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是新中国同龄人。一九六三年十月一日,十四岁的我参加了武汉市国庆游行。并且作为少先队员的代表在武汉市庆祝国庆十四周年的中心会场上,升起了五星红旗。</h3> <h3> 那是在五十六年前,我们武汉市实验学校担任了在武汉市国庆十四周年游行少年儿童方阵中,放汽球的任务。而我与三位女同学担任了在少年儿童方阵前列少先队旗的护旗手。(我只记得旗手是两位男同学,名叫陈定戈,冯巩兴,有一位护旗手名叫魏崇娟,)。</h3><h3> 记得国庆那天早晨,我穿上了学校给我们定做的白府绸的长袖白衬衣,大红真絲绸的背带裙,脚上是白色的棉纱袜和黑色白底带扣的方口布鞋,脖子上系的是绸质红领巾,(这套服装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六十年代,可是女学生最向往最理想的服装了)。我在家对着镜子照了一遍又一遍,心里是那个美啊,美瀑了!</h3><h3> 在游行集合的地方,工作人员把五颜六色的氢气球分发给排列成方阵的同学们,这气球都很大,有的张开双手都抱不住,只有紧紧地拉着气球的引绳。同学们的心都乐开了花。</h3><h3> </h3><h3> </h3> <h3> 突然来了一位工作人员,把我和冯巩兴叫上,来到庆祝国庆的中心会场。就是现在解放大道上的中山公园大门前面。</h3> <h3> 他告诉我们,今天要在中山公园对面的中苏友好宫前的广场上完成升国旗的任务。旗杆是临时竖在中苏友好宫广场上,沒有任何电动装置的活动旗杆,要凭我们的双手拉绳,把国旗升上去,而且是在乐队奏完两遍国歌后,准时升到杆顶。</h3> <h3> 接受了这样一个任务,沒有思想准备的我俩心里都很紧张又兴奋。想到当上国旗升旗手,这是多么光荣又神圣呀!</h3> <h3> 我抬头看到天是那么堪蓝堪蓝,阳光是那么明媚灿烂,而我的心那,却扑通扑通地跳个不停。连军乐队什么时候来到旗杆后面的中苏友好宫广场都不知道。</h3><h3> 北京时间十点正,站在中山公园门楼上的刘惠农市长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四周年武汉市庆祝大会开始,军乐团奏起了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我和冯巩兴紧紧站在旗杆两边,一个用手拉绳,一个用手放绳,缓缓地升起了国旗。</h3><h3> 仰望着徐徐上升的鲜艳的五星国旗,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我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茁壮又幸福地成长着。</h3><h3> 当国旗升到旗杆四分之一的地方,我发现国歌第二遍演奏才开始不久,就用手拉住绳子不放,冯巩兴问我怎么啦?我说升快了点。两人正在争论,耽误了时间,又发现国歌马上就要奏完了,只得急急忙忙地把国旗一下升到了旗杆顶。</h3><h3> 升完国旗后我们(一个是旗手,一个是护旗手))务必马上赶回少先队方阵。记得当时我的手心全是汗,冯巩兴的白衬衫被汗水湿透了。</h3><h3> </h3> <h3> 我们少年儿童方阵排在游行队伍最前列,在《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军乐声中,走到了国庆会场。当孩子们把手中的气球放飞时,现场一片欢呼声。蔚蓝的天空立刻飞滿五彩缤纷的气球。那气球带着欢乐,带着童心,带着希望,象征着祖国美好的明天……</h3><h3> </h3> <h3> 因没能参加放气球,少先队的辅导老师给我留了一个消气了的大气球皮子,我一直珍藏了很久很久。</h3> <h3> 五十六年过去了,我曾无数次重返升国旗的现场。中山公园还在,而中苏友好宫早已拆除,武汉的老一辈人都深深怀念它。它曾经是那么雄伟气魄,那么富丽堂皇……。而那曾经升过国旗的旗杆,也不见了踪迹。</h3><h3> 我们当时升国旗的情景沒有录音,没有录像,更没有电视直播,甚至连照片都没有留下。但是我知道,建筑物虽然消失了,活动旗杆虽然撤除了,但土地还在,人还在,爱国之心还在!那鲜艳的旗帜永远飘扬在我心中。</h3><h3> 今借祖国70周年大庆之日,我要自豪地告诉后辈们,我当过升旗手,曾经在祖国的大地上,亲手升起过一面五星红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