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时代的记忆,记录着共和国的历史。这段历史就是我们曾经经历过的知青年代。</p><p class="ql-block"> 虽然岁月荏苒,知青的岁月已经过去了五十年,但知青的年代也是共和国建立七十周年一段艰辛的历史,也是那一代青年为祖国流血奉献的光辉岁月。</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代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已经成了鬓发仓仓的老奶奶,小伙子也过了迟暮之年。可曾经的这段岁月已经烙在他们的心田,这里有她们最美丽的青春,最豆蔻的年华。</p><p class="ql-block"> 她们涉世未深,就响应祖国的召唤,去广阔天地练红心。</p><p class="ql-block"> 古朴的民风,路旁红旗飘飘,广播里播放着当年上山下乡的歌曲。。</p><p class="ql-block"> 一张张笑脸,虽在夏日,也如沐春风,这个改革建设的春风 ,没有千千万万个知青的建设也就没有新中国的最基本的经济基础。</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知青和农民兄弟姐妹打成一片,他们教我们咱样拿锄头,鎌刀,铁橇,三年的坚苦磨炼,创造了我们的知青的年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从50年代中开始就组织将城市中的年轻人移居到农村,尤其是边远的农村地区建立农场。</p><p class="ql-block"> 早在1953年人民日报就发表社论《组织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p><p class="ql-block"> 1955年毛泽东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成为后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口号。从这一年开始共青团开始组织农场,鼓励和组织年轻人参加垦荒运动。</p><p class="ql-block"> 1962年开始有人提出要将上山下乡运动全国化地组织起来,1964年,中共中央为此特别设立了一个领导小组。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高考停止,到1968年为止许多中学毕业生即无法进入大学,又无法被安排工作,此外66至68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使得中共领导机构意识到他们需要寻找一个办法将这批年轻人安置下来,以免情况失去控制。</p><p class="ql-block"> 1968年12月22日毛泽东授意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文章,其中引用毛主席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1969年许多年轻人因此下乡去农村。全国也开始有组织地将中学毕业生分配到农村去。</p><p class="ql-block"> 从1971年开始,知识青年在农村的许多问题开始不断暴露出来,同时中共开始在城市中将部分工作分配给下放的知识青年。不过这样回到城市中的知识青年大多数是通过关系得到回城的机会的。到1976年连毛泽东也感觉到知识青年问题的严重性并决定对这个问题重新做考虑。但到这时为止每年依然有上百万知识青年被分配上山下乡。毛泽东的逝世使知识青年问题暂时被搁置。</p><p class="ql-block"> 1977年高考被恢复,大多数在农村的知识青年想方设法要回到故乡去。</p><p class="ql-block"> 1978年冬在云南的知识青年以请愿和罢工的形式来将他们的要求表达出来,再次使的中共感觉到问题的急迫性。</p><p class="ql-block"> 1980年5月8日,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耀邦提出不再搞上山下乡。10月1日中共基本上决定过去下乡的知识青年可以回故乡城市。</p><p class="ql-block"> 从50年代到70年代末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的总数的估计在约1200至1800万之间。</p><p class="ql-block"> 1979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停止,正式终止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共和国的历史,也包含着当年知青岁月的一段艰辛的青春岁月。</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建国七十周年到来之时,同样要铭记我们所渡过的那段难以忘怀的知青岁月!</p><p class="ql-block"><br></p> <h3><br></h3><h3>《重庆知青歌》</h3><h3><br></h3><h3>美丽的山城,可爱的家园.</h3><h3>白云深处,歌乐山.</h3><h3>长江水,向东流.</h3><h3>嘉陵江,围城绕.</h3><h3>一桥飞架两江岸,列车奔向红日边.</h3><h3>红日就是毛主席,</h3><h3>颗颗红心飞到他身边.</h3><h3>伟大的祖国,天高地广.</h3><h3>中华儿女,志在四方.</h3><h3>别了,山城.别了,家乡.</h3><h3>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h3><h3>步步紧跟毛主席.</h3><h3>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h3><h3>安家落户永向前!</h3><h3>美丽的姑娘哟,你在何方?</h3><h3>野马似的少年,把你来爱上.</h3><h3>高山啊,弯下腰.</h3><h3>激流啊,闪开道.</h3><h3>让我回到她身边,</h3><h3>仔细看上她两眼.</h3><h3>让我回到她身边,</h3><h3>仔细看上她两眼.</h3> <h3>穿一身绿色的军装,是那个年代男女知青的梦想和追求,一首广阔天地炼红心的歌曲,伴随着他们的青春岁月。</h3> <h3>知青时代的集体婚礼</h3> <h3> 作者简介:蓝鸟在飞,原名:李晓群,陕西艺术摄影学会副主席,诗人摄影家。上世纪80年代出版诗集《追太阳的人》、《在温暖的阳光下》、《中国青年新诗潮大选》。</h3><h3> 1986年受邀参加陕西省作家协会、陕西省诗歌工作委员会举办的首届“黄土地诗会”,受邀参加诗会的诗人有闻频、田奇、曹谷溪、商子秦、渭水、李晓群、杜爱民、陈敏、张小梅、夗湖等诗人</h3><h3> 有300余首诗歌作品在《诗刊》、《星星》、《绿州》、《长城文艺》、巜文学家》、《延河》、《长安》、《北京青年报》、《科技日报》、《陕西日报》等全国数十报刊发表。</h3><h3>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从事摄影创作。</h3><h3> 摄影作品获15届陕西省摄影年展优秀作品奖。其摄影创作作品荣获2018年度中国艺术摄影学会、陕西艺术摄影学会成就奖。</h3><h3> 2000年与胡武功、苏智、安永灿、秦岭、张小郁、李晓群、宋平参加千禧年摄影七摄影作品联展。</h3><h3> 2014年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举办《中国摄影师眼睛里的尼泊尔风情》个人展。</h3><h3> 2018年主持策展了李思谋人体摄影展《溺》个人展。</h3><h3> 2018年在中国摄影报参加了"谁的历史观?"大讨论,并在中国摄影报9月7日版发表""纪实亦是""记实""的理论文章。</h3><h3> 2019年元月,在西安主持策展了有胡武功、潘科、石宝琇、秦岭、谢爱军、火炎、李晓群、李思谋、张辉、舒阳、苏晟等28人参展的《光荣与梦想陕西摄影家迎春摄影作品展》。</h3><h3> 主持策展了《陕西艺术摄影学会西安分会会员作品展》。</h3><h3> 2019年,以策展人的身份策展了由胡武功、潘科、李晓群、彭祥杰、张辉、陈华、任媛等人参展的作品《金属的声音》,在西安思源学院展出。</h3><h3> 2019年10月,携策展作品《秦声无界》由西安思源学院赞助参加2019年国际摄影研讨会暨丽水摄影艺术节。</h3><h3> 《秦声无界》荣获2019年丽水摄影艺术节专家组推荐展览奖。《秦声无界》作品参展摄影家胡武功、潘科、李晓群、彭祥杰、张辉、王瑾、任媛等七位摄影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