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你了解端午节吗?</h3><h3> </h3><h3> 端午节是中国重大传统节日,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于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3><h3> </h3><h3><br></h3><h3><br></h3><h3> </h3> <h3>端午节别名</h3><h3> 端午节,又称为五五节,因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五日,是三个重要的中国节庆之一,其他两个分別是中秋节和农历新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h3><h3><br></h3><h3>端午节习俗</h3><h3>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h3><h3> </h3><h3> </h3> <h3> 说了这么多,乾西六3班的同学们对于端午节是怎样表达的呢?</h3><h3> 是的,从图片大家就看出来了——包粽子,不亲自动手包个粽子怎么对的起这么好的节日呢!</h3> <h3>包粽子的过程<br></h3><h3>拿出两片洗干净的粽子叶,把粽叶的根剪掉;</h3><h3>将粽叶左右两端对折;</h3><h3>用手指抵成漏斗的形状;</h3><h3>加入是先准备好的糯米,加入调好的肉、枣等爱吃的;</h3><h3>加好后加入糯米将这些盖住;</h3><h3>最后用大拇指抵住上方没有用到的粽叶,折下去,两边包住,绳子绑好,一个粽子就大功告成了!</h3> <h3>同学们学的好认真,包的也好认真。</h3> <h3>粽子的美味不是白来的,它是经过一道道麻烦的工序堆积出的。它散发的香味,包含了生活中的甜,而它的皮,则是生活学习中的困苦。</h3> <h3>最后大家展示了自己棒棒的粽子!是不是有棱有角,很有成就感。</h3> <h3> 方老师提问:“为什么要包粽子呢?”</h3><h3> 最后,方老师给同学们讲了屈原的小故事。</h3><h3> 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古代时人们把做好的粽子扔进了汨罗江中,是为了避免鱼虾吃了屈原的尸体,所以农历五月初五,就形成了端午节的传统风俗。它蕴涵着祖国人们深深的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承载着人们对这位忧国忧民,一身正气的爱国主义诗人的无比敬仰与绵延千载的怀念。</h3> <h3>端午节的意义</h3><h3> 端午节的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h3><h3><br></h3><h3><br></h3><h3> </h3> <h3>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这句千古绝唱,屈原所作《离骚》之意,方老师在端午这节课上,让同学们怎能不悲之泣之呢?</h3><h3> 端午,现早已不是一个节日,一种习俗,祭拜屈原之际。其实啊,端午节的这种精神早已深入我们心中。就像那热热腾腾刚出来的粽子一样,那种扑鼻的香气,早早便沁入心田,萦绕在口耳之间,代代相承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