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岩磊/没有爱情的婚姻才是坟墓

石岩磊

<h3>没有爱情的婚姻才是坟墓</h3><h3>文/石岩磊</h3><h3><br></h3><h3> 收藏家马未都在一期《观复嘟嘟》电视节目中说:“条件吻合是婚姻,条件悬殊是爱情”。尽管马老言之凿凿,但我还是觉得他的话有失偏颇,听起来有些刺耳。</h3><h3><br></h3><h3> 门当户对历来是谈婚论嫁的首选条件,它不仅包括社会地位,也涉及经济实力以及年龄大小等现实因素,结婚就仿佛是在挑选螺丝、螺母一般,只有旗鼓相当才可丝丝入扣。但是,正是由于人们对物质条件过多地进行考量,所以出现了大量“不伦之婚”,贫寒女削尖头嫁入豪门的大有人在,放牛娃逆袭娶到公主的不乏其人,“一树梨花压海棠”的跨辈恋更是司空见惯。</h3><h3><br></h3><h3> 这些貌似不合常规的婚姻都会隐含着合理的解释,有的是为少奋斗几十年而一步跨入奢华生活,有的是为借势飞黄腾达避免走弯路,有的仅是“郎财女貌”的简单翻版。当世俗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时,惊世骇俗的婚姻反倒不足为奇了,因为无论是贪图经济上的富足,还是意欲在事业上借力,都没有超出世人头脑中的现实边界。</h3><h3><br></h3><h3> 也由此可以看出,条件悬殊的两人走到一起,更多的是出于物质需求的吸引,相差越大引力将会越强烈,直至碰撞出耀眼的火花,至于其中包裹着多少真爱,外人又能揣测出几分?或许只有当事人才心知肚明,可能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原因在于爱情归属精神范畴,它是个弹性体,很难用尺度去测量,不便拿台秤去称重。</h3><h3><br></h3><h3> 假如说婚姻是巍峨的高山,那爱情就应当是环绕其间的流云,它时而乌云密布遮天蔽日令山峦失色,时而流光溢彩熠熠生辉给山峰披上锦缎。婚姻便不再是爱情的坟墓,也不是爱情的牢笼,而更像是爱的庇护所与靠山。有了家的归宿,爱将不再流浪,它如系了锚链的船舶,可以抵御风浪的考验,在凄风苦雨的飘摇中,点亮一盏充满希望的航标灯。</h3><h3><br></h3><h3> 因此,婚姻与爱情并不矛盾,正像藤蔓和大树,很难讲是谁在护佑谁,更似是彼此在相互成就,你为我高高站立,我替你遮出片片荫凉,它们又如水乳交融一样难以区分,没有婚姻的爱情是漂泊,没有爱情的婚姻才是坟墓。而外部条件的差距便不是衡量婚姻与爱情的尺度,只不过是他人臆测结婚合理指数的口实罢了。</h3><h3><br></h3><h3> 其实,马未都的话不无道理,但配上不容置疑的口气,反而变得让人心生疑窦了。条件毕竟只是条件,不管它具备充分性还是包含必要性,都不会改变婚姻的合理属性,也不会变更爱情的情爱本质,解析条件的充分必要性无异于喝水也得剔牙的穷讲究,探讨如何让爱情在婚姻的框架内大放异彩可能更有意义吧。</h3><h3> </h3><h3> 2019.9.30</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