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墨梅》课堂实录

那些花儿🌼

&nbsp; &nbsp; &nbsp; &nbsp;当《墨梅》的音乐停止,余音仍回荡在整个会场上方。学生忘记下课,听课老师忘记鼓掌。有的人眼神似乎已经飘忽到了远方,有的人热泪盈眶。<br>&nbsp; &nbsp; &nbsp; 这就是王崧舟的课堂,多少人满怀期待,多少人披星戴月,都是为他而来。而我的感受是——我还愿意为他再一次栉风沐雨,为这样的的老师,为这样的课堂,千千万万遍。<br>&nbsp; &nbsp; &nbsp; 这是一节古诗词单篇教学——<br><br>《墨梅》【元】王冕<br>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br>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br><br>&nbsp; &nbsp; &nbsp; 整堂课,没有字词的精准解读,没有诗意的逐句理解,没有对作者或主旨的提问或解答,所有的环节,每一次提问,每一条帮助学生理解诗意的知识链接,有的全部都是——文化。<br>&nbsp; &nbsp; &nbsp; 崧舟老师说:学习中国古典诗词,与其逐字逐句解释字词,不如唤醒这些字词;与其唤醒这些字词,不如唤醒这些字词背后的人格和心灵。我热爱中国文化,我将坚定地做一名文化守望者。<br><br><br>壹字里行间——汉字文化<br>1.开课,读诗题。——大声一点,铿锵一点。注意王冕的“冕”是三声,这是一个生字。<br>2.本课有两个难懂词“洗砚、乾坤”。谁知道这两个词的意思?<br>“砚”是文房四宝中的第四宝,这是文化。<br>“乾是天,坤是地。天是乾,地是坤。天地是乾坤,乾坤是天地。”这是哲学。<br>简单几句与学生的对话,简单两句点评。文化就在字里行间中悄悄显现。<br>3.&nbsp;谁愿意来朗读这首古诗?<br>“请你读。”“谁来点评?”<br>“那么请你再选一位你认为比你朗读得好一些的同学再来读读。”<br>“这位同学,请你选一位你觉得他的朗读可能需要你的帮助的同学来读一读。”<br>生读完,“看来你看走眼了”——王老师俏皮地眨眨眼。<br>“全班齐读。”<br>&nbsp; &nbsp; &nbsp; 不断地更换朗读者,不断地点评,王老师调动起了每一个学生的朗读专注,并让学生在互读互评中解决了字词和节奏问题。而他自己在课堂上的亲切和专注,实如春风沐浴般在滋润着在场的每一株幼苗。<br><br>贰问题引领——精神文化&nbsp;<br>进入古诗。<br>王老师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问题统领全诗。<br>师:有人说,王冕的这首《墨梅》不止写了一种梅,其实他写了三种梅。你们看。PPT出示:家中梅,画中梅,心中梅。<br>学生迅速思考并进行连线,哪一句是写的哪种梅?<br>&nbsp; &nbsp; &nbsp; &nbsp; 接下来,是理解诗意环节。王老师总体是在逐句讲解,然而未讲,也未解。<br>&nbsp; &nbsp; &nbsp; 他做了一个提问者,一个提供资料者,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理解。<br>&nbsp; &nbsp; &nbsp; 虽为旁观,却以自己上万字的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胸有成竹,引领学生。<br>1.我家洗砚池边树——谁家的?种在哪?请你再读。<br>问:一般人家的梅花要么种在花圃里,要么种在花盆里,为什么我家的梅花种在洗砚池边?学生“一顿”瞎猜。<br>师:“怪我,没有给你们提供充足的信息。”<br>出示资料: &nbsp; &nbsp; &nbsp; 师总结:“原来,王冕这一句看似写梅,其实是在写自己要像王羲之那样勤奋。”<br>2.&nbsp;朵朵花开淡墨痕——一朵梅花什么颜色?两朵呢?一枝呢?一树呢?都是淡墨色。请你们再读。<br>问:“王冕是画梅圣手,我们都知道一般画梅花可以用红色、可以用淡粉色,可是王冕为什么要用淡墨色?”学生又是“一轮”天马行空。<br>&nbsp; &nbsp; &nbsp; 教师继续出示资料链接: &nbsp; &nbsp; &nbsp;学生提取信息,这五次事件王冕都有一个高度一致的行为——拒绝。<br>师:“王冕这么做,失去了什么?他可能会失去那么多,为什么还要这么选择?”<br>回到这句诗,注意这句诗中有一个字透露了重要信息——“淡”。<br>生:“淡泊名利。”<br>&nbsp; &nbsp; &nbsp; 师总结:“这就是王冕的画中梅,写梅的淡泊其实就是写——王冕的追求。”<br>&nbsp; &nbsp; &nbsp; 讲到这里,王冕的精神世界已在课堂上渐渐浮出水面——这是一个淡泊名利、不为功名的高洁形象。<br>&nbsp; &nbsp; &nbsp; 王老师只字未提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但是无论是听课的老师还是台上的学生,都已通过无数份知识链接,开始慢慢通过王冕了解王冕笔下的梅,开始了解王冕这个人。<br><br><br>叁求同比异——文化内化&nbsp;<br><br>&nbsp; &nbsp; &nbsp; 理解了王冕的画中梅,再理解他的心中梅就容易多了。<br>&nbsp; &nbsp; &nbsp; 学习诗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br>问:“王冕写梅花的香味了吗?他写的是——”“清气。”<br>师:“同学们,告诉你们,其实有很多人喜欢梅花的香气,而不是清气。不信,你们看——”<br>资料链接:<br>半夜梅花入梦香。——【宋】戴复古《觉慈寺》<br>梅花夜开香满溪。——【明】止庵《月夕看梅》<br>梅花至老香犹在。——【宋】胡仲弓《寄适安》<br>师:“这么多人都喜欢梅花的香气,而王冕喜欢的却是梅花的清气。两者的区别是?”<br>&nbsp; &nbsp; &nbsp; 学生思考,完成学习单。 &nbsp; &nbsp; &nbsp; 师总结:“‘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是王冕的心中梅,这也是王冕的内心独白。当那些达官贵人们不断用金钱来收买他时,他却用这样的诗句来回应他们。”——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br>“还有这样的诗句,读——”<br>平生固守冰霜操,不与繁花一样情。<br>——【元】王冕《素梅十九》<br>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br>——【元】王冕《素梅五六》<br>&nbsp; &nbsp; &nbsp; 这就是一身清气的王冕!<br><br>肆&nbsp;板书总结——化知识、化内涵、化气质、化境界&nbsp;<br>&nbsp; &nbsp; &nbsp;再齐读全诗,不管是家中梅、画中梅还是心中梅,我们现在都知道了,墨梅就是——王冕,王冕就是——墨梅。这就是——托物言志。托的物是——墨梅,言的志是——王冕的志向。<br>在三次反复诵读诗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中,愈发激昂,愈发充满深情。<br><br>歌曲《墨梅》音乐响起。<br>&nbsp; &nbsp; &nbsp; 音乐,最容易将文字变为画面,音乐,最容易引起共鸣。<br>&nbsp; &nbsp; &nbsp; 在清气涤荡的音乐声中,我们仿佛都被王冕的高洁精神所感染。这是现代几乎难以找到的品质,这是一种文人精神,这精神承载着民族的文化。<br>&nbsp; &nbsp; &nbsp; 虽然这样的精神已离我们远去,但正因有这些用作者整个生命写出来的作品,让传承和影响,生生不息。<br>直到此刻,一想到这节课,一听到《墨梅》,我的心情都难以平静。<br>&nbsp; &nbsp; &nbsp; &nbsp;王老师在课堂上的儒雅、亲切,与学生互动时的专注、真诚。都让我看到了一个语文教师最美好的样子。<br>&nbsp; &nbsp; &nbsp; &nbsp;这虽然呈现的是一堂语文课,而我们却看到的是一位教师,在课堂背后多少年的海量阅读和对中国经典文化孜孜不倦地探索所沉淀下来的涵养。<br>王崧舟,文化的守望者。<br>诗意崧舟,崧舟亦诗。

王冕

梅花

乾坤

学生

墨梅

字词

王老师

留清气

文化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