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国共成长

明月山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致敬</h3><h3><br></h3><h3> 我们的孩提时代,在显眼的篱笆墙和石头上,随处可见“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毛主席语录。记得我老家大地坝一角的石碑上也刻着“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励志标语。学校教室黑板上方的毛主席画像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大字,一直激励着我们这代人不断的学习和创造,在灵魂深处就播下了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种子。</h3><h3> 那时候,农村的老百姓家里都非常贫穷,餐桌上几乎见不到大米的影子,玉米、红薯、土豆就成了人们一日三餐的主食。如果那家来客人了,一小坨腊猪油下的面条就成了餐桌上唯一的主菜,在院子的每个角落都会因闻到它的油香味而垂涎三尺。大人们都说鸡蛋不是拿来吃的,是拿去集市上卖了购买油盐酱醋和交每学期3.5元的学费,我们也只有生日那天可以吃一个鸡蛋,寓意着“滚”的就是一年,有快乐吉祥、快快长大之意。读小学那些年,单薄而瘦小的个头还时常穿着大人的衣服光着脚丫去上学,冬季还要随身携带草编,因为庙儿山小学教室里的桌子和凳子都是石头修打的,直接座在上面听课很冰凉会感冒。只要放学回家,就会有一大堆的闲杂活等着我们去做,不是挑水推磨,就是打猪草放牛,长辈们还时不时的拿我开逗,说什么石磨子都被我推扁了。家庭作业一般都是晚上在煤油灯下完成的,因为那时村里还没有通电,更别说程控电话和智能手机了,大家都没有听说过。正是因为从小生活的艰辛,让我懂得了节约的珍贵和劳动的光荣。</h3><h3> 在我们那个地方,记忆里最好的单位莫过于供销社、食品站、粮站、渔场、纸厂和电厂,他们有定量的布票、粮票、肉票和糖票供应,家中父母退休了还可以由孩子接班,读书不行也照样可以有正式的工作,对农村孩子来说也只有羡慕嫉妒的份,不会有恨,因为那时的人们心里就是这样的纯洁,这就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从八十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结构的调整,那些红极一时的落后产业早已被市场淘汰出局,这也让我明白了适者生存的道理,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不断的学习和进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h3><h3> 我的中学时代是在复兴寺和大洪河中学完成的。每天早出晚归,跨过河流,朱家坝、凤凰嘴、洪湖老街是必经之地,至少也有几公里的路程。来来去去的几年除了学到的书本知识外,也长不少了见识,开了眼界。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知道与人友好交往,雷现明、李文仲、陈野、李银海、彭国毅、龚均、陈廷楷、谭显明、刘胜春、雷云、李万里、李章明、袁兴春等就是那时交好的,至今我们都还亲密无间、秤不离砣。什么寺庙、溢洪道、进水口、明管、青云洞等,以及洪湖街上的奇奇怪怪总要去探个究竟。臭美的姑娘们总是喜欢用彩笔把黑白照片涂得花花绿绿当彩照欣赏,人们穿着的衣服永远都是黑蓝灰,穿喇叭裤、吊裆裤和衬衣只有颈部和两个手腕有布料的穿衣风格可流行了好一阵子。当我还没有正式为家里挣工分时,农村就开始了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制。一年四季每家每户都不停的忙碌着,到了收获的季节,粮食开始有了增产,养鸡鸭猪牛和种植蔬菜水果等副业也快速发展,温饱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三转一响”逐渐进人了平常百姓家,一时还成了男女朋友谈恋爱的条件。农村住房改造也不是单一的牌面土改砖了。老家河岸的坪滩桥、石岗滩桥、后湾石拱桥也相继完工,街上的泥泞土路也变成了水泥路,再后来,乡乡村村都通了公路,彻底改变了人们以前出门一身泥的落后面貌。进人九十年代,通讯工具日益发达,传呼机、大哥大逐渐被数字机、智能机代替,网聊网购已成为人们闲暇之余的一部分……。实践证明,只要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干,永远跟党走,一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一定能够实现。</h3><h3> 七十年风雨兼程,七十年辉煌成就。新中国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完成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经济规模早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数据、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传统的思维方式。各行各业迅猛发展、引领潮流,中国的朋友圈逐渐壮大并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为强大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高中毕业后,我完成了一个从老百姓到武警战士的蜕变,虽历经挫折,但如今已是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我们理应倍加珍惜,感恩祖国,感恩时代,抓住历史机遇,把握时代脉搏,做一名努力奔跑的追梦人。</h3><h3> 在祖国七十华诞之际,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蒸蒸日上!<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