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记忆(1968~2019)畅想曲

品人生

<p class="ql-block">文字、视频、照片:均来自五队知青创作</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相逢是首歌”:知青刘树昌演奏</p><p class="ql-block">纪念活动策划:刘树昌</p><p class="ql-block"><br></p> <h3>国庆是全国人民的节日,那么九月就是我们知青们“浓墨重彩”的舞台,我们忘不了的五十一年。</h3><h3>我们都曾经是一块璞玉——天然且沧桑。</h3><h3>我们经过历练,成为一块美玉——挂在清风秋月里</h3><h3>风也好 雨也罢</h3><h3>坎坷泥泞 委屈忧伤</h3><h3>寂寞痛苦 欢喜惆怅</h3><h3>一次相聚 唤出许多人的两行晶莹</h3><h3>一声共老 牵出无限温馨和怅惘</h3><h3>五十一年啊不算长 ,展示一下 大合影,让我们再重逢!</h3><h3><br></h3> <h3>三十年纪念照</h3> <h3>四十七年纪念照</h3> <h3>五十年纪念照</h3> <h3>刘志明,五队才子,匠型人才。平时幽默好逗。群里兄弟姐妹调侃他是我们群的“群主持”</h3> <h3>  我们的“群主持”刘志明开始即兴发言,用他的幽默,睿智,还有一点点小调皮,唤起我们五十一年的过往回忆。 </h3><h3> 九月</h3><h3> 刘志明</h3><h3>又逢九月秋气爽, </h3><h3>心随意动谷飘香,</h3><h3>度过春种夏成长,</h3><h3>琳琅满目泛金黄。</h3><h3><br></h3><h3>相伴春秋五十载,</h3><h3>老友相聚旧模样,</h3><h3>敞开心扉互倾诉,</h3><h3>话犹未尽怨时光。</h3> <h3>农场的水塘,芦苇,还有当年的知青如今的垂钓翁——刘志明。</h3> <h3> 九月抒怀 </h3><h3> 刘志明</h3><h3>度过了充满朝气的阳春三月、度过了充满热情的茂盛六月 ,迎来了硕果累累的金秋九月。</h3><h3>举目远眺 、让人觉得心潮澎湃无比舒畅。金色的九月啊,你是那么美好 ,让我们一生充满回忆 。</h3><h3>我们牢记九月,</h3><h3>挥之不去,忘却不掉。</h3><h3>我们赞美九月,</h3><h3>让我们有了本质地改变,让我们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让我们体验了悲欢离合、喜怒哀乐</h3><h3>我们怀念九月,</h3><h3>当我们成为知识青年的每一件事,每一个日夜,都成为了历史。</h3><h3>我们感谢九月,</h3><h3>让我们留下一生回想,使我们的生活五彩斑斓,每当这个月就回忆不断,就快乐无边。</h3><h3>我们赞美九月,</h3><h3>我们享受九月,</h3><h3>我们感谢九月,</h3><h3>我们怀念九月。</h3><h3>忘却烦恼,忘却不悦,让快乐充满以后的日子,让幸福陪伴我们的余生!</h3> <h3>照片一,克荣家里墙上挂着放大的知青三十年合影。可见对我们知青感情至深。</h3><h3>照片二,我们原来的五队队部。</h3><h3>照片三,乡亲们一直给我们保留着当年的知青大院和宿舍。</h3><h3>照片四,稻子泛黄,丰收在望。</h3><h3>感谢曹木林为我们采风,让我们一睹今天的五队。</h3> <h3>我们五场五队知青,有过战天斗地的知青史,摸爬滚打的青春岁月已成笑谈,过眼云烟。岂不知,我们五场五队知青们柔情似水团结互助,地久天长的友谊故事,也如那“史记”长卷说也说不完。</h3><h3>五十一周年,就让我们展开长卷,把我们冰山一角亮出来!</h3> <h3>借用我曹妃甸学生拍照成果,展示一下近几天的曹妃甸芦苇,还有那里的水那里的天。芦苇还是葱葱一片,对于曾经与芦苇天天打交道的我们———悠悠一片心。</h3><h3>那么,就拿起我们的笔,写写我们当年的故事。纪念我们的插队第五十一年!</h3> <h3> 忆知青往事</h3><h3> 刘素贤</h3><h3>回想在文艺宣传队的时候,有一件事情,令我终生难忘。现在心思起来,当时真是即幼稚又好笑……</h3><h3>有一次我们五队宣传队去七队演出,我们演晚场,到达七队时受到全体职工和家属的热烈欢迎,食堂为我们准备了可口的饭菜……</h3><h3>晚上六点半演出正式开始,台下一阵接一阵的掌声,让我们宣传队的所有人感动,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心里暗喑使劲:一定好好的表现。</h3><h3>可天有不测风云,当时我正在台上念台词,忽然一阵嗡嗡声,嗖的一下,一只蚊子飞到我的嘴里,为了不影响表演节目,我楞是没有停顿的说完了台词……等到下台后,我就忍不住了,大声喊:"坏了,一只蚊子飞我嘴里了……”,紧接着又是喝水,又是往外咳,但始终也没有看见那只蚊子出来。</h3><h3>回到五队后,我一直嘀咕这事,这只蚊子会不会在我肚子里繁殖呢?如果真繁殖出蚊子,那可咋办呀?继而越发觉得嗓子眼里有东西,那个晚上我几乎没睡着觉,可以说是煎熬着过了夜……</h3><h3>等二天一大早,我就跑去医务室,叫醒医生,那时医务室就一个大夫,他姓刘,叫什么名字忘记了,只记得高高的个子,带一副眼镜,大家都喊他"大刘"。当时大刘大夫让我张开嘴,上下左右看了半天,说:"什么也没有啊,没事,回去吧。"现在想起来真好笑,都过了一夜了,还能有什么呀?早咽肚子里了。</h3><h3>可我还是不放心,一直啄磨这事,干活时,和队上的老农说了这事,她听后哈哈大笑,对我说:"飞你嘴里,你一说话早咽下去死了,怎么会生小蚊子呢?放心吧,拉出去啦。"我当时半信半疑,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慢慢淡忘了……</h3><h3>不过五十年过去了,倒也没发现肚子里有小蚊子出现……看来老农说对了,这只蚊子确实死了。</h3><h3> 静缘于2019年5月</h3> <h3>刘素贤的美照,人如其照的美。一副主持人的架势,朗诵的诗歌令人陶醉。</h3> <h3> 忆五队里的老军马</h3><h3> 何小亮</h3><h3>69年的5月初,我被安排去扒地。第一次去时比梁贵山他们晚了几天,那天上午干完活,我们往回走时他们问我敢不敢骑马?我说敢,于是他们就叫我骑上马背,刚上去不知是谁就拍了马一下。马就跑起来了。这是我第一次骑马,我只能用腿紧紧的夹在马肚子上。这匹马儿是从部队下来的,跑的很快,它拐了两个弯就到桥上了,可是它转弯不减速,我没有办法只能由着它跑,很快就到马号了,这时我才有点害怕。因为它并不听我的指令我做好了随它进马棚的准备,没想到的是,马在到马棚门口时停下来了。于是我从马背上跳了来。从此这匹马就让我骑了。在五队只有我能骑这匹枣红马,其他的人都会被它摔下来。在76年地震刚停下后我曾骑着它只用十几分钟去了趟总场,到总场一看倒的房子很多比五场五队还利害。我就又回队上去了。这就是我与军马的故事。写出来说给大家听听。</h3><h3> 《完》</h3> <h3>骑上枣红马,凌凌威风震天下。不禁想起《青春之歌》作者杨沫的儿子——老鬼(本名马波)从北京高中毕业来到内蒙古插队后,也曾有学习骑马的叙述以及惊心动魄的故事。见老鬼的小说《血色黄昏》。也就是说:当我们冠以“知青”头衔以后,我们无论在哪里插队,我们的命运是相同的。而农村赋予我们的地域差才演绎出有差别的故事。</h3> <h3> 我在农场的故事 </h3><h3> 何小亮</h3><h3> 一.大冬天挂破被的事。</h3><h3> 那是1969年春节前夕的一天,我因来农场时父母都在四川,来时就带的一床旧被子。到农场后劳动强度大又因为第一次睡火坑很热。所以睡觉时翻腾多了被子就烂了。我想乘春节期间回唐山家中換一床好被,但此时队领导确要知青过革命化春节不许请假。我通过班长请假也不行。那一晚上我也没睡好,头脑一热早上起来我就把破被挂在门外的凉衣杆上了。大冬天北风刮挺大把本来就破了被棉花都刮飞了。大早上同志们一出门就看到这一幕惨景一打听是这么回事就覚的队领导过份了,应该让人家回趟家去换被。最后队领导批了我假,如愿回唐了但也记恨上我了,以后沒少给我小鞋穿。 二.逼上梁山事件。</h3><h3>那是在1972年7月份我父亲从峨眉回交通部开会期间从北京发电报要我去京見面,当时农场因大旱无水,田间都裂开了大口子全队百十来人每天无事可干就这样也不给我假,过了几天父亲見不到我连来两封电报还是不准假,我一怒之下写了一封公开信题名叫迫上梁山。我叫号这位书记敢在大会上公开我的信吗?我到北京后父亲听到此事也很生气就叫我跟他在北京住了一星期才回农场,在我走的期间这位书记被重新掌权的对手赶出了五农场从此我的命运才有了改变。但我还是被他同迫的共青团大会上做了检查。 </h3><h3> 三.去省农硏所学习 </h3><h3>1973年也是7月份队里接到一份去省农硏所学习的名额,在我的要求下赵队长和后来的王书记同意了我的请求让我去昌黎学习果树栽培修剪技术。在那里整整学习了一个月的时间。回来后又在农场农技师宋汉章的指导下开始了五队果树管理工作。这时的我有了一种新的奔头,我想好好干,干出个样来给那些看不上眼的人看看我也是好样的。功夫不负有心人笫二年桃树和葡萄都丰收第三年苹果丰收了。这一年的八月份我父亲学校来农场帮我办工作调转来了,我因不想负赵队长的知俞之情而回决了西南交大的调动名额。我是真想在五队大干一场的。1976年和1977年果树都是大丰收。我也完成了自己的心愿,1977年因父亲年事已高,需要回去照顾而离开了我笫二故乡。只是让我沒想到的是在我离开五队后沒两年果树就全死了。我感到很悲伤,树木也是一种生命呵!</h3><h3> 四.抓螃蟹。</h3><h3> 在农场每到八月份可以抓到螃蟹,那是1970年夏天我妈从四川回来,我决定乘着不忙的时间回唐山看她,因她是南方人,爱吃螃蟹我利用晚上螃蟹出来活动时照些。那天我先去闸门那儿照,抓的人很多我因是笫一次抓也没能照到螃蟹只好败兴而回。在回来的路上我意外的在一条排水沟旁的小溪里竟然有一串螃蟹,看到这我很兴奋。一只只的轻儿意举的捉了近三十只足足捉了半袋子螃蟹。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它是有一个特点是逆小流而上的习性。笫二天我就早早的去总场坐车回唐山了。 1975年中秋节的那天我又想吃螃蟹了,这时候已过了照螃蟹的季节。于是我下沟去掏洞看到小沟里的洞就掏,这天竞然掏了五六只螃蟹,回来到医务室用小魏大夫的电炉子煮着吃了。八月十五的螃蟹真肥,大饱了我们的口福。</h3><h3> 五. 在五队摔跤。 </h3><h3> 我文革时沒事,炼过摔跤。曾受过笫二届全运会自由式摔跤冠军杜忠勋的指点(照片)并从唐院图书馆借了本摔跤书认真学过。到五队后張自文找我摔过几次他都没勝过,这事不知怎么就传到华侨林伟胜的耳朵里。他就非要和我试试,按他的想法是他身高马大,摔我还不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吗。笫一次是在他的宿舍里,他被摔倒了。所以他不服气,他那时在食堂帮厨.我在场上干警卫。一天我去里面打饭让他抓住机会又要和我摔一次,我不想摔和他说了厨房地上有水不宜摔他不听非要摔,他先架好了我也只好和他又摔了一次这回他身上沾了不少泥水,他有点挂不住了我看后就和他说,我说不摔你非要摔,你看你一身泥水多不好他看我这么说也就不好意思说什么了从此再不张罗和我比试了,其实他人高马大和我架上摔他很吃亏因为他失衡很多,他又主动出击我只要顺手就轻松的将他摔倒,他恐怕到現在也沒有明白这个道理。 以上的回忆算是我的一点意思忘大家都动笔写写我们中间的趣闻乐事</h3><h3> 《完》</h3> <h3>五十年后小亮来到自己当年亲手建起的果园。看到被锯掉的一棵棵苹果树桩。表现了惋惜和无奈。表达出知青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深厚感情。</h3> <h3> 一次终生难忘的生日“宴”</h3><h3> 张智敏</h3><h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我们已步入老年人的行列,回想起51年前刚到五队的往事,历历在目。而让我记忆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到队上后我过的第1个生日,69年6月我生日的那天,谷淑云知道是我的生日后很真诚地对我说:“午饭后咱俩去捡鸟蛋,给你过生日。”于是趁中午休息时间,我俩顶着炎炎烈日匆匆忙忙的跑到稻田边、苇沟旁捡鸟蛋去了,其间还碰到了一条一米多长的蛇,从我的眼前爬过去了,吓得我的腿直发软。还别说,真让我们捡到了几颗颜色不一的鸟蛋。回来弄熟后有的蛋清竟是透明的,吃着这不同寻常的生日蛋,让我好感动,姐妹的情谊无比温暖,这是我终生难忘的一次生日“宴”。</h3><h3> 《完》</h3> <h3>张智敏的退休生活。</h3> <h3>智敏年轻时候的美照。当年宣传队的顶梁柱,李铁梅的扮演者,工作上有知青人的劲头,从不落后。即使退休之后,仍然是健康快乐使者。</h3> <h3> 刘素贤与胡亚非的诗</h3><h3>或是一枚清欢,</h3><h3>或是一纸青涩,</h3><h3>沾湿了痴念的纸笔,</h3><h3>调味了人生的水色。</h3><h3>缕空着最美的时光,</h3><h3>像极了眼前的缤纷秋色。</h3><h3> 静缘于唐山</h3><h3>或是一缕念想,</h3><h3>或是一丝惆怅,</h3><h3>浸润了心潮的纸笔,</h3><h3>荡漾了诗画的景色,</h3><h3>透露着炫丽的风光,</h3><h3>恰似那灿烂的人生长河。</h3><h3> 亚飞于北京</h3><h3>这姐妹的诗,感染了大地,绚烂了天际。知青的才华不用表白在这里。</h3><h3><br></h3><h3><br></h3> <h3>王月,女中高中生。我们贴心暖人的月姐。能够走进我们知青每个人心里的人。</h3> <h3> 忘不掉的记忆</h3><h3> 王月</h3><h3> 1970年,寒冬腊月,天寒地冻,,临近年底。队里有些老职工已经开始回老家了。队上的知青,依然没有放假的消息,我们从下乡来到五队,已经在队上连续过了两个春节:第一个是革命化春节,第二个是战备化春节,现在是腊月中旬,没有动静,难道让我们在队上过第三个春节,继续革命化?不知道。于是我们依然踏踏实实的在场上做着往地里送稻毛的劳动。那天下午,我站在马车上,负责装稻毛车。北风呼啸。赶车人可能觉得风吹稻毛眯人眼。于是,要掉转车头。只听"啪"的一声响,鞭子猛抽到马的身上。那是吃稻谷长大的马呀,身强力壮。马受疼受惊,猛地窜起来,站在车上,毫无防备的我,直挺挺地从马车上摔下来!寒冬腊月的盐碱滩哪,坚硬如铁。我顿感左臂从未有过的疼痛!更糟糕的是,在人们的七嘴八舌中,我又被架到李队长家,说他老娘会捻错骨缝(即脱臼),老太太说,丫头,忍着点!几个人按着我,连揉带捻,好一阵撕心裂肺后,我被送到宿舍。第二天,整个胳膊都肿了起来。⋯无奈,队上才派人给我送到总场医院,拍片子、检查,医生诊断为:裂纹性骨折。把胳膊给吊上,开了两盒跌打丸,又回到队上。没过两天,大概是腊月26~7的样子,队上居然开天恩说,放假,可以回家!我的知青伙伴们啊,就像得到大赦,又像久未归巢的鸟儿,一阵鹊跃,瞬时就飞走了!孤零零的我,站在空荡荡的宿舍里,很感孤独和无奈!⋯⋯。</h3><h3> 人说"吉人自有天相"。我不是"吉人",但我有好朋友。我的好朋友郭秀芬、张自文适时来到我的身旁。零晨二点,踏着厚厚的积雪,在两个好朋友的扶持下,我们上路了!盐碱地、冰雪,路上又硬又滑。柏各庄的沟渠很多,记得要经过一条较宽的渠,渠上只有一条类似独木的"桥",本来就胆小的我,吊着一条胳膊,走在这样一条覆盖着冰雪的"桥"上,那份战战兢兢,至今记忆犹新!5点多走到总场,随后等待买票坐车,近中午到了秀芬家,郭妈妈给我们包了饺子,吃完后,她们两人才把我送回家!这个冰雪夜,这段艰难的里程,这份深情厚意,近半个世纪了,我很少提起,但始终在我的心里。由衷的感谢,感谢秀芬!🙏 感谢自文!🙏 没有你们,我或许只能一个人孤独地在五队过第三个春节了!</h3><h3> 到家后,过完春节,我的胳膊一直疼痛不已,不能屈伸。出了正月,状况仍未改善。老爸说,不行,不能等了,得上二院。于是在父母的陪同下,到二院重新拍片检查。结论是:粉碎性骨折,而且必须要做手术。在二院,这是小手术,在门诊进行。打过麻药,手术开始了。一边手术,一边听大夫们议论:怎么,怎么都跟肉长到一块了?因为经过李队长妈妈的强力揉捻,又经过一个多月的等待生长,不仅骨头嵌到肉里,而且死死她和肉长到一起,大夫得一块一块地从肉里往外剔,原来准备好麻药量不够,现打又来不及。大夫说,姑娘,忍着点,我们缝几针就好。不知朋友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缝针,那一针一针穿过肉皮,是真疼啊!…。自此以后至今,我的左臂一直无力。不能单独用左手提壶,不能单独用左手抱孩子,这些年,凡是我失手打碎的碗碟,均是因用左手拿的过,…。多年过去了,每遇到这种情况,都会唤起我对这段往事的记忆。</h3><h3> 往事历历,真的不想记起,但却从未忘记!</h3><h3> </h3><h3> 《完》</h3> <h3>王月退休之后,在老年大学一直是声乐班的班长。她的才华在那里得到尽情释放。</h3> <h3> 一直唱响的歌</h3><h3> 王月</h3><h3> 日月如梭。倏忽间,已年过古稀。老了,闲了,无事喜欢唱唱歌,偶尔也在朋友群里发一两首。我的知青伙伴异常惊奇:月姐,你还会唱歌?这么多年,怎么没听你唱过?深藏不露啊!⋯⋯。哈哈哈,亲爱的兄弟姐妹们,唱的好坏,咱先放一边,今天我实话跟你们说,其实当过文娱委员的我,一直喜欢唱歌。那些优美的旋律一直伴随着我,陪我度过了那么多年,特别那段当知青的艰辛岁月,只是没有让你们听到过而已!🙂</h3><h3> 记得五队,在插秧拔草、累得要死的路上唱过;在寒风刺骨的冬季,背稻毛时唱过;劳动间隙"歇烟"时,窝在稻草垛里唱过,你们更不知道的是,当精神苦闷、对很多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睡不着觉的时候,数次悄悄爬起来,在南边篮球场独自散步时也唱过!⋯。当然,都是悄悄的、独自的、甚至只在心里啍唱。记不清唱过多少歌,只知道但凡能寄托情思的歌,不管调子对不对,我都瞎唱。不为歌,只为情。只为在那歌里能找到的相通的寄托!记得经常唱的有《洪湖赤卫队》中"娘啊,儿死后,请你把儿埋在⋯"那一段。这不仅是想家了,更是看不到前途的一种悲伤和无望!这所有歌中,我最喜欢的,或者说是唱的最多的,就应该是那首《远飞的大雁》了。那时,这首歌也叫《想念毛主席》,藏族曲风,此曲最能表达当时那种深切思念家乡、想念亲人的心情。后来我才知道,这首歌不只我喜欢,广大知青朋友也都喜欢,以至现在被网上称为是1700多万"知青的歌"!</h3><h3> 好了,今天,70多岁的我,向我同甘共苦的兄弟姐妹们,彻底敞开了心扉。现在我就把这首歌唱给大家听,不看质量,看内涵,啊!😄😄😄👭👬👫(由于美篇视频容量所限,大家到群里去欣赏吧?)</h3><h3> </h3> <h3>下面是我现在在老年大学的一段视频,分享给大家,看,是不是歌声一直在唱响?😄😄😄</h3> <h3>曹木林夫妇,是我们知青的联络人。源于他们的热心和热忱。曹儿的笔杆子超棒,人人皆知。今后还得在群里偶尔露峥嵘啊!</h3> <h3> 老伴</h3><h3> 曹木林</h3><h3>仿佛昨天还谈爱,</h3><h3>转眼青春早不再。</h3><h3>当年荒唐那些事,</h3><h3>如今且当下酒菜。</h3><h3>闲睱无事细回忆,</h3><h3>又回激情那年代。</h3><h3>当年倩影哪里寻?</h3><h3>身边这位老太太。</h3> <p class="ql-block">  致老年</p><p class="ql-block"> 曹木林</p><p class="ql-block">人近暮年万事休,</p><p class="ql-block">却是天凉好个秋。</p><p class="ql-block">世间冷暖也尝遍,</p><p class="ql-block">名利已当粪土丢。</p><p class="ql-block">唯有健康最重要,</p><p class="ql-block">自寻欢乐不知愁。</p><p class="ql-block">虽知夕阳终西下,</p><p class="ql-block">我自高歌笑从头。</p> <h3>拜读了近些天来各位兄弟姐妹的文章,感触颇深:我们不是作家,也不想登报出书,只想写一些当年的真实经历,我们都是当事人,读起来很是亲切,自然引起共鸣。字字句句都是真实的,很是喜欢。</h3><h3> 感想</h3><h3>任凭记忆过梦河,</h3><h3>当年风雨多炼磨。</h3><h3>流金岁月刻烙印,</h3><h3>逝水年华不枉活。</h3><h3>而今鬓角早添白,</h3><h3>仍有童心逐浪波。</h3><h3>思绪绵绵如泉涌,</h3><h3>我为青春唱赞歌。</h3><h3> 曹木林</h3><h3><br></h3><h3><br></h3> <h3>会书的生活照也是那么精致,是个追求完美的人。</h3><h3>如今做奶奶的会书,开始活跃在K歌群里。今天献给我们的一曲“怀念战友”,足见会书心诚意重。</h3> <h3> 忆老妈来五队 </h3><h3> 孙会书</h3><h3> 时光茌苒,岁月如梭。转眼又迎来了2019年的十月金秋。自打走进五队到今天己匆匆走过了五十一个年头,当年的姑娘小伙都己迈入了古稀之年。</h3><h3> 记得69年,还是70年的春天,正当农场育秧,插秧的大忙季节。家里来信了,老妈和小姪子要来队上看看。因为妈妈很想看看我们农场,我欣然答应了。</h3><h3> 我好象跟李书记说明了情况。因为总场离五队足有三十多里土路,领导很快就派上了我班知青刘树昌帮我一起去接迎。</h3><h3> 我和刘树昌各骑了一辆自行车去的总场,接上了老妈和小姪。心里很激动,心想:很快老妈就可以到女儿下乡的地方了。特高兴!</h3><h3> 可万万没想到,咱们农场的三大宝:蚊孑多,跳蚤咬。下点雨,泥沾脚。遍地都是芦苇草。只要下过雨几天路都很泥泞,没有城市的水泥马路。所以都是车道沟,没有技术根夲骑不了自行车。面对这种情况,因为老妈身高,又胖。就更增加了难度。对于一个十八、九岁的小知青真有点儿费劲,可当时刘树昌啥也不说,客气的请我母亲坐在他的自行车驮架上,我也驮上了侄子出发了。一路频繁的上上下下,歪歪扭扭,终于安全到达了队上。</h3><h3> 就这次老妈在五队住了十九天,每天心情好,还长了不少见识。</h3><h3> 每每想起这件事,可以说多年萦绕着我。总有一种亏欠。那时我们都年龄小,刚刚走向社会,战友也好,知青也罢纯洁如水。随着岁月的流逝懂得了感恩和感谢,总想找机会表达,短暂的见面又难以启齿,今天我终于有了这个机会向树昌说一声,谢谢你!辛苦啦老班友!</h3><h3> 孙会书 </h3><h3> 于2019-9-23。​</h3> <h3>李芬,实在爽快的知青人,为知青们服务的好哥们。愿你保持健康体魄,抬大筐磨练的意志品质永远是我们的榜样。</h3> <h3> 大战双龙河</h3><h3> 李芬</h3><h3>在我的印象里,七六年深秋冬季,我和五队几十名强壮劳力,奔向开挖双龙河战场,我是跟于贵访一付杠,到了工地,都傻了眼,虽然经历了几年转战周各庄,刘崔各庄,及五场各队水库得锻炼,但这次还真没干过这么大的工程。这条河开口100米,得挖三米二深,关键运土远达两百米,难度可想而知。在那个年代没有任何条件可讲。只要参加会战大多数都能坚持到底。除非有伤病队上才去人替换。开挖第一阵土是是松散的盐碱土。由于运距比较,抬上大筐就得一路小跑。老于在大兵里个小开始干活不是很顺手,要想抬着筐小跑二人必须协调,过了两天才找到感觉。两天下来被人家拉了两米,我跟老于我俩商量,只能早来晚走了,第二天我俩干了一个多小时才赶齐。抬筐是力量与速度的较量。人家有力量装筐快,俩人配合到位才能取胜。另外都说远加法子近加筐但在双龙河这个工地上有点儿不大适应。因为主要是运距太远,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只能不大不小的筐勤来勤去,抬筐只要坚持三天以后,腰腿儿都适应了。再累也能坚持。十冬月寒风刺骨。只要你抬上大筐,身穿秋衣秋裤,足登高腰球鞋。还是汗流浃背,连擦汗的时候都没有,这就是抬大筐真实写照。</h3><h3>一个多月的坚持。顺利完工。身心得到更大的锻炼。现在走在双龙河的观光路上。树木成荫。花红柳绿。</h3><h3>国际会展中心。湿地保护区。多玛乐园,高尔夫球场,矗立在两岸,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每当看到曹妃甸发展的今天我觉得我们当年的付出 再辛苦也是值得。</h3><h3>回想当年战双龙。</h3><h3>练就一身铁甲工。</h3><h3>功过无求为后人。</h3><h3>时代造就老知青。</h3><h3> 《完》</h3> <h3>苏平是我们五队才子,小提琴第一把。日常工作中,不仅在曹妃甸的教育战线业绩斐然。而且凭业余爱好培养许多幼苗苗。</h3> <h3>“天边”是一首优美的抒情和表达爱情故事的歌曲,用小提琴来演奏,则更加充满美好和向往。</h3> <h3>钓鱼是霍智山的业余爱好,在一起劳动时就是干活利索吃苦耐劳的人。如今,满脸绽放笑容的他,生活幸福,健康快乐。不行,我们得去找你吃柏各庄农场的楞蹦鱼。</h3> <h3>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h3><h3> 霍智山</h3><h3> 大家还记得吗?68.9.27许家信市长在达谢庄中街欢送我们来到农场。大马车接我们来到五场五队,过上了集体生活。10.1放假,我们办学习班过革命化节日。10.7.我们开始下地劳动。第一天还好,第二天浑身酸痛,到第三天开始想家想父母,躺在被窝里掉眼泪。我们哪受过这样的苦啊?因为是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是政治。我想,当时41名知青都会有这种想法。后来就更多困难:衣服破了没人缝,袜子破了没人补,有苦无处诉。</h3><h3>这样苦熬三个月。12.31日中午我们吃的忆苦饭,下午还要上工。晚上,队上召集我们到礼堂开会。一个出人意料的事:崔书记宣布,知青明天放假可以回家看看。当时高兴得我心都要跳出来了。晚上,食堂改善伙食,炸饼随便吃。多好的事啊!可是我没有心思吃。就想回家。那时候我有辆自行车,一散会,跑到宿舍整理东西马上回家。</h3><h3>天已黑,寒冬腊月,北风嗖嗖。我蹬着自行车踏上回家路。当走到曾家湾,又冷又饿,回家&nbsp;&nbsp;&nbsp; 回家&nbsp;&nbsp;&nbsp;&nbsp; 坚持&nbsp;&nbsp; 坚持。</h3><h3>到大新庄实在坚持不了了,推车走到背风地方休息一下,坐下来,我就哭了。夜半三更,一人没有,我会不会冻死在这里?突然想起我爸爸早晨不吃饭,喝点酒就上班的事。莫非这酒劲饿呀?正好,我用第一个月工资给爸爸买了一瓶酒。于是拿出来,喝第一口又凉又辣。为了不被饿死,我喝了一口又一口。可是越喝越冷。自己感觉不行了。于是推着车,摇摇晃晃走到宋家营东边桥上。我把自行车放桥上,就向桥下走去。可能是喝酒原因,走路不稳,失足滚下河里(河已经结冰)我爬着到桥下,合眼睡着。等我醒来,天已快亮。我拖着僵硬的身子,爬上河堤,自行车还在。走——回家——就是信念。</h3><h3>我一摇三晃这么走着时候,突然看到前面有一推独轮车的人,车上盖着被子。我想一定是卖吃的。果然是卖胡萝卜🥕的。我让他称了一斤。五分钱。我给了他两元钱,他说找不开。问我这么冷的天到哪去,我把来龙去脉这么一说,他说,孩子,你拿去吧,不要钱了。我谢过大爷继续赶路。</h3><h3>我边走边吃,只因为年少无知,吃这胡萝卜胃受不了。胃部剧烈难受,我再也走不了了。到宋家营第一家,我推车进了院。一位老奶奶问我找谁?我就把我前面发生的一系列事告诉她。她说:快进屋,快进屋!快暖和暖和。一会儿,老奶奶从锅里打了一盆热水,让我洗了脸,顿时觉得舒服一些。老奶奶把刚刚做好的玉米渣粥端一碗给我说,孩子,吃吧,吃了就暖和了。我受不了了,哭着跪到地上说,奶奶,奶奶你真好啊!就这样,我狼吞虎咽地吃了两大碗。体力恢复差不多了。我跟奶奶说,我走了,我也想我爸爸妈妈了,自行车放你这,我坐长途汽车回去。</h3><h3>回到家,爸爸妈妈非常惊奇,问我咋这么早回来了?我说,昨晚上回来的走了一宿。我把经过讲完,妈妈就哭了。(我本人是继母)妈妈对爸爸说:赶紧做饭,天太冷,吃饭暖和暖和。我特别记得,那次妈妈做的挂面汤。还有馒头。我吃了一碗又一碗,到第三碗时,让我妈把盆端来,一口气一盆面让我吃了精光,还吃了一个馒头。到吃第二个馒头时,妈妈把我抱住了,说:孩子,中午妈给你做更好吃的。又对爸爸说,这孩子在外边遭多少罪吃多少苦啊!</h3><h3>——写到此时,我写不下去了,我已经泪流满面了。后面的故事还有许多,写不下去了。</h3><h3>这是我人生最难忘记的事。</h3><h3> 《完》</h3> <h3>刘保存夫妇同为五队知青,也是我们的贴心人。保存背着药匣子走街串巷的身影仿佛昨天。赶着小马车到田头给大家送水送饭并总是给大家带来快乐的也是刘保存。</h3> <h3>先欣赏保存的二胡独奏</h3> <h3> 一次艰难的回家路</h3><h3> 刘保存</h3><h3>说起回家,我有一次和霍智山类似的经历!那是74年的事了。一个星期六的中午,一个三场的朋友给我打来电话!说鱼帮我买上了,让我去取!我立刻找到银行领导请假回唐山!领导马上就批准了。于是我骑上自行车去三场南边的一个生产队去买鱼。朋友带着我买了20斤梭鱼!活蹦乱跳的,好高兴!又急忙往县城赶……到县城大概4点左右。为了早到唐山的家!我喝了口水,骑上自行车直奔唐山!为了赶路准备半路上饭店买的吃的!到了大新庄饭店,下午学习不开门,只好继续前行,到了稻地饭店也没营业!当时我早就饿了!还是中午吃的饭!整整忙乎了半天了!没办法为了回家继续前行吧!肚子饿呀!直到晚上8点钟,还不容易骑到南刘屯,饿的我已经把不住车把了!自行车开始在公路上蛇行前进!实在走不动了!看到路边有好多人晚上聊天,旁边有卖冰块的!我急忙停下买了五个冰块!坐下来休息休息!一边听人聊天,一边吃冰块……十几分钟以后,感觉有精神了,又开始了征程!车把也不晃了!一直到晚上9点多,好不容易才到了家!那时候妹妹已经睡觉了!妈妈还没有休息!看到儿子回来!欣喜若狂!急忙问我吃饭了没有?我说没吃饭呢!妈妈急忙点火做饭!直到快10点了,我才吃上晚饭!……妹妹听到声音!急忙起来和我想见!……一家人好不容易相见!我感觉再苦再累也值了!……第二天星期日!好好的休息了一天!星期一凌晨2点,妈妈就起床为我做早饭!吃完饭3点就出发回唐海县城……骑上自行车历时三个多小时!7.30分前赶上上班!……</h3><h3>那时候我们太苦了!现在的人是不能理解的啊!……</h3><h3> 《完》</h3> <h3>郑艳秋,我们队知青中五位高中生之一。已经七十有余的人了,依然有做知青时的倔强和高尚,退休之后与老伴一起学习柔力球,并且逐步扩大队伍,成立了“机场路柔力球队”。他们参加各级演出的视频影像不能在此上传。那么就看看郑艳秋练习的视频,领略一下这位年轻的老年人风采。</h3> <p class="ql-block">韩玉英,大家称她“韩”,久而久之,称呼更加亲昵的变成了“小孩儿”。我们五队一位少言寡语的知青伙伴。经过五十年的洗礼,竟侃侃而谈,记述了在农场的一段惊心动魄的真实经历。</p><p class="ql-block">抚摸胸腔里的童心,往事幕幕重现。</p><p class="ql-block">时光蚁足 一寸一寸爬过,只留下丝丝印痕等候我们追索。</p><p class="ql-block">韩玉英揭开的这一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送给王月姐: </p><p class="ql-block">那年农闲队里放假,我和月姐商量去看分在四分场的同学。我们每人借了一辆大二八自行车,行走在像水泥未干,就被马车,自行车轧得崎岖不平的小路上,路很难走,但我们无所畏惧,顺利地来到五分场大桥,姐在前面骑,见路况不好,回头对我大声说:韩,注意路不好走!话音刚落姐就被一块大疙瘩绊倒,悲剧发生了,姐就像三米跳台运动员,真接跳了下去!!我傻了急忙扔下自行车,跑到桥下看到:我的姐居然站在水中,混沌浓浓的污水沒过腰身就真像落湯鸡一样,那沮丧旳样子至今不忘。路上行人很少,还真有一个人过来帮忙找鞋子,把姐扶上班岸,至于怎么回的家我就忘了,就像沒发生这事一样。不知五队的伙伴们知不知道月姐曾经历过这次洗劫,只有你品尝过浓浓的河沟水的味道!</p><p class="ql-block">五十年我们聚会再相见时,提起往事,你说那一睌哭了一夜。 我想说旳是:姐是因担心我而遭受这么大的痛苦,那一夜你委屈、想家、想妈妈想怎么会遇到这么无情的伙件。泪洒湿巾无人为你擦,沒人在你痛苦中给你安慰。 幸运的是刚上桥,如果再往前走几步,那后果不敢想,所以我还是在五十多年以后有机会在这里表示谢意,这是一个迟到的谢,饱含深情的谢!</p><p class="ql-block">同时也感谢把我们组织在一起的老伙伴们,你们是有功之臣! 发生这事以后,姐没跟我计较什么,你就有一个大姐风范,我们和睦相处,还有美好回忆。这也是阅尽人间的一段小曲吧! </p><p class="ql-block">今天我看見姐的生活状态真好,歌也美!願你永保年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韩玉英</p> <h3>我——郭秀芬(品人生)一个徜徉于美篇平台的人。</h3> <h3> 回望五十一年的农场情结</h3><h3> 郭秀芬</h3><h3>进入九月,心里不免多些回望。9.27上山下乡纪念日。我们在大时代背景下,经历了曲曲折折坎坎坷坷。想说的事情很多。我们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h3><h3>忘不了,70年3月突然接到父亲病故的电报。从68.9.离开家门我还没有回过家没有见过父亲。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清晨,霍智山用自行车带着我到四十里外总场坐车。土路,北风,我看到霍智山前面有蒸汽阵阵飘过,是</h3><h3>他的汗水,我坐在后边也流着泪水。到总场,霍智山把我送上回唐山的大卡车。这一幕永远忘不了。</h3><h3>忘不了,76年大地震之后,不能回宿舍住的窘态。我不习惯和那么多人住一起就站在帐篷口淋雨。是何小亮,姜长河在果园搭了一个简易塑料篷,我有了栖身之地。特殊时期的特殊“待遇”那塑料小屋堪比金屋。这,我永远忘不了。</h3><h3>忘不了,我结交了“右派”王仆忘年交朋友。晚上去他家听他讲北京,讲外面世界的趣事。开阔了眼界,充实了闭塞的五队生活。吃他亲手做的抻面。待他摘帽落实政策后,我去唐山看过他两次。老人家如父亲般的语言,我忘不了。</h3><h3>忘不了,初到农场手不能提肩不能抬的人要过劳动关。克荣说,记得吧,割稻子时候伸出手看手上泡就哭。到小学校工作最初,放学不知嘱咐学生关窗户。因为在家时候没有管过这事啊!一夜风雨,窗户刮掉好几扇,吓坏我了。我自责至今,永远记着关心关窗户的事。</h3><h3>忘不了,我和王月第一次拆洗褥子,我们俩做不上,不会翻。还是一哑巴男子告诉我们怎么做。生活的考验无处不在。</h3><h3>忘不了,我住知青宿舍阶段和王月,高光丽,郑艳秋,纪清瑾都同宿舍过。她们可是五队的几位高中生知青啊,她们就是我后来决心把缺失的文化课补回来的原始动力和学习榜样。</h3><h3>忘不了,刘玉环的老妈妈。对我疼如女儿,我去她家,就会把锅里米饭留下一层,做成米饭锅巴,卷着吃。忘不了玉环教我锁扣眼。</h3><h3>这些“忘不了”仅仅是知青年代生活的点滴。感恩我与你们相遇,感恩与你们相知并同甘共苦,感恩帮助过我的五队知青们。</h3><h3> 《完》</h3> <h3> 农场</h3><h3> 郭秀芬</h3><h3>在一首唐诗中邂逅你</h3><h3>那儿有五队知青的广阔天地</h3><h3>在一段宋词里伤别离</h3><h3>那儿是知青们过往的回路</h3><h3>来来去去</h3><h3>去去来来</h3><h3>芦苇稻田</h3><h3>流水牵系</h3><h3>一辈子太短</h3><h3>改变不了知青们不变的坚持</h3><h3><br></h3><h3><br></h3><h3> </h3><h3><br></h3><h3> </h3><h3><br></h3> <h3>编辑整理:品人生</h3><h3>2019.9.27</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