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刘联保一家住在延平区西芹镇中坪村洋头自然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然而,在这一户普通家庭却有着一个很特别的家风——两代人为4位红军烈士义务守墓。“守好红军墓是我们的家风。”刘联保说。</h3> <h3> 一句话,一辈子</h3><h3> 刘联保所居住的村对面叫里窠,有一座埋葬着4位红军烈士的墓地。此前,他的父亲刘贵兴每年都会来这里扫墓,整整坚持了45年。说起为何要守护红军烈士墓,年逾八旬的刘联保激动不已。</h3> <h3> 坐落在西芹镇中坪村的木芹山,亦称芹山,1933年9月18日,红军第五师第十三团进军沙县青州途中,在芹山附近与第三六六团遭遇,双方从北南两坡抢占芹山主峰。红军不顾行军疲劳,奋力攀登,经于先敌抢占主峰。接着,居高临下,猛打猛冲,与国民党军英勇肉搏,将号称“铁军”的第三六六团基本歼灭。</h3> <h3> 此战,红军毙敌共200余人,俘其400余人,缴步抢500余支、机枪20余挺和大批军用物资。战后,第十三团被东方军授予“英雄模范团”的光荣称号,此战被收入《军事辞海》。这是西芹战史上一次激烈的战斗,在历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h3> <h3> 在这次战斗中,有4位红军重伤员抬到里窠,抢救无效牺牲,西芹镇苏维埃农会组织坑底村村民何联荣、蔡志兴及中坪村洋头自然村村民刘贵兴等,几十人协助打扫战场,团首长特意向村民买了付棺木,将赵璧营长就地安葬,刘贵兴含泪和乡亲们将四位红军烈士合葬于其房屋正对面毛竹林间,这一幕幕场景让刘贵兴刻骨铭心,当时,他就在心里默默地说:烈士,你们安心走吧,以后我会经常来看你们的。</h3> <h3> 没想到,一个默默的承诺成为他一辈子最执着的坚守!1956年,刘贵兴给亲人扫墓,在里窠经过烈士墓,他站立了许久。他看到这里的墓地杂草丛生,如果不是亲身参与过掩埋的那些战士,根本就不知道这里还是埋葬着那些英勇牺牲的红军战士,看着这里的景象,刘贵兴思绪万千,当年的记忆涌上心头,他还记得自己当初曾对那些牺牲红军战士说过会常来看看的啊,可是我却没做到!</h3> <h3> 于是,从那年起,刘贵兴做了个决定,以后无论生活再难,都要信守当初的承诺,他都要来这里,清理杂草,义务看管、祭扫烈士墓地,让这些英魂不孤单。刘贵兴这一守,便是45年,传承家训守好红军墓,风雨无阻,从不间断。</h3> <h3> 一份执着,一个家风</h3><h3> 15年前,年事已高的刘贵兴因病无力再继续扫墓,他的儿子刘联保便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代替父亲继续守护红军墓,抚慰这里埋葬着的英魂。成为第二代守墓人后,刘联保把这份责任看得尤为重要,他说“那些烈士是为了革命而牺牲,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用生命与鲜血换来的。</h3> <h3> 这些年来,由于父亲长期对红军烈士墓的看护,许多人知道了这个红军烈士墓,人们为烈士墓建了纪念碑。现在父亲年纪大,腿脚不灵便,身体吃不消了,我接过守护红军墓的担子,理所应当。比起在战场上牺牲的红军战士,我们所做的并不算什么。”</h3> <h3> 2016年9月7日,正值白露节气,80岁的刘联保老人携儿孙,从福州赶回西芹镇中坪村洋头自然村,带着祭祀物品,赶在白露时节祭祀已经在这里安睡了85年的4位红军战士的英魂。“我们这里的习俗是在白露祭奠亡人,所以我特地回来,看看他们。”现在已经在福州定居的刘联保老人颤巍巍地走到几块石头垒成的墓碑前,用颤抖的手轻轻拭去墓碑上的浮尘,泪水又一次充盈在老人的眼里。老人一下一下地小心擦着,宛如当年他为那些牺牲的红军战士们擦拭脸上的血迹。</h3> <h3> 刘联保表示说:要遵照父亲的遗愿,永远不能忘记红军,子孙后代守好红军墓,我已经老了,走不动了,儿孙们怕我心里一直记挂这守墓的事,早几年儿子孙子就已经答应我今后继续守护好红军墓,我们一家人都会继续守好红军墓,要把为红军义务守墓作为家风世代传承下去。</h3> <h3> 一个好家风,一个好家庭</h3><h3> 刘联保一家在当地口碑非常好,他们家平时总是很热闹,村里的人都喜欢找他商量事、找他帮忙。</h3> <h3> 刘联保是村子里少有的文化人,大家遇事都爱找他帮忙,他也来者不拒,非常热心。平日里,刘联保也经常和村民讲解一些国家的好政策、新政策,帮助村民争取各种补助,村里的各项事务也出力不少。村支书刘长妹经常说“老刘这个人真的是好,村上不能少了他啊。”农忙时节里,刘联保几乎就扎根在田里,抓紧把自家的农活忙完,然后帮着村里的五保户和留守老人做农活。</h3> <h3> 有一次,村里的一个孤寡老人突然生了重病,刘联保得知后,二话没说就直奔老人家中,由于村里地形偏僻,交通不便,正值晚上又没有办法找到方便的交通工具,但老人的病又拖不起,他硬是推着板车连夜走上几十里路将老人送到附近的青州镇卫生院,幸好送得及时,老人得到有效救助,老人非常感动。</h3> <h3> 刘联保夫妇还是有名的孝子。当年他的父亲高寿卧病在床,夫妇俩每日悉心照顾。言传身教中,他们的两个孩子从小便非常懂事,不仅尊老爱幼、勤劳朴实,而且在爷爷和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同样热心于公益事业、正直仗义。虽然家庭贫困,但刘联保夫妇非常重视孩子的文化教育,两个儿子学习成绩优秀,哥哥为了让弟弟安心读书,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在初中毕业后便主动提出辍学,然后踏上外出打工之路,现在福州买了房子,小儿子也在福州买房子,刘联保在福州一起居住生活,日子过得很幸福。</h3> <h3> 品味刘联保一家的故事,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红军烈士义务守墓,还是为乡亲服务、抑或是全家相互扶持前行,都源于他们润物无声的好家风。(陈盛允)</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u>难忘木芹山</u></h3></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悠悠沙溪河,</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巍巍木芹山,</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爷爷拉着我的手深情告诉我,</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红军东方军从这里走过,</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先辈的热血洒满山河,</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无数年轻的战士,</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用生命谱写英雄的歌。</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木芹山沙溪河,</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英雄的山革命的河,</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让红军的旗帜永不褪色。</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永不褪色!</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