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掉队

老马识途

<h3>  北京七中六八届高一(1)班的同学,欢聚元大都公园,共庆祖国七十年大庆!他们是新中国的同龄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他们见证了新中国成长的全部历程,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磚加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他们虽然年已七旬,仍然充满着信心与活力,他们一如既往努力前行,永不掉队!</h3> <h3>老同学相聚,嘘寒问暖。</h3> <h3>老班长姚铁金老成持重,受到同学的敬重,有口皆碑。</h3> <h3>张继祚从成都赶来参加聚会,他与韩永盛还是师兄弟,亲同手足。</h3> <h3>李月霞、王华珍、宋智敏结伴而来。</h3> <h3>徐瑄和王守一初中就是同学,在一起有更多的话题。</h3><h3><br></h3> <h3>赵文珍一身红装,刚刚从澳洲回来的金福大声喊道:寿星佬来了。</h3> <h3>别看王家莉个子不大,当年可是女子篮球队的主力,运球满场飞奔。</h3> <h3>鲁化中越洋而来,令大家喜出望外。</h3> <h3>鲁化中与李立君等合影。</h3> <h3>张继祚远道而来,同学们围在一起,听他讲趣闻轶事。</h3> <h3>刘建军的夫人卧病在床,同学们都很关心,李渤询问病情。</h3> <h3>朱四顺家住房山,去年迟到,没有赶上集体合影,今年早早出门,终于按时赶到。</h3> 朱四顺在内蒙多年,近年才回京安置,他与刘建军竟然相隔五十年第一次见面,不禁唏嘘万千。 <h3>我们与共和国同龄,老同学集体庆祝七十华诞的聚会开始了。老班长姚铁金致词,首先祝福祖国繁荣昌盛!他说借此机会也为今年七十岁的同学集体过生日。他总结了同学相识相聚五十多年纯真的情谊,希望到八十岁九十岁,同学们仍然能在一起聚会,所有同学都在一起,一个也不少,永不掉队。</h3> <h3> 这条横幅是刘庭维写的,为老同学集体庆祝七十岁寿诞增添喜庆色彩。</h3> <h3>韩永盛年长一些,代表学长向学弟学妹们祝贺生日,并介绍这次聚会的安排,同学们带来书法、剪纸等作品,发放同学文集,为聚会带来欣喜。</h3> <h3> 赵文珍爱好剪纸且达到一定的水平,此次为过生日的同学奉献了“祖国万岁”的作品,还按照生辰八字剪了牛的造型。</h3> <h3>祖国万岁!</h3> <h3>喜气洋洋的牛,牛气冲天!</h3> <h3>赵文珍向李渤、鲁化中赠送生日礼物。</h3> <h3> 朱四顺驰骋草原几十年,感情深厚,送给大家的礼物就是纪念锡林郭勒盟成立的纪念邮票。</h3> <h3> 高一(1)班同学的文集定名为《印迹》,经过半年筹备,今天终于与大家见面了。我们是新中国的同龄人,也是寻常凡人,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同学友谊和生活感悟。这本书就是我们用文字与图片留下的人生印迹。</h3> <h3>三位属猪的老哥欢聚一堂。</h3> <h3>向过生日同学赠送书法作品。“紫气东来”,祥瑞降临。祝福鲁化中挟浩荡东风扫荡大洋彼岸。</h3> <h3>赵文珍收到一幅“福寿乐康”!祝愿吉祥如意乐满堂!</h3> <h3>王家莉收到的是“寿”字条幅,出自咱们班的书法家刘庭维之手。别看庭维近日身体欠安,但写起字来仍然酣暢淋灕!</h3> <h3>宋智敏收到的是“福寿康宁”,寄寓了美好的祝福!</h3> <h3>金福收到一幅“仁者寿”,该语出自孔子,流传几千年。仁者大德,必得其寿!</h3> <h3>朱四顺、张继祚、韩永盛合影,他们对书法作品兴致盎然,如条幅所书:“树老有余韵,年高多雅情”。</h3> <h3>1966年5月,学校开了那个年代最后一次校运会,这是当年高一(1)班田径队部份同学合影,鲁化中是铅球冠军,朱四顺是800和1500米双料第一,宋智敏是跳高冠军,海玉芳、王家莉则是400米接力队的成员,当然也是第一名。我们班人才济济,田径场上龙腾虎跃,以总分第一载入“史册”。</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同学在一起欢歌笑语,唱起了当年的校歌:《解放南方》,这是因为我们参加1965年国庆游行,组成《椰林怒火》方阵,我们都披挂上阵,扮演越南南方游击队员和女民兵,这支歌几乎是七中的独家秘笈,当时常有些大型集会,只要七中唱起来,一定是威振四方:“解放南方,坚决向前进!打倒美帝,消灭卖国贼!……”今天再次唱起激越振奋的歌,含有对流失岁月的回忆,也有对未来老年生活的挑战!坚决向前进!永不掉队!歌声为今天的聚会画上圆满的句号!</p> 2017年在北海公园聚会。 2018年在元大都公园聚会。 2020年在宋庆龄故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