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的记忆》原汁原味: 滄海桑田天不老,鬓霜疏稀情难绝。老心抖燃惹清狂,青春年少情长在!~诚可贵(电业所群)

诚可贵(853电业所微信群)

<h3><font color="#010101">其实我们所经历的每一段记忆,只要时间,地点,人物组合正确,无论尘封多久,那情那景那人都将在曾经的遗忘中重新拾起。我们也许会说“那些不是都过去了吗?”其实过去的只是时间,却依然逃不出,想起了就微笑或悲伤的宿命……~诚可贵<br><br>这是昔日进农场建造西大桥的场景~樊丽(电业所微信群)<br><br>老照片很珍贵,以后不会再现原貌,是我们青春的足迹,尘封的记忆。~诚可贵(电业所微信群)<br><br>当故事结束之时,流水落花。心中忍不住泛起感伤。<br>轻吻清风,细看明月。寒夜孤灯,聆听心之低语。<br>一切恍若春秋一梦,梦醒已是华发初染,心事苍茫。~诚可贵(电业所微信群)<br><br>清代张灿诗云:<br>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他;<br>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br><br>《观老照片及张灿诗:有感》<br>光阴似水,流年若梦;<br>弹指之间,岁月蹉跎。<br>浅吟轻叹!清河新颜;<br>铁兵千古,知青发华。<br>屯垦戍边,韶华倾覆。<br>此生向晚,安之若素。<br>记忆珍藏,终究支离。<br>岁月侵蚀,落寞成殇;<br>唯此老心,如酒醇浓。~诚可贵(电业所微信群)<br><br>《铁兵填名小清河 无名小溪扬青史》~诚可贵(电业所微信群)<br><br>1956年7月8日,隶属铁道兵八五零二农场(现八五二农场)拖拉机大队(又称机耕大队)大队部和三个中队,在大队长兼书记张汉荣和总支副书记李佩彤、副大队长惠月明带领下,共1500余人,开过蛤蟆通河以东,分布在完达山麓西北坡一带驻扎。<br>&nbsp;<br>同年8月,铁道兵六师、十一师的复转官兵分别编为“八五零六大队”和“八五一一大队”,在王诚忠、陈希祥两位大队长带领下,开往大和镇。当他们路过小青山的时候,见到从完达山的小峡谷中(后来得知是完达山北麓的三元坝北谷)下来一条汩汩溪流,它穿过莽莽丛林,静静地流向草原,河水清澈,甘甜爽口。可是,千百年来无人问津,任它寂静地流淌……挡住了去路。这对正披着鹰厦铁路线上的风尘到这里开荒建设农场的铁军来说,又算得上什么呢?他们在河上架起了第一座木笼桥,顺利地渡了过去。在建桥时,一位情意盎然的拓荒者随手在桥桩上写了“小清河”3个大字。从此,这条无名河有了名。潺潺的水流,唱响了永无休止的垦荒乐曲。<br>~诚可贵(电业所微信群~源自百度,张传文)<br><br>听我父亲讲:<br>八五三是1956年9月建场,最初是以铁道兵06大队、11大队和机耕大队的三个中队为主体组建的,按铁道兵部队的番号排列定名为八五零三农场,总场部设在大河镇。<br>1956年11月10日经农垦部批准改名为八五三农场,<br>1969年3月组建兵团时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二十一团,<br>通讯信箱编为“钢字304信箱”。<br>1976年,兵团撤销又恢复为八五三农场。~樊丽(电业所微信群)<br><br>记忆中的小清河<br>  记忆中的小清河与其说是河,不如说是条小溪,碗诞曲折穿行于树林间。<br>  南方人爱水,那时闲暇时常到小清河边溜达。河边绿树丛中不时会闪现出青年男女的身影,女孩子的红衣裳点缀其中,很有画意。河水淸且浅,两旁多草丛灌木。公路桥下那段水面较宽,水底多石子,司机常把车直接开到河中洗刷。<br>  我和幸儿曾住在任建普大娘家附近,每天下班经过小清河就走到水中刷鞋。开冻时到处泥泞,整日穿着的水鞋总是沾满污泥。洗完鞋,把洗浄的鞋晾在一边,坐在河边,双脚浸入清凉的水中 ,暮色中静静地望着夕阳渐渐落下,炊烟袅袅升起,思绪会飘得很远很远。轻松惬意中,心里也会生出缕缕淡淡的乡愁。再找不到这这种感觉了。<br>  如今的小清河河道拓宽,建有围栏、小道,两旁繁花似锦,林木阴翳,林间有供人歇息避雨的小亭,河面上还有座晃晃悠悠的吊桥。俨然一座美丽的公园,却也少了过去的野趣,己不是记忆中的小清河了。~胡兴华(电业所微信群)<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小清河<br> 小清河是八五三农场场部的地理地标标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小清河又是八五三农场的标志和商标。小清河源于场部东山上的好几处泉眼,终年不断,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封不住她奋发出世的热情愿望,自东向西静静地流淌着。<br> 小清河像她的名字清澈见底、晶莹剔透。在不算激流的河水流经的地方,两岸植被茂盛,岸边芳草青青,在一些不知名的小花点缀下就像一副绿色的地毯娟秀地一幅美丽的图画。太阳光照在草地,显得更加翠绿和富有光感。青草和小花在微风下轻轻地摇曳,美丽的图画产生了动感。草地旁边就是高大挺拔的树木,水曲柳、核桃树、柞树、枫树、白桦树和杨树各领风骚挺立其中,还有低矮的灌木丛、野花,景色宜人俊秀美丽。<br> 河道自然形成,弯弯曲曲轻盈地流淌向下游舒展开来,看不到激流涌浪,只有清波荡漾妩媚动人。在两米多深的地方仍能清澈见底,透过河水,可见到五颜六色色彩斑斓的鹅卵石,有的地方还可见到黄色的沙底河床。太阳透过浓密的树叶斑斑驳驳洒在清澈的河面上,从那移动的光影和在水里畅游的一群群小鱼,这条河正是孕育和哺育着大自然生命的美丽之河。<br> 来到八五三农场第一年的春天。我们几个伙伴,在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早上结伴来到小清河边。领略了小清河如此美丽,大家决定向小青河上游走去。其实年轻人好胜,有人提出要走到源头,其他人就响应。沿着河走,越走林子就越茂密,景色也越美,直待走到现在水库的边缘很远处才知道找到了源头,我们停下了脚步,由于林中闷热我已经口渴了,没容多想,我俯下身一口气喝饱了山泉水。此水真解渴,凉凉的、微微甘甜沁人肺腑。投身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我们都感觉不虚此行。临近中午,肚子也在叫唤了,我们也玩累了。几个人来到场部一个饭店,自然少不了推杯换盏,好生痛饮。吃过饭,我们返回连部。<br> 这个休息日我们收获很大,我们结识了小清河,她已经在我的脑海里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个印象曾让我夜不能寐。<br> 然而我心中美丽的小清河如今再也找不到了。在离别37年后我又来到小清河边。走在河边,呈现在眼前的小清河却是另一番景象。昔日的美景已经不再,河水改道已经面目皆非,没有天成自然的景象和痕迹。用人工砌成的石头河道河水已经断流,河床飘发出阵阵恶臭。虽然在河道上修建几座漂亮的桥梁,但漫步在人工雕琢漂亮的桥上却怎么也找不回昔日的感觉和兴致来。<br> 人啊,她在自然界与天地争斗时在不断地改造大自然,可又在无情地毁坏着大自然。一条美丽的、自然流淌的小河已经人为地毁了。虽然装扮着人工的魅力,呈现着美丽风景。可我走在河边却思绪万千,回味的只有遗憾和痛惜。<br> 小清河还是小清河,她不负众望,其名光芒四射。著名的北大荒酒是小清河商标享誉全国特别是当年的知青至今赞不绝口;以小清河冠名的小清河粮库、小清河面粉厂等使得小清河在商海中享有一席荣耀之地,也使小清河的美名得以流传。曾经的美景只有靠回忆来呈现,曾经的小清河只有用它的名字化作商标来展示她的魅力。在这里,我只能用回忆把她献给大家,好想让她回到从前。<br> 小清河水波连波<br>  两岸美景神仙说<br>  痛惜好龙河改道<br>  多娇少女变成婆~朗卫民(隹木斯知青、74连微信群)<br>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853原生态的小清河,小清河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冬天的时候,学校要大家带水桶到学校,下午放学后一起到学校前面的小清河里担水,担到学校的操场上做冰场滑冰用。那时的小清河是那种在密林中的小河那种感觉,自然流畅水也不小岸边树林稠密,沿着很不好走的林间小路到河边,再跌跌撞撞的把河水运到操场上。<br>现在的小清河修饰过度,这也是到处都存在的情况,就象当破烂拆掉的东西,现在又到处找,最值钱的是以前的老民居,找回来当艺术品重建,成了有钱人的玩具。~赵林(电业所微信群)<br><br>小清河的源头<br>小时候我和弟弟跟着爸爸和邻居张叔,他俩一人拉着一辆,两个轮子,木头架子,爸爸他们自制的,小推车去东山拉烧柴,不知走了多远的路,人很累,走着走着,脚下不是路了,全是冰了,不知又走了多远,看见前面有好多热气,走到跟前才看清,这里有很多的泉眼,像开了锅一样,往上翻滚着,咕嘟咕嘟往外冒,这可是零下三四十度的冻天,泉眼的水一边往外流着,一边就冻住了。所以这景色只有冬天走到这大山的深处才能看到,现在想起来,我都感到很激动,她像母亲的乳汁养育着我们一代代的853人,她就是小请河的源头。~清莲(74连微信群)<br><br>只要是在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看到后一定非常感慨,那正是我们少男少女时代的美好时光,有着太多难忘的记忆。一张张旧照片展现我们记忆中的画面,几十年前,摄影技术不普及,留下的影像很少,看到这些照片,大家主要还是被不自觉涌现照片后面的故事,感动吧。~樊丽(电业所微信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853小清河原貌的一处画面。 没修整,是最早的小清河。~樊丽(电业所微信群)<br><br>  我妈妈六几年用小清河的水运木材,那时水很大,水把树冲倒是正常的。~清莲(74连微信群)<br><br>六一年到六三年之间,妈妈她们从东山把很大的树整根运下来,没有大水是不可能运下来。想也能想的到水有多大。~清莲(74连微信群)<br><br>王姐说得对,早年小清河的两边岸就靠大树根须和草根、泥互相拢着,下雨后,河里水就多了,水位上涨,水急,长年河水冲洗在河岸边上的大树底部都冲空了,树就慢慢倾斜了,树底位子下水最深,男孩子,脱光潜到大树下捞鱼,那些年小清河给我们带来很多快乐趣事。~樊丽(电业所微信群)<br><br>小清河之能在水中运木头,都是我们破坏了她的美。挖了她的鹅卵石,挖了她的河沙,破坏了她自然美。后来河道一下大雨就把两岸的大树冲倒。河道越来越宽,我们挖的河沙,鹅卵石就越多。破坏力越大。大树冲走了很多。我们的大食堂,幼儿园,和大宿舍就是她奉献的。~ 周宝珠(天津知青,74连微信群)<br><br>追忆小清河有欢笑,有泪水,有伤痛。有一次河沙挖的很晚了,天快黑了那蚊子象吸血鬼一样布满了,大腿一抹全是血,脸上手上,所有露出来的地方一片血红。坚持到把车装满,开车回了连里,先用肥皂打身体,后洗澡总算不是很痒了,才去吃饭。大腿破的伤痛几年才好。~周宝珠(天津知青,74连微信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过去的小清河制材厂段,我同学78年拍的。~樊丽(电业所微信群)<br><br>早年小清河河床七、八米有野菏花,有小鱼,虾等,过河对岸是踏着河里长出来草墩子,天气热了水温上来,我们洗衣服就到这河里洗,现在已经看不到画面上的小清河了,我喜欢我记意中的小清河,原生态的美!~樊丽(电业所微信群)<br><br>小请河,我们853农场的小清河,听着,看着,真亲切,真动心,每次回去,有时间我都会在那来回走着。走累了就坐坐。回想一下我儿吋。跟着姐姐,哥哥们过河时还把妈妈刚给做好的一双新鞋给掉到水里冲走了。哭着,喊着,我的鞋,看着鞋叫水冲到深水里不敢去捞。心想这下回家不得挨妈妈的揍呀,真好妈妈那次没打我。妈妈也怕了。没把你淹死。以后可不能去了。到现在想起来,从心里感谢我的妈妈没打我。那时的小清河没有这么多的桥,也没有这么多的人工美。那时的小清河到处是草塔,野草,野菜,野花丛生,处处显示着原生态的,野性的美。~清莲(74连微信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过去的小清河制材厂段,我同学78年拍的。~樊丽(电业所微信群)<br><br>八五三是我生命历程中永远不会抹去的印记我们为它留下了青春,热血,伤悲,欢乐,今天我们老了但仍由衷的祝福它!~张敏辉(上海知青、74连微信群)<br><br>八五三是我们步入社会和人生的弟一站,它就好比初恋一样弥足珍贵它为我们以后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不后悔在八五三的每一个日日夜夜,因为那里永远留下了我们的……。~张敏辉(上海知青、74连微信群)<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我们到北大荒时,老铁兵已经在北大荒建设了许多生产生活基地,为我们打下了较好基础,他们是开垦北大荒的先驱者,为此付出的更多,更值得宣扬。<br>北大荒精神是南泥湾精神的延续!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财富之一!<br>王震将军和老铁兵们一起开发北大荒,是每一个中国人民尤其是知青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段历史;值的我们知青很好的回忆,每当想起那些难忘的岁月,好像就在昨天,心情激动,兴奋不已,往事沥沥在我的眼前。 ~诚可贵(电业所微信群)<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江南的三月,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而进雁窝岛必须要赶在四月之前,等到冰雪开始融化所有的机械汽車都有陷入沼泽泥潭的可能;闻名色变的大醬缸就在进雁窝岛的路途中。<br>这就是老铁兵自己动手搭的马架子,棚里大通铺,棚上面盖草,四周用草莲子围起来,用柳条子夹上,就是老铁兵住人的房子。条件的艰难困苦,我们知青和老铁兵无法相比,可以说是没有可比性。~诚可贵(电业所微信群)(来自在农场时与老铁兵聊天)<br><br>樊丽:这张八五三医院的照片只有老铁兵一代人才有的记忆,我们知青对农场医院的前身似乎是个断层,问问你爸能否接上这个断层呀?就是意到笔不到也可以,留个悬念也很好的。~诚可贵(电业所微信群)<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中国精神》<br>任凭艰难困苦,我自闲庭胜步。<br>哪怕人拉肩抗,誓为国献良田。<br>这是铁兵精神,这是知青精神;<br>是八五三精神,更是中国精神。~诚可贵(电业所微信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铁兵赞》<br>南征北战英雄汉,卸甲归田赴边荒。<br>聆听祖国一声令,万艰千难只等闲。~诚可贵(电业所微信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老照片中是苏联制造的斯大林100号推土机,卸下推刀就是拖拉机。<br>拖拉机的轰鸣声呼醒了沉睡千年的荒原,草甸子下面肥沃的黑土地终见日月星晨。铁兵英雄们流血挥汗当年开荒当年播种,还取得了丰收,创造了世界开荒史上又一个奇迹。~城可贵(电业所微信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回忆是美好的,青春已不再,往事耐回味,往日的思念,青春的记忆,让心灵的祝愿融入生命之髓,夕阳无限好。~吕国祥(北京知青,74连微信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知青来农场的场景~樊丽(电业所微信群)<br><br>《老照片,旧时忆》<br>尘封往事化云烟,缕缕随风轻飘散。<br>屯垦戍边把根扎,为国甘洒血汗泪。<br>茫茫荒原变良田,物是人非梦恍然。<br>一曲旧歌老旋律,扣动知青心中弦。<br>荡气回肠自心发,如泣如诉苦与乐。<br>殘笺余香岁月逝,老照旧歌忆当年。~诚可贵(电业所微信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知青来农场的场景~樊丽(电业所微信群)<br><br>流年似水匆匆过,岁月如梭几磋砣。<br>老照承载旧情怀,往事瞳瞳眼前过。<br>青春情感留余香,花甲老颜岁月痕。<br>难忘农场八五三,长忆空叹当年情。~诚可贵(电业所微信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知青来农场的场景~樊丽(电业所微信群)<br><br>《老职工之情》<br>缘来缘散缘似水,花开花落花泪垂。<br>知青戍边为家国,铁兵大娘情悠悠。~诚可贵(电业所微信群)<br>注:<br>知青刚到时,有很多被按排在老职工家的后屋住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八五三农场的大娘大婶们有组织地扭着东北央歌,不知道在庆祝什么喜事?有知道的能写一段吗?无关文笔如何,与照片相符即可。(本来就是个知青怀旧的册子,众人写往事更合适。)~诚可贵(电业所微信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照片中大广场,是60、70年代人们进行各种活动场所。~樊丽(电业所微信群)<br><br>广场、招待所、都是围饶在小清河身边,这些照片勾起了我们对那个年代往事和过去场景的回忆。~郎卫民(74连微信群)<br><br>广场公判大会的照片一下子把我们拉回到了四十多年前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记得有一次公判的罪犯是个中年妇女,因为反抗男人虐待,现在叫家暴,把男人伤害至死,男的是三代贫农,而女的恰巧出身地富,这不是阶级报复吗?于是判了死刑。听说男的本就坏得脚底流脓,女的不过是个弱女子,被逼得无路可走,才走极端。当时是冬天,那女人没带帽子,披头散发跪在台上,公判后就被押出会场立即执行了死刑。参加完公判大会后一段日子,心情一直觉得很压抑。~胡兴华(电业所微信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场部广场也留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记忆,记得有一次省京剧团演出智取威虎山,连队的人都赶来了,广场上真是人山人海。<br>还有一次来了一个北京的曲艺团,也很轰动。<br>记忆最深的是有次看电影样板戏“红色娘子军”,下起了雪,看完电影,帽子上、肩上都是积雪。<br>在那个文化误乐极度匮乏的年代,是广场带给了我们很多快乐。~胡兴华(电业所微信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那时到广场看露天电影和误乐,是我们年青人最快乐的时光。~清莲(74连微信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853农场中学生开运动会的场景,当时叫团直中学。~樊丽(电业所微信群)<br><br>中学成立于1959年3月,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书法家郭沫若,著名的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曾分别亲笔为学校题写过校名。<br>经过几代教师的无私奉献,清河中学为农场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建设者,为国家输送了4000余名大中专学生。~诚可贵(电业所微信群)(来源场史)</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853农场六十年代时唯一的二层楼房,套院,日字结构,南面是初中、高中校室,中间、北面是招待所,图片显示的是楼的西侧。~樊丽(电业所微信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以前团直中学的男女生蓝球队员们……</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团直中学女生们在练习蓝球如何过人的枝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老办公窒,四合院。~樊丽(电业所微信群)<br><br>光阴似水,流年若梦,弹指之间,岁月蹉跎,浅吟轻叹,物新人非,记忆珍藏,一一支离;随着时光的雕刻,岁月的侵蚀,农埸老办公室的四合院啊,你可还有人记起!~城可贵(电业所微信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图片中的场景,是农场老照相馆,片中的人物是学妹丽君的母亲。阿姨她就在照像馆工作。她用高超摄影技能,为来者想表达情感神态及形体瞬间拍下。哪个年代很少去照像馆照像,一般结婚吖!办什么证件的、填什么表要照片了或远来亲朋友好才去像馆。1寸、2寸尺码。哪年代我们没有意识拍照把生活中美好时光用镜头留下。~樊丽(电业所微信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六、七十年代的老展览馆,其间有一段时间还做过新华书店。<br>展览馆的东头是场部唯一的照相馆,照相馆分前后两间,地方不大,大概有30平米左右。<br>大多数的知青都在那儿照过相,当时有一个宁波知青叫江海峰的就在照相馆工作。~诚可贵(电业所微信群)<br><br>展览馆是21兵团制时,由严参谋长、李主任等主建,75年开始策划,一建馆我父亲(樊祖植)就任展览馆馆长。那年代唯一展览馆带给我和许多人们,领略了最高文化境界,详实的资料、艺术的构思、高科手段。展馆讲解员北京知青刘文琪、上海知青毛国萍讲解很有特色,扎实专业知识,让每个人参观时感兴趣,一目了然农场几十年来点点滴滴,风貌、历史、明天、未来! 那时,许多人借用展馆外貌作背景拍照。留住美好的瞬间。~樊丽(电业所微信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场部医院有一定规模,能做简单的外科手术,就农场而言医疗条件算很好了。<br>  那年,有个朋友在场部医院做盲肠手术,我常去看望。同病房有个北京知青,也是盲肠手术,术后伤口反复感染,住了一个多月,每天用黄纱布对伤口消毒,痛苦不堪,整日躺在病床上呻吟,半夜里会痛得大声呼救,很是瘆人。从此对场部医院心里有了阴影。好在那时年轻,头痛脑热的,卫生所配点药就解决了,不用去医院。<br>  但七八年后,为了办病退我开始跑医院。见医生就说头痛血压高,量血压时暗暗使劲,量出的血压忽高忽低。医生不说什么,可心里也明白,如实记在病历卡上,诊断为高血压。病历卡便笺大小,旧书一样泛黄的颜色,薄薄的没几页纸,看了七八次病,那病历卡也差不多记满了,便作为病退依据报了上去。<br>  说来荒唐,那时知青返城巳成不可阻挡的潮流,可就是不让你正大光明的回城,一定要以顶替、病退等名义才能回城。毛主席亲自发动的上山下乡运动怎容否定?也正因此,我便有了这段在场部医院“看病”的经历。<br>  病退回沪是我人生的重大转折,如今看到场部医院的老照片,想起那段“看病”的往事,怎不令人感慨万千?~胡兴华(电业所微信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张是《红灯记》中李铁梅的剧照。不知道是不是农场宣传队的,还是哪个分场或连队的宣传队的,说不定还是农场哪个学校的?<br>因为我们八五三农场下面的各连宣传队和学校宣传队都很棒,各队有各自的拿手好戏,如二营十八连(二分场五队)的沙家浜京剧就很精彩。~诚可贵(电业所微信群)<br><br>樊丽你好!红灯记那张照片,是胡荣吧,我们小学时,学校组织了一个宣传队,演红灯记,还记得吗?~张良斌(电业所微信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三张照片就是当年参与演《红灯记》剧组成员,里大部份是我发小、到高中毕业的同学张垦(王连举)、胡荣(铁梅)、赵红(李奶奶)艾勇、杨白云、严丽君、李健、张权、张良斌您扮演什么角色了?陆陪、林老师。其他的说不出名字了。张良斌您补充!~樊丽(电业所微信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樊丽你好!照片里还有李玉和(李健华)鳩山(党军)翻译官(张良斌)磨刀人(李健<br>)邻居家女儿(杨柏云)~张良斌(电业所微信群)<br><br>往事如在眼前,记得刚毕业分配到电业所,冬天的时候,架一条从电业所到化肥厂的线路,穿过一段草泡子,电线杆子的坑需要用炸药炸,各位师傅们非常关心我们,危险的事都是他们做,我们的心里非常感动。~张良斌(电业所微信群)<br><br>在电业所的两年,时间不长,但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对自己的一生都是很有益处的。~张良斌(电业所微信群)<br><br>非常的珍惜这一段经历。在我考大学的时候,所里的领导和各位师傅们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使我有了今天的成就,我忘不了你们,真的,永远忘不了!~张良斌(电业所微信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大商店里面,群众在买东西;店中基本的日用和食品都有,在当时算是比较齐全的。<br>大商店记忆中的坐标<br>八五三农场的大商店属团直商业连管理经营,位于农场中心大马路十字路口的东北方向,商店大门朝着马路中心(西南方向),西北角上是团直的饭店,东南角上是釆购站和被服厂,西南角好象是浴室什么的,记不太清了。<br>大马路呈东西南北走向,东达团直中学(再往前就进东山了),西至通往饶力河的公路,路口呈丁字型。往南直达场部医院(若战时它就是野战医院,固医疗设备不错,医生护士都有一定水平),往北经过农场电业所翻过小青山一路可达大和镇、一营、五林洞直达珍宝岛地区。(69年9月我和方小毛在二营武装连一排,上前线就在珍宝岛地区石灰窑的360高地和250高地驻扎),其中的苦辣酸甜不尽而言。~诚可贵(电业所微信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记不得曾在农场书店买过什么书了,那时候的书店几乎找不到你感兴趣的东西。竟管如此,对书店的印象还是很深。书店就在路边,每次路过,会不由自主地进去看看。不奢望找到好书,而是喜欢书店的氛围,看到一排排的书籍 ,闻到油墨的芬香,感觉就像置身于沙漠中的绿洲。书店很小,那年代也提供不了什么值得一看的书籍,但每走进书店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渴望。在那个年代,在那个偏僻的农场,有这么一个小小的书店,不知道对我影响如何,虽然我沒在书店买过什么书,但肯定从中受益,只是难以用语言表达。对了,去年回八五三没看到有书店,现在还有吗?~胡兴华<br>(电业所微信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农场的第一代电视塔和尚未完工的第二代电视塔,建在小青山顶,第一代垂直拔地而起98米。~诚可贵(电业所微信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小青山北坡七十五连附近的气象站,我在那住了近两年吧。~大愚(74连微信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无论这张老照片是不是农场开发北大洼(天鹅岛)的场景,这种顶着严寒酷冻,战天斗地,坦然面对,欣然受之,不怕流血流汗也要把千年荒原变良田的大无畏精神和坚靱不拔的斗志就值得歌颂,赞扬!我的同班好友(蒋永祥和他的夫人钟易训)就在开发北大洼的队伍之中(蒋永祥原来是一分场二队的和施忠年在一起,都是1969年5月17日去北大荒的宁波知青)。<br>这就是铁兵精神!这就是知青精神!这就是北大荒人的精神,!这种精神更是我们伟大祖国所拥有的脊梁,我们为祖国而骄傲。~诚可贵<br>(电业所微信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北大荒三大累,脱土坯是其中一大累,不知道是哪一个连队不懂怜香惜玉让这帮姑娘们在脱土坯?一般这种活都是小伙子来干的,几天干下来不单浑身酸痛直不起腰,还会把手上的掌纹罗纹都磨平磨薄手指一弯就痛,但每年非得脱土坯不可。<br>我们刚到头几年,老职工盖房子,四周外墙用的都是晒干的土坯再抺上泥。<br>再早一点的房子外墙连土坯也没得用,纯用泥巴拌上麦桔一锹一锹往上堆,房顶搭好架子盖上厚厚的草,所以房子不高,墙很厚,样子婑胖但暖和,夏天却凉爽(原因是冬天风吹不进,夏天太阳晒不透,样子不雅却实用)。~诚可贵(电业所微信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陈越玖:<br>1951年生,宁波市人。<br>1969年响应党的“上山下乡”号召,来到八五三农场四分场一队,被分配去猪舍养猪。<br>1974年担任蓄牧卫生员。很快学会了给马打针,阉小猪,掌握了30多种蓄禽疾病的防治方法。<br>她身患“乙状结肠癌”。<br>回宁波查已后期扩散,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要把骨灰送回雁窝岛…我是北大荒人!年仅24岁!<br>她被安葬在雁窝岛烈士陵园。<br>随后《人民日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了陈越玖同志的事迹。号召广大职工学习她的工作精神。~樊丽(电业所微信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故屋情思》<br>草蓬泥墙独孤影,重寻青春好时光。<br>街口饭馆酒依旧,故人远去不闻香。<br>老来相思满肝肠,杯中杜康醉解愁。<br>月下凄迷相思泪,期待八月故乡会。~诚可贵(电业所微信群)<br><br>注:<br>八月相聚冰城,然后再回八五三第二故乡找寻昔日旧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满江红:知青豪情》<br>颗颗红心,忠于党、私心无据。<br>志未足,壮信难寄,扎根谁与?<br>上山下乡出阳关,意气风发中华魂。<br>笑魏武也曾挥鞭边,东风舞。<br><br>同命运,共奋斗,风前絮,情与恨。<br>想屯垦戍边,五湖四海。<br>知青梦回完达山,燕窝声断成粮仓。<br>正青春时候,有你我,保家国。<br>~诚可贵(电业所微信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锄草》<br>晨起素面迎春阳,肩扛锄把上田号。<br>春风轻柔拂万物,汗水润身泛金光。<br>初时农枝细细学,今日田地巧梳妆。<br>黑土如诗如画卷,丰收盛景待秋后。<br>~诚可贵(电业所微信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夏锄》<br>塞外春去夏初临,野田禾苗绿正芳。<br>一年一度农事紧,早出晚归夏锄忙。<br>~诚可贵(电业所微信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麦浪滚滚泛金波,又是一个丰收年。<br>没在生产队干过的会觉得奇怪,怎么不用康拜因联合收割机而是人工收割呀,告诉你:他们割的是边角田块,是为收割机下田开道的。<br>听老职工说:如果纯人工收割,可能一直要收割到明年的今日也不一定能收割完。~诚可贵(电业所微信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br>农场机械程度高,加班加点收割忙。<br>~诚可贵(电业所微信群)<br><br>注:<br>前两句是借用毛泽东的原诗。</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