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没有茶,没有酒,也没有外人,有的是悠悠学子心。</p><p>为了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推动语文教学反思,扫平语文教学反思的障碍,如何在校园环境中提倡开放、自由、宽松的反思环境”,各校各地的“语文家人团们”相聚在了一起。在醴陵市渌江中学举行此次“醴陵市初中语文教学反思及改进行动培训”活动。</p> 我们的全家福 <p>有大家也就有小家,小组合作,我们一路携手同行,相互支持的力量不容小觑。</p> 六人学思行 <p>有等待有渴盼、有焦躁有急迫、还有些许猜测......”</p> <p>传统的学习画风焕然一变,传递出阵阵欢声笑语——破冰行动如火如荼进行中。</p><p>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我们的实际工作和学习中也是如此。工作中我们身在团队,互相团结、积极向前发展。我们的班级有知名教研人,有骨干教师,有新生力量,各具特色的学习人组合在一起。一个班子犹如一个团队,如果没有更好的氛围,没有团结的力量,想要进步会需要付出更大努力。</p><p>破冰行动让我们彼此之间不再陌生,不再紧张,让我们踏出了轻松学习的第一步。</p> 破冰行动 <p>渌江中学程琰校长带领全体语文教师认真研读了八年级语文考试质量分析。通过对每一道题的分析我们发现,随着课程的不断变革,考试也在出现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检测的方向由原来的只注重知识技能的把握,渐渐变成了不仅持续关注知识技能也注重语文素养的养成。试题也越来越注重传承优秀传统,增强文化自信;注重学段的衔接,着眼学生的发展;注重语文能力,关注学科核心素养。</p> 语文质量分析 <p>由周甜老师带来的示范课《刘姥姥进大观园》打响了课堂教学的第一炮!这堂课让学生开启名著阅读之门,让老师重拾古典文化之经典。</p><p>王荣生教授说:好课的理想标准——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即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标准一致,简单地说,就是要教“课程的语文”。 我们必须把某堂课在哪一点上实现了或接近语文课程目标哪一条目标及其程度,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否则语文课的“好课”很可能就会迷失方向。</p> 师生携手行 <p>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时刻沉吟在心中,让我们可以有那么一丝自信,偶尔仰望星空,承认自己的卑微与渺小,承认自己的微不足道,从而脚踏实地去改变自己。评课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以有利于当前新课程的教学。</p><p><br></p> <p>频频赞叹后的评课,教师也如火如荼进行,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课堂上的教育行为作出正确的评论,对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p> 集体论议评 <p>荣幸聆听王华老师的高效讲座——《深耕,博采,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真是气质品格如玉如兰,行文用词字字珠玑、不由人不折服!</p><p>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无效、低效的现象,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制约着课堂教学向高效目标的发展。什么是高效?怎样才能高效?如何克服课堂教学中一些常见的低效现象,使课堂走向高效?</p><p>王华老师指出“做力所能及的改变”:改变你的语文教学课堂;明确“教”与“学”的关系;理解统编教材的理念;落实语文素养的培养。</p><p>为精品击节鼓掌之余,失落自愧,掩卷思忖自己,浅读语文是否真有所得?</p> 恩师语中学 <p>倘若让自己生活纯粹,作品精致,必须要提炼紧要,力行践实,这就不只是耍嘴皮子上的事,就要上升到思想的高度,用心留心,深入到格物致知!把经历的人和事落实为文字,丰富生活,愉悦普罗大众,让“行”归结为“知”。阅读启智,让思想改变行止,由“知”指导“行”,知行合一,只有这样,我想,才算得上是被“文”化了的语文人。</p><p>没有茶,没有酒,此行成为一家人。月暗星稀,归来所获,梦中思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