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来到《卡门》的故乡,"弗拉门戈舞"的发源地塞维利亚,观看弗拉明戈舞。演出剧场布置的很精致。</h3> <h3><font color="#010101">剧场一楼的弗拉明戈博物馆,陈列着舞蹈服饰及相关道具</font></h3> 来西班牙旅游的重要行程之一就是欣赏弗拉明戈舞 <h3><font color="#010101">弗拉明戈舞(Flamenco Dance),作为当今世界最富感染力的流行舞种,是吉普赛文化和西班牙的安达卢西亚民间文化的结合。弗拉明戈在早期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曾受到最早的东印度舞(比如深蹲、两腿外开位置、身体和手臂的大幅度弯曲、张开的手指、快速的转身、脚板的鼓点打击节奏等)和阿拉伯舞(手指的击打节奏、手鼓的运用以及别具一格的服装等)的影响。</font></h3> 弗拉明戈舞实际上不是西班牙人所创,而是来源于住在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的吉普赛人,西班牙当地人也称他们为弗拉明戈人。流浪的吉普赛民族不论到何处,都受到当地人的轻蔑与鄙视,生活艰苦,远从印度、北非、欧洲一路流浪到西班牙,十五世纪时有一些吉普赛人定居在安达卢西亚。<br> <h3><font color="#010101">传统的弗拉明戈舞通常是由舞者在歌唱与吉他伴奏下进行即兴表演。弗拉明戈舞蹈男性舞者的特点是着重于内在的爆发力,脚步动作强烈并极具弹性,含有挑衅性的舞姿造型,强烈的节奏和复杂的脚尖、脚掌、脚跟击打地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女性舞者的特点是文雅优美的手臂、手腕、躯干动作的构成。响板(Castanets)的运用来自于西班牙的安达卢西亚民间舞蹈,在手指击打响板的的过程中,强调舞步与身体、脚步和情绪的协调配合。其实舞者左右手响板所发出来的声音并不相同,左手边的声音低沉,代表雄性;右边的较为高亢,是雌性。舞者手中响板的应和,表达的是男人与女人的对话。要把男人和女人的故事说得委婉动听,艺术家的天分和人生经历比技巧更重要,这也是为何很多弗拉明戈舞者年龄越大,跳得越有味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弗拉明戈舞中的女子是最富诱惑力的。她不似芭蕾舞女主角那样纯洁端庄,不似国标舞中的女伴那样热情高贵。她的出场,往往是一个人的,耸肩抬头,眼神落寞。在大多数双人舞中,她和男主角也是忽远忽近,若即若离。当她真的舞起来的时候,表情依然冷漠甚至说得上痛苦,肢体动作却充满了热情,手中的响板追随着她的舞步铿锵点点,似乎在代她述说沧桑的内心往事,这难道不是一幅最性感的画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弗拉明戈舞以它那优美的舞步和动作所体现出的内在力量,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尽管基础动作看似容易学习,但要真正对这门舞蹈艺术有所掌握并比较完美地去表现它,则需要经过长年累月的专注练习。由于弗拉明戈舞蹈动作本身所具有的爆发力,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日常锻炼身体的方法,人们可以在尽情的脚步打击节奏和优美的舞姿中忘却一天的烦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弗拉明戈不仅是歌、舞和吉他音乐的三合一艺术,也代表着一种慷慨、狂热、豪放和不受拘束的生活方式。"弗拉明戈"一词源自阿拉伯文的"逃亡的农民"一词。它的起源众说纷纭,其中一个比较让大多数人接受的说法是:吉普赛人从北印度出发,几经跋涉,来到西班牙南部。因此,这种乐舞融合了印度、犹太、阿拉伯,乃至于拜占庭的元素,后来又注入西班牙南部的养分。而居住在西班牙安达鲁西亚的吉普赛人(又称弗拉明戈人)则使其定型并扬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吉普赛人从小在弗拉明戈舞的环境里长大,一家不论老小都能跳或唱,要是说他们流着弗拉明戈的血液(吉普赛人经常说:"只有吉普赛人才能真正跳好弗拉明戈。")也不为过。吉普赛人生活的颠沛流离、放纵与自由,使弗拉明戈舞也呈现出自由、热情和矛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弗拉明戈这个词,不仅是一种特定舞蹈的名称,也被用来形容一种人生态度。弗拉明戈指一类追求享乐,不事生产,放荡不羁,并经常生活在法律边缘的人。服饰界流行的波西米亚风,正是这种精神的浪漫体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有行家说:"弗拉明戈是最能享受音乐,将音乐掌握得最精确的舞蹈"。在弗拉明戈舞蹈中,除了歌曲、吉他和响板的伴奏外,舞者时而配合节奏拍手,时而脚踩地加强韵律,随着音乐表现的变化,舞者的肢体表现也随之哀凄、欢愉,仿佛作着灵魂最深处的展现。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艺人和观众都在寻求一种心灵相通之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弗拉明戈舞的大摆裙也是女子们的心头好。不管时装潮流如何变化,每个女子的衣柜里都该收着这么一条色彩艳丽的舞裙,都应该有过一个和心上人纵情起舞的夜晚。弗拉明戈舞裙的设计在细节处充满着狂野奔放的元素:翻褶抓皱多层荷叶缀边、多彩层叠的及地蛋糕鱼尾裙等,呈现既现代又复古的后弗拉明戈时尚。而约翰·加利亚诺(John Galliano),迪奥(Dior)的女装创作总监,他的风格极致的繁复华丽,脱轨的放浪骇俗。谁又能说这不是受弗拉明戈舞(他妈妈是西班牙人)的影响呢?</font></h3> 自小能歌善舞的吉普赛人,将艰难生活的忧伤情绪抒发在自创的歌舞当中,这就是弗拉明戈舞的由来,这种传统艺术一代传一代,带来的不是欢乐的气氛,而是悲伤情绪的宣泄。 23日晚间入住Hotel Sevilla Congresos <h3><font color="#010101">D8,9月24日,塞维利亚的清晨。</font>Hotel Sevilla Congresos旁的水池里映出美丽的倒影</h3> 酒店马路对面的金顶 <h3><font color="#010101">前往参观庄园斗牛,路边大片棉田</font></h3> 丰收后的田野。西班牙土地利用充分,农作物茂盛,地有所产。 到达私人庄园观看简单的斗牛表演 每人一杯雪莉酒,女嘉宾每人一朵康乃馨 庄园内有个小型的马车博物馆 庄园斗牛的场地。西班牙斗牛起源于西班牙古代宗教祭祀活动,祭祀活动中有杀牛做祭品供神的环节。十三世纪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世开始提倡的这种祭祀活动,后来演变成一种表演。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又是斗牛的发源地。 场地边的台阶冷硬,可以自行去取坐垫。先来一个马术表演。 马术表演在国外,特别是欧洲非常流行,也是技术含量很高的一个体育项目。 骑手头带礼帽,身穿燕尾服、马裤,脚蹬皮靴,骑在马上,腰背挺直,目光直视,威武而高雅。策马向前,优雅地向观众脱帽致敬。 斗牛场内,号角吹响,牛飞奔而出,乐队奏起了嘹亮的斗牛士进行曲,气氛被点燃,斗牛开始了。首先由三个斗牛士负责引逗其全场飞奔,消耗其最初的锐气。 斗牛士们很年轻,都是学徒,小牛尚在训练中,把持不住节奏摔了一个嘴啃泥,看着都很疼,引起观众一片同情的叹息!<div><br></div> 学徒们展示了斗牛的基本动作。在斗牛中,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可以躲到场边的木板后面。 弗拉明戈舞表演 舞者在白马旁边翩翩起舞 表演结束,演员和游客合影 塞维利亚(西班牙语:Sevilla),是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和塞维利亚省的首府,都市人口约130万,是西班牙第四大都市,也是西班牙唯一有内河港口的城市。塞维利亚位于伊比利亚半岛南部、瓜达尔基维尔河下游谷地,南距加的斯湾约120公里,为内陆河港,港内涨潮时可通海轮。从公元711年到1248年间曾先后为哥特人及摩尔人所建王国的都城。 瓜达尔基维尔河从市中穿流而过。主要工业有造船、飞机和机械制造业,以及电器、石油化工生产也和棉毛纺织、卷烟与食品加工业等,是享誉世界的名酒"雪莉酒"的出产地,为西班牙南部经济、贸易、旅游和文化重镇。 市区的建筑仍然保留著几个世纪前摩尔人统治过的痕迹。 塞维利亚是许多歌剧的主要背景,最为著名的是比才的《卡门》(改编自梅里美的同名小说)以及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威尔第的《命运之力》;贝多芬的《费德里奥》;莫扎特的《唐·乔望尼》和《费加罗的婚礼》等。文学巨著《唐·吉诃德》就写于该市,《唐璜》以塞维利亚为背景。塞维利亚也是丹·布朗的《数字城堡》中的场景之一。据作者所说,他在塞维利亚大学上一门艺术史课的时候开始设想创作《达芬奇密码》。<br><br> 塞维利亚的西班牙广场位于城南环境幽静、气氛清新的玛利亚·路易莎公园中,其新月形的古典建筑在绿地簇拥之中别具典雅姿态,是最受塞维利亚市民欢迎的休憩场所。一个不显眼的老式楼房,中间大门就是参观西班牙广场的入口。<br> 进入大门,别有一番天地 左右两边是古罗马式回廊 廊柱上是美丽的瓷砖拼图 <!----><div class="cps-upload-file param-img"><!----><div data-v-24994c6c="" contenteditable="false" class="cps-img-container media-container editor-img-container"><img data-v-24994c6c="" src="https://ss2.meipian.me/users/12273808/bfca77d0-3750-11ea-b73b-0343e8b3e2ea.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 data-src="https://ss2.meipian.me/users/12273808/bfca77d0-3750-11ea-b73b-0343e8b3e2ea.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 alt="" class="img lazyloaded" style="height: 622.737px;"></div><div contenteditable="true" class="edit-container media-inner-editor bottom">入口处长廊二楼的部分平台免费开放,游客可以登高欣赏整个西班牙广场。<br></div></div><!----> 西班牙的每个城市都有一个西班牙广场,而塞维利亚的这个西班牙广场被誉为西班牙最美丽的广场。两个哥特式的高塔高耸入云,大半个广场被赤土色的或哥特或摩尔风格的建筑物包围起来,沿着广场有一条碧绿的护城河,河上建有清新的小拱桥可以走到主场的中心位置,整个广场映着远处树林的葱翠,无声地展示着自己的魅力。(网络图片) 这里曾经是一座政府官邸,1929年因塞维利亚承办伊比利亚美洲博览会会展的需要,玛利亚·路易莎公园迎来了新建的西班牙广场。这座新月形的建筑群由宅邸、拱桥、喷泉、水池组成。 长廊旁的马赛克彩瓷壁龛画描绘着西班牙58个不同区域的历史画面,代表了西班牙最有名的58座城市的景观和历史。 游客们细细品味和抚摸这里的每一块瓷砖,上面雕刻了西班牙这个民族的骄傲和灵魂。 整个建筑呈直径200米的半圆形,外部用各种瓷砖镶嵌而成。长廊前是几乎环绕整个广场的长达515米的人工护城河,河上有四座白蓝相间、造型精巧的陶瓷拱桥,分别代表了西班牙的四个古代王国。 广场两边各有一座74米高的塔楼,由围绕着广场的长廊连接起来。 美轮美奂的高塔,配上清新雅致的青花瓷装饰,真的是别有一番风味。 护城河里可以自由泛舟 沿着广场的建筑色彩明快,基本以赤土色为主和蓝色青花为辅的样式呈现。这是政府机构所在的主楼,国旗在屋顶高高飘扬。 270度环形广场两端的副塔 通过大量的红砖、彩色瓷砖、铁艺,再结合建筑外形,明显感受到一股浓浓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氛围,难怪成为塞维利亚的标志性建筑。 除了领略这座宏伟建筑给人的震撼,还可以在广场上悠闲地乘坐马车游览 塞维利亚居民将艺术与生活完美融合 艺人售卖自己演奏的音乐光碟 第一任设计师安尼伯·冈萨雷斯用他无与伦比的才华原创设计,摩尔风格的瓷砖和走廊,古典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融合的天衣无缝,建筑材料是安达卢西亚传统工艺,借鉴了很多阿拉伯风情,透亮的蓝色装饰瓷砖与棕红色的砖造建筑物颜色对撞,惊艳得让人崇拜!1910年他通过竞争成为这届博览会的总建筑师,为此雄心勃勃,设计了这个外观雄伟、装饰极尽华丽的广场,却很快遭到人们的反对,原因是当时塞维利亚经济条件并不理想,这样浩大的工程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除了这个,也有人质疑两侧的塔楼过高,会影响吉拉尔达塔的地位;有人质疑环绕广场的人工河,理由是塞维利亚当时城市水资源不足……<br> 在不断的反对声和预算持续紧张的情况下,1928年冈萨雷斯在工程临近尾声时黯然辞去总建筑师的职位,第二任设计师Vicente Traver完成了收尾工作并设计了广场中央的喷泉。 1929年5月9日,伊比利亚-美洲博览会正式开幕,同月的31日,冈萨雷斯不幸去世。大师的铜像矗立在西班牙广场前,静静地注视着自己晚年倾尽心血的作品。 每一次转身就是一幅光彩夺目的画卷。离开西班牙广场,前往老城区步行街。 街头的柱顶盘踞着一只雄狮 塞维利亚不同于之前去过的西班牙小镇,不仅以白色为主体,以明艳的黄色勾边,还会用大片的粉色来告诉世人它是多么的浪漫 在小巷穿行 帽子上缀着一颗红星的游客,愉快配合拍照。 特色商店 塞维利亚大教堂是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区省会城市塞维利亚市内的著名宗教名胜,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也是世界第三大教堂,仅次于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和米兰大教堂,是西班牙哥特艺术最鼎盛的作品。<br> 希拉尔达塔(Giralda)作为原清真寺仅存的一部分,是目前整个教堂中最古老的部分,于1184~1196年为阿拉伯人所建,1568年改建为教堂的钟楼。那时候整个西班牙的基督徒都在忙着'改建'伊斯兰建筑,原来宣理塔上的4个象征着法蒂玛之手的圆球,被换成了青铜风向标。大教堂另一个特别之处是,哥伦布的灵柩1898年由古巴运回西班牙后,埋葬在教堂中的哥伦布墓。<br><br> 大教堂在16世纪建成之后,曾取代圣索菲亚大教堂成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堂,而在此之前圣索菲亚大教堂保有此称号达一千年之久。希拉尔达塔原为清真寺的宣礼塔,钟楼上的马蹄形门窗和梭形外墙装饰都突出了伊斯兰的建筑风格。钟楼上挂了25口(有说28口)大小不一的钟。钟楼最上部分是文艺复兴式的建筑风格,楼顶是一个穿着古罗马服饰,左手握旗帜,右手持棕榈树叶的妇女青铜雕像。这个名称为“信仰”的雕像其实是一个风向标,她会随着风向而转动。 教堂中的阿拉伯清真寺的遗迹完美地保留了阿拉伯建筑艺术的风格,比如塔楼立面上醒目的网状装饰和多拱的马蹄形窗户保留了鲜明的阿拉伯风格 。而塔楼上用青铜制造的希拉尔达女神像则具有文艺复兴式的艺术风格。祭坛的装饰屏画历经许多建筑期,参与绘画的有豪尔赫·费而南德斯·阿莱曼兄弟、阿雷赫·费而南德斯、洛克·巴尔杜克、佩德罗·米兰、胡安·鲍蒂斯塔·贝拉斯克斯等。<br> 公元711年,摩尔人(即今天的阿拉伯人)占领伊比利半岛并在塞维利亚留下了永恒的足迹。1184年,阿拉伯人政权穆瓦希德王朝开始在今天塞维利亚大教堂的基址上建造"清真寺",1198年清真寺完工。1248年,"圣者"费尔南多三世在"光复战争"中收回了塞维利亚,赶走了摩尔人。光复后的塞维利亚,需要一座大教堂,于是原来的清真寺就被用作天主教堂。1381年,不耐烦使用清真寺作教堂的塞维利亚人,决定拆除清真寺,在原址上建造"希拉尔达大教堂",即今天的塞维利亚大教堂。 大教堂的正门面对国王圣女广场,有5个正厅(主厅高36米),主体是116米长,76米宽的矩形建筑,最高处的十字架高达40米。<br><br> 整个建筑外墙上分布着美丽的石雕,教堂共有三扇大门,三个门楣上的雕塑也各不相同:正门为王子之门,其余分别为洗礼之门,亚松森门。 洗礼之门上方是三圣人的雕像。 塞维利亚大教堂的建筑时期经历了穆德哈尔、哥特、文艺复兴、巴洛克、新古典主义学院派等各个时期,以及最后试图结束上述所有风格的简单纯净建筑期。整个建筑属于西班牙哥特艺术鼎盛时期的风格,同时也夹杂着阿拉伯建筑艺术的风格,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今天的建筑艺术精品。 因此,这座教堂是融合了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双重风格的宗教艺术的产物。 西印度群岛档案馆。档案馆最早是由胡安·德埃雷拉于1572年设计的商品交易场所,1781年被改为公共文献馆。档案馆中最珍贵的就是关于发现、征服新大陆的文献,以及二层展室里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探险家的手稿、地图等,时间跨度从1492年到19世纪末,文献数量超过8000万页。 圣女德洛斯·雷耶斯广场上的胡安·巴勃罗二世(Sevilla a Juan Pablo II)的塑像。 喷泉与路灯的完美结合 大教堂的北面有一个花园和图书馆,这儿还有一扇门,这扇门的风格与大教堂的风格完全不一样。大门两旁的雕像又像是圣经中的人物。从门的造型和斑驳的墙壁可以看出,这是大教堂保留下来的原清真寺的一部分,据今应该有800多年历史。<div><br></div> 塞维利亚大教堂的墙顶部是尖柱环绕着屋顶 教堂更多的体现了哥特式的建筑风格 王宫边上Plaza del Triunfo广场上的雕塑 雕塑顶部的人物 在塞维利亚大教堂旁边,是塞维利亚王宫,欧洲最古老的皇家宫殿。塞维利亚大教堂和塞维利亚王宫,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文化遗产。王宫始建于1181年,持续营建时间长达500多年。曾先后作为伊斯兰教和天主教王宫的历史,使塞维利亚王宫呈现出混合着各种不同风格混杂的面貌。<br><br> 王宫原为阿拉伯城堡,十四至十六世纪卡斯蒂亚王国进行改修后作为国王的行宫。早在公元712年,阿拉伯人入侵塞维利亚时仅作为军事首领的寓所。公元十一至十二世纪,城堡得到大量扩建。尤其是西班牙国王佩德罗一世收复塞维利亚后,在十四世纪中叶对王宫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建。但十八世纪因地震和火灾,大部分扩建的建筑被毁。<br><br> 在王宫可以同时看到哥特式建筑元素和伊斯兰粘土建筑风格,成为穆德哈尔式建筑的典范。 张队请大家吃冰激凌,每人两个球,大家跟据自己的口味选择。 塞维利亚街头 街头女子侧骑雕塑。在为女性设计出极具男性色彩的长裤和运动服饰之前,淑女们只能穿着厚重的裙装侧坐骑马,叫“侧鞍”或则“偏鞍”。从技术角度而言,侧鞍骑乘,对骑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两腿偏向一侧,骑手需要更好的“马感”和平衡技术,才能控马自如。侧骑要求良好的马术功底,还需要专门的侧骑马鞍,这种鞍子的马镫是向外侧张开的,适合侧骑时脚尖向外踩镫,另外马鞍一侧有犄角,是用来卡在两腿中间,防止从马鞍滑下来。直到今天,西方社会依然认为侧骑是非常优雅的。 西班牙黄金塔修建于1220年的穆瓦希德王朝。黄金塔体现出浓浓的阿拉伯建筑风格,有12个等边的砖塔构成,每一块砖塔代表一个方位。这座建筑之所以名为黄金塔,是因为建筑的四周涂有一层金粉,闪闪发光,好似黄金,因而得名为黄金塔。 黄金塔一共有三层,最上面的一层圆形是于1760年的时候新建的。经历数个世纪的发展,黄金塔已经多次被毁坏。最初修建黄金塔的初衷是监视进河港的船只,渐渐的变成了监狱、仓库、邮局。后来作为海军博物馆,馆内陈列着信件、模型、历史档案等,更重要的是记录和展示了塞维利亚海军的历史和重要性。黄金塔见证了塞维利亚辉煌的航海史。 随着时间的流逝,建筑表面的金粉已经渐渐脱落,在傍晚夕阳的照耀和灯光的照射下,黄金塔还是呈现出金黄色,闪闪如初。 跨过瓜达尔基维尔河 告别塞维利亚,前往葡萄牙里斯本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