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通往珲春的高铁</h3> <h1>国庆前夕,一派祥和,一片欢乐。</h1><h1>九日二十五日,在《头条》中搜索我一年前的一美篇文章,输入《回珲春》三字后,竟然出現两篇类似同名美篇。一篇是本人拙作《兵群诗抄回珲春》,紧随一篇是《回珲春探亲之旅:亲情》。好奇驱使,立即打开看看。令我惊讶的是,作者王枝良竟是我熟悉的名字,难道重名?继续看下去,地点也是我当兵的驻地。再看文尾的照片,我认识的王枝良确信无疑!离别近五十年啊,竟然是美篇提供我们重聚的信息!我立马把信息发到同学群战友群。尽管我知道大部分人不识此人,但我想让大家都知道此事。衷心感谢美篇。(发帖如下)</h1> <h5>这是在亲群里发的帖子。</h5> <h5>战友群里也对美篇赞美有加。</h5> <h1>细轮起来,我和王枝良同属共和国的同龄人。同在一九六九年到吉林延边的珲春。不同的是,他是六九年三月份由上海上山下乡到珲春。我是六九年十二月应征入伍由大连到珲春。他下乡在珲春敬信公社朝阳村,我是新兵训练结束后分到三营部,驻地敬信二道泡,并由此开启我十八年的军旅生活。</h1> <h3>新兵照</h3> <h1>去年十月,边防团部分退役老兵及家属组团回珲春驻地,探望老部队,走访老驻地,深有感慨。改革开放几十年,边防部队日新月异,发生着翻天复地的变化。</h1> <h1>原团部旧址新建的驻军办公大楼现代气派。</h1> <h1>部队的最高首长会見退役回访团。</h1> <h1>随行的家属们也兴高采烈,笑意写在脸上。</h1> <h1>原先部队的边境会唔站,已经建成通俄的珲春口岸。</h1> <h1>敬信的驻防川连队被誉为《东方第一哨》。</h1> <h1>(以下照片取之王枝良《回珲春探亲之旅:乡情》)</h1> <h1>这张照片是王枝良他们一九六九年下乡到朝阳的集体照。背后朝鲜族茅草屋就是他们的集体户。当时的农家住房也都是用稻草封顶的茅草房。</h1> <h1>去年八月,王枝良等十名上海知青组团回珲春,重温乡情。背后的新屋就是在原集体户的旧址上新建的村委会。</h1> <h1>亲切而熟悉的笑脸和热烈的拥抱迎了上来,这就是半个世纪来的念想。清新的空气中长时间弥漫着欣喜和欢畅。</h1><h3></h3> <h1>朝鲜族老乡家,四周浓绿,桃李飘香。漂亮的板房取代了老式的茅草房。农机取代了传统的朝族老牛车。</h1> <h1>农家自用的轿车与城市已基本相仿。</h1> <h1>"袅袅吹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h1><h3></h3> <h1>美丽的图们江畔如今灌木丛生,野花芬芳。生态环境良好,正等待着新的起航。</h1> <h1>在敬信镇镇政府楼前合个影吧,因为我们曾经为敬信公社洒过汗,发过光!我们的脉搏仍在和敬信一起跳动回响。</h1> <h1>放眼敬信平原,一个美丽富饶的新型边疆小镇展现在了祖国的最东方。敬信你好!</h1> <h1>"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国庆前夕,重读两篇回珲春的记文,使离别近五十年的相识,又有了重新相聚的信息。殊途同归,两篇文章又不约而同地赞美了我们共同的第二故乡。敬信,已经由七十年代默默无闻、封闭落后的荒芜之地,发展为重点边境口岸、旅游强镇和经济生态重镇。</h1><h1>感谢你,美篇!思念你,王枝良!</h1><h1>祝福你,敬信!</h1><h1>祝福你,我的祖国!</h1> <h3>寒旅2019.9.28大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