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建国七十周年前夕,父母亲收到一份大礼---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他们高兴得佩戴起来,还合影留念。</font></h3> <h3>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建国时才二十出头的父亲也是年过九旬的耄耋老人,回想1945年初参加八路军的过程,感慨万千。</h3> <h3>参军发馒头</h3> <h3>青年踊跃参军</h3> <h3>参军光荣</h3> <h3> 河北藁城</h3><h3><br></h3><h3> 1945年八路军开始在冀中平原反攻,上中学就一直暗中帮助八路军抗日的父亲正式加入冀中七十一团,投身消灭日伪据点的战斗,出发第一仗是赵县旁边的藁城,那是1945年4月末,部队晚上渡过滹沱河,包围藁城县城,发起攻击。</h3> <h3> 藁城城墙</h3><h3><br></h3><h3> 藁城日伪军并没有太多,八路军围城冲锋,很快攻进城内,剩下的日伪军赶紧躲到最大的据点里,这个据点很坚固,五层楼高,墙有七尺厚,敌人有机关枪,八路军的武器太差,根本无法正面进攻。所以部队采取挖地道的方法,把炸药送到据点的底下,然后开始喊话:“我们的地道已经挖到岗楼底下了,再不出来让你们坐土飞机”,警告敌人不要负隅顽抗,再不投降就炸楼。</h3><h3> 敌人吓坏了,加上天气热,岗楼里面没有多少水,他们赶快打出白旗投降,放下武器跑了出来,这样才缴获一些枪支弹药,装备部队,但是父亲这样的小新兵还是赤手空拳行军战斗,背包里的硬件也就是水杯和一把二胡。</h3> <h3>参加八路军的小兵</h3> <h3> 晚上部队决定爆破这个岗楼,因为都是土制黑色火药,点火后只炸坏岗楼的一部分,八路军军火匮乏可见一斑。</h3> <h3> 抗战时的八路军武器很少</h3> <h3> 有这样枪和手榴弹很不容易</h3><h3><br></h3><h3><br></h3><h3><br></h3> <h3> 抗日神剧剧照</h3><h3><br></h3><h3> 解放藁城后冀中八路军向关外集结,直到出了古北口部队也没有多少武器,后来编入林彪指挥才装备日军投降留下的军械,同时弹药也不充足。</h3><h3> 四十年代的中国羸弱贫瘠,日本可以随意欺辱,淞沪会战三个月消耗全国65%的军火,哪有抗日神剧的“胡编乱造”?</h3><h3> 至今父母亲都不看“抗日神剧”。</h3> <h3> 看看现在中国阅兵预演,七十年国力翻天覆地,没有共产党就是没有新中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