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秋、马赵营教师共读《第56号教室奇迹》

延秋小学 崔雅雯

<h3>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书籍让教师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从书籍中享受教育教学的乐趣,从书籍中找寻理想的栖息地。教师精神成长,需要丰富的阅读滋养;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经典教育专著引领。</h3><h3>&nbsp; &nbsp; 国庆假期第一天,在这举国同庆的日子,大家还在细细谈论着阅兵的震撼,而我们依然不忘读书。</h3> <h3>&nbsp;&nbsp; 10月1日晚上,延秋、马赵营全体教师开始了我们教师共读书籍《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第二次线上分享。</h3> <h3>  本期的主持人是崔雅雯老师,她提前把本次分享要思考的问题发到群里。老师们也早已准备好等待着。</h3> <h3>&nbsp; 主持人准时的在七点半将第一个问题抛出来。</h3><h3> 读了第四章,请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要提升孩子的写作能力?<br></h3><h3>&nbsp; </h3> <h3>  对于书中的内容老师们都感同身受,大家深入思考,积极发言。</h3> <h3>  王丽丽老师结合考试中作文成绩的变化阐述了为什么要提高写作能力:</h3><h3> 首先,作文在语文成绩中的比重越来越重,从小学一年级的15分,小学三年级的30分,到高中的60分,有“得作文者得语文”的说法。因此,提升孩子的写作能力,是孩子成绩提高的一种途径,也是走向梦想的路。</h3><h3> 其次,写作让人终生受用,写总结,做宣传等从而为自己赢得更多机会。因此,提升孩子的写作能力,让他的人生机会更多,路更宽。</h3> <h3>  孩子写作能力的提升与语文老师的写作教学息息相关。我们老师也需要不断学习,提升我们的教育写作能力。</h3><h3> 请语文教师结合作文教学谈一下如何提升孩子的写作能力?其他各科老师讨论一下如何提高自己的教育专业写作能力?</h3> <h3>  王茹老师结合自己的读书及每周共写详细阐述了她是如何提升教育写作能力的。</h3> <h3>  为了提升孩子们的写作能力,何佳乐老师做了很多努力,她写道:</h3><h3> 为了提升我们班孩子的写作能力,我曾经看过很多相关的书籍。报名参加过很多课程。例如:观看张祖庆老师的《光影中的创意写作》课程。阅读周其星老师的《彩色的写作教室》。也和孩子一起跟过彩虹花和阅课的写作课程。无论是哪种形式,我想传达给孩子们的,或者说,我想给他们营造的写作氛围是有趣的。</h3><h3> 她还为我们举了例子:上周我们五年级语文的第二个习作是“漫画老师”在讲这节课的时候,我们现在课堂上进行了模仿。模仿了学校里很多教过他们的老师。刚开始孩子们不太敢,因为孩子们觉得当着老师的面找她的特点去夸张的描述,害怕老师生气。于是,我就先自嘲了一番。找了我的缺点、优点和孩子们一起交流,当我打开这个缺口之后,孩子们也开始了她们表达,当我们在交流中慢慢拉近彼此的距离后,那么创作也就应运而生。雷夫老师说:“教室应该是学生主要的创作地点。”那么,我的教室,就送给了他们一个大胆去想想的课堂。让他们觉得,写作不是压力和拘谨。也可以有趣而又大胆的表达。</h3> <h3>  无论哪行哪业,兴趣都是最重要的,那么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各位老师是如何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进行高效教学的?各科老师也都有自己的小诀窍。</h3> <h3>  李晓瑞老师,孙晓圆老师还依据自己所教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阐述了自己在教学中是如何做的。</h3> <h3>李晓瑞:</h3><h3> 课堂要多样化。一年级的孩子,他们还是处于低阶段。孩子是活物、不是固体,所以一年级孩子要求太多也不太好,在课堂中应该穿插一些小游戏,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多点互动,平常上语文课中,我会把很多故事让学生来主演,或者自己当小老师,或者每次讲一篇课文,我都会先让学生进行冥想,把他们带入冥想的空间。用阿尔法音乐让学生放松,去感受、去想象,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他们的想法,最好加以点评,他们的积极性就高了,平常多与他们交流,在平常的教学中,我是一个引导者,让孩子们多说多动多思考,让孩子们去分析,为什么,怎么办?每次上课的都有新颖的想法,这样所有的孩子都深入其中。教学效果就显而易见了。</h3> <h3>孙晓圆:</h3><h3>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难保证课堂35分钟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那么要保证课堂气氛活跃,不能太死板。另外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一旦丧失自尊心,学习的能力和兴趣也会大大削弱,因此在课堂上多鼓励,表扬学生,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和赞美。<br></h3> <h3>  体育老师,美术老师也需要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让孩子充分参与课堂。</h3> <h3> 第56号教室的孩子知道“考试”只是理解的温度计,怎么读比读多少更重要。孩子们知道,一次没考好并不代表世界末日,这只代表着一件事情:他还不了解这个技巧。</h3> <h3>  请老师们思考一下传统教育中测验的功能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使用测验?<br></h3> <h3>  赵洛宁老师的发言一针见血的道出了高分低能现象出现的原因:</h3><h3> 传统教育中测验的功能:大多情况下是为测验而测验,为了应对考试,应对升学率,孩子大多沦为考试的工具,分数的奴隶。</h3> <h3>  张校长从教学管理的两个模式进行阐述:新教育所倡导的就是人文教育,培养的就是孩子的综合素养。教育就是呈人之美,成人之美。</h3> <h3>  书,还在细细的品读;收获,却很多很多,我们受益于这本书,并不是因为我们从书中寻找到了教育的捷径,而是因为我们从中领悟到了“成功无捷径”,我们还需继续努力。第二期读书分享到此结束。</h3> <h3>  朱熹夫子在治学中,因观书有感,题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啊,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和发展的,我们需要不断读书,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