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读《红楼梦》,犹如钻迷宫,不站在高处,很难找到出去的路。</h3> <h3>《红楼梦》这部鸿篇巨制的迷人之处,就在于你一天读不完,终于读完了,一时又悟不透,等到有一点感悟了,却没有结尾。真真的如张爱玲所说: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h3> <h3>能读到前八十回,已是幸运,值得终生玩味。后面的缺失,更是为读者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各种补、续也是精彩纷呈,红学研究更是蔚为大观。</h3> <h3><br></h3><h3>读《红楼梦》的过程,就如佛家五眼看世界的过程。肉眼看到的是花团锦簇的大观园的日常琐碎;天眼看到的是自古穷通皆有定,盛衰岂无凭的普世规律;慧眼看到人心;法眼看到的是无立足境,是方干净、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而佛眼,则是作者隐藏于作品背后的对世间众生的大悲悯。</h3> <h3>概括起来,《红楼梦》无非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h3><h3>普世的规律</h3><h3>先不说政权的更迭,官场的沉浮,只说贾家由兴盛到衰落,各种规律都在起作用。治家无方、不重耕读、铺张浪费、生活糜烂等,那一条都不是兴家行径。日常银钱出的多进的少,后手不继,怎能不树倒猢狲散呢。真是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h3> <h3>社会的黑暗</h3><h3>四大家族互相联姻,互相庇护,翻云覆雨,致使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石呆子护不住几把扇子被搞的家破人亡,王熙凤铁槛寺弄权等等,黑暗无处不在。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然而,对冯渊之流来说,光明在哪里呢?</h3> <h3>爱情的坚贞</h3><h3>《红楼梦》里的儿女真情是最打动人的,绛珠仙子为报甘露灌溉之恩,追随神瑛侍者下凡历劫,演绎了一段还泪的木石情缘。张金哥重情重义,在被逼退亲之后,一根绳吊死了,守备之子不负妻义,追随金哥而去,这对未成婚配的夫妻,让人同情又敬佩。尤三姐未得情郎信任,在退还定亲的鸳鸯剑时自刎,柳湘莲这位冷二郎因此上一冷入了空门。龄官与贾蔷,小红与贾芸等,都是明明白白我的心,渴望一份真感情。</h3> <h3>人性的复杂</h3><h3>短篇小说要讲好一个细节,中篇小说要讲好一个故事,而长篇小说一定要写人性。《红楼梦》作为大部头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对人性的复杂有着深刻的揭示。</h3><h3>阴阳二气,正邪两赋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秉性,即使在同一个人身上,也是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以王熙凤为例,她既竭力维护贾府这座摇摇欲倾的大厦,又不停的在动摇它的根基。维护它是因为,贾府是她的存身之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何况,贾府还为她提供了施展优长才干的平台。动摇它是因为,她有被休的恐惧,有正妻位子被抢的威胁,她在贾府,还缺乏安全感。人性变得复杂,不论有什么解释的过去的理由,也是复杂了。有一种说法: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是啊,两种或多种观念、想法在头脑里纠结、斗争的时候,谁知道哪一种会占上风,又会做出哪种行动呢?王国维说,《红楼梦》写的是第三种悲剧,在复杂人性的支配下,人人交互施之,交互受之,找不到一个具体的对手,也无处可逃。正是因为《红楼梦》写出了人性的复杂,人物形象才立体、饱满的。我们越看越爱看,从中看到了他人,看到了自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