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喜看稻菽千重浪,笑迎八方语文人。九月的凤城,携着天高云淡,带着金黄火红,向我们款款走来。为践行一个期盼已久的约定,为欣赴一场激情四溢的学术盛宴,2019年9月26日,由教育厅教师工作处、教育厅教研室与教育部国培办、领航名师培养基地联合举办的“教育部领航工程名师工作室宁夏授牌仪式暨马文科语文教学思想研讨会、全区语文教师培训会”在银川市第六中学隆重召开。</h3> <h3> <b>一个隆重的仪式</b></h3><h3> 26日上午8:30,授牌仪式正式开始。主席台就座的领导和嘉宾有:教育部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副主任罗容海,宁夏教育厅巡视员、国家督学衡鸣,名师领航工程北京师范大学基地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名师领航工程华东师范大基地代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周彬教授,名师领航工程浙江师范大学基地代表、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周跃良教授,名师领航工程上海师范大学基地代表、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王荣生教授,银川市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党委书记、教育局局长王亚斌。</h3> <h3> 自治区教育厅教师工作处马建林处长主持授牌仪式,自治区教育厅巡视员、国家督学衡鸣致欢迎辞,教育部、各基地领导为工作室主持人马建荣、张永宏、马文科、仇千记授牌,教育部、各基地领导和教育厅、教育局领导为各工作室成员颁发证书。各基地领导和教育部国培办领导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h3> <h3> <b>一次走心的相约</b></h3><h3> 9:30, “马文科语文教学思想研讨会”开幕,主席台就座的领导和专家有: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副主任罗容海,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周跃良,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马建林,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浙江师范大学教授顾之川,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派语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蔡伟,银川六中党总支书记、校长陈全勇,教育厅教研室高研部主任安奇,银川六中语文教师、“走心语文”首倡者、“领航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马文科。 </h3> <h3> 开幕式由宁夏教育厅教研室高研部主任安奇主持,承办学校银川六中校长陈全勇致欢迎辞。陈校长对各位领导及专家学者和与会教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马文科老师30多年来兢兢业业投身教育事业给予高度赞扬,希望马老师把高尚的师德、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传播开来,同时预祝这次研讨会圆满成功。</h3> <h3> 教育厅教师工作处马建林处长发表了讲话,他的讲话言辞恳切、语重心长,勉励教师敬业从教,立德树人,做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周跃良院长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马文科老师在凝炼教学思想上做出的努力给予了高度评价。</h3> <h3> 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副主任罗容海百忙之中阅读了马老师“走心语文”的相关资料,他在讲话中对马老师的“走心语文”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b style="">我以为,马老师说的“走心”,就是不糊弄,就是中庸里面说的“诚”,就是“毋自欺”也。语文要走心,做什么事都该如此。“走心”两个字,落点在“心”。走心这个词有点俗语的性质,在古语中不怎么常见。但中国古人对于“心”的理解,对于“心”的琢磨,从尧传舜,舜传禹的“道心维微,人心维危,维精维一,允执厥中”,到王阳明的心学,中国人研究“心”的传统从未断绝。</b></h3> <h3><b> </b></h3><h3><b></b> 他还说,<b>学习了马老师的“走心语文”之后,我个人有三个粗浅的想法,说出来抛砖引玉:一、中国人对于“心”的理解,一个落脚点在理,一个落点在情,情和理的交融,就存乎一心。我以为,情理交融,就是走心。中国人还有一个习惯思维,就是情胜于理,当情理出现冲突的时候,走心的人,会偏向于情。所以说,走心的语文,就是情理交融的语文,就是有情有爱的语文,二、走心的情理交融,是真道理和真感情的交融。走心的语文,求真,求真道理,发真感情,应该是第一目标。道理说出来要自己信,情感表达出来要自己认,自己信、自己认才能打动别人,才能感染别人。尼采说:“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这种真,应该是走心语文的第一价值追求。三、走心的语文,需要真切鲜活的表达。这种真切鲜活的表达,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练习,需要不断地向外学习名家,向内审视本心,“学而时习之”,勤于学习,勤于联系,让语文成为自身正能量释放、创造力释放的得心应手的武器。最后,我再说三句:走心的语文,先要养心,这是孟子说的“养心”;走心的语文,须要尽心,尽己之为忠,这就是“忠“;走心的语文,还要同心,光自己走心作为一般的老师可以,作为名师领航可能还不够,走心要成功,必须要推己及人,改造环境,正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最后,祝马老师的走心语文,日益精进,化育天下。</b></h3> <h3> 年轻儒雅的罗主任有着深厚的国学功底和教育情怀,他的讲话既高屋建瓴又细致入微,具有很高的专业学术水准。他对马老师的“走心语文”教学思想做了高度的概括和凝炼,进行了非常精彩的个性化解读,给予了中肯的评价,并对“走心语文”教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寄予了厚望。</h3> <h3> 教育厅教研室主任岳维鹏在开幕式即将结束时从另一场重要的活动中匆匆赶来,在主持人的邀请下登台即兴发言,他说,优秀教师是兴教之源,勉励大家向马文科老师学习,希望宁夏能走出更多的“马文科”。</h3> <h3> 参加“马文科语文教学思想研讨会”的嘉宾还有: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语文教材培训专家、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特级教师史绍典,《中国教育报》资深记者杜悦,《中国教师报》主编吴绍芬,《中学语文教学通讯》主编王建锋,河北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全国人大代表尤立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孙玉红,广东省正高级教师、汕尾市一中语文教师蔡森,宁夏籍著名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芦苇,宁夏籍著名特级教师尤屹峰,宁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生导师、学位点负责人、语文教育教研室主任赵红,银川市“凤城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陈超君。参加“马文科语文教学思想研讨会”的老师是来自全省各市县区的500多名语文教师。来自宁夏大学的80名硕士研究生也参加了这次研讨会。</h3> <h3><b> 一场学术的盛宴</b></h3><h3> 接下来,本次大会邀请的专家学者为与会者奉献了一场学术盛宴。 </h3><h3> 10:30,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浙江师范大学教授顾之川以题为《语文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的讲座拉开了学术研讨的序幕。 </h3><h3> 顾老强调关键能力重点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强调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学生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的能力。学科素养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h3> <h3> 26日下午3:00, “走心语文”的首倡者马文科老师“现身说法”向全国的专家名师、向来自全省的500多名语文教师和80多名硕士研究生做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报告——《我和“走心语文”》。他说,我怀着十分激动又十分惶恐的心情,斗胆向大家汇报“走心语文”。</h3> <h3> “‘走心’就是一种忘情忘我的痴迷、一种全神贯注的投入,一种深入灵魂的热爱。”这是马文科老师对“走心语文”的生动阐释,更是马文科老师几十年如一日钻研语文教学的真实写照。他的报告从“走心语文”的提出、“走心语文”的实践案例、“走心语文”的理论观照、“走心语文”的语言建构、“走心语文”的定义五个方面做了细致具体的阐发,并对“走心语文”这一教学思想做了精辟的概括:<b>走心语文是一种以情感体验为主要路径实施语文教学的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发生热爱的感情、出现专注投入的状态从而进行语言建构的语文教学理念。</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 <h3> </h3><h3> 短短的一个小时,马老师全面而概括、形象而生动地讲述了他的“走心语文”理念的提出过程以及“走心语文”的具体说法与做法,从而精准透彻地阐发了他的“走心语文”教学理念。“走心语文”就是在全面领会新课改精神、在追随新课标前进的步伐中个性化地践行新课标理念的,追求的就是“神形兼备”的语文。<br></h3> <h3> 最后,他说:“点我迷津者,我师也;攻我之失,我师也!”恳切地希望大家对他的报告批评指正。马老师为人谦逊、治学严谨,他的报告援引案例,妙语连珠,他动情、走心的阐释感染着每一位与会者,赢得了阵阵掌声。</h3> <h3> 著名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芦苇教授做了微讲座《母语教育的当代使命》:汉语是中华民族最值得珍重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语文人,必须建立母语文化的自信,而语文学科,必须完成建立母语文化自信的历史使命。</h3> <h3> 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语文教材培训专家、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特级教师史绍典做了题为《“走心语文”简说》的讲座,他说,马文科的“走心语文”,这是一个基层语文人孜孜矻矻对语文事业的追求,及其追求的过程、轨迹和成果。</h3> <h3> 史老对马老师的在语文教学上的探索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对马老师的“走心语文”教学思想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走心”是行动,又是情怀;是理念,又是实践;是方法,又是过程。它兼具感性、理性,理念、实践,方法、结果。可以说,这是马文科用心经营的职业形态,潜心研究的课程章法,倾心浇注的事业成果。</h3><h3> 研讨会之前,史老就为马老师的学术专著《“走心语文”的说法和做法》一书撰写了书评并发表在《中学语文》杂志上,为马老师的书题词:“走心语文,语文教育之至善境界”。</h3> <h3> 27日上午8:30,首先是新疆克拉玛依一中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全国领航名师孙玉红老师的讲座《人的发现、人的觉醒和文的自觉——向“走心语文”求学问道》,她说:马老师立足于走心,精选能推动走心的课程资源,用自由言说的课堂,让孩子们在思想的原野上撒野,用读写听说训练不断深入引领学生有心观察、用心体味、内心生发、专心走笔、倾心热爱,成为有心人,变成有情人,生活处处著“我”之色彩。只有“我”在场了,“我”热爱了,“我”投入了,学习才能真实地发生。她还通过一则学生随笔讲述了马老师在一次地震中组织学生有序撤离的感人事迹从而体现了马老师的高尚师德。</h3> <h3> 广东汕尾一中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全国领航名师蔡森老师的微讲座《以情思行 达真善美——根植课堂的“走心语文”》从“心动以情,让课堂走向归真”“心启以思,让课堂走向至善”“心导以行,让课堂走向共美”三个方面高度评价了“走心”课堂。“走心语文”让学生的心灵之“情”“思”“行”走向感性的归真、理性的至善、知性的共美,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真正得到提升!</h3> <h3> 河北张家口市第一中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全国领航名师、全国人大代表尤立增老师的微讲座《老马的“走心”:师心 生心 文心》对“走心语文”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走心语文”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定位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和决策者;“书”让学生自己读,“问”让学生自己提,“惑”让学生自己解,“情”让学生自己抒,“话”让学生自己说,“果”让学生自己摘。引导学生在“误”中“悟”,“错”中磋,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加,在“探究”中创新。尤老师将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三个主体师、生、文用一个“心”字联系到了一起,原来语文的学习是师心、生心及文心的联系、统一、共融、升华的过程。或许这就是对于“走心语文”最明了却又最深刻的理解!</h3> <h3> 浙江师范大学浙派语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教育博导、领航工程浙师大基地首席专家蔡伟教授学术讲座《没有沉浸(走心)就没有语文》更对“走心语文”做了深入研究,他说,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能够引领学生进入到语文学习的“沉浸”状态,最终使语文深入肌骨,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也就是进入到“走心”境界。蔡教授还从“实践沉浸(走心)的外在三大形态”和“实践沉浸(走心)的内在三大形态”两个方面做了阐释。</h3> <h3> 他说,从目前情况看,“沉浸理论”“走心语文”并没有引起语文老师的普遍重视,能在语文课堂中运用“沉浸理论”实施教学而使语文变得“走心”的更是少之又少。但是,在这看似有点寂冷的研究领域,马文科老师的《“走心语文”的说法与做法》一书像一面旗帜,将“走心语文”和“沉浸理论”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高潮。</h3><h3> 他认为“走心语文”“大有可为”,倡导大家“跟着马老师学习走心的语文,达到语文教学的走心状态。</h3> <h3> 蔡教授在说到语文教学的艺术化和语文老师的文艺素养时,举了马老师在教学《祝福》时用秦腔演唱的方法处理鲁迅先生留下的艺术空白的案例。台下有老师提议让马老师“情景再现”,在大家热情邀请下,马老师登台即兴清唱了秦腔《祝福》中贺老六对祥林嫂表白的《清清寒寒度光阴》,赢得了大家的一片掌声。</h3> <h3> 专家讲座结束后,马文科领航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集中展示了他们关于“走心语文”的学习心得和研究论文。</h3><h3> 银川一中刘鸿雁老师的论文《落地生根的名著阅读教学法——试谈马文科名著课内阅读的几个关键策略》,贺兰一中李芸老师《高一语文教学更要“走心”》,银川二中李臻老师的《“走心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路径》,中卫市第一中学李金涛老师的《构建“走心”的高中语文课堂》,银川三沙源上游学校张习芳老师的《课堂“走心”对话的生成策略》,中卫中学章玉玲老师的《基于“走心语文”理念的阅读与写作教学初探 》,灵武市第一中学黄敏老师的《“走心语文”课堂教学初探》。成员们用“走心语文”教学思想武装了头脑、指导了实践、突破了常规、创新了课堂。“走心”的学习更是自身辞采的珍藏、情感的陶冶、智慧的碰撞、理念的升华!</h3> <h3> 学识的丰富是在用心聆听后获得的,智慧的火花是在碰撞中迸发的,思想的提升是在交流中生发的,视野的开拓是在打开窗户后实现的,对参加研讨会的老师们而言,此次盛会不啻为一场对面鸿儒、对话大家的学术盛宴!</h3> <h3> 12:00,马文科“领航名师”工作室的班长来自银川一中语文组组长刘鸿雁向大家讲述了马老师对工作室全体成员师悉心指导、精心培育、暖心呵护的感人事迹,讲述了工作室全体成员在短短半年来取得进步和得到的提升。刘鸿雁带领工作室全体成员向马老师鞠躬致谢。随后,马老师走上台来带领他的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向全体与会者三鞠躬表达最诚挚的感谢。</h3> <h3> 为期一天半的“马文科语文教学思想研讨会”顺利完成了所有研讨任务。至此,这场金秋时节的学术盛会在美丽凤城银川、在六中宏伟的学生会堂落下了帷幕。</h3> <h3> 这次研讨会自始至终由教育厅教研室高研部主任安奇主持,他渊博的学识、出众的口才、精准的点评、巧妙的穿插、灵活的应变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沉稳的主持风格和卓越的主持才能赢得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他的主持成为了这次研讨会一道亮丽的风景。</h3> <h3>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高朋满座,胜友如云,在迎接共和国70华诞的喜庆日子里,在美丽的金秋、美丽的凤城,从学校领导到教育部国培办领导,从本地名师到全国学界泰斗,大家汇聚一堂,共同研讨马文科老师的“走心语文”,这真是一次走心的相约,一场学术的盛宴。</h3> <h3> <b>一碗暖心的“阳春面”</b>
银川六中的集中研讨结束,专家和工作室成员转战灵武一中,观摩马文科领航名师工作室成员黄敏老师执教的体现“走心语文”理念的语文课《一碗阳春面》。黄老师以她和蔼的笑容感染着每一个学生,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在这场“采访”中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想法,课堂活动多,当堂写作环节挖掘了学生的写作潜力,很好的践行了“走心语文”的课堂理念。<br></h3> <h3> 课后,语文专家组就黄老师的这节课开展了评课活动,马文科老师主持了这次评课活动。老师们围绕践行“走心语文”理念展开评价,指出要处理好几种关系:1、组织形式和讲授内容之间的关系。形式不重要,关键要在内容上下功夫。要处理好课堂中的预设和生成,学生和老师,师生和文本之间的关系,吃透文本,理解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很重要。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要给予点拨,教师的点拨功夫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向更高思考层次提升。3、课堂中话题的选择来自哪里比较好?可以是学情,可以是文本,也可以是课堂中的生成。4、“走心语文”课应该能让学生喜欢语文、喜欢语文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收获。学生读出自己,说出自己,活成自己的模样,削弱表演的成分,让课堂成为语文本真的样子。专家的点拨让在座的老师们对“走心语文”课堂理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专家们为“走心语文”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为“走心语文”的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意见。</h3><h3> 马文科老师引用易中天先生的话做了总结,他说,走老路子保险,探新路子充满风险,“走心语文”的课堂教学我们仍然是“摸着石头过河”,风险肯定会有,可能会跌倒,可能会溅一身水,也可能会溅一身泥,但是,不管怎样,河,我们过定了!</h3> <h3> 秋天是稻熟,秋天是果香。秋天是云卷云舒,秋天是雁阵行行;秋天是知音者的心灵相约,秋天是老朋友的契阔谈宴。</h3><h3> 这场期待已久的学术盛宴,带来了语文教学的新视野新思路,带来了不一样的教育的清风朗月。“走心语文”这棵语文教学思想的幼苗定会成长为参天大树;领航工程这艘巨轮,将继续劈波斩浪,坚定远航!让我们高声吟诵唐人咏瀑布联句,唱出与语文大家、领航名师对话后我们的新追求:“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h3> <h3> 语文教学本应该是丰盈的、灵动的,但模式化套路化的刷题训练把语文教学逐渐窄化成了一张“语文试卷”,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靠谁来真心地践行?处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除了在应试中埋头苦干外,我们还不能忘了“诗和远方”。如果说“应试语文”是现实主义,那么“走心语文”则是 “浪漫主义”。 </h3><h3> ——摘自《马文科“领航名师”工作室简报》第二期,编辑:张习芳。</h3><h3> “走心语文”的课堂,倡导学生的充分言说,充分言说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交流、激发和碰撞,在于点燃学生的大脑和让学生进行更好的生命体验。 “走心语文”的课堂就是生命体验的课堂,是我们在应试教育的钢筋水泥丛林中所做的一个美好浪漫的“田园梦”。</h3><h3> ——摘自《马文科“领航名师”工作室简报》第四期,编辑:刘鸿雁。</h3><h3> </h3> <h3>供稿:章玉玲 </h3><h3>摄影:李 臻 </h3><h3>制作:章玉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