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ed2308"><b> 九月二十八日,周六</b></font></h1><h3> 乌鲁木齐市新市区上午9时气温15℃,天气晴。哈密市晚9时气温17℃,天气晴。</h3> <h3> 截止今日,我们西北行已17天,行驶7000多公里。</h3> <h3>乌鲁木齐市上午的街景</h3> <h3>市内公汽</h3> <h3> 今天的行程:乌鲁木齐至哈密,全程约600公里。</h3> <h3> 上午9点多我们从乌鲁木齐的乌拉泊收费站出城。先沿312国道,后上连霍高速(G30,△与312国道平行)向哈密前进。</h3> <h3>途中安检站</h3> <h3> 经IOO多公里行驶,我们先到达著名的坎儿井所在地,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随后参观坎儿井民俗博物馆。这是我第二次到此。博物馆虽贵为4A景区、门票40元,但商业氛围轻重,陈列及坎儿井模拟设施一般。好在导游介绍较细致。</h3><h3> 据介绍,坎儿井是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另2个为四川都江堰和广西灵渠)。坎儿井不仅中国有,伊朗和阿富汗也有。中国的坎儿井是利用天山之雪水由地下经火焰山后,成为新疆农业及生活用水重要水源。从而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使该地成为全国闻名的葡萄产地及其相关产业基地。今次参观,是仔细地听了导游介绍的。使我对此有了进一步了解和认识。</h3> <h3>坎儿井博物馆建筑外景</h3> <h3>坎儿井介绍</h3> <h3>坎儿井示意横型照</h3> <h3>古代坎儿井挖井建设示意模型</h3> <h3>参观后,我们一行在附近就中餐,附近正好是葡萄主产地,于是团队在此批量采购了葡萄干。其价格35元到65元一公斤左右。</h3> <h3>该地凉晒葡萄的建筑。</h3> <h3></h3><h3>下午3点多,我们又踏上赴哈密的路程。</h3> <h3>今天所走的G40连霍高速。道路平坦,山路少,两旁是望不到边际的平整沙漠和毛草之地,偶尔看到像是从地平线突起的小山,人烟稀少。但气温回升,在路过火焰山附近时,气温明显升高,达35℃以上。</h3> <h3>平坦的高速公路。这里的高速公路的对向路与己路是相隔开很宽,最宽的有几十米。更有意思的是有时中间有开口,可掉头走。</h3> <h3>公路上服务区不多,但停车区倒是不少。</h3> <h3>途经名叫一碗泉的收费站</h3> <h3>行驶中还行经几个风口区,在这些区间都建有大量的风能发电的风车。</h3> <h3>晚上8点多,我们安全抵达哈密,入住酒店。</h3> <h3>入住的酒店,在该市建设西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