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北部前沿岛屿屯兵史侧记

戴 鸿

<h3><br></h3><h3><br></h3><h3>外长山要塞区沿革史概览</h3><h3><br></h3><h3>(修正.充实.收藏版)</h3><h3><br></h3><h3>撰文/戴鸿</h3><h3><br></h3><h3>2020.12.1</h3><h3><br></h3><h3>1958年8月29日,毛主席提出“我们不但要有强大的正规军,我们还要大办民兵师”。成立于1960年6月30日的海洋岛三八女炮班,在驻军渔村第九户张家楼哨所的训练指导下,打靶射击成绩几乎弹无虚发。1961年8月12日,受到前来海岛视察的军委秘书长罗瑞卿的接见。同年毛主席看到身边机要员李原慧在1959年10月1日参加国庆10周年游行方队全服武装的照片,高兴的为她写下“为女民兵题照、不爱红装爱武装”的豪迈诗句。这首诗极大的鼓舞了海岛女民兵训练热情,使各基础科目训练达到前所未有高潮。1961年11月6日18时55分,美制蒋军p-2v型侦察机自台湾新竹起飞,穿越黄海诸岛上空侦察后,直插庄河皮口方向。我驻城子坦防空高炮502团奉命开火射击,将其击落坠毁于该地区。7日总参谋长罗瑞卿和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亲赴坠落现场视察,并表扬参战部队指战员。1964年8月全军大比武期间,军委叶剑英元帅和罗瑞卿总长亲赴黄海前线视察,并到海洋岛观看三八女炮班射击操练。<br></h3><h3>长山岛,好地方,</h3><h3>青山绿水好呀风光;</h3><h3>渔帆如云飘海上,</h3><h3>公路似带绕山岗……。</h3><h3>五十至六十年代,这首由冷日升作词,李业齐谱曲的民歌《长山岛好地方》,唱响辽南大地乃至整个东北。1966年7月的一天,在北京的某个联欢会上,周总理问当时的旅大歌舞团领导:“你们那里有什么好歌曲?”领导就向总理推荐了这首歌,随即总理亲自担任指挥,高兴的与大家唱了起来。</h3><h3>这就是清代末期中日甲午海战发生地,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捍卫津京门户的外长山要塞区广阔海防前线。她位于北纬39°,东经123°的辽东半岛东南端万顷海疆。大小不等的195座岛屿,镶嵌在碧波荡漾的辽阔大海中。其中属于乡镇级建制的分别是广鹿岛,大长山岛,小长山岛,石城岛,大王家岛,獐子岛和海洋岛。属于村级建制的还有12个较小海岛。1949年11月,初始辽宁省长山县县治选址设在小长山岛的回龙村,因其与山东半岛的长山县同名,1953年1月,经辽宁省政府批改为长海县,并于1960年迁往大长山岛四块石镇至今。石城岛和王家岛两乡及附近岛屿,清光绪1906年10月以来,一直由庄河县管辖。1960年9月划归长海县。2003年6月1日,又重新划归现在的庄河市管辖。<br></h3><h3>黄海北纬39°不但盛产各种海鲜,同时也是国防前沿重地,早在1954年4月1日,国家就始派原公安18师师部和138师所部,及其他几个团级部队,筹备组建驻岛守备部队。其中公安18师的前身,是1949年4月以中共东北局警卫团,整训第4师13团,辽西军区独立13团等零散警卫营连为骨干,在沈阳市郊古城子组建东北军保安旅,旅长赖金池,政委余能胜。同年10月,以该旅为主扩编人民公安第3师,辖7、8、9三个团,担任沈阳市卫戍任务。1950年9月改为公安第18师,7、8、9团依次改称52、53、54团,划归东北军区公安司令部领导,时任师长张天恕兼政治委员。1950年10-11月,该师54团陆续入朝,担负援朝仓储物资看守任务,这是我军入朝最早的公安部队。1951年2-7月,该师52、53团及师部先后入朝,志愿军公安纠察团,后勤运输9团3个营划归18师建制。次年即1952年9月,又接收志愿军铁道公安高射机枪团。同年12月公安18师率52、54团并公安纠察团及铁道公安高射机枪团分批撤回国内,仍归东北军区公安司令部领导指挥。1953年2月16日该师第53团交接后回国。1953年4月,公安18师52、53团接替东北边防85、86两团防务。54团接替公安1团在沈阳市内卫任务。同时增编公安第84、87团。1954年4月2日,公安18师番号撤销,所属第52、53团划归辽东军区,54团调归东北军区公安部队,后改为内蒙古武警总队直属2支队。84团归吉林省军区,87团归辽西军区。该师师部机关编入辽东要塞师。</h3><h3>当时编入辽东要塞师的还有138师。该师在1948年前,曾隶属于东野9纵队即27师,1949年军委统一整编后,东野改称第四野战军,辖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四个兵团。其中十二兵团司令员肖劲光兼政治委员,下辖40、45、46三个军。由原9纵队扩编的46军,下辖136、137、138(即九纵27师)和159四个师,总兵力47000人。138师由步兵412、413、414三个团组成,师长任昌辉,政委是王文。1949年7月,46军参加渡江战役并促成长沙解放,138师担任解放后的长沙市警备任务。159师调归湖南军区建制。1952年入朝参战前,138师自46军调出,由45军133师顶替138师配属46军入朝,1955年10月回国。138师携所属三个步兵团,与公安18师师部,火箭炮兵210团,铁道公安高射机枪团,东北军区海防巡逻大队等单位,在原新金县境内统一编成辽东要塞师,师部选址在大长山岛的小盐场村,下辖5个守备团,一个海上巡逻运输大队。其具体编成序列如下:</h3><h3>守备一团,由铁道公安高射机枪团改建,防务驻地广鹿岛;</h3><h3>守备二团,由原138师步兵412团改建,防务驻地小长山岛;</h3><h3>守备三团,由原138师步兵413团改建,防务驻地大长山岛;</h3><h3>守备四团,由原火箭炮兵210团改建,防务驻地海洋岛;</h3><h3>守备五团,由原138师步兵414团(3营调出)改扩建,防务驻地石城岛。该岛附近的大王家岛乡因其面积次于石城岛且与之毗邻,故不再另设团级驻军单位;</h3><h3>甲种独立营,由原138师步兵414团3营改扩建,防务驻地獐子岛,1956年1月扩编为守备六团;</h3><h3>海运大队,由原东北军区海防巡逻大队改建,驻大连市香炉礁黑嘴子码头。师后勤部设于大连五五路。</h3><h3>上述各守备部队组建完成后,于1954年9月24号起,开始陆续登上所指定岛屿,设防执行守备任务。</h3><h3>1961年2月27日,原守备第一师改扩编成外长山要塞区。下辖五个守备区和一个守备团(后改守备区),要塞区执行军级权限,首任司令员刘德才,政治委员胡立生,副司令员黄国忠,参谋长陈武魁。继刘德才司令员升职64军军长后,王海庭、严大方先后继任要塞区司令员,划归正兵团级的旅大警备区领导指挥。撤销原守备第一师及所辖各守备团番号,新的部队编成全称为:</h3><h3>广鹿守备区,由原守备一团改建;</h3><h3>小长山守备区,由原守备二团改建;</h3><h3>大长山守备区,(先是守备团)于同年6月30日由原守备三团改建为守备区;</h3><h3>以上三个守备区执行正团级权限。</h3><h3>海洋守备区,由原守备四团改建;</h3><h3>石城守备区,由原守备五团改建;</h3><h3>獐子守备区,由原守备六团改建;</h3><h3>以上三个守备区执行副师级权限。</h3><h3>同时将原旅大警备区海上交通运输大队和沈后修船厂划归要塞区建制。此间为了完善部队战备训练需要,要塞区还在曹家屯修建了油库和码头,在皮口设立培训基地,在北安和孤山设有农场。</h3><h3>上述部队建制沿至1981年11月底以前,为外长山要塞区历史上编制级别最高,执行权限最大的鼎盛时期。</h3><h3>自1954年始建至1981年的长达27年中,上岛部队认真秉持“以岛为家,长期守备”和“提高警惕准备打仗”、“深挖洞广积粮”的指导思想,克服条件艰苦,气候恶劣的边防海岛环境,一批又一批老兵用铁锤钢钎,锹镐扁担和大抬筐等几近原始工具,在沟壑纵横的山岭中,开凿了大量的坑道战备工事,挖掘了总计近百公里通往高山阵地哨卡的土石路,在各个险要抗登陆防御地段,修筑了坚固的掩体和战壕。有的身居小岛战士服役两年期间,除了睡觉身上就没有脱下工作服,整天钻坑道抬大筐,甚至连大岛守备区都没有去过,服役期满就复员了。更有甚者,为了国防建设有的不幸牺牲,以身殉国,长眠海岛。就是通过这些不惧苦累勇士们的冒险开凿,无私奉献,使很多战备物资有了藏储洞库,用于封锁海上航道的远程大炮,得以入洞藏身。一旦发现敌舰,密藏在崇山峻岭里的几千神兵,即可迅速出击,痛歼敢于来犯之敌。在各岛的高炮阵地上,威武的双三七高炮和高射机枪林立,组成一个又一个高炮火力网,封锁空域,护土保疆。著名的小王家岛守备连,获评沈阳军区十面红旗连队之一。</h3><h3>当时岛上的地方武器都是直接发到基干民兵手中的,他们分别配属到相关连队,经常进行合练演习,站岗巡逻,共同构筑起海上铜墙铁壁。海洋岛郭兴堂全家兵沿续了几代,久负盛名。除此外,各驻岛部队还修建了固定营房,俱乐部浴池和操场,开辟了大量荒地,各连队养猪种菜,雇船打渔,实现副食自给。在当时部队细粮很少,平均每周仅能吃上一顿大米饭或者馒头,赶上一顿二米饭那也是幸运的。最让战士们高兴的是大馅肉包子和米饭顿鲅鱼了,半天的施工劳累,能吃上这样的饭菜就是最好的伙食改善了。虽然偶尔也吃窜烟饭或摊上误岗等苦恼的事情,可是战友们都不是故意的,也就容忍和包容了。那个年代连队装备的最现代运输工具,就是毛驴车了,它不烧油光吃草,一头灰色的驴子,即是大家的好伙伴,也是不穿军装的战友。上士赶着它载运连队生活物资,通信员赶着它取报送信拿邮包,一旦谁上下岛到码头赶船,又是毛驴车担此紧急跋涉重任,它虽然不像军犬还有军籍,但是它立下的汗马功劳是不容小觑的。战士们平均每月能看上一两场电影,接到值班室晚上看电影的通知,边远连队一般都提前开饭,然后带上轻武器以急行军速度奔袭到守备区大操场,散场返回时,值班员都会派卡车送连队回营房。每逢年节重要节日常有祖国慰问团上岛演出,这倒是陆地上部队享受不到的特殊待遇。如果没有太大的风浪,平均每周都有号称老牛船“辽民3号”交通船,或者部队的炮艇登陆艇往返于陆岛之间,大家虽然看到的是周报和十天半月的家信,却把它当做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有效的缓解了战士们思念家乡亲人之忧。但是仍有少数年龄小的新兵,吃不消高粱米饭就咸萝卜条和施工训练的劳累,偷偷跑到山头上望海兴叹哭鼻子。此间的要塞区宣传队(前身为政治部文工队,亦称前哨文工队),为部队排演了许多短小精悍的曲艺节目和京剧样板戏片段巡回演出。由王发作词,那炳晨谱曲的二人转坐唱《处处有亲人》军旅剧目,场场演出,都是座无虚席,一时传遍海陆空军各个营,深受部队广大干部战士的欢迎。那个年代大家虽然身在海岛,都自觉的以苦为乐以苦为荣,每逢集会连队赛歌都是此起彼伏,战士们高唱“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浑身是胆雄赳赳”,那种整齐划一群情激昂的雄壮场面至今令人难忘。岛上没有交流常电,夜幕降临一片漆黑,部队自己用的柴油发电由于功率小,大灯泡挤小灯泡,个个亮度仅胜过萤火虫,熄灯号一响,马上拉闸断电,漫长的黑夜降临了。每到夜晚,无数战士风雨无阻的自觉奔赴分布在坑道、阵地和弹药库站岗,身上被野蚊叮满血包。小岛上没有淡水,需要陆地补给,再驴拉人背驮入营房。尽管当时的部队生活是这样艰苦艰苦简枯燥,但是大家深知为祖国大陆站岗放哨的艰巨责任,再苦再累都无怨无悔,并感到无尚光荣和自豪。</h3><h3>随着国防建设的需要,1982至1985年间,军委决定军队缩编减员100万,外长山要塞区亦在其列,由军级改称外长山守备师,所辖守备区分别降为守备团或营。1992年4月,原本是兵团级的旅大警备区又遭撤销,外长山守备师改由刚刚进驻大连的64军代管。到了1998年的10月,上级又将64军裁减掉,将外长山要塞区转隶辽宁省军区领导指挥。2016年各大军区撤改为战区,外长山要塞区降格为副师级海防旅,划归北部战区陆军部管辖至今。</h3><h3>令人惊诧!</h3><h3>一个庞大完整的海防武装力量,就这样几经军改减员裁撤,驻岛兵力大为减少,真可谓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这些当年最可爱的人为了国家利益,都作了无条件服从,大家纷纷解甲归田,各奔东西。短短几年光景,昔日铸就的钢铁长城已经难觅初始繁容。以往曾经有过驻军痕迹的各个海岛上,大量营房人去楼空,门窗破损严重,房前屋后杂草丛生,路断人绝,满目沧桑。高山阵地秃废,坑道战壕塌陷。多年来耗费巨大人力和财力敷设通往坑道阵地的通信电缆被毁损。唯有那营房墙上当年书写的“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建设全面过硬的连队”二十个字巨幅标语,虽然历经四十余载风雨摧残,但是那象征着军魂的红底黄边油漆大字,却雄姿未泯,仍依稀可辩。昔日的“早以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的海上要塞,已经变成了“逾万守卒裁撤尽,唯有蓬蒿伴营房”的凄凉景象。一批又一批守护过这片疆土的老兵,由于情怀所系,在他们的有生之年,每每踏上这片第二故乡的土地时,眼望着被废弃的营房,重新踏上长满蒿草但仍能辨认的小路,亲手抚摸着他们曾熟悉的坑道战壕,无不黯然泪下,留影惜别。</h3><h3><br></h3><h3><br></h3> <h3>长海县诸岛分布图</h3> <h3>当年小长山守备区围歼小股匪特兵力部署图</h3> <h3>叶剑英元帅视察海洋岛并接见三八女炮班</h3> <h3>罗瑞卿总参谋长视察海洋岛并接见三八女炮班</h3> <h3>坐唱处处有亲人词作者王发(中)</h3> <h3>飒爽英姿飒的海岛女民兵</h3> <h3>三八女炮班在进行队列训练</h3> <h3>公安18师战士在奉命守卫鸭绿江大桥</h3> <h3>公安18师战士在哨位上</h3> <h3>曾经封锁海面的大口径炮</h3> <h3>守岛建岛纪念公园</h3> <h3>海岛烈士陵园</h3> <h3>如今已经荒废的海岛部队机关营房</h3> <h3>原来的守备区部队司政机关营房</h3> <h3>门窗已经被拆卸的部队营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