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文学价值的一组应用文,不看你会后悔的

刘成书

<h3>收藏与提供者:徐学金老师</h3><h3>拍摄与整理:刘成书</h3> <h3>这是一本珍藏了近一百年的小学课本第二册。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度时期的小学应用文。</h3><h3>里边的文例,是部分应用文的文言文与白话文相对照的版本。</h3><h3>这本珍藏册,是当时文学改革的真实的历史见证!</h3> <h3>∧、文言文与白话文給校长致信的两种写法。</h3> <h3>∧、給老师的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写法。</h3> <h3>∧、向朋友致信的文言文与 白话文的写法。</h3> <h3>∧、給同学回信的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写法。</h3> <h3>∧、給朋友写信的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写法。</h3> <h3>∧、文言文与白话文书信的写法。</h3> <h3>∧、当时在社会与家庭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称呼是非常有讲究的,这充分反映了我国礼仪之邦的根基是多么久远!</h3> <h3>∧、寄信与托人捎信,信封的书写格式。</h3> <h3>∧、从那个时候开始,文章中的各标点符号的应用说明。已经很接近现在的标点符号所表达的意义了。</h3> <h3>∧、那个年代没有电话,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只靠便条儿和卡片。这是常见的几种留言卡片儿的样式。</h3> <h3>∧、当时已经有明信片儿应用在人与人之间的来往之中。这是两种明信片的样式。</h3> <h3>从这篇寄信邮资表来看,可以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h3> <h3>∧、这个小册子,是当时比较有权威的印刷局出版的,并且还有再版。</h3> <h3>∧、这是个书目,可能是介绍当时流通于各个学校的必读书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