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诗里颂千秋(六)

何男独步天下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y4wk6w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无声诗里颂千秋(一)</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2nsu3ok"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无声诗里颂千秋(二)</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bpqnz2g"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无声诗里颂千秋(三)</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cgxo7wt"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无声诗里颂千秋(四)</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einz887"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无声诗里颂千秋(五)</a><br></h3> <h3>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喜欢的东西总是来去匆匆,而不喜欢的东西总是不请自来。平常觉得一年的日子很长,但自从画画以来,突然就觉得时间不够用了,坐在画板前,一晃几个小时就过去了。在不知不觉中就来到了最后一个专题——风景。风景的绚丽是透明的水彩画特别适合的主题,能表现出那种灵动、飘逸、幽静、明亮的感觉。对风景画充满期待,如等待大片上映一般。<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b04fbb">风景是大片</font></b></h1> <h3>  大片总是有不凡的开篇,能一下子抓住人的注意力,把你吸引到故事的情节之中。第一幅风景画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画风明亮、潇洒,简捷、明快,让人一看到心里就变得敞亮,生活都变得明媚起来。这幅画看起来十分简单,不用画线稿,用平头笔平涂即可。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简单的画要想出彩就很困难。一幅内容繁多的画一定要有大局观,要减笔画,不能面面俱到;而一幅看似简单的画却要画好细节,让画面丰富起来、生动起来。这就是绘画中的辩证法。晴朗的天空这幅作业要画好应注意两点,一是构图,要表现出大地的广袤和天空的高远。树的大小和位置是关键,树太大就让画面的空间感变小;树的位置不要居中,那样会让画面显得呆板;远近不同树的处理,从清晰到模糊,显出层次。二是色彩,因为是表现晴朗的天空,天空的颜色是淡蓝色,左右上角蓝色稍深一些,符合自然现象。地面是淡黄色,体现出阳光照射下地面的明亮。地面上有一些石子和凹凸不平,用补色处理。技法上的难点也有二,一是湿接,要注意水分和颜料的比例,要一步到位,即使不满意也不要涂涂改改,那样只能越描越糟,让画面变得很脏。你可以安慰自己,天空本来就是不一样的。二是枯笔的使用,不要刻意,要自然放松。第一幅作业在愉悦中完工了,效果也令人满意。<br></h3> <h3>  天空总是千变万化,而天空的变化离不开变幻无穷的云。我认为,云是除了水之外离道的本义最近的自然物质了。记得小时候背了不少的关于云的顺口溜,“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早上朵朵云,下午晒死人。”“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云能让人的想象飞得很远,所以要画云就要画出那种飘渺、洒脱和流动的感觉。这幅画的主体是云,因此在画幅中就占很大比例。具体画每一朵云时,也要有亮面和暗面,让云朵呈现出立体感,边缘部分与蓝天交接,形成流动感。为了让画面不单调,下面画一些树木,注意远近的变化和阴影的位置。这幅画的难点是白云与蓝天的交接部位,要手速,不然就会形成笔触,让画面太干,不能很好地表现云的那种飘逸、柔软、梦幻的特点。<br></h3> <h3>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自然变换,云雨无定。这次就是暴风雨前的作业的格调,画面的色彩很是暗淡,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老师讲课时强调,晴天时,天空较暗,大地很亮;阴天时,天空较亮,大地较暗。看来,与印象中的认识有冲突,还需要多观察体会。这幅作业的关键点有三:一是天空与地面的占画幅的比例,二是天空与地面的明暗对比,三是小树的远近对比以及被狂风吹过的摇摆的状态。特别注意,地面一定要能暗得下来,这样才能烘托暴风雨前的气氛。画面中的小鸟,很能增加活跃度,也更能强化“黑云压城城欲催”的氛围。画画时,突然就想到了高尔基的《海燕》,“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也许,文学,绘画,摄影,音乐等等艺术门类是相通的,可以延展想象的空间。<br></h3> <h3>  我不是特别喜欢琼瑶的电影电视,但还是比较喜欢其中的插曲,悠扬,空灵,恬静,甜美。《彩霞满天》就是我很喜欢的电影插曲。“朝也彩霞满天,暮也彩霞满天,还记得小时候,我们手携手肩并肩。”“如果你是一片彩霞,我一定是彩霞一片,你飞到天边,我飞到天边,早也翩翩,晚也翩翩 。”这么长的铺垫才引出了本次课的主题——晚霞,是不是导课过程有点拖沓?大家可能都有被晚霞惊艳到的记忆,大片大片的火烧云把天空映衬得绚丽夺目,令无数人驻足观赏、赞叹不已。至于到这次作业上面,要注意几点:一是天空与地面的比例,天空占大部,地面是为了反衬天空的绚烂。二是大手笔与小细节的对比,画彩霞要落笔果断,但要表现霞光的层次,也需要用小的笔触来实现,让天空更丰富、更多变。三是色彩的运用,大胆用色,不拘泥于原画。从大家的作业看,效果都很棒,真正是反映出了云蒸霞蔚、霞光万道、彩霞满天的景象,让人不禁联想到火热的情感、激越的人生和狂放的性情。<br></h3> <h3>  树是风景画中的重要元素,于是我们就来到了一颗大树前。这幅作业画面主体较为单一,最突出的是一颗大树,其他远处的树作为画面的辅助,因此,大树就是整幅画的“眼”。讲课时老师常说,要注意三大面五大调子,要把物体看成一个球体……观察多了、体验多了就理解了。先谈构图,树是主体,但不能把树放在正中间,那样画面会失去灵动,显得呆板。画树时,要注意受光和背光,包括整体和局部。画其他树木时要注意远近的不同,远处的树一定要虚化,才能表现出距离感。树荫部分也要注意,要与光线的来源方向相对应。地面的处理要有细节的不同,让画面更有深度。最后要谈色彩,主色调是绿色,但因树叶的状态不同,受光的情况不同,观察点的远近不同,呈现的颜色也有所不同,把同类色处理好会让画面显得很高级。需要提示的一点是,天空要简明,可以有一些细节,但不要喧宾夺主。<br></h3> <h3>  有些俗语细想起来特别有趣,比如:“只见树森,不见森林”“一叶知秋”“不要为了一颗树而失去整个森林”。由此话题就引出了树木与森林。上次课是一颗树,本次就要画树林了。看起来作业难度不大,但还是有易出问题的点。一是虚实关系,因为树的远近不同,近处的树要有笔触以显示形状,而远处的树要模糊处理,才能表现森林的茂密。二是色彩的运用,同样是树,因为树种的不同、远近的差异,呈现的色彩也不同,而且不同的色彩应用也会让画面更丰富。三是透视关系,常会让人忽略,近树的根部要比远处树的根部更靠近我们。<br></h3> <h3>  岁月流转,季节变幻,草木枯荣,都是自然的规律。树木和小草一样,也有一岁一枯荣。而且我认为,枯木画好了更出彩,就像悲剧更能打动人一样。这次作业的难点可能在画法,一是把笔分岔画出那种参差的感觉,二是刮痕的处理,要掌握时机,早了会有颜色淤积出不来效果,而晚了就根本没效果。需要多练习多总结。还有一点要引起注意,就是要点到为止,包括树枝和树叶,画得放松一些,才能表现出树叶凋零后那种肃杀、萧瑟、空旷的景象。我的画可能因为颜色不够深,反而有些暖暖的感觉,可能是对秋冬的另一种感受,是暖冬的景象。<br></h3> <h3>  水是诗人总爱吟咏的意象,关于水的诗句不胜枚举。有激情满怀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也有愁肠千结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月色朦胧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有雨幕笼罩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们常把旅行形容为寄情山水,可见水不仅是生命不可或缺的物质,亦是让世界变得更魔幻的存在,所以才有《道德经》中“上善若水”的经典名句。这次的作业是寂静的湖面,画面很是明快、透亮,是我所喜欢的风格。最易出现问题的就是不同远近的两处水平面,因为要刮出水平线,要求时机掌握得好,还要手法娴熟,出手果断。还有因为两处的树木远近不同,虚实也要有区别。再往近处,是岸边,应该注意的是地面的质感,还有对荒草的处理。荒草的朝向要大致相同,似微风吹动。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宁静、悠远的感受。<br></h3> <h3>  树木茂密,水面如镜,幽静深邃,人迹罕至,这就是“水中倒影”这幅作业给我的第一感受。虽然画面内容较为丰富,但给人的感觉却是密林深处的寂静。既然是水中倒影,那么水就是重要的元素,但是落点在倒影,就把我们的目光先引到了有倒影的树上了。树木占了很大面积,树木的画法前面我们已作了介绍,这次延续以往的画法,用一些干的笔触画近处的树,而远处的树则用苍笔画出大致的形状,或是用晕染画出大致的轮廓,拓展空间感。我的画中对树的处理不够精细,方法单一,没有很好地体现悠远的空间。再说小溪的两岸,要画出高低的起伏,要画出草地不同的颜色,还有一些重颜色的阴影。最后说水面的处理,当然重点是反映倒影,也要体现层次,横向为主,纵向为辅;大块的投影和线状的投影相结合,让画面更为生动,也更能体现水面的平静。我认为,这个主题可以多多练习,对结构对细节的处理、对整体画面的把握都会有好处。<br></h3> <h3>  记得一个时期我总爱唱邓丽君的歌:“心湖里起涟漪,心湖里看见你,希望在心湖里,乘涟漪寻美丽”,这首歌的歌名叫《水涟漪》,开始部分有一连串的“啦啦啦啦啦啦啦”,记得只要我一开口唱,后面的男同学就开始皱眉头,我看到后根本不唱后面的,只唱“啦啦啦啦啦啦啦”。大家可能猜到了,本次课的主题与涟漪有关,没错,是——微波荡漾。虽然主题是荡漾的微波,但是整个画面还是给人以平静的感受,细细分析是因为水域占了画面的大部分。因为主题是水,因此天空部分不要抢戏,但是也要有色彩的变化,用较为淡的蓝色、紫色,再加上渐变的黄色等,起衬托水面的作用。再说水面,上面与天相接的部分用淡黄色渐渐加入蓝色,看起来画面很和谐。既然是微波,就要画出水面的起伏,要用深浅不同的蓝色去表现,波纹大的地方加一些深蓝色的笔触。岸边的树和远处的树要有区别,有层次感的不同。画中的小船让画面更活泼,用色也更亮丽,画小船时注意三大面的关系。小鸟是更弱一层的物体,虽然画法简单,但也要画出不同的飞翔状态,不同的距离感。水中的倒影,用竖线表现,正好与波纹的横向相呼应,但注意不要太突显。<br></h3> <h3>  生活不可能总是风平浪静,有微波轻抚,也有波涛汹涌,而我们本次课的主题是波光粼粼。构图要注意水面占画面的大部,树的远近有区别,水平面要平直。总的说来,难度不大,但有两个点要提示,一是枯笔的应用,二是用白色的颜料,老师说是锌白。我只有水彩里配的白色,根本不好用,湿的时候是白色,但干后只是模糊的一片。我只好用留白液留出白色的地方。<br></h3> <h3>  事物都是由量变到质变。风景课的作业就完美地体现了这样一个过程,天空是从晴朗到多云再到阴雨,树木是从一颗树到树林、从绿树到枯木,而水面是从平静到微波再到波光粼粼直到惊涛骇浪。这是我较为喜欢的作业,有冲击力。海浪的刻画是重点,一是巨浪本身的刻画,要有亮部和暗部,既要表现浪涛卷起时的气势,也要有与石头撞击时的力度,把立体关系画好了,基本就ok了。容易出现问题的有两点,一是波涛的立体关系和形状;二是交接部分,既要体现波涛的形状,又不能简单地画实线削弱立体感。我喜欢画面的色彩和那种大浪卷起时的气势,画的过程十分轻松愉快。<br></h3> <h3>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慧的人懂得变通,仁义的人心境平和。智慧的人快乐,仁义的人长寿。智者之乐,就像流水一样,阅尽世间万物、悠然、淡泊。仁者之乐,就像大山一样,岿然矗立、崇高、安宁。关于山水与人性的理解恐怕孔子是最透彻的。我比较喜欢王观的诗:“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写得那么轻快甜美柔情。我们画了水,已是智者(笑),不妨再画山做仁者(乐)。可是,第一次的作业——平缓的山丘,我就画砸了。这幅画要画好有两点,一是山丘的远近,二是地面的透视关系和质感。山丘起伏有远有近,因为我可能加了太多的水,对水的控制出了问题,山丘的层次没有表现出来。因此山丘与地面的区分度不好,整个画面“不知所云”。<br></h3> <h3>  小时候生活在平原,想象中的山就是一座孤立的山峰,是一个较为标准的圆锥体。后来长大了,看到了真正的大山,才发现,原来群山耸立,层峦叠嶂,连绵不绝,同平原一样一眼望不到边。因为画上次作业的挫败,我好好总结了一番,决心要画好群山连绵这一主题。这幅画分三个区域,天空、群山和地面,天空有一些颜色变化即可,不可变化太多、色彩太重。大地有一些石头、草木等,画出体积感和明暗区别就好。群山是重点,要有远近山的变化,要有明暗的区别,还要有色彩的不同。因为我太想画好了,可能是用力过度,色彩用得太多了。不过我会安慰自己,秋天的山峦是色彩斑斓的,自然界就有这一款!<br></h3> <h3>  也许我们在做仁者的道路上还要走得更远,新的主题来了:崇山峻岭。为了更好地理解主题,我分析了群山连绵与崇山峻岭的区别,群山连绵强调的是山连山连绵不绝,而崇山峻岭强调的是高大而陡峭的山。这幅画大致有三个层次:远处的山,近处的山和眼前的山。远处的山和近处的山已画过,不再重复,重点说眼前的山。因为近在眼前,所以看得明明白白,所以细节刻画就很重要。要画出山峰的陡峭,近乎垂直的状态,崖壁上要有裂缝有风雨侵蚀的痕迹,当然也要按照光源位置的不同有明暗的变化。悬崖上的树木有色彩的变化和明暗的对比。我认为,只要区别开三个层次整个画面就不会太差。<br></h3> <h3>  古诗有云:“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一个“生”字用得特别高级。相类似的用法还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学古诗,用心去品一个字一个词会韵味无穷。深山民居就给人带来这样的感受,山深,林密,幽静,古朴,特别有那种远离喧嚣,清静无为的味道。这幅画难画的地方有二:一是民居,要有拙朴之感,还有一些年代感、历史感。因此在上色时要在注意明暗、透视等原理时,还要增加质感的塑造;二是石头砌成的围墙和台阶,要有立体感和居住很久的痕迹。虽然民居的结构并不是太严谨,但还是要注意透视关系。<br></h3> <h3>  最后一个作业是小镇街市,建筑风格和整体格调与上次作业形成明显对照。最关键的要抓住三点。一是透视关系,因为多个建筑连在一起,有房顶、屋沿、台阶,再加上道路,不注意就违背透视原理,画线稿时注意灭点要大致相当。二是人物的比例,没有学人物的专题,虽然只是画背影,但是还是要注意人物之间的比例,近大远小。三是色彩,主体是黄色,因为有房顶树木,还有人的衣服的色彩,使用时要注意,不要有过多过纯的色彩,那样会让画面显得太乱。<br></h3> <h3>  我把本专题起名叫“风景是大片”,可见我是非常重视非常喜欢的,但是由于自己学画时间不长、悟性不高,可能还承担不起大片的创作任务,所以整个表现不尽如人意,留下许多遗憾。好在自己也是愈挫愈勇,额外给自己加码,增加了许多其他的练习。<br></h3> <h5><font color="#b04fbb">喜欢画花花草草</font></h5> <h5><font color="#b04fbb">喜欢动物的狂放和温情</font></h5> <h5><font color="#b04fbb">来来来,学画海报</font></h5> <h5><font color="#b04fbb">人物也试一下</font></h5> <h5><font color="#b04fbb">风景是专题,是要下点功夫</font></h5> <h5><font color="#b04fbb">小小船呀小小船</font></h5> <h3></h3><h3>  两个月的风景专题学习下来也有不少的收获。首先要有不服输的勇气。前几次作业的挫败一度让自己很是崩溃,但是即使在失落的状态下,还是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多看多画,逐步增加自信,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其次要坚持不懈地练习。自从学习绘画以来,注意多观察多思考多练习,我形容自己的状态:脑子里满满的都是画面。电脑、手机里存储了大量的画作准备学习、临摹。正所谓“曲不离口,拳不离手”,长期的练习总会让自己对绘画有更多的理解,也会想着用更多的方法去表达。第三注意分析作品的特点,从构图到风格再到手法,这样会使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就能选择更加合适的画法去体现。 在矛盾纠结和恋恋不舍中结束了水彩画一年的专题学习,看着一幅幅出自自己之手的作品,满是自豪和得意。这是一年前想也不敢想的事情,自认为与音乐和绘画无缘、绝缘的我,竟然也拿起了画笔。虽然画得还很幼稚,但毕竟是质的飞跃。特别是一个小小的行动带给自己更多的启示。我们常说一个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人是有多元智能的。认识是这样,观念是这样,但从没有往自己身上对照,对自己早已形成了定势,就像唐僧给悟空划了圈一样,自己把自己框了起来,不敢越雷池半步。不等别人去否定,自己首先就投了反对票,否定了自己。大多数时间想的是,我该怎么做、我能怎么做,并不是我想做什么、我要做什么,为自己加持了许多的条条框框。通过学习绘画,让自己也明白了许多道理,对自己也有了不一样的认识。认识世界很难,认识他人很难,但最难的是认识自己、理解自己、相信自己。<br></h3><h3></h3> <h3></h3><h3></h3><h3></h3><h3>  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但似乎心里已加了前提,那就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要多学习以防止知识老化给职业生涯带来阻碍。至于另辟蹊径,就有句“人过三十不学艺”在等着呢。可能安身立命的技艺需要从小学习,需要童子功。但是社会的发展已不同以往,新的行业新的职业在不断涌现,更需要不断地去补充新的营养。即使是不为谋生,为了丰富生活也需要去学习更多的技艺。艺术的学习、艺术的熏陶,会让自己更有艺术的眼光和艺术的气质,会发现这个世界独特的美。 有人说:艺术让你真正成为人。认真体会,很有深意。艺术让人向善向美,在创造美、塑造美的过程中,也塑造了自己,是对人自身的塑造,让你成为希望成为的样子。<br></h3><h3></h3><h3></h3><h3></h3> <h5><font color="#ed2308">(全剧终,谢谢阅读)</font></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