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时光总是匆匆忙忙,就像一张泛黄褪色的旧照片,在年轮的边缘轻轻地流淌。明城墙,它承载着西安厚重的文化底蕴,与古城西安的苍桑,也见证了这一方土地的时代变迁。</p> <p> 长安,十三朝古都,在岁月的长河中苍桑更迭,在时代的变迁中屹立不倒,在这座流淌了干年文明的古城,依旧保留着勃发的姿态,留存着许多的名字,每一处地名都饱含着说不尽的故事,都透着西安古往今来的风韵。</p> <p> 从未有哪个朝代像长安这样絮絮不停地出现在传说之中,在“春风得意马蹄急"中听到过她的欢笑声,在“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中读懂了她的思念,在“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中看见她的惆怅,也从未有哪个王朝这样历史悠久,让文人墨客们一赞二唱三叹。</p> <p> 打开历史的典籍,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曾发生过一段惊叹又传奇的故事,让所有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随处都能找到谈资。 </p> <p> 西安古城墙上积绽下来的灰垢,手指抚摸过的城砖亲近而又厚重,经过时间的淬炼和打磨,地域强大的生命力被镌刻在骨子里,便携于血液中。</p> <p> 在明清的城墙里,藏着唐代的城门,宋代的门槛。那暗哑的马车一辆一辆的驶过,那明黄的旌旗随风飘扬,匆忙的离人游子留给我们的是一路渐行渐远模糊的背影。</p> <h3> 长安用一座城门,见证了千年的盛衰荣辱,一座含光门、半个长安城。</h3> <p class="ql-block"> 时光交梭流转,千年之后的今天,含光门依旧巍峨屹立,固若金汤,城门敞开,车辆行人穿梭其中。</p> <p> 含光门是唐长安皇城南墙偏西一处城门,最早修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也就是2003年西安市在西安城墙含光门遗址西侧新开的城门洞。</p> <p> 对于居住在此的人们来说,含光门,含光路的称呼早已习以为常。那么“含光"二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列子汤问》:"孔周曰:吾有三剑,一曰含光,祖之不可见,这之不知有。其所触也,泯然无际,经物而物不觉"。后以含光泛指利剑。故《易坤》言:"含万物而化光"。,体美冶容。"含光之门,取其美意,开城垣之通衢,览终南之翠色,迎八方来宾,纳九州风华。</p> <p> 据西安唐含光门遗址博物馆考证,"含"字在古汉语中意为包容、宽容。“光"则有明亮、宽广、深远之意。而在中国古代,“含光"两字连用时,则有"含弘光大"之意,如华色含光,所以,我们现可以将"含光"理解为包容宽大兼容之意。</p> <p> 含光门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公元582年,隋开皇二年,经过宇文恺、贺娄子两位设计师的周密设计,一座有84平方公里的城市破土动工了。</p> <p> 含光门作为隋唐长安城皇城南墙一道重要的城门,连接着外郭城和当时的政府工作区。隋唐两佧许多皇帝、文武官员、外国使节都曾经从这里通过。</p> <p> 这座城门的主要功能是接待外国使者,处理外交事务。东边有鸿胪寺卿,相当于今天的外交部,还有鸿胪驿馆,相当于今天的国宾钓鱼台。</p> <p> 想要进入长安面见大唐天子必须要经过含光门,且还要征得鸿胪寺大卿的许可,如此才能进入朝拜。据《明清西安词典》介绍,冰窖巷就在原唐代长安皇城内鸿胪客馆处,唐末改建新城后,才逐渐形成了居民坊巷。</p> <p> 含光门经过五代至北宋,一直沿用下来,直到元代才又重新封闭。到了明代重新修葺西安城墙,其遗址才被保存下来。1984年西安市整修西安城墙时,发现了唐含光门遗址。2008年,在其遗址上建成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如果历史要瞻仰和铭记,那么博物馆就是最好的载体。这些依赖于时间的脉络而重塑的空间,可以坐座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而含光门这座恢弘嶺峨的城墙下,有一处距离盛唐最近的地方,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p> <p> 这座鲜为人知的城门博物馆,也曾风光一时,也曾默默无闻。以古朴的岁月史呈现诉说那段辉煌时代的文明与睿智,以珍贵的文物见证着历史长河的时代变迁。</p> <p> 西安城墙的城门,每一扇有一道不完的历史。含光门最独具一格,这里隐藏着完整的唐代皇城城门遗址,当年城墙倒塌遗址露出了真容,地上车辙清哳可见,使人怀想这里曾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p> <h3> 修复后的遗址地,外观以城砖包裹与城墙一致,里面是框架结构的保护大厅,堪称藏在城墙肚子里的博物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