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天安门</b></p><p><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一路远行,一路邮戳,一路成长。新中国邮票极限明信片邮集,是我人生珍贵的红色记忆,是不忘初心永远前行的不竭动力。尤其有一栋建筑,以它巍峨壮丽的雄姿和可歌可泣的光荣历史,成为新中国的标志,见证了七十年的光辉历程,这就是天安门。</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天安门</b><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span></p><p class="ql-block">这是用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邮电部发行的美3《首都风景》明信片与纪88-5邮票制作的一枚天安门极限明信片。天安门坐落在首都北京中轴线的中心,以杰出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政治地位为世人所瞩目,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等一系列重大事件,都与天安门的名字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天安门已经成为现代中国的象征,并被设计入国徽,以其500多年厚重的历史内涵,高度浓缩的中华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同时它还是新中国的象征和无与伦比的政治瞩目和神往,成为了世界和中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开国大典</b><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span></p><p>这枚极限明信片选用著名油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董希文1952-1953年的代表作油画《开国大典》(1965年国家文物出版社《中国革命史画选》)明信片和纪71邮票制作,作者经过大胆的构图处理,真实地再现了震撼世界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宏大的气势、辉煌的色彩讴歌了新中国的诞生。</p><p><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宣告新中国诞生</b><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span></p><p class="ql-block">这是用J21邮票和1993年由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红太阳》明信片制作的一枚极限明信片。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旋律中,毛泽东按动电钮,新中国第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随即,毛泽东向全世界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号公告,接着举行盛大阅兵式。</p><p class="ql-block"><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国徽</b></p><p>国徽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的标志和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由清华大学高庄完成浮雕模型,悬挂在天安门城楼的上方。1950年6月20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召开的全国政协国徽评选小组会议,最终确定清华大学营建系梁思成、林徽因等人设计的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方案。同年9月20日,毛泽东主席命令公布国徽图案:“国徽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征着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这枚极限明信片选用了1952年国家邮电部美1明信片《国庆》(中华各民族人民大团结)和纪68纪念邮票。</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国歌</b><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span></p><p>1949年9月27日,在北京怀仁堂学行的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这首歌原为上世纪30年代左翼进步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1978年3月5日,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决定将填写新词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正式国歌。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决定恢复国歌原词。此枚极限明信片选用了1960年音乐出版社的明信片《纪念聂耳、冼星海》(聂耳为左翼电影《风云儿女》写作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邮票为J94。</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人民英雄纪念碑</b><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span></p><p>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1949年9月30日奠基,1952年8月1日开工,1958年4月22日建成 ,1958年5月1日揭幕。正面镌刻着毛泽东同志1955年6月9日所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箔大字。背面为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的150字小楷字体碑文。</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分别以“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为主题,在“胜利渡长江”的浮雕两侧,另有两幅以“支援前线”、“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为题的装饰性浮雕。,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28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史实。明信片选用了1959年北京邮政局发行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邮票为纪47。</span></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毛泽东画像</b></p><p>天安门城门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毛泽东画像,两边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大幅标语。悬挂的毛泽东画像造型典雅,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代表作。</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天安门毛泽东画像迄今共更换过八次。第一幅画像是1949年2月12日,庆祝北平解放大会,主笔:董希文,第二幅画像是1949年7月7日,纪念“七七”抗战12周年大会,主笔:董希文;第三幅画像是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主笔:周令钊;第四幅画像是195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主笔:辛莽;第五幅画像是1950年“十一”至1952年“五一”,主笔:辛莽;第六幅画像是1952年“十一”至1963年“五一”,主笔:张振仕;第七幅画像是1963年“十一”至1967年9月30日,主笔:张振仕;第八幅画像悬挂时间从1967年10月1日至今,主笔:王国栋。</span></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是我在不同时期分别制作的三枚毛泽东画像极限明信片,明信片大多采用1968年国家邮电部发行的《*****》(我们的伟大领袖*****!万岁!万万岁!),邮票则采用了不同时期发行的毛泽东纪念邮票。</span></p><p><br></p> <p class="ql-block">(谢谢浏览)</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