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观察日期:2019年9月24日
</h3><h3>
</h3><h3>观察区域:户外沙土区
</h3><h3>
</h3><h3>观察对象:张淇 刘天杰 郭子奕 姜彦冰 龚禄超 侯依辰
</h3><h3>
</h3><h3>幼儿年龄:5岁
</h3><h3>
</h3><h3>观察方法:追踪观察法
</h3><h3>
</h3><h3>观察者:刘佳</h3> <h3>活动背景:
</h3><h3>莱州市驿道镇中心幼儿园地处东南山区,有着丰富的本土自然资源。沙、土、石、水、树枝等等随处可见。孩子们户外活动时,特别喜欢在沙池里玩耍。可是看看自己的小手,再低头看看脚丫,脏兮兮的。张淇、郭子奕都想去洗一洗,但是去水池的路太远,两人商量做一个水池。碰巧沙池里的小伙伴挖出了一个“坑”,于是大家决定在“坑”里大作战。
</h3><h3>幼儿园的沙池里提供有沙、石头、水管子、瓦片、鹅软石、轮胎、PVC管、泡沫板、小铲子、小水桶、手推车等材料及工具。那么,怎样往沙池的“坑”里引入清水?同时又保证水蓄起来?为此小朋友们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与试验。</h3> <h3><font color="#010101"><p>观察分析:</p><p>水池的建造,是由张淇和郭子奕共同发起的,两人都想洗脏手和脚丫,有共同的目的,达成了本次游戏的合作!</p></font></h3> <h3>活动过程实录:
</h3><h3>第一次引水:
</h3><h3>张淇用大水管子试图先将自来水龙头的水引过来,可是,水管不够长,不足以引入到沙池。
</h3><h3>第一次引水:姜彦冰:我有办法,挖一条“隧道”不就行了。这一建议得到小伙伴们的一致响应。刘天杰、姜彦冰、龚禄超、侯依辰也加入进来。一条延伸至“水池”的隧道成型啦。但孩子们发现水流并没有到达“水池”。
</h3><h3>龚禄超:哪里出问题了呢?</h3> <h3>第二次引水:
</h3><h3>张淇:用管子试试。大家行动力超强,只见PVC管一个一个连接有序摆放。PVC管子的隧道完成,但是,漏水啦!
</h3><h3>大家很快发现PVC管与管之间有缝隙,需要借助工具固定起来才不至于漏水。
</h3><h3>郭子奕取来泡沫板,试图遮挡一大,未果。
</h3><h3>刘天杰灵机一动:胶带一定可以粘住。
</h3><h3>回到教室拿来胶带将两个PVC管子之间粘起缝隙处,正要享受成功的喜悦之时,水流变小,发现胶带被水冲的不粘了,又开始漏水。</h3> <h3><font color="#010101"><h3>观察分析:</h3><h3>《指南》中大班幼儿社会领域发展目标明确指出: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一起克服。孩子们表现的可圈可点,刘天杰的社会交往能力非常好,在实际操作中,还指挥大家用胶带粘住漏水的地方。</h3></font></h3> <h3>第三次引水:
</h3><h3>这时,姜彦冰说:“奶奶浇地的时候,两个管子是套在一起的。”
</h3><h3>老师:“对,可以用什么材料套起来?”
</h3><h3>侯依辰说:“试试纸杯吧,因为粗细差不多。”
</h3><h3>经过一番试验后,发现不可行,根本套不了。</h3><h3>龚禄超:纸杯是用纸做的,会湿掉的!
</h3><h3>郭子奕不假思索道:“塑料的不会湿掉。”
</h3><h3>张淇大声说:“对,我们用矿泉水瓶试试吧!”“我妈妈浇地用的那个套管是两头空的”“老师,我们需要剪刀。”
</h3><h3>老师:“好,回教室拿吧!”在老师的帮助下,剪掉矿泉水瓶的两头,套进去发现还是不合适,仍然会漏水。
</h3><h3>
</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p>观察分析:</p><p>《指南》中大班幼儿语言领域发展目标指出,幼儿愿意与他人讨论问题,敢在众人面前说话。别人讲话时能积极主动回应。在尝试第三次的引水过程中,姜彦冰很好的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侯依辰、龚禄超、郭子奕做了积极主动的回应。这就是孩子们之间的一种自由自主的探究氛围。</p></font></h3> <h3>第四次引水:</h3><h3>侯依辰:“那就剪一头”。张淇套进去,仍然漏水,这可难坏了孩子们。
</h3><h3>就在大家手足无措的时候,龚禄超说:“斜一下,就像滑滑梯一样,快试试。”哈哈,果然奏效,这次成功地将水引了过来。这条斜坡管道成功的将水引到了“水池”里。
</h3><h3>小朋友开始欢呼雀跃得注视着水一点点的流进水池,特别期待地围绕着,可是,水池里的水是浑浊的……
</h3><h3>龚禄超:这也洗不干净手吖!</h3> <h3><font color="#010101"><p>观察分析:</p><p>在孩子们四次的引水探究--操作--试验中,最后借鉴滑梯斜坡经验成功将水引入“水池。”着实不易。思维碰撞、合作探究、不断尝试、不气馁,在整个引水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够调动已知的生活经验,充分探索材料的特性,在与同伴有效的互动中,发展了孩子们的分工与合作能力,发现了生活中有关数学的核心经验,如:比较与测量、实验与验证等,有效促进了孩子主动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p></font></h3> <h3>二:留住水
</h3><h3>孩子们望着水池里脏脏的水开始想办法。
</h3><h3>刘天杰:如果里面是干净的清水就好啦!
</h3><h3>几个小朋友开始一起搜集材料,不断尝试试验。
</h3><h3>张淇自言自语:咦?这里有塑料袋。
</h3><h3>姜彦冰:对,快去试试看。
</h3><h3>侯依辰:塑料袋是不会漏的,妈妈那天赶集买的金鱼就是用塑料袋带回去的,一点都不漏。
</h3><h3>小朋友们喜出望外,赶紧把塑料袋都铺在水坑里。只见他们几个小伙伴们小心翼翼得将每个塑料袋铺好,压平。反复确认塑料袋之间是否连接整齐,然后开水龙头进行尝试试验。当水流进沙池中时,塑料袋却飘起来了,孩子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h3><h3>姜彦冰有些不耐烦:怎么还不行?
</h3><h3>郭子奕:就是啊,塑料袋都飘起来了。
</h3><h3>刘天杰:用石头压住塑料袋,不就漂不起来了。
</h3><h3>然后孩子们又进行了一番认真实验。将塑料袋再次平铺放好,
</h3><h3>张淇:看,水里有泡泡冒出来,是不是又漏水了?孩子们再次打开水进行验证。
</h3><h3>姜彦冰:哎呀,水变少了。
</h3><h3>龚禄超:看来,还是不行啊,
</h3><h3>老师:没关系的,老师相信你们肯定会有办法的。!为什么几个塑料袋还是留不住水呢?
</h3><h3>老师的话让孩子们陷入沉思。
</h3><h3>张淇:难道是袋子小了?
</h3><h3>刘天杰:袋子与袋子间有缝缝,所以还不行。</h3> <h3>三、塑料布蓄水池
</h3><h3>老师:开动脑筋,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想办法让水池蓄水?
</h3><h3>姜彦冰:大姜拱棚上的塑料布可以,我家有。上次下雨的时候奶奶就是把塑料布蒙上,不漏雨。
</h3><h3>在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了一块很大的塑料布。
</h3><h3>张淇:希望这下不会再漏水了。
</h3><h3>几个小朋友合作将这块大塑料布铺到水池里,并找石头和瓦片将边缘地压好。
</h3><h3>当水蓄到足够多时,大家静静得看着池子里的水的情况。大概10分钟过后看,水真的没有漏。大家兴奋地手舞足蹈,“耶,有水啦!是清水。”
</h3><h3>成功的喜悦从孩子们张张可爱的笑脸中得到最好的印证,瞧,孩子们高兴地跳进自己建造的“水池”里,洗洗脚丫,洗洗小手。</h3> <h3><font color="#010101"><h3>教师反思:</h3><h3>一、从投放的材料方面看:在户外沙土区投放的材料还是比较丰富的,利用驿道镇丰富的本土自然资源,材料唾手可得。有效支撑幼儿在活动区大胆思考、探究,引发幼儿主动参与的兴致。但是,沙土区还是应该在沙池旁,准备5-6双,甚至更多的水鞋供幼儿穿脱,天气冷一些也方便幼儿自由游戏。</h3><h3>二、从教师的介入指导方面看:在整个游戏活动中,教师出现两次主动介入和一次被动介入。在孩子们尝试第三次引水的过程中,老师引导鼓励孩子共同探究:PVC管与管之间可以用什么进行连接才不会漏水。在留住水的问题上,孩子们尝试用塑料这一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将其平铺在“水池”里,试图隔离沙和水。尝试失败后,老师适时介入,鼓励孩子:“相信你们肯定会想到办法的。”并抛出问题:“为什么几个塑料袋还是留不住水呢?”孩子通过增加塑料袋数量来扩大面积,试图隔离沙和水,再次操作验证,但是通过操作发现塑料袋拼摆始终有缝隙。孩子们就是这么执着地继续新的探究与思考。还有一次被动介入是因为孩子想要胶带和剪刀,教师应答。那么,从整个自主游戏过程中,教师的介入很好的帮助幼儿提供一些启发性意见,发现幼儿的关注点和兴趣点,介入方式的“度”把握的还是不错的。让幼儿在主动的游戏中,习得快乐,获得成就感,满足感。</h3></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