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近段时间,每天上完课,改完作业,备好课,孩子们离开校园归家后,我开始觉得有点体力透支了。毕竟宝宝已经在暗示我了,他已经七个多月了。尽管声音嘶哑,腰背酸痛,回到寝室躺在床上后依然要拿出手机在线听孩子家长发过来的英语朗读视频,并一一指点不足之处。我经常被同事打趣:"你真是铁打的,一天上那么多课,放学还能坚持工作,不觉得累吗?丝毫不像一个孕妇,不要太拼了,要多休息。"其实连我自己也甚是不解,是什么给了我如此大的力量,可以从早上七点多吃完早餐就进入教室,直至下午四点多学生们离开校园,中途丝毫没有休息。孩子们离开校园后依然不吝啬于休息,继续工作。我想这大概就是源于一种强烈的教育责任感吧!没办法,也许是我的父母、我的老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成功的把这份责任感植根于我的思想中吧!所以我亦要把这种思想传递给我的学生们,无论工作多难,只要心中有信念,也能坚定的走下去,我也要无形的胎教给我还未出生的孩子,我希望他也能感受到他母亲对工作和生活的努力,以及不怕吃苦耐劳的品质。 </h3><h3> 最近看了朱永新的《致教师》这本书后,我的教育思想有了翻地覆地的变化,其中有一句话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心,他说教师走出校园,就该走向教育工作时间以外的自己。我们每天认真地工作,很讲效率地教书,不就是为了能赢得更多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吗?</h3><h3> 那么属于自己的这段时间我们就应该让阳光尽情地照耀在我们的肩上,要暖暖地走向原野,走向森林,去登山,去徒步,去打球……我们也需要看小鸟在空中轻捷地划过痕迹;看小草在土地的呓语声中悄悄萌芽,把春天留在我们的眼睛里;然后,我们要阅读,读留在自己枕边的智慧,与哲人对话,与思想碰撞。当然,不一定必须读教育书籍,也不一定要写成读后感,或抄成读书笔记。也可以偶尔看看休闲的,文艺的,一个笑话、一个幽默故事,让自己的一天变得更轻松愉快。然后,一定要听听轻音乐,没有教学的繁杂,没有工作的疲惫,音乐似水,让自己沐浴其中。还有我们要和自己的家人朋友一起吃吃饭唠唠家常。还要和他们说些课堂上自己永远说不上的笑话……让自己一次一次远行,让山水与自己一起惬意。或者周末了,上上网,发几个帖,转几个段子,养养花,研究研究菜谱,累了就休息休息,如此等等。还可以想出很多的乐子,供自己慢慢触摸,细细舔舐。</h3><h3> 只是,别再让自己只扑在“教育”这个词上,因为谁都不可以夺走我们教育以外自己的时间。易中天说“ 别总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要求老师,因为除了教师这个角色,我们还有其他的身份。”所以别要求自己奉献的太多,尤其在你感到身心疲惫的时候。</h3><h3> 我们可以是蜡烛,那是因为我们足够敬业。但是倘若长期积劳成疾下的如此敬业,又能有多少真实和效率可以送给我们亲爱的孩子们?爱,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智,学生需要的是身心健康的老师,而不是拖着病体一味用感动来垫高自己的授课者。病了就休息,累了就放松。“负责”,就是对教学效率的关注。嘶哑的喉咙里,永远唱不出清亮的高音。教育的基石是真实,感动的背后其实是摧残,摧残自己,摧残学生,摧残课堂,摧残教育。干瘪的眼神,永远上不好让人感动的语文课。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并不是要求我们做太阳底下最无谓的牺牲。</h3><h3> 我们在本着良心做好教育学生的同时,更应该教育好自己,教育自己在教育时间以内,爱岗敬业,踏实稳干,那么在教育时间以外我们亦要扮演好其他的身份角色,经营好教育以外的生活,快乐过好每一天。因为我们只是普通人,每一个平淡的日子都值得我们去尊重,每一个我们身边的人都需要珍惜,认真告别,用力重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