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面红旗,彤彤红心,话剧《柳青》点燃炽热爱国情!

西安话剧院宣传营销部

<h3>  2014年习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h3> <h3>  2018年有一部话剧开始在中国各地演出60多场。每到一处,这个剧组都给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h3> <h3>  这个剧组属于西安话剧院,这部话剧叫《柳青》,他们把大写的“人民”装在心里头。<br></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话剧《柳青》海报</h3></font></h3> <h3>  9月29日,是话剧《柳青》此次展演的第三场演出。 它作为西安话剧院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作品之一,也是西安话剧院近几年来的数一数二的佳作。</h3> <h3>  为配合西安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教育活动,西安曲江新区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及员工一起观看了话剧《柳青》,他们选择用这样的方式迎接国庆,看柳青、学柳青、做柳青,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精神风范,坚守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br></h3> <h3>  今天的盛况,挤的摄影师都没地方拍照了。</h3> <h3>  一面面红旗背后是一颗颗红心,这是人民对祖国生日即将到来的表达。</h3> <h3>  文创区的《柳青》周边产品也吸引着人们的眼球。</h3> <h3>  七点半,随着观众们一个个落座,火红色的大幕徐徐拉开,柳书记坐在灯前创作,仿佛我们穿越回到了他创作《创业史》的那一刻……</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话剧《柳青》剧照</h3></font></h3> <h3>  柳青是一个因为要写一部小说而从大城市来到农村,渐渐身入、心入、魂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民作家。</h3> <h3>  他选择放弃优越的城市生活,来到皇甫村,和人民同吃同住。送走了小汽车,骑上了自行车,吃着地里挖的荠荠菜,穿着粗布衣,实打实的成了一个农民。生动展现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话剧《柳青》剧照<br></h3> <h3>  总书记说:“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br></h3> <h3>  《创业史》的成功源于柳青把文学的种子埋在生活的泥土里,用辛勤与汗水浇灌出健康且有力量的作品,他在皇甫村的14年生活,贴近人民,扎根基层。让这个大写的“人”字立体而挺拔。<br></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话剧《柳青》剧照</h3></font></h3> <h3>  而《柳青》这部话剧深受观众的欢迎,是因为西安话剧院在创排《柳青》时所做的一系列深入生活的采风与《柳青》的每一场演出对观众建议的各方面采纳与总结。</h3> <h3>  话剧《柳青》充满色彩与生命力的场景都来于文学、来自于生活,通过扎实的实地采访,捕捉有趣鲜活的生活细节,巧妙地把《创业史》中的故事情节融入到舞台之上。<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话剧《柳青》剧照<br></h3> <h3>  王家斌带着皇甫村村民们创业,代表着老一辈革命家崇高的革命精神,把人们瞬时带进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领导中国革命的那段光辉岁月。</h3> <h3>  每当谢幕看到那些起立为《柳青》鼓掌喝彩的观众,就觉得柳青传递给我们的精神与魂将要绽放出光芒来。<br></h3> <h3>  演出后,热情的观众向工作人员表达了他们对话剧《柳青》的看法。一位观众用“明天一定要来二刷!”来表达对这部剧的喜爱。</h3> <h3>  另一位位先生则说他看完话剧后觉得十分感动,并且觉得柳青的形象就代表着老共产党员的形象,代表了老一代革命家和作家对革命的忠诚、对人民的负责、对社会的贡献。所以大家要向柳青学习,对党的事业热爱,对新时代的热爱,把新的长征路继续走下去。</h3> <h3>  神禾塬上的皇甫村里的变化,是礼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讴歌三秦大地翻天覆地的变化,表达三秦儿女推动新时代追赶超越的信心和决心。</h3> <h3>  在“十九大”的东风劲吹中,新一代的中国领导人正继往开来,带领着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话剧《柳青》作为人民群众喜爱的话剧,此次展演只剩最后一场。亲爱的观众们,我们明天新城剧场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