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9月27日,长兴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坊走进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结对同步课堂。县教研中心心理健康教研员施秋奕老师主持活动;龙山中学范雪燕老师、和平中学周丽梅老师执教同步课堂,林城中学王琳老师协助教学;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坊成员和心理健康上岗资格C证续证教师参与观摩研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初中学段“青春教育”,活动持续三个小时,通过互联设备在龙山中学和林城中学同步进行。<br></h3> <h3>一、资源共享搭平台,同步课堂提品质<br></h3><h3> 周丽梅老师执教课题:《魅力青春》
执教年级:初一年级
《魅力青春》这一课例以小游戏——青春面对面导入,学生在活动中同性自然,异性尴尬,引出青春期课题,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转换阶段由日常生活中男女生差异小事件入手,引导学生写下我心目中欣赏的男生、女生各具有的特质,并在班级进行分享,通过分享初识性别角色分化理论。工作阶段的我来夸夸你,将课程推向了高潮,同学们用自己敏锐的思考,发现班中异性同学所具有的优点,结合事例具体夸奖,夸奖的过程即是对异性同学的认同也是对性别角色的认同。
本节课例紧扣学生心理发展阶段,旨在引导青春期学生对性别角色分化的认同和对异性性别角色的欣赏,目标基本达成。活泼开放的氛围中,学生参与程度高,分享程度深,为后期青春期系列课程的开展打下了基础。<br></h3> <h3> 范雪燕老师执教课题:《青春,你好》
执教年级:初二年级
《青春,你好》这一课例以热播剧《小欢喜》片段导入,引起了同学们对“异性交往”话题极大的兴趣。转换阶段详细讲述青春期心理成长的三个阶段:疏远期、关注期和恋爱择偶期,其中生动的例子引起同学们的共鸣。“心理小剧场”的情境案例分别从害怕与异性同学交往、与异性同学交往过密以及对异性同学有别样情愫的角度反映当下孩子们的交往情况,课堂上同学们踊跃提出自己的建议,帮助三位主人公更好地把握异性交往的度。在“个人分享”环节中,同学们也相互介绍了自己在异性交往中的有效经验。
本节课在轻松舒适的氛围下,娓娓道来,与学生讨论异性交往话题,充分抓住学生们的好奇心,将学生对“恋爱”的好奇引向对异性纯友谊的向往,继而在日常生活中把握好异性交往的界限。<br></h3> <h3>认真听</h3><h3>细思量</h3><h3>善分享</h3><h3>🌹🌹🌹</h3> <h3>二、课程研讨寻芳菲,且思且行共成长<br></h3> <h3> 课堂观摩结束,长兴会场分成两个小组,与林城中学会场一个小组围绕“课例研讨”和“互联网+义务教育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两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br></h3> <h3> 小组代表古城中学谈玲玲老师发言:“互联网+”课堂突破了录像课的模式,实现了课堂互动。课堂设计符合学生实际。谈老师还提出,新的课堂模式下讨论环节是否可以阻断音频,减少延时时差,以防干扰课堂效果,在分享环节需要对方助教老师更多的协助。<br></h3> <h3>小组代表第二小学林婵娟老师发言:范老师执教的课选择《小欢喜》穿插其中,引人入胜而有新意;三个情境的选择贴近实际,能引起学生共鸣;“互联网+”的方式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其中有挑战也有资源。林老师还提出,本节课可以尝试寻找更小的切入点,更充分地运用《小欢喜》的视频资源。<br></h3> <h3> 小组代表林城中学王琳老师发言:课堂设计贴近学生生活,从案例入手反观生活,以游戏导入活跃课堂气氛。王老师也提出一些疑问,情境的设计可不可以让学生进行演绎、实际模拟,一堂课的最后是否可以像其他学科课堂一样,老师给出一个指导性意见。<br></h3> <h3>不容易</h3><h3>不求全</h3><h3>不停步</h3><h3>心理课的探索</h3><h3>我们一直在路上</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