在战场上火线入党,在军队里扫盲识字,屡建功勋。因战场上的立功表现,回国后,被部队送到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进修提升。1978年从部队转业,分配到重庆工商银行工作。军营里,他是一名好战士,但对金融业务却一窍不通,面对来之不易的工作,他硬是凭着军人敢拼敢打,攻坚克难的精神,啃下了银行管理业务这块硬骨头,年年单位先进工作者的名单里赫赫然都有他的名字。他为人谦和却不善言辞,疼爱家人却不善于表达,在亲人、朋友和同事的眼里,他是一个严肃的没有形容词点缀的实在人。军人作风,贯穿了他的一生,对于孩子的教育亦是如此。岁月里,给孩子们讲得最多的是感恩和敬业,他常说是党把他这个穷苦孩子培养成了革命军人,培养成了国家干部,给了他做人的尊严和安稳的生活。</h3><h3> 自罹患疾病,老先生一直积极配合治疗,虽努力复健,却每况愈下。对于老先生的病情,最为无奈的要数他身为医生的儿子。眼睁睁看着老父亲一次又一次在病魔的侵袭和折磨中默默挣扎却束手无策,叹无能为力,恨自己空持医学专家的虚名。</h3><h3> 这一大早,老先生就醒了,比往常倍感精神。他是想看电视直播,看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国庆阅兵。家人打开墙上的电视调到CCTV1,将老先生的身体扶正,慢慢摇起病床,让钢制铁床形成一个舒适的角度,以支撑他无力动弹的身躯。窗外阳光柔和,树叶泛着淡金色的光在清风里翩然起舞,间或有几声鸟鸣传来,都是轻快的音符。电视里,正实况直播,医院里,一片祥和。</h3><h3> 随着一声“我和我的祖国”清脆的童音响起,火苗瞬间窜入老先生眼里燃起,目光炯炯,紧盯住电视屏幕,安静地看着一个接一个的方队在隆重的礼乐声中经过天安门广场。病房里的病友和亲属,也一起怀着激动的心情站着或是坐着观看阅兵大典进行,时而静观时而感叹。谁都没有注意到,就在陆军方队经过天安门广场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突然,老先生挺直了背脊,举起了他这一年多都不能动弹的右手,正对着屏幕行了一个军礼,表情庄严而平静,仿佛他也是陆军方队里正在行进中的一员。这举动,将在场的所有人的目光猝然拉离屏幕,置于强烈的震撼之中。直到陆军方队走出视线他才放下了右手,霎时,汗如雨下。</h3><h3> 如雨滂沱的,还有他身旁的所有人的脸。</h3><h3><br></h3><h3>【后记】</h3><h3> 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什么样的精神和信念,驱动了他几已丧失运动功能的手?这世上有太多的奇迹,连科学和医学也解释不了,却又如此真实地摆在你面前。</h3><h3> 当我在周医生的朋友圈里看见简短的文字和老先生敬礼的照片时,内心被深深的触动,却有如失语般只写下二字留言:感动。</h3><h3> 国庆阅兵大典上,陆军方队经过镜头只有37秒,而在这短短的37秒里,老先生仿似重历了他的整个军旅生涯,或者,是他的一生。实际上,老先生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代人,是我等父辈的缩影。他们既是新中国开疆拓土的建设者,也是脱离苦难旧时代的受益者,他们都是新中国发展壮大的时间证人。也是在那一刻,艾青的诗句向我奔涌而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h3><h3> 聊以此文,向祖国的建设者,向父辈们致敬。</h3><h3> 2019年10月1日深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