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年9月25日</h3><h3>经过几天的忙碌,(白盘子是借的,抹布从家里拿了好几回终于到位了,泡豆子的饭盒是原来放在学校闲置的)绿豆终于躺在“新家”开始了吮吸,充足地、饱满地、酣畅淋漓地……</h3> <h3>2019年9月26日</h3><h3>经过一晚上浸泡,表面已经有浮沫,有些豆子已经涨破外衣,露出白肚皮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其实我们也很期待和绿豆宝宝一起见证成长的历程……</h3><h3>将水沥掉,让绿豆宝宝乔迁新居(白塑料筐),盖上棉被(白抹布)让它们继续自己的孕育之旅吧!期待明天的模样,紧张而又兴奋。突然觉得时间过得好慢,好慢……</h3> <h3>2019年9月29日</h3><h3>今天一早就迫不及待地冲进教室,豆芽已经长出来了,约有一寸长了。(前天想起时已经回到家了,昨天放假,本来计划让学生去学校看看。)长得真快!我在心里暗暗窃喜,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放到水龙头那饱饱地“喝”了一顿,(筐子下面全是眼,这正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要的就是这效果。来,把咱的大“棉被”(湿抹布)盖上。一切准备就绪,静等豆芽继续生长……</h3> <h3>2019年9月30日</h3><h3>今天的豆芽比昨天又长长了一点,很是欣慰。第一次种豆芽也是准备了很多前期工作(用什么给豆芽做“家”?泡多长时间最适宜?中间怎么管理?怎么浇水?浇多少适宜?……)感觉自己都快成十万个为什么了。儿时的冬季,母亲总会在炉子旁泡豆芽,有时我也想尝试一下,母亲总是以不务正业为由拒绝,并常常冠以:女大自巧,狗大自咬。如今,四十岁的我为了写观察日记,不得不尝试补上儿时这一课。今天的豆芽有什么不同呢?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h3> <h3>2019年10月1日</h3><h3>今天的豆芽可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后面一如既往地长,前面口含一片嫩叶。我很好奇,从未见过这样的豆芽,难道基因突变?还是自己管理出现的纰漏?如若以往,必然遭到母亲的一番训斥:如此小事都做不好,怎一个“笨”字了得?想到这里,心里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眼中的学生,想想都倒吸一口冷气。天才就是这样被扼杀再了摇篮里。母亲因前两日脚骨折已经住进医院,我的豆芽她也自然看不见。我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好奇?豆芽为什么会口含新叶?呵呵,有趣!老虎不在家,猴子称霸王。如若母亲看到我的豆芽,会不会又该责怪我糟蹋庄稼?</h3> <h3>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总也看不够,不禁拿起一根来个特写。瞄准、拍照、不够完美,再来一张。这根豆芽立即成了一个模特,高昂着头颅,那片叶子似乎更绿了。好,漂亮!完美!</h3> <h3>火力迅猛,继续生长……去医院给母亲送饭,顺便谈起豆芽的事情,忍不住问母亲:“豆芽为什么会长绿叶?”母亲不愧为种豆芽的老司机,淡定地说:“见光了。”哦!换水时我让它们出来透了透气。看来也不是什么新大陆。妹妹建议我重新泡豆,重新再来一遍。我想了想,还是把这个篇章结束再开启下一篇章吧!</h3> <h3>2019年10月2日</h3><h3>今天的豆芽比昨天又长高了一截,经过国庆阅兵的豆芽是不是也听到了祖国的召唤?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喝彩加油?给力!</h3> <h3>2019年10月3日</h3><h3>一大早就起来看看豆芽宝宝,身体又长长了,口里的新叶也有两厘米多了,根须也变长了,但不是想象中的茎部也会爬满胡须。绿豆皮也完全脱落了,完全长长一个亭亭玉立的美少女。现在想想原来人会把面黄肌瘦的人比作豆芽菜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以现在的审美眼光来看,会不会是另一种美。记得儿时的我无论怎样吃都吃不胖,邻居们都会笑着调侃:吃了昧心食。现在想瘦却又如此困难,想想挺有趣!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哪能事事称心如意?任何事物都是以它该有的面目拭人,只不过人的心态变化太快,时而这样,时而那样而已。前几天讲《爬山虎的脚》那片课文时,一位同事问我,爬山虎的脚为什么是一脚一脚地向上爬?而不是一步一步向上爬?后来查阅了很多资料才知道它是先长出一只脚扒住墙,再长另一只脚。看来身为语文老师要想确实把文章教明白,自己必须向叶老那样连续、细致地观察。想想自己这二十多年不知怎样教的,有时还常常自以为是。语文这门学科水太深了,也许我们不需要告诉孩子们那么多,但我们自己唯有胸有成竹,才可以应对瞬息万变的课堂生成,加油吧!语文老师……</h3> <h3>回头看看教参,观察还是不够细致,加油!</h3> <h3>鹅黄抹顶掌中呈,秀体玲珑玉杖轻。</h3><h3>豆瓣初开酣未醒,琼芽悄展态犹萌。</h3><h3>青山游梦此心系,净水萦身永夜清。</h3><h3>底事萦怀君不解,春光何日近吾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