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大西北的召唤</h3><h3> 大西北,因为遥远,所以敬畏;</h3><h3> 大西北,因为神秘,所以向往。</h3><h3> 自从山西、陕西、宁夏自驾游及青海小环线自由行之后,大西北对我的吸引越来越强烈。仿佛有故人一直在召唤:快来吧!一起举杯畅饮葡萄美酒,一起醉卧沙场,一起金戈铁马驰骋大漠……</h3><h3> </h3> <h3> 工作原因,再次去银川办案。出发前看地图,查资料,决定一路向西,走一走丝绸之路,西出边塞,体验一下荒漠戈壁的荒凉与辽阔。</h3><h3> 周一晚上8点多天津的飞机,到银川河东机场已是晚上10点多钟。第二天以最高的效率完成工作,下午4点多坐火车奔赴敦煌。</h3><h3> 黄骅至银川,1200公里;</h3><h3> 银川至敦煌,1200公里。</h3><h3> 买了软卧下铺,但一晚没怎么睡好,火车沿着贺兰山—腾格里沙漠边缘—祁连山麓,通过河西走廊,经过中卫、武威、张掖、嘉峪关、瓜州后到达敦煌。</h3> <h3> 清晨再次醒来,看窗外已是茫茫戈壁。听一曲张清芳的《出塞曲》,瞬间大漠戈壁荒凉、辽阔、豪壮的情绪充满心间。</h3><h3><br></h3><h3><br></h3> <h3> 8点左右到达敦煌。</h3><h3> 对敦煌的景点没有研究透,这里地域宽广,景点间距离太远,所以到达敦煌火车站,联系一家旅行社,安排了两天的行程。</h3> <h3> 第一天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h3> <h3> 以下来自百科copy:</h3><h3>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莫高窟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前临宕泉,东向祁连山支脉三危山。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h3> <h3>九层塔</h3> <h3> 96号窟内有一座巨大的佛像,刚一进入,就感受到一种深深的震慑,周围洞壁上刻着精美的画像。</h3> <h3>公园内的飞天雕像</h3> <h3> 鸣沙山有一个很古老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敦煌一带是一望无际的大戈壁,没有鸣沙山,更没有月牙泉,有一年这里大旱,树木庄稼都枯死了,人们干渴难忍,大放悲声。美丽善良的白云仙子路过这里,听到人们撕心裂肺的哭声,心如针刺,伤心地掉下了同情的泪珠。泪珠落地化为清泉,解除了人们干渴的灾难。为了感恩戴德,人们修了一座庙宇供奉白云仙子。谁知,这惹恼了神沙观里的神沙大仙,他抓把黄沙一扬,化作沙山想填埋清泉,赶走夺他香火的白云仙子。白云仙子道行浅,斗不过神沙大仙,便来到九天找嫦娥,借月亮与神沙大仙斗法。这天正好是初五。白云仙子借来一弯新月,放在沙山中间化为清冽莹澈的月牙泉,供人们饮水浇田。神沙大仙又使出妖法,去填月牙泉,嫦娥知晓后,非常生气,谴责神沙大仙蛮横无理,欺人太甚,轻轻将衣袖一拂,大风顿生,把填泉的流沙吹上山顶。气得神沙大仙吼声如雷,沙山因此而鸣响。</h3> <h3> 神奇的月牙泉,我来到了你的身边</h3> <h3>月牙泉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以南5公里的鸣沙山北麓。历代以来,“山与泉共存,沙与水共生”的美妙景观被誉为世界“塞外风光之一绝”。月牙泉位于鸣沙山。泉形就像一弯新月,因此得名月牙泉。古称“沙井”,又称“药泉”,曾传闻“渥洼池”,清代被命名为“月牙泉”。泉被鸣沙山包围,但没有被流沙覆盖。始终碧波荡漾,清澈见底,久雨不溢,久旱不涸,它的神奇之处在于流沙永远无法填满清泉。</h3> <h3> 景区有沙滩车,导游说可以自己驾驶,听后心里蠢蠢欲动—在沙漠里骑沙滩车一定很刺激。于是买了票,往沙山上走时自己驾驶,沙滩车司机坐在一边,他控制档位,只给一档,很不过瘾。在我的再三要求下换了二档,我驾驶沙滩车疯狂往上冲,感觉太刺激了!</h3> <h3> 查攻略,《又见敦煌》是一部非常棒的演出,决定晚上看看,于是请导游买了门票。</h3><h3> 下午回宾馆简单休息,然后出来觅食。自然羊排、沙葱烧鸡蛋,外加一瓶当地啤酒,感觉太美了!</h3> <h3>中午吃的当地美食—驴肉黄面。还有一种美食胡杨炒饼,因为份量太大,一个人根本吃不下,所以只好放弃。</h3> <h3> 晚上8时,演出正式开始。</h3><h3> 《又见敦煌》属于导演王潮歌的“又见”系列,和她的实景演出“印象”系列所不同的是,这是一个室内的浸入式戏剧形式。《又见敦煌》剧场与莫高窟数字中心并列,离市中心不过9公里,还在大巴上,就能远远地被形似水立方的剧场吸引。这个寓意为“沙漠的一滴水”的剧场,到了夜幕降临时,天上繁星点点,地上剧场蓝光莹莹,自成一番景致。</h3> <h3> 走进剧场,就如同走进了亦真亦幻的寻梦空间,目不暇接,甚为震撼。进入剧场后,观众跟随工作人员指引,随着剧情的发展走动,先是站在T台下方的两侧,当表演真正开始后,T台上原来的那些“雕塑”动了,她们有的是莫高窟里的壁画原型,有的是与莫高窟相关的历史人物。她们从两边的秀场移步到中间的主T台,就如同走秀一般,一边自我介绍着走在铺满细沙的T台上,一边往T台正前方走去。</h3> <h3> 五十步,你就穿越百年;行一百步,你就穿越了千年……在“穿越”的过程中,很容易随着张骞、张议潮、悟真和尚、王圆箓、索靖等一个个曾出现在敦煌历史里的人物,似乎也走过了丝路,穿过了黄沙,那一刻,正如王潮歌所希望的,大多数观众都有“那一刻,你和历史中的人物一起走着,并且不希望只是你在走,你的孩子、你的子孙,世世代代都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你当然不希望这条路断掉,而是希望永远长久。”</h3> <h3> 即使是演出,100多年前发生在敦煌莫高窟的那场文物浩劫仍然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王潮歌曾说,“那场文物浩劫,意味着那些宝物再也不能回到家乡,我们只能在异国的博物馆里看到它们。从民族情感这个角度而言,我也挺恨这个事件的关键人物王圆箓。但另一方面,那些遗失的文物,因为各种原因大部分非常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是尊重这样一个基本事实还是民族情感,这不仅是交织在我个人心中的一个矛盾,也是交织在许多中国人心中的一个矛盾。”因此《又见敦煌》的第二幕里,那个莫高窟文物浩劫中的道士王圆箓,在面对着象征敦煌文明的“母亲”一次次的忏悔中得到了宽恕。</h3> <h3> 再接下来,观众们会跟随工作人员再次进入下一个场景,这里有若干个石窟,上百个表演者,每一个石窟内的底部和顶部都是玻璃制的,观众可能看到的会是一个关于粟特女子米薇的故事。透过脚下的玻璃,观众可以看见底部米薇的小房间,她正在给负心的夫君写着书信,埋怨商人丈夫将她和女儿抛弃在茫茫大漠中。这封信,米薇终其一生也没有等到回音。正在观众为她哀伤时,隔间的顶部亮起,一个旅人拨开细细黄沙看向屋里的看客。仿佛是百年前的探险家斯坦因拨开黄沙,拨开了米薇的故事。旅人复又掩上黄沙,留下仿若被掩埋的我们。千百年后,我们自己的故事,是否也将这样深埋于地呢?</h3> <h3> 这里的故事被分割在每个不同的隔间,上演着不同的故事被不同的观众窥见的不同历史。犹如方寸之间,我们看到一个个深埋沙尘下的故事,那藏经洞中的遗书亦如这样方寸般的窗口,通过一页页的记述,让我们于尘埃之中,窥见曾经的敦煌,曾经的盛唐。</h3> <h3> 当最后一幕,终于可以让一直跟着演员们“跑”的观众坐在剧场内慢慢消化时,真人与全息电影结合所讲述的故事又轻易挑起大家的思绪,伴随着“一瞬间,就在一瞬间;一场梦,梦了一千年;一转眼,只是一转眼;梦已醒,却过了一千年”的主题,我们泪眼婆娑地读完了敦煌。</h3><h3><br></h3><h3> 一千年究竟有多长?</h3><h3> 诗人一边吟唱着一边隐没在雄关漫道</h3><h3> “不过一瞬间。春一去,冬一来,一千年就过去啦。”</h3> <h3> 第二天行程:敦煌古城、西千佛洞、阳关、玉门关、雅丹魔鬼城 </h3><h3> 参观莫高窟是领略敦煌的文化,游览鸣沙山、月牙泉是欣赏敦煌的美景。今天的行程却是要体验真正的大漠戈壁了</h3> <h3>当地人称作的黑戈壁</h3> <h3> 阳关啊,有多少背井离乡、戍守边塞的将士,坚守着你不倒的烽燧;有多少商贾僧侣、使臣游人,见证过你曾经的繁华。阳关的每一粒沙石,都浸染着战士的鲜血;阳关的每一寸土地,都寄寓着一个不朽的灵魂。扬起一捧阳关的黄沙,随风飘起的是千百年来岁月的?。<br></h3><h3>夕阳西下,云霞满天,西风猎猎。坐在阳关遗址旁,似乎听到了边关将士出征戍角的悲壮,听到了《阳关三叠》一唱三叹、凄凉无奈的悲伤。而今看着一个个小小的沙丘,不禁感慨,物是人非,当年叱咤风云的英雄壮士而今安在哉?真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黄沙之无穷”啊!</h3><h3>四周寂寂,万籁无声。唯有天空、落日、黄沙、漫道,静穆永恒!阳关精神——屹立不倒,千年不死!</h3><h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h3><h3>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h3> <h3>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写出了多少游子的无奈与悲叹。西出阳关,意味着远离故土,远离故友,远离故国;意味着面对荒凉,面对未知,面对无尽艰险,面对一穷二白,面对穷途末路。哪个钢铁男儿能不垂泪?</h3> <h3> 张骞,特殊材料制成的优秀男儿。汉武大帝时期,张骞担任“郎”的侍从官。汉武帝下达诏令,年轻的张骞,满怀抱负,挺身应募,毅然挑起国家和民族的重任,勇敢地走上了西去的征途。史书载,他“为人强力,宽大信人”,即心胸开阔,坚韧不拔、尤能以信义待人。这正是张骞战胜各种难以想像的危难,获得出使西成功的重要因素。</h3> <h3>关照</h3> <h3>我的通关文牒</h3> <h3> 玄奘,普度众生的得道高僧。经历九九劫难,依然初心不改,取回真经,造福众生。</h3><h3> 而我,我想我前生的某一世肯定是个戍边的将士,像戈壁荒漠中的风,肆意驰骋……</h3> <h3>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br></h3><h3>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br></h3><h3>这首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大家都能倒背如流。诗中描绘出塞外的苍凉以及戍边士兵的思乡之情,虽然乡愁难耐有些哀怨,但为国戍边也是责任所在,并没有颓废之情。<br></h3> <h3> 玉门关,是汉朝西陲最重要的两关之一,是古代丝绸之路进入西域北路的必经之道,是中原进入西域的门户。西汉开国之初,历经多年的战乱,百废待兴,实力不如北边的匈奴,只好采取与匈奴和亲的策略得以休养生息。至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汉朝开始对匈奴进行反击,派霍去病等将军西征,赶走匈奴势力,打通了河西走廊。为管理这些地区,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河西四郡,并修建汉长城和玉门关、阳关,作为边防设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玉门关的得名,是因为丝绸之路贯通以后,商人往来不绝,西域于阗(今新疆和田)的美玉经此关进入中原,故名玉门关。</h3> <h3>汉长城</h3> <h3>残破的城墙</h3> <h3> 雅丹魔鬼城</h3><h3> 据《辞海》解释“雅丹——维吾尔语,原义为具有陡壁的土丘,是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据玉门关西75公里处,有一处典型的雅丹地貌群落,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4——5公里,敦煌人俗称魔鬼城,因此暂且将其定名为“玉门关雅丹魔鬼城”。这片雅丹地貌群落远远超出了辞书中所定义的规模和形态,其个体和整体规模之大,形态之奇异实属举世罕见。其高度,低的四五米,高的有二三十米,长宽由十几米到几百米不等;其整体,象一座中世纪的古城。这座特殊的城市,有城墙、街道、大楼、广场、教堂、雕塑;其形象生动,惟妙惟肖,令世人瞠目。世界许多著名建筑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它的缩影,北京的天坛,西藏的布达拉宫,埃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草原上的蒙古包,阿拉伯的清真寺应有尽有,雕塑有威武的将军、大漠雄狮、孔雀开屏、丝路骆驼队、舰队远航、群鱼出海、中流砥柱......不可胜述。置身其中,宛若进入了世界建筑艺术博物馆,让人目不暇接,惊叹不已。这些大自然的杰作,堪称鬼斧神工,奇妙无比,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过去,由于戈壁浩渺,道路艰险,很少有人涉足此地,敦煌人也是耳听者多,眼见者寥寥无几,随着敦煌太阳旅游集团将玉门关及雅丹魔鬼城公路修通,为这一地理奇观面世创造了条件。</h3> <h3>在雅丹认认真真看日落</h3> <h3> 雅丹魔鬼城再往西几十公里,就到了新疆地界。再往西走是著名的罗布泊了。</h3><h3> 怀着对大漠戈壁的敬畏,这次西行的脚步暂停于此。下一段旅程是哪?也许一直往西……</h3><h3> </h3> <h3> 返程途中,有一个星空的体验安排。但突然得到家里新楼开盘选房的信息,加上无人区没有手机信号,无法及时沟通解决,心里急躁郁闷,星空璀璨夺目,但已无心欣赏。</h3><h3> 以后有机会一定再来,专门去无人区看星星,会有机会的!</h3> <h3>返程,中专兰州</h3> <h3>经停庆阳</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为什么行走</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为什么向往远方</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因为,我喜欢远方的陌生</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和不可预测的未知</h3></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