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上个世纪1976年以前,云南勐定农场五分场(原云南生产建设兵团2师7团5营)的知青,在雨季中,必须要乘坐独木舟过河,才能上街,吃一次馆子,或者买点东西,补点衣服,给家里面寄一点5元、10元的小钱。那个时候,人民币的最小面值是壹分,最大面额,就是10元。</h3><h3>云南勐定农场五分场的成都知青吕茂林、杨二毛(杨建国),在渡口划船摆渡,所有乘船过河的人,包括少数民族,都不必给一分钱。</h3> <h3><b style="">1978年12月10日,全国知青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会议决定:</b></h3><h3><b>继续坚定不移地执行知青上山下乡政策。</b></h3>但其中的一条:今后边疆农场(兵团)知青,一律按照国营企业职工对待,不再列入国家政策照顾的范围。由此,点燃了云南兵团知青长期压抑不满的情绪之火,引发了知青罢工请愿活动。<h3>云南勐定农场知青,在四分场成都知青叶枫(后排中)的带动下,发起了知青罢工请愿活动。罢工请愿活动,迅速席卷勐定农场所有分场,几乎所有的知青,都参加了罢工请愿活动。</h3> <h3>在云南勐定知青罢工请愿活动升级到“绝食请愿”的时候,惊动了中央。中央火速派当时的农林部副部长,农垦总局局长赵凡,到云南勐定农场来解决知青问题。</h3><h3>赵凡(面对话筒者)身后那个年轻人,就是带领云南勐定农场知青罢工请愿的总指挥~叶枫。</h3><div><br></div><h3><br></h3> <h3>被云南勐定农场知青称为“钦差大臣”的赵凡,在解决知青请愿问题的时候,让一些知青看到了回城的希望!他们想方设法拍照留影,就是为了定格云南勐定农场知青,在罢工请愿中的历史记忆。但那时的勐定街上,根本没有一家照相馆,在照相留影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他们到处去借相机,找胶卷,自己冲印照片,总算留下了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h3><h3><br></h3> <h3>因为当年在勐定照相,冲印胶卷,都是很困难的事情,我(右)和云南勐定农场二分场成都知青刘蜀平(中),到处去找冲印底片和照片的显影粉、定影粉、照相纸,然后在勐定农场招待所进门左边,靠角的这个房间,把窗户全部钉上被盖,用来遮挡自然光,又用红墨水涂染灯泡,搞成一个暗室,我们就在里面,自己冲印照片。</h3> <h3>在赵凡向党中央,国务院汇报、请示下,又与云南,四川,上海等地方政府协调下,云南勐定农场知青,成为全国第一批回城的知青群体。知青回城后,很快由政府部门尽全力安排就业,稳定了知青家庭,也加快了城市工业、商业、服务等行业的迅速发展。</h3><h3>知青回城,给国家,给全国民众,都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社会效益。</h3> <h3>在知青恩人赵凡来成都的时候,叶枫专程前往赵老下榻的宾馆,拜访仁慈善良的老人,并一起合影留念。</h3><h3><font color="#ed2308">感谢网友“文静”提供确切的历史信息!</font></h3> <h3>回城后的知青,经常举行一些聚会活动。这是成都7中知青,在2011年3月10日,纪念赴滇支边40周年的聚会活动中,集体合影的照片,其中,还有成都29中的赴滇知青代表。</h3><h3>1971年3月10日,是成都7中,成都29中两校,共500多名应届毕业生,第一批从成都出发,赴滇支边的学生。这批学生,全部都安排在云南勐定,离国境线最近的云南建设兵团2师7团5营。</h3><h3>1974年,云南建设兵团2师7团,改制为云南农垦局临沧分局孟定农场,团部下辖的各个营,改为各个分场,以前的连,改为队。</h3><h3><br></h3> <h3>五分场四队参加聚会的知青</h3> <h3>五分场三队参加聚会的知青</h3> <h3>赶来参加聚会的成都29中知青代表,与当年带领勐定知青罢工请愿的总指挥叶枫(后左三)一起合影留念。</h3><h3>后排左一,是网络活跃人士张晖,网名:ynmd2755。这个网名的含义,就是:云南勐定2师7团5营5连。</h3><h3>后排右二,是原云南勐定农场五分场知青辜政民,他和范永恒(后排左二),柴国忠(已故),最先响应四分场知青罢工请愿活动,积极联络五分场各连队知青,在5营靠中心地带的4连(五分场四队)集合开会,发起了五分场的知青罢工请愿活动。</h3><h3>在勐定农场知青罢工请愿活动中,五分场知青,给勐定农场其他分场的知青一起,坚持罢工请愿,最终达到了勐定农场知青罢工请愿回城的目的。</h3> <h3>在成都7中同学纪念赴滇支边40周年聚会后,29中同学也举办了一次赴滇支边40周年的聚会活动。</h3><h3>成都29中赴云南知青,分别在云南勐定农场五分场的5、6、7队。</h3><h3>这张照片,是云南勐定农场五分场6队知青,在赴滇支边40周年纪念活动中的合影。</h3><h3><br></h3> <h3>在成都7中赴滇支边40周年聚会的时候,其他知青,都已显出老态,而叶枫(左二),还给罢工请愿时候的模样,相差无几。<br></h3> <h3>赴云南支边40周年纪念活动中,和叶枫(左二)一起,共忆往昔。</h3> <h3>回城后难得一见的当年知青好友徐立宪(左),和付晓凡(右)</h3> <h3>当年坚守在勐定农场部请愿的各个分场知青,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柴米油盐。给他们运送生活必需品的重担,就落在连队知青战友的身上,他们想方设法,也要把每天需要的生活物资,运送到驻扎在勐定农场知青战友们的驻地去。</h3><h3>我和谢达海(右)</h3> <h3>抓住每一次聚会机会,给战友一起合影留念</h3><h3>董柏林(左),和李忠明(右)</h3> <h3>不放过每一次聚会的机会,给当年的铁血哥们儿一起合影留念</h3><h3>李忠明(中),和白昌禄(右)</h3> <h3>在云南勐定农场知青罢工请愿活动中,五分场知青罢工请愿指挥李忠明(右),自从接到知青罢工请愿总指挥部发出的通知,决定各分场知青罢工请愿指挥部,进驻勐定农场场部(原云南建设兵团2师7团团部)集结的第一天起,到最后登上回城的专车为止,都和叶枫在一起,坚持联系、指挥知青罢工请愿活动的每一个活动步骤,他那种坚韧不拔的信念,让人佩服!</h3> <h3>聚会中,同学们给云南勐定知青敬酒</h3> <h3>不忘过去的知青战友,拜访云南勐定农场已故知青家属。</h3><h3>左起:曹天珍(本影集开头,拿浆划船那个知青吕茂林的发妻),范永恒,何建强,雷明丽,何群。</h3><h3>摄影:原云南勐定农场五分场知青,许红</h3> <h3>祝贺原勐定农场知青战友李忠明(左三)新书出版!</h3><h3>左一是云南3师知青,高产作家曲博。左二是李忠明的笔友黄晓斧。</h3><h3><br></h3> <h3>这次聚会,也有当年的知青罢工请愿总指挥叶枫(左)</h3> <h3>给当年外电称谓的勐定知青“叶帅”(叶枫,着白衬衣)一起,再叙往事</h3> <h3>给当年知青罢工请愿的总指挥叶枫(中),和五分场知青罢工请愿指挥李忠明(右)一起合影留念</h3> <h3>大文豪,原云南生产建设兵团3师知青作家曲博。</h3><h3>曲博所有作品影响、需求量最大的,是《飓风刮过亚热带雨林》。这书在第一次出版的时候,就被有关部门列为禁书。也正因为此,据说《飓》书的价值,已达6位数。但现在,不管是作者,还是出版商,都在很久以前,早就没有“存货”了。</h3> <h3>曲博(前)和他的贤内助小李(后右),以及小李的小学同学黄军永(后左),在新书出版聚会中。</h3> <h3>在这次聚会中,我获得了李忠明赠送他新出版的诗集《戊边梦》,再次感谢李忠明。</h3><h3>在这次聚会中,也获得了曲博(白衬衣)赠送的,他最新出版的《喁望集》。</h3><h3>怀着感恩的心,祝愿两位知青战友身体健康!</h3> <h3>待人热情似火的大文豪,知青作家曲博,和他的爱人小李。</h3> <h3>在曲博(左)家里交流中,结识了当年勐定农场四分场的成都知青张哥子~佛缘(右一)</h3> <h3>还有曲博的铁哥们儿~小毅(中)</h3> <h3>祝愿曲博,忠明兄再展宏图,再出新书!</h3> <h3>感谢原云南勐定农场五分场知青战友刘德元(着黑衣者),给大家创造了一次叙旧交流的机会。</h3> <h3>这次叙旧聚会,规模不大,主要以原勐定农场五分场部分知青,和当年的请愿总指挥叶枫(前中),一起摆谈过去的那些时光……</h3> <h3>这次聚会,还邀请到了两个巾帼英雄~曲素媛(左),和聂素蓉(右)。</h3><h3>她们两人,在勐定农场知青罢工请愿活动中,跟随五分场知青罢工请愿指挥部,加入了勐定农场知青罢工请愿的集结活动。她们从知青在团部集结的第一天起,一直坚持到知青回城目标明确为止。</h3><h3>在7团团部集结的活动中,她们每天挑水做饭,负责解决五分场坚守在总场知青吃饭的问题,这些劳动,全部都是她们的义务劳动。</h3><h3>在此特别说一声:感谢你们为大家的付出!</h3> <h3>原勐定农场知青罢工请愿活动中的总指挥叶枫(右),五分场知青罢工请愿指挥李忠明(左),和绝食请愿活动中,给叶枫在一起参加绝食请愿活动的白英雄~白昌禄(中),一起合影留念。</h3> <h3>聚会合影留念照</h3> <h3>聚会合影留念照</h3> <h3>聚会合影留念照</h3> <h3>给小学同学,一起在云南勐定农场当知青,又一起在五分场,响应四分场知青罢工请愿的老战友李忠明(右)合影留念。</h3> <h3></h3><h3>原勐定农场五分场知青合影留念,从左到右:陶玉蓉,陈菊香,杨玉兰,曲素媛。</h3> <h3>原勐定农场五分场知青合影留念,从左到右:林生红,曲素媛,陈菊香,杨玉兰。</h3> <h3>聚会合影留念照,从左到右:陈忠华,谢达海,唐朝明,白昌禄</h3> <h3>一起长大,一起上学,一起支边到云南勐定农场,又一起回到家乡的两个儿时朋友白昌禄(左)和陈忠华</h3> <h3>聚会合影留念照</h3> <h3>聚会合影留念照,从左到右:李忠明,范永恒,刘德元</h3> <h3>感谢原云南勐定农场一分场知青,网名~树人(左),他的摄影爱好和热情,给勐定农场的知青,留下了不少聚会活动的珍贵镜头。</h3> <h3>感谢在网络给云南知青“安家落户”的西部支边网站创建人,中国西部知青网站站长~进勇(右)</h3> <h3>感谢西部支边网,2师7团版块主持人,版主~绍文(左)</h3> <h3>感谢开茶楼,经常给知青提供小型聚会场所的热心人~仁德(左)</h3> <h3><font color="#010101">欢迎来成都参加知青活动的重庆知青~王进(右)</font></h3><h3><font color="#ed2308">(感谢网友“高王姐”提供重庆知青的确切情况)</font></h3> <h3>成都知青聚会活动中,震撼人心的口号!</h3> <h3>现在为止,还有很多人,其中还包括曾经的知青,都不太清楚,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是如何戛然而止的?</h3><h3>还有些知青认为:云南勐定农场知青罢工请愿,终结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给自己没有关系!因为在云南勐定农场知青罢工请愿的时候,他们已经回城了!</h3><h3>我给这些曾经的知青说:排除所有假设,如果没有云南勐定农场知青罢工请愿历史上的成功,那么你的儿女,今天就是知青。你的孙儿孙女,明天就是上山下乡的知青!</h3><h3>我小学二班的同学徐志忠,在听到这个符合逻辑思维标准的论断后,低头沉思老半天,抬起头来对我说:你的思路是很切实、靠谱、符合实际的。</h3><h3>然而,在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终结的问题上,外国不少专家、学者,对此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法国的中国问题研究学者欧力伟博士(右),就是其中之一。</h3><h3>从左到右:原云南勐定农场罢工请愿副总指挥石勇;石勇老公袁工程师;原云南勐定农场知青罢工请愿总指挥叶枫;原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生产建设兵团3师知青老杜;欧力伟博士。</h3><h3>摄影:范永恒</h3> <h3>原云南勐定农场知青罢工请愿总指挥叶枫(右),和原云南勐定农场知青罢工请愿副总指挥石勇(女),给来自法国的欧力伟博士(左),介绍原云南勐定农场知青罢工请愿活动的有关情况。</h3><h3>照片摄影,原云南建设兵团3师知青老杜</h3> <h3>为了写出真实的中国知青回城历史,在我们的交谈中,欧力伟博士(左)做了全程录音。</h3> <h3>欧力伟博士发出感叹:不虚此行!</h3> <h3>我们都是知青历史上的见证人,给后人提供知青历史资料,不仅是我们的义务,也是我们的责任。</h3> <h3>只要还有知青,知青的聚会活动,就会一直延续下去。</h3><h3>知青朋友们,大量收集和保存知青历史上的照片,并加上文字说明,放在网络上,真实的知青历史,就会延续到未来。</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