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编者按:</h3><h3> 金色的秋天正是旅游的好时光,到了我们这样的年龄,同学们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全球各地,边走边看边记,把旅途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留到以后慢慢看,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本期“春华秋实”,我们特邀请小宋同学撰写了一篇旅游美篇,作为专辑奉献给大家。</h3> <h1><div><span style="font-size: 20px;"><i><b><br></b></i></span></div><i><b> 英伦游——水上伯顿、莎翁故居</b></i></h1><h1><i><b></b></i> 宋文兰</h1><h3> 2019年6月24日中午我们从牛津大学驱车50公里前往英国最美乡村水上伯顿,下图中是快到目的地的沿途风光。</h3> <h3>科茨沃尔德” (Cotswolds),是因为林语堂那句流传甚广的话: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屋子安装有美国的水电煤气等管子,有个中国厨子,有个日本太太,再有个法国的情妇。其中的英国乡村,指的就是位于英格兰中部的科茨沃尔德。</h3><h3><br></h3> <h3>水上伯顿,位于英国中心地带的科茨沃尔德Cotswolds,也是泰晤士河的发源地,位于莎士比亚故居的南面,绵延的乡村风情与科茨沃尔德群山融合在一起。</h3> <h3>伯顿小镇声名远扬,名气也传到了中国,中央电视台也曾于2010年和2011年两次到水上伯顿拍摄记录片,将这风景如画的传奇小镇介绍给国人。</h3> <h3>车到停车场,我们跟着导游,穿过一条反Z字型的小巷,步行约五六分钟,便看到了泰晤士的源头 温德拉什河(Windrush River)。</h3> <h3>小镇历史十分悠久,在中古时期已经因羊毛相关的商业活动而发展,在此也曾出过不少名人。不过其虽然知名,却不是正式的行政区,亦不存在"郡"的称号。此地保有历代建筑,具有传统风格,并具有浓厚的英国小镇风味。</h3> <h3><h3>水上伯顿,被看做是科茨沃尔德的“水上威尼斯”,但相比意大利的威尼斯,这里可谓是迷你版+乡村气息+英国味道的另类水上威尼斯</h3></h3><h3></h3> <h3>蜜色小屋是Cotswolds地区的特色,在水上伯顿自然有很多这样的屋子</h3> <h3>浅浅窄窄的温德拉什河环绕小镇蜿蜒流淌,清澈见底的绿水能看到鱼儿游弋。河水从镇子中心的一座座超过200年历史的古老石桥缓缓穿行,两岸繁茂的树木带来浓浓的绿意,掩映着一幢幢用五彩鲜花装饰的百年石屋。</h3> <h3>水上伯顿的人家气质恬淡,自然景观和建筑融合得极好,花草随处可见。</h3> <h3>小镇上,古老沧桑的建筑前,边上停放着汽车,给人一种穿越感。</h3> <h3>都说没有去过英国的乡村,就不算到过英国。科茨沃尔德的水上伯顿就是英国乡村的代表。</h3> <h3>英格兰的水上伯顿和法国的普罗旺斯、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并称为欧洲最美的三大地区。有着“世界上最美丽的乡村”的美誉。</h3> <h3>清澈见底的温德拉什河(Windrush River)由西向东贯穿整个村庄,最终汇入泰晤士河,</h3> <h3>小镇河畔两岸绿村成荫,桥下游人络绎不绝,男女老少都尽情享受这悠然自得的风景。</h3> <h3>整个村落的五座都是超过几百年历史的石桥,石拱桥是用科茨沃尔德当地的石头建造的,静静躺在温德拉什河上。此地保有历代建筑,具有传统风格,并具有浓厚的英国小镇风味。,把公路与小镇连接起来。</h3> <h3>水上伯顿让人感到安静、安逸、安心的地方,坐在河边的长椅上,喂喂河中的野鸭,看看对面布满爬山虎的院墙,一段惬意的午后时光缓缓流过。</h3> <h3>5座桥中最古老的一座桥叫“The Mill Bridge”,位于温德拉什河最西面,建于1654年,距今已经有360多年的历史。</h3> <h3>我们在小镇的邮局里买了两张明信片,盖上邮戳带回家留着纪念。</h3> <h3>小镇的邮局也是蜜色外墙配上红色窗框和门框,路上老人牵着狗在小镇上闲庭漫步,协调的暖色系与和谐宁静的画面,会使人忘却人世间的一切烦恼,走进童话般的美好世界。</h3> <h3>离开水上伯顿驱车40公里前往斯特拉特福,沿途都是片片草坪尽显英伦风光。</h3> <h3>莎士比亚故居在英国的沃里克郡,爱文河上的斯特拉斯特福镇。这里环境优美,街道建筑有特色,著名的美国哈佛大学的创办人哈佛就是这里人</h3> <h3>车到小镇亨利街,首先迎接游客的是莎翁喜剧《皆大欢喜》中的小丑试金石夸张活泼的造型。 铜像的底座刻着小丑试金石语录:"傻子自以为聪明,但聪明人知道他自己是个傻子</h3> <h3>斯特拉福德在科茨沃尔德地区的北面,一个两万人口的小镇,因为莎翁的缘故,每年要接待游客150万。小镇虽然也有了一些现代化的设施,却还是保留了一些都铎时代的风貌。</h3> <h3>莎士比亚中心,莎士比亚出生地信托基金会作为独立的慈善机构,管理着位于斯特拉特福的五处莎士比亚故居。</h3> <h3>基金会外墙上的盾形标记是莎士比亚家族的族徽,仔细看中间横条是一支笔的图案。</h3> <h3>基金会的旁边这栋都铎时代的房子,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度过童年、青年时代及结婚生子的地方</h3> <h3>莎士比亚的父亲当年买下了这栋房子,一半居住,一半开设了皮具作坊。房子后面还有一个花园。因时间有限我们没有进去仔细参观</h3> <h3>图片中有烟囱的房子是“亨利之屋”,这条街叫亨利街,应该跟这座屋子的主人有关吧。</h3> <h3>离开故居沿亨利街向东行,沿街都是商铺。莎翁的名声带来了小镇的繁荣</h3> <h3>莎士比亚7岁到当地一所“文法学校”上学,6年后因父亲破产辍学回家,18岁时与大他8岁的安妮 · 海瑟薇结婚,婚后育有一女和一对龙凤胎。22岁到伦敦,在剧团里先后当杂役、演员、导演、编剧并成为剧团股东。在那里他创作了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1613年他49岁时封笔,回到故乡,3年后去世,葬在斯特拉福德的圣三一教堂。巧的是,他的生日和忌日是同一天:4月23日。巧的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跟他同一天去世。4月23日这一天注定不寻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这一天定为“世界读书日”。 </h3><h3>这是小镇上买莎士比亚纪念品的商店。</h3> <h3>一定有人会疑惑,以莎士比亚这样普通的经历,怎么会造就如此伟大的世界级文学大师?确实,怀疑莎士比亚身份的人有的是,其中包括马克 . 吐温、拜伦和狄更斯。凭莎士比亚的平民经历,他怎么写得出那么复杂的宫廷争斗内幕?他只上过六年学,怎么会成为语言大师(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出现过两万多个英语单词,其中一千多个还是他自创的)?他这样的文学大师为什么子女都是文盲?他的手稿为什么一部都没留下?他没去过意大利,为什么他作品中对意大利某地位置的描写竟然十分准确?他的遗嘱中为什么只涉及财产分配而没提到自己的伟大著作?</h3> <h3>但是,如果莎士比亚本人并不是那些伟大作品的创作者,那真正的作者又是谁呢?为什么作者要假托莎士比亚的名字发表呢?于是人们又提出了很多假设的作者,例如牛津伯爵德维尔、著名学者培根,甚至于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本人,更有人说是一个写作团体,但都没有确凿的证据,猜测而已。至于为什么不用真名发表,那是因为当时戏剧艺术地位低下,身为贵族的作者不能公开身份,这点似乎说得通。</h3> <h3>四百年来这样的争议始终没有中断过。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作为演员的莎士比亚是真实存在的,他确实是在斯特拉福德出生、成长,最后又回到了家乡并在家乡去世的,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的话:“看在上帝的份上,请不要移走我的坟墓,这样冲动的举动会招致诅咒,保护者会受到祝福”。也许莎士比亚在世时已经想到了什么。</h3> <h3>其实我们不必去管他真的作者是谁,就是想管也管不了。只要那些伟大的作品能流传于世就够了。到他的故乡游览,就姑且把他当成真正的文学大师好了。</h3><h3>图片中是小镇上老的糖果店。</h3> <h3>进去一看,糖果店里五颜六色的糖果琳琅满目、糖果香味扑鼻而来,马上买了一个糖果包带回去给女儿。</h3> <h3>在小镇上还有一家专为女王设计制作珠宝首饰的商店。</h3> <h3>伊丽莎白女王与菲利普亲王结婚时的戒指💍就是这家店铺设计的。</h3> <h3>商店里还有许多各式各样的名贵钟表</h3> <h3>走到高街十字路口,这一带银行多起来了。这边转角是劳埃德银行,英国四大私营银行之一。</h3> <h3>另一边是巴克莱银行,全球规模最大的银行及金融机构之一,是英国最古老的银行,有300多年的历史</h3> <h3>走到绵羊街口,一座老房子在面前,这是市政厅,其建筑历史可以追溯到1634年。</h3> <h3>它对面是老银行楼,现在属汇丰银行。</h3> <h3>从高街往南行,街名变成了教堂街。现在看到的是位于教堂街莎士比亚外孙女的故居,叫“纳什故居”,旁边莎士比亚住的房子叫新居(已毁),他在这儿度过了人生最后的三年时光。“纳什”是他外孙女婿的名字。</h3><h3><br></h3><h3>莎士比亚最后住的“新居”于18世纪初被毁,只留下地下室和水井。</h3> <h3>纳什故居旁的花园,门上有基金会的标志。</h3> <h3>纳什故居再往南是圣公会教堂,教堂街的名称大概也是因为这座教堂的存在吧</h3> <h3>此圣公会教堂早在1269年就已经存在了,当时圣公会的兄弟们在教区建造一座教堂,并为贫困的牧师们建立一所医院。</h3> <h3>一进门就听见教堂管风琴温和、纯厚的音乐声。</h3> <h3><br></h3><h3>窗子上的彩色玻璃画着宗教人物</h3> <h3>我们坐在教堂⛪️的椅子上歇歇脚、喝点水、仔仔细细的看着教堂的一切,来教堂的人也不多,大多数都是进来的人看一会儿就走的人</h3> <h3>在教堂的一角有一张桌子,上面放着一些书和印有文字的纸,桌子边上是一个大花盆,花盆边上有一个捐款箱子,人们可以把钱投入到箱子里,箱子的下半部写有CCTV的字,英文大意为:此建筑由CCTV经营。</h3> <h3>镇上的这座插着旗杆(有时候会挂美国国旗)的房子,是哈佛大学创始人约翰·哈佛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约翰·哈佛于1607年生于英国伦敦,1637年移民美国,1638年去世前将大量的遗产捐给了他所居住的查理斯镇镇上的学院,从此学院改名哈佛学院。查到的资料更是显示这属于哈佛家族的房产,但至于哈佛本人是否在这里居住过还有待考证。</h3> <h3>房子装修木条上刻有许多繁琐的花纹</h3> <h3>这是在1594年就有的老房子</h3> <h3>我们来到了雅芳河边的广场上,广场人少且开阔。广场上还有一些鸽子在觅食</h3> <h3>广场上最醒目的是带高塔的皇家莎士比亚剧院。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演出的剧目必须要先在此地上演,之后才可在伦敦环形剧场上演。</h3> <h3>雅芳河清澈明亮而又平静</h3> <h3>河对岸边上有块三角形绿地,被称为班克罗夫特花园,绿地中有莎士比亚塑像</h3> <h3>莎士比亚其实没有留下任何画像,后来看到的画像和塑像都是后人想象的。</h3> <h3>莎翁塑像四周还有四座莎士比亚剧作中的人物塑像。</h3><h3><br></h3><h3>这是哈姆雷特,手持好友约里克的骷髅沉思,表情凝重,代表哲学剧;</h3> <h3>哈尔王子手举王冠,急于继位的样子,代表历史剧;</h3> <h3>福斯塔夫,浑身喜感,代表喜剧</h3> <h3>麦克白夫人,一个残忍恶毒的女人,悲剧产生的源头。代表悲剧。</h3> <h3>在小镇的一个十字路口,有哥特式风格的钟塔,钟面上显示4:40分即我们当时下午在那里的时间。</h3> <h3>参观完莎士比亚故居后,我们回到原来的下车点。看到路边上电话亭、邮筒📮的边上停了一辆红色邮政车</h3> <h3>下来了一位穿红衣服的邮政人员开邮箱。</h3> <h3>仔细看红的邮政车上有皇冠,说明这是皇家邮政公司的。</h3> <h3>英国皇家电话亭、皇家邮政筒、皇家邮政车、邮政人员为皇家邮政服务,几百年来英国大部分民众为了生存一直都在为英国皇家打工直至今日。我们在莎士比亚故居看到了四红比在伦敦看到的三红(红色电话亭、红色邮政筒、红色双层巴士)多一红。皇家产业遍布英国的每一个角落。</h3><h3><br></h3> <h3>告别了莎翁喜剧《皆大欢喜》中小丑试金石的塑像,我们结束了这一天的旅游</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