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昨晚住濯水古镇边这幢私人客栈,五层楼,倒也宽畅干净,可住四五十人。五楼是麻将室。客栈老板说,他原先做药材生意,为建这幢楼,花了三四百万元。看来老板们的钱远比我们多!</h3> <h3> 我们在客栈旁一家小饭店吃了早餐,一人一碗面条,估计5元一碗。看饭店食谱,价格跟我们广西差不多。</h3><h3> 8点25分从濯水出发,往南开往酉阳,路程约50公里。导游说,这里的高速公路2012年才建成,有了高速公路,才慢慢地有人来旅游。这里山多农田少,多种玉米、红薯、土豆,稻米少。导游是酉阳农村的留守儿童,后来到重庆读书才开了眼界。为了鼓励旅游,发展经济,所以收了我们的飞机票,旅游社凭旅客的飞机票向重庆市政府申请补贴。看来我们的旅费还沾了补贴的便宜。</h3><h3> </h3><h3><br></h3> <h3> 酉阳有个风景区,称桃花源景区。“酉”字读“有”。重庆市打出一句广告词: 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你心中,一个在重庆酉阳。我们导游举的小旗上就写着这句话。</h3> <h3> 陶渊明写《桃花源记》,千古流传。陶渊明是江西九江人,做过八十几天彭泽令。彭泽在江西,江西的西面,湖南确实有个武陵桃源县。东晋末年,交通不发达,他写的武陵已经像佛教徒信仰的西方极乐世界,够遥远了。武陵人还会跑来更西面的四川酉阳吗? 好像没有记载。不过从现在的地理观念来看,酉阳离湖南武陵不算太远,桃花源本来就是一个想象的理想之境,有人附会,也不必认真计较。</h3> <h3> 9点半,我们到达酉阳桃花源景区,先进山洞。《桃花源记》里的武陵人是在桃花林之后先进入山洞的。</h3> <h3> 要说溶洞,广西太多了!而且广西的溶洞天下闻名!可是走着走着,我们还是惊讶了,重庆酉阳的溶洞空间特別大!而且洞内的路也特别长!真没想到广西之外的溶洞还有这么宏伟的气势!于是多照了几张相。</h3> <h3>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h3> <h3> </h3> <h3> 世外桃源!</h3> <h3> “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真像《桃花源记》所描述的情景!</h3> <h3> 玉米悬挂,成了农家特色。</h3> <h3>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h3> <h3> 喔,牌坊上写着: 桃花源!两边柱上写道: 无影无踪渔郎路志,有根有据陶令文章。还有: 时光隧道今通古,桑竹田园主娱宾。 桃花源里人设酒杀鸡,家家请武陵人作客,盛情难忘啊!</h3> <h3> 竹器细巧。</h3> <h3> 果然见桃花盛开!现在是什么季节? 9月份还开桃花?喔,以假乱真了!世外桃源!</h3> <h3> 有雾从池塘喷薄而出,哇,真是仙境!</h3> <h3> 陶渊明家里曾世代作官,不幸,他8岁时死了父亲,12岁又死了母亲,从此家庭开始破落。29岁起,他由别人推荐,断断续续做过几任"参军”之类的小官,是给大官当助手。41岁那年,他迫于生活,在亲友劝告下,担任了彭泽令。令,县令,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县长或县委书记,不过当时是个芝麻绿豆官,可忙可闲。有一天,上司通知,上级要派一个人来检查工作,你要认真接待。不料陶渊明却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 当即脱下官服,交出官印,回老家去了。这就是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称道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五斗米就是县令的工资,陶渊明宁可不要,也不愿弯腰讨好。从此,他就“躬耕自资”,一直到63岁去世。</h3> <h3> 陶渊明弃官归隐后一点不愁生活,种田养活自己吧。虽然他很不会种田,比如,种豆南山下,都自嘲“草盛豆苗稀”。早出晚归的,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裤,但他自得其乐,说“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他快乐地唱道: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意思是说: 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志被形体所役使,为什么还愁苦而独自悲伤呢?……回去吧!让我断绝同外人交游,世俗同我合不来,我还乘车出去干什么?高兴地同亲戚们谈谈知心话,快乐地弹琴读书以消愁解闷,农人告诉我春天来了,就要到西边的田里去耕种……”</h3> <h3> 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末年,政治十分黑暗腐败,他逐步看穿了这个污浊的官场跟他是格格不入的,他不愿同流合污。但他不像屈原那样决绝,而是选择退隐,耕田、读书、饮酒、釆菊。只求富贵不是他的志向,他宁愿过贫困的生活,因为他得到了最希望得到的自由自在!</h3> <h3> 他痛恨腐败的官场,所以看到农舍、炊烟,田园,听到鸡犬之声,内心不免产生“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喜悦。这里没有君王税赋,家家富足;没有欺诈,人人平等;和睦相处,怡然自乐,怎么不让他由衷地歌唱呢? 这干净乐土与污浊官场是对立的。陶渊明说,桃花源里人的先世是"避秦时乱"才躲到这里,不再复出,与外人隔绝,竟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知道还有魏晋。武陵人谈起自己的生活种种,桃花源里的人"皆叹惋”。“皆叹惋″三个字隐含了陶渊明和世上人多少遗憾啊!</h3> <h3> 锅碗瓢盆,日常生活。</h3> <h3> 五谷丰登,喜气洋洋!</h3> <h3> 陶渊明是爱喝酒的。他写的五柳先生就是他自己的形象。</h3> <h3> 五柳先生不羡慕荣华富贵,家里空空如也。他穿的粗布衣服是穿洞打补钉的,但他安乐自在。在诗文酒菊的潇洒之中,倒也不失光辉,而且还光照千秋。</h3> <h3> 酒坛打乱了,喝酒的洒脱却散落人间。</h3> <h3> 拙园,拙,笨拙。陶渊明笨拙吗?</h3> <h3> 只要世上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就会寻找理想的世外桃源。即使紧张工作之余,人也需要到美好安静的地方休息一下。全中国,冒出几个桃花源,也就没什么奇怪了。</h3> <h3> 12点左右,我们走出桃花源。</h3> <h3> 看到几处铜塑,乡村田园的人文景观。</h3> <h3> 中午品尝了土家十大碗,下午2点50分来到酉阳西面的龚滩古镇。古镇在乌江边上,两岸皆山。</h3> <h3> 龚滩古镇游客中心。</h3> <h3> 龚滩乌江画廊游客接待中心。</h3> <h3> 乌江中的游船。</h3> <h3> 江山如画,船在江中游,人在画中走。</h3> <h3> 游船码头上有宣传的乌江美景。也许我游过很多江,也没有走到这些点位,觉得实际并没有这么美。</h3> <h3> 这几张照片水平高。</h3> <h3> 乌江与阿蓬江交汇处。</h3> <h3> 贵州重庆交界处。</h3> <h3> 乌江边的民居。有的已经搬迁,人去楼空。</h3> <h3> 回到龚滩,仰望龚滩。</h3> <h3> 大家兴致勃勃,又拍了集体照留念。照片右边手持小黄旗的姑娘就是导游。</h3> <h3> 正在建设中的牌楼。</h3> <h3> 俯瞰小镇。</h3> <h3> 走街穿巷,真正的古建筑是没有的,但倒也新建得古色古香。</h3> <h3> </h3> <h3> 看到一份低保家庭公示,贴有一两年了。农村还有贫困人口,帮助脫贫,可是一件艰难的大事。我看过关于脱贫的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经验主义、盲目乐观、凭空想象、主观武断、弄虚作假,扶贫还是扶懒? 等等,问题不少。想法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有驻村干部甚至牺牲在帮助脫贫的路上。现实与理想总有差距,否则,人还要寻找桃花源干什么?</h3> <h3> 当晚住龚滩,这是从客栈窗口瞭望小镇两边。</h3> <h3> 都是新起的楼房,愿龚滩脱贫致富,酉阳脱贫致富,四川脱贫致富,全中国脫贫致富,处处都有桃花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