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自主学习和辅导

晨曦

<h3>(图片来自网络侵删)</h3> <h3><br></h3><h3>很多家长在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时,归因于老师讲的不好,或者是讲的太快,孩子吸收不了,或者是讲的太浅,而考试又偏难等等等等,于是想办法给孩子报班,什么基础班,什么提高班,花了大量金钱和精力,小学生可能会有些效果,因为时间充裕,到了中学继续采取这种打补丁的方式学习就越来越困难了。新课的内容不断增加,这里还在补旧课,一边补一边漏,成绩当然好不起来了,而且还会造成学习花了很多精力,成绩却不理想的困境,打击孩子的自信心。</h3><h3>很多中学家长,也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我家小孩小学的时候成绩一直很好,初中的时候成绩也还可以,怎么到了高中就下滑的这么厉害呢?而且这些孩子也并不是自甘堕落,到了初中高中还花了更多的力气学习。是老师讲的不好吗?还是孩子智商不够吗?”</h3><h3>也许都不是,老师的课堂质量的确很重要,但课堂质量只是学习效果的一个方面不是全部,可能也不是孩子智商低,只是因为初中高中知识深度增加了,而你家孩子的学习节奏没跟上,换句话说 ,就是没有抓住学习的关键。</h3><h3>学习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学生自己对知识的探索,认知和理解,很多家长往往只注意孩子的认知,记住老师讲的就行了。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理解。学生自己的探索非常重要。</h3><h3>有一种探索叫做预习,预习的好处太多了,首先学生提前学习课堂的内容,会更加从容自信;第二学生更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可能会比较难,上课时会重点的听这部分内容,有助于提高上课效率;第三,预习就是在培养孩子的探索能力,先探索再学习,建立学生主体和知识客体之间的桥梁,能力强的学生自己预习就可以掌握大部分的课程,而这种强能力,在将来的学习,甚至科研中会更大的体现他的优势。</h3><h3>个人的探索,受到自己眼界和能力的限制,成果也许会非常有限,所以必要的辅导和指点也十分重要,但是指点和辅导不能代替孩子的自主学习。</h3><h3>自己预习多数都是一知半解,所以反复强调要认真听讲,往往成绩好的学生上课听讲特别认真。这里有几种可能,一是个人专注力的问题,一是好学生能听懂老师课堂上的内容,更能享受知识的美感,也可能是因为这个学生提前深入了解了课堂内容,他不只是在完善认知体系,可能已经开始归纳和总结了。</h3><h3>最后,当课程完成以后,进入习的阶段,学习效果已经开始显现,课前认真预习,上课听讲认真的孩子作业做得又快又好,还有时间玩耍,而没做预习,上课两眼一抹黑,偶尔还走走神的孩子,如果不把课堂内容再消化一遍就做作业,当然会磕磕绊绊,东错一个西错一个。家长一着急,就开始辅导孩子做作业,“看你这么简单做不出来着急,不如赶快告诉你怎么做,我还有别的事呢!”。其实真的是简单吗?不一定,对你来说简单,对孩子可未必,他必须思考一下,慢慢地get到理解的某个点,才会真的明白。家长又不是专业的老师,辅导方法上肯定不能和老师相提并论,就出现辅导的人心累,孩子战战兢兢怕学习的状况。表面看来,后面的孩子和家长更努力,可是效果却不怎么样,寻根问底,不就怀疑老师课堂讲解的质量或者自己的智商了吗?</h3><h3>学过物理的都知道,学习就像做功,可能可以省力但绝对不能省功,你学起来费力,肯定是你用力的点有问题,人家看起来学得不费力,其实人家功夫用到了点上,提前预习是自主学习,上课听讲吸收率高,课后练习,考试快速自然轻松多了,一步先步步先,不是要你大幅超前学后面的知识,而是要掌握主动,适度笨鸟先飞。</h3><h3>还有家长辅导孩子一定不要着急,要留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独立思考,当他无法前进时,请给予指导,不要给予答案。</h3><h3>下面介绍一个实验:</h3><h3>儿童心理学教授Alison Gopnik曾经做过一个这样的研究,一些孩子被邀请到实验室,分成两组玩玩具。在A组孩子面前,一位研究者显得“行为呆笨”,他一会摸摸玩具的上端,一会按压左边按钮,一会把玩具翻过来……经历了各种尝试,最后才把电动玩具开启了。在B组孩子面前,研究者显得聪明、有经验,“首先,你要按压这个红色按钮,接着,你要按压侧面的绿色按钮……”孩子们听得很认真,也按照步骤启动了玩具,似乎很顺利。</h3><h3>可是,在这项研究的第二个阶段,孩子们面前摆放了一个不相同的却同样复杂的玩具,这一次,孩子们自由玩耍,没有人指导他们。结果差异明显,大部分A组孩子很积极地尝试,不少孩子通过努力,最终成功启动了玩具;而B组有些孩子短暂尝试后就停止了,等待大人指导。B组有些孩子干脆一开始就要求大人们指导。</h3><h3>这个例子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父母学识渊博,却无法培养孩子成为学霸,因为你的辅导欲望越强,孩子自主学习的欲望越低,学习的效果也越差。</h3><h3>随着孩子们被“教”得越多,孩子们天生优秀的探索力和想象力会越来越差。</h3><h3>很多孩子上课觉得都听懂了,一做题就难办, 就是因为知易行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和方法也许可以教,但对知识的理解,应用,消化和吸收却只能靠学生自己用心学,用心练,一定要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探索实践的能力。</h3><h3>用力只能及格,用心才能优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