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全国爱牙日厦门牙科专家一行来我县义疹就各大中小学牙科知识宣讲活动</h3><h3>全国爱牙日是由中国卫生部、教委等部委于1989年联合签署设定的节日,举办时间为每年的9月20日。 全国爱牙日的宗旨是通过活动,来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在群众中开展牙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教育,以此增强群众的口腔健康观念和自我口腔保健的意识,建立口腔保健行为,提高全民族的口腔健康水平。</h3><h3> 今年我们学校的学生有幸听厦门的专家的牙病知识宣讲并得到了专家们的检查,真是高兴!内容如下:</h3><h3>中文名称:爱牙日</h3><h3>节日时间:每年9月20日</h3><h3>节日意义:提高全民族的口腔健康水平</h3><h3>设立机构:卫生部、教委等部</h3><h3>设定时间:1989年</h3><h3>历年爱牙日主题:</h3><h3>1989年:人人刷牙,早晚刷牙,正确刷牙,!用保健牙刷和含氟牙膏刷牙。</h3><h3>1990年:爱牙健齿强身。</h3><h3>1991年:爱护牙齿从小做起。</h3><h3>1992年:爱护牙齿,从小做起,从我做起。</h3><h3>1993年:天天刷牙,定期检查。</h3><h3>1994年:健康的生活需要口腔卫生。</h3><h3>1995年:适量用氟,预防 龋齿。</h3><h3>1996年:少吃含糖食品,有益口腔健康。</h3><h3>1997年:爱牙健齿强身,预防龋病。牙周疾病,健康的牙齿伴你一生。</h3><h3>1998年:健康的牙齿,美好的微笑。</h3><h3>1999年:老年人的口腔保健。</h3><h3>2000年:善待牙齿。<br></h3><h3>2001年:吸烟与口腔健康 。</h3><h3>2002年:预防牙周疾病, 维护口腔健康 。</h3><h3>2003年: 有效刷牙 ,预防牙周疾病。</h3><h3>2004年:口腔健康与 生命质量。</h3><h3>2005年:关注孕妇口腔健康。</h3><h3>2006年:婴幼儿口腔保健 。</h3><h3>2007年:面向西部,面向儿童 。</h3><h3>2008年:中老年人口腔健康。</h3><h3>2009年:维护口腔健康,提高生命质量。</h3><h3>2010年:窝沟封闭,保护牙齿。</h3><h3>2011年:健康口腔,幸福家庭。</h3><h3>2012年:健康口腔,幸福家庭;关爱自己,保护牙周。</h3><h3>2013年:健康口腔,幸福家庭;关爱老人,修复失牙。</h3><h3>2014年:健康每一天,从爱牙开始。</h3><h3>2015年:定期口腔检查,远离口腔疾病。</h3><h3>2016年:口腔健康,全身健康。</h3><h3>一.不良习惯</h3><h3> 牙病的预防其实非常重要,牙齿的很多疾病与人们日常生活中不良习惯有很大关系。例如每天刷 牙不够两次,每次刷牙不够三分半钟;饭后不漱口,尤其是吃了水果后不漱口,而水果和唾液一反应,对牙齿腐蚀作用更大;一些小朋友有咬手、咬铅笔等坏习惯,这些都会造成牙周组织损害,引起一些系统性疾病。 强调日常生活中的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不仅对全身健康有害,而且会直接刺激口腔黏膜,导致癌变。此外,最好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不要等到发生口腔疾病才去治疗,对已发生的牙缺损、松动病牙,要到正规的口腔专科医院或 口腔科治疗,千万不要为省钱和方便找游医修补或拔除。</h3><h3>二.预防龋齿</h3><h3> 六龄齿是在儿童6岁左右萌出,不少家长以为 六龄齿还是会被替换的 乳牙,不加注意。因此许多儿童在六龄齿萌出不久就患了 龋齿。原因是因为六龄齿咬面的窝沟隙都很深,食物残渣很容易嵌塞进入深的窝沟裂隙,用一般清洁方法, 刷牙、 漱口不能清除窝沟裂隙中的食物残渣。而 窝沟封闭是用一种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涂在牙点咬面的窝沟隙内。材料硬固后,可长期保留在窝沟隙中,隔绝了食物和细菌进入窝沟内,是预防龋齿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很多家长得到政府免费为孩子进行窝沟封闭的消息后都在进行预约治疗。对这方面的知识非常欠缺,因为孩子 牙疼才来到医院进行诊治,是医生建议进行窝沟封闭的。龋齿的预防可以使用牙线,做到清除牙缝间的食物残渣。</h3><h3>三.龋病</h3><h3>(一)龋病的定义</h3><h3>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下,牙齿硬组织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不可逆的感染性疾病。</h3><h3>致龋的多种因素,主要包括细菌和牙菌斑、食物以及牙齿所处的环境等。牙菌斑中的链球菌属、乳杆菌属、放线菌属是龋的主要病原菌。就病因角度而言,龋病也可称为是牙齿硬组织的细菌感染性疾病。</h3><h3>龋病时,牙齿硬组织的病理改变涉及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基本变化是无机物脱矿和有机物分解。</h3><h3>(二)龋病的临床特征</h3><h3>龋病的临床特征是牙齿硬组织在色、形、质各方面均发生变化。</h3><h3>初期,牙齿龋坏部位的硬组织发生脱矿,微晶结构改变,牙齿透明度下降,致使牙釉质呈白垩色。继之病变部位有色素沉着,局部可呈黄褐色或棕褐色。随着无机物脱矿和有机质破坏分解的不断进行,牙釉质和牙本质疏松软化,最终发生牙体缺损,形成龋洞。</h3><h3>龋洞一旦形成,则缺乏自身修复能力。</h3><h3>(三)龋病的危害性</h3><h3>龋病是人类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h3><h3>由于其病程进展缓慢,在一般情况下不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不易受到人们的重视。</h3><h3>实际上,龋病给人类造成的危害甚大:</h3><h3>龋洞未及时修复,病变进一步向深层发展,可以感染牙齿内部的牙髓组织和根尖周组织,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和颌骨骨髓炎等并发疾病,剧烈的疼痛和组织破坏,严重影响全身健康;</h3><h3>牙体硬组织的进行性破坏,逐渐造成牙冠缺损,成为残冠,导致牙齿丧失,甚至牙列的缺损和缺失,不仅破坏咀嚼器官的完整性,而且影响机体的消化功能;</h3><h3> 当这种破坏发生在童年时期,还可影响儿童的牙颌系统的发育,使人体健康素质下降。</h3><h3>另外,龋病及其并发疾病,如坏死的牙髓、各型根尖周炎和牙髓,牙周联合病均可成为病灶,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远隔脏器的病灶感染。</h3><h3> 所以,我们很感激有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有了更高的认识,爱牙护牙从现在开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