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课堂风采,促新秀成长——记围庵小学新教师公开课教研活动

胡国鸿

<p>&nbsp;&nbsp;&nbsp;&nbsp;&nbsp;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学校课堂亦如是,为了提升课堂教学,需要不断地探索、思考、创新,一点点累积教学经验,特别对于新老师的成长尤为重要。</p><p>&nbsp;&nbsp;&nbsp;&nbsp;&nbsp;为提升新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搭建一个互相交流、探讨、展示的平台,围庵小学于九月下旬开展了校内教研公开课活动。</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此次教研课展示了6堂公开课,教师们积极准备,认真备课,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课堂上老师们或引导,或点拨,或激励;同学们或说或演,或读或写,或讨论交流,或对抗质疑,合作展示,精彩纷呈。</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第一堂课是由徐成香老师为我们执教的《场景歌》,《场景歌》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课文,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以歌谣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在朗朗上口的诵读中欣赏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感知量词的用法,并尝试用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课上,徐老师注意设置场景,让学生在场景中学习。教学时,徐老师还注意将图文对应起来,依次出示文中的四幅场景,帮助学生形象地识记,有滋有味地朗读韵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风光。徐老师注重对孩子的说话训练,如:借用书上海边场景的四个词串让孩子说话训练——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一只海鸥上下翻飞。一艘军舰正在巡航,远处有一条帆船正迎面驶来,这一处港湾就是它们宁静的家。优美的文字把孩子们带入了场景,也作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孩子们能很轻松地仿照着进行说话练习。整节课上教学的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孩子们也学习得轻松愉快。</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第二堂课是由丁玲老师为我们执教的《七律长征》。课堂中,丁老师抓住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一首联作文章,让学生总的感知长征的难,除了万水千山,还有千难万险,千辛万苦。学生感受到长征所经历的重重艰难,其实就是为引领学生走进诗歌、理解诗意、领悟诗所要表达的情意作了很好的情感铺垫。丁老师在这节课上两次运用了简笔画,第一次是在理解“五岭逶迤腾细浪”的时候,画的是连绵不断的五岭和细小的波浪;第二次是在理解“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时候,画出的是气势宏大的乌蒙山和微小的“泥丸”。可以说,两次直观清晰地简笔画呈现,直接凸显了实际困难和红军眼中或者说诗人眼中的景象的巨大差距,对学生读中悟情做到了有效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视觉的对比,感受到红军战士那种大无畏的乐观坚强的精神。</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理解“寒”字时,丁老师事先通过让学生观看《飞夺泸定桥》的影像资料,让学生对这个“寒”字有了感性的认识,为学生理解“寒”字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然后又对“寒”的理解渐趋深入,最后在学生充分感悟、大胆表达之后,教师又引导学生进行了反复品读,此时,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红军巧渡大渡河时的惊险悲壮、惊心动魄,对“寒”字的理解水到渠成。尤其是最后饱含深情的配乐朗诵,让学生积蓄在胸中的情感得以宣泄,加以升华。</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第三堂课是由李媛老师为我们执教的《田家四季歌》,李老师这节课一开始通过听歌曲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分析字形时,教师先跟学生复习识字方法,再通过猜谜语的游戏学习生字,这样设计,其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思考中找出答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生字词,李老师又设计了一个词语开花的游戏,在练习中,让学生组词,通过组词让学生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这样使整节课的重点就更突出。接着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圈出文中描写景物的词语,很好的培养了孩子们找关键词的能力。</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第四节课是由杨林老师为我们执教的《听听,秋的声音》,本单元都是以“秋天”为主题来组织的,《听听,秋的声音》是本单元中一篇和秋天有关的现代诗,而且是一篇略读课文。在上课伊始,杨老师就播放了一组有关秋天的图片,使学生在优美的情境中初步感受到秋天的各种景色,感受到秋天的美,并鼓励学生仔细看图,想象画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接着学习诗的前三个小节,先让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说说都写了秋天的哪些声音,找出具体描写秋天声音的拟声词。在学生读到“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和黄叶道别的话音”时,老师问,如果你就是大树你准备怎么同黄叶道别?这一问题旨在让学生移情入境,体会诗境,使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产生情感共鸣。而第二、三小节老师放手让学生去自由读,并和小伙伴合作,演一演蟋蟀和阳台、大雁和人们是怎样道别。这样既让学生在合作中训练了语言,发展了思维,又激发了学生情感。</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学生朗诵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仿写课文,创作小诗,这一环节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杨老师找了很多秋天的图片音像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想像图画有哪些秋的声音,秋天的声音像什么,并仿照课文中的句式说,学生就发挥了令人惊异的创造潜能。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语感,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开辟各种途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第五堂课是由陈华老师执教的《jqx》,本课的教学中,老师借课件创设一个童话世界------“拼音城堡”,而jqx则成了“拼音娃娃”,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喜欢上童话中的娃娃,很快地融入拼音课堂,兴致勃勃地跟着情境中的“小鸡”认真学着发jqx的准确读音。教师放手让学生们自己编儿歌来记住拼音字母,请编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教全班同学一起读。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创编儿歌学拼音,不仅能让枯燥的拼音课变得有趣味,加深学生的记忆,而且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第六堂课是由李诗琴老师为我们执教的《植物妈妈有办法》。李老师教态自然大方,亲切,有亲和力,使学生很快溶入文本。</p><p>《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饶有趣味的儿歌。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很受学生们的喜欢。李老师温柔的声音,赞赏的目光,带领着孩子进行了一趟愉快的科普知识之旅。</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李老师了解学生的起点,教学准备很充分。孩子们对于植物,其实有些陌生。课伊始,李老师就给孩子们带来了一组有趣的“植物妈妈”,为课后的拓展铺垫。在教学生字“苍、豌”时,又呈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的图片,让孩子们认识了这三种植物。在阅读教学中,文中“铠甲”很难理解,孙老师也准备了图片,方便学生理解。</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李老师人美,课更美,更多的亮点正等着我们继续发现呢!</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认真听课的学生,略有所思的老师。</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课后,老师们进行了评课,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充分肯定了这节课的优点,也指出了不足之处,真诚地提出了自己的教学设想。</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此次活动,不仅对年青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让新教师在展示自我的同时,发现自身不足,及时调整与改进,从而有效促进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p>

学生

老师

李老师

秋天

教师

孩子

场景

理解

执教

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