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五台,我们在路上(下)

在路上

<h3><font color="#010101">&nbsp; 夕阳渐渐隐没在远山之下,山寺恢复了应有的宁静。农历八月十六的夜晚,万籁俱寂,山风拂面,一轮圆月静静地挂在远方的天际,皎洁而明亮,寺院电子播放机中轻声播放着佛歌,周围宁静而恬然,能在海拔2700多米的高山寺院渡过这样一个特别的夜晚,让人难忘而留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初秋的五台山非常凉爽,挂单的同伴和驴友已经盖着棉被安然入眠,而我却迟迟难以入睡。朝台第一天将近29公里的徒步强度已经给了过于自信的我们一个下马威,我和同行的夫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过劳表现,感到体力有所透支。在和其他同伴商量第二天的计划时,年轻又体力充沛的队友yf和bg尽管也略显疲态,但仍信心满满,表示按照计划继续第二天的行程毫无悬念,我却对此信心不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根据朝台第一天后半程的表现,我不得不考虑准备第二天的备选方案。如何让体力充足者不扫兴,让体力不支者不勉强,只能做好两手准备。明天能走则继续,否则全体登顶中台后兵分两路,一路继续完成朝台,另一路从中台下撤吉祥寺。为了万无一失,我戴上头灯攀爬到寺院外边较高的有移动信号处,就这一计划的可行性通过微信向我熟识的驴友秋风兄弟进行了咨询,他又帮我联系了金阁寺附近大南庄的农家老板秀云,几通电话打过,得到了他们的鼎力相助,几个下撤方案都得到落实,忐忑不安的心才稍稍落地。返回挂单处休息时已过了夜深人静的午夜时分了,这时惊奇地发现刚刚还空无一人的寺院里来了一群不速之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七八匹散放的马趁着夜色结伴来到了不设围墙的寺院,是袅袅的佛音吸引了它们还是草甸上风凉也想来“挂单”不得而知。总之这里草甸与山寺融为一体,寺院对南来北往的香客和驴友提供帮助,对生活在草甸上的这些生灵也同样允许来去自由。可惜当时外面漆黑光线不佳,出屋时又没带相机,未能拍下它们自由自在的身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第二天清晨,六点不到,我们便起床收拾妥当,这是前一晚上休息前的约定,无论什么情况,早晨都要提前出发,将时间尽量往前赶,根据情况再做打算。令人欣慰的是,经过一夜的休整,大家的体力都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就连昨天体力不支的我和夫人也满血复活,感觉可以继续剩下的行程,大家暗自欢喜,感谢菩萨保佑,感谢这块风水宝地赐给我们足够的力量。整装出发时,初升的太阳刚刚越过远处中台的台顶,美丽的朝霞总是给人以无限美好的遐想和蓬勃向上的力量,我们迎着朝霞出发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我们没有沿着去往中台蜿蜒曲折的大道前行,而是选择了一条驴友们在草甸子上踩出的小道开始爬升,这条路从西台到中台基本是条直线,虽然上升坡度稍大但比大道更为便捷,走在上面也更加舒适。上升中回望西台,红色的法雷寺建筑群在初升太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格外耀眼,曾经感觉高高耸立的汉白玉西台牌坊已被我们踩在脚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如果说昨天傍晚日照金山的美景稍纵即逝是个遗憾,那么今天的初阳高照同样十分精彩,昨天从南台一路走来,脚下的草甸子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从南台上山时,脚下的草甸还是一片碧绿,到这里草甸已经明显枯黄了。阳光照在草甸子上呈现出一片令人舒服的暖黄,大片草甸伸展开来,更显台地的广袤、厚重和沧桑。这个季节,这个地方,五台草甸展现的是一种特殊的金黄美,一种高亢的美,一种精美绝伦的美。这种感觉,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有所体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从西来寺到西台垭口,再到中台台顶,先爬升,后平移,再爬升,海拔变化不过二三百米,爬升幅度很小,加上早晨神清气爽,精力充沛,不大一会儿,我们便爬升到了中台顶的平台上,第一印象就是到了一个一望无际的高山草原,中台的面积太大了。同时明显感到风力加大,气温有所下降,所穿冲锋衣上的帽子这时候派上了用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在接近中台台顶的一根缠绕经幡的石柱处时,碰到两个昨天晚上在中台挂单休息,今天早上出发前往西台、南台走逆穿路线的驴友,我请求他们用我的相机以广袤的台顶黄色草甸为背景,给我们这个小团队拍了一张合影,由于他们衣服裹得很严,一开始并未发现他们的特征,等拍照完毕向他们表示谢意时,才发现对方是两个外国朋友。五台山的影响力举世瞩目,在朝台路上遇到外国友人也不足为奇。</font></h3> &nbsp; 这里就是海拔仅次于北台的中台,又称翠岩峰,台顶海拔2894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比较有趣的是:中台顶远看非常平整,真正走在上面时,才发现脚下是一个个长着草皮的小鼓包,鼓包是由石头和石面的苔藓草皮组成,在阳光照射下,犹如大海中的浪花,又像一个平面上鼓起的气泡。一眼望去,这种特别的草皮鼓包一个连接一个,蔚为壮观。这就是人们所称的“龙翻石”,关于“龙翻石”还有一个流传已久的传说。<br><br><br> <h3><font color="#010101">&nbsp; 登上中台顶,一个直观的印象就是这个台顶的面积非常大,似乎是所登几个台顶面积最大的一个,上面的建筑群也非常宏伟而且仍在继续建设中。台顶的这块标志石是登上中台游客留影的好地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台顶的演教寺建筑群,为走过的几个台顶上规模最大的,也是最为富丽堂皇的,多为近年新建或者重修,整个建筑群气势宏伟,金碧辉煌,甚是壮观,寺内的正殿供奉儒童文殊 菩萨。在演教寺西南设有一个文殊说法台,台中有一汉白玉讲台。在说法台前还有一座祈光塔。为明朝建筑,也是五台山著名的灵迹之一。四角各有小塔,象征东西南北中五台。围绕演教寺的周围矗立着几个现代化的塔吊,一些附属设施仍在建设中,可以想象,不久的将来这些工程竣工后,中台的规模将更加扩大。</font></h3> &nbsp; 史料记载:中台是东南西北四座台顶的中心,是其余四座台的发脉之祖,是诸多河流的发源之地。古有 “东台看日出,西台赏明月,南台观山花,北台望雪景,站在中台顶,伸手摸星星”的神奇意境。<br> <h3><font color="#010101">&nbsp; 在中台顶可以俯瞰山谷中的台怀镇寺庙群,有如低头欣赏盆景艺术,妙趣横生。转换一个视角,又是一派草场风光,群山叠嶂,旷野广袤,土质的公路和驴友踩出的小道逶迤盘山而上,如镶嵌在一大块宝石之上的玉带。此时东南方向有一片祥云正在五台上空徘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因为我们到达的较早,中台演教寺内的游人并不是很多,许多在中台挂单的驴友刚刚准备出发。我们也在参观演教寺后在寺内大殿背风处稍做休息,吃过自带的路餐,补充了一些热水。在与路遇一对驴友夫妇的交流中,得知了去往北台的路线和强度,也正是通过与这些驴友的交流,对余下的行程有了更加合理的判断和估计,消除了一些顾虑,更加增强了继续走下去的信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上午8:40分,我们从中台出发,前往本次朝台行程中海拔最高的一座台顶—北台。视觉上看,北台虽然比中台要高,但距离并不是很遥远,从中台一眼就可以望到北台的台顶,这样从视觉和心理上就没有了第一天从南台到西台的阴影,视觉的第一感受和路遇驴友的介绍给我们增强了不小的信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走在从中台去往北台的路上,眼前仍是苍黄一片,风景依然很美。这种辽阔的美几乎一直伴随着今天的全程。脑海中突然涌现出毛泽东主席《沁园春.长沙》中的一句诗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从中台前往北台大约6公里的路程有2.5公里的下降,海拔也从2893米下降到大约2500多米。连续两天的高强度徒步,使我本来就有微恙的膝关节开始疼痛,平路和上坡时没有不适,下坡时用上双杖支撑仍然疼痛难忍,不得不放慢速度,即使队友帮我背上随身携带的登山包减轻对膝盖的压力,速度仍然无法提高,渐渐地我走到了队伍的最后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澡浴池是五台山从中台到北台的一个中转站,也是一处佛教道场,修建有澡浴池寺。相传这里为文殊菩萨洗澡的地方。古时这里有一处泉眼,长流不断,现泉眼依存,但水流已有所减小。古迹尚存有文殊菩萨的脚印石刻。我们路过澡浴池时,这里的台地上堆放着不少建筑材料,特别是半米见方的粗大木料更是扎眼,可以看得出,这里也正在进行修缮扩建,而且规模不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此次朝台我们有幸偶遇一支由十几人组成的从北京来朝台的户外队伍,并在两天的朝台路上数次相遇,由此也相伴共行了很长一段路程。户外驴友是一家,虽然是头次见面,但共同的兴趣爱好使彼此并不陌生。队友yf与北京户外队伍的收队相谈甚欢。这只队伍有个非常霸气的名字—战狼突击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经过连续攀爬,12::20分,经过连续两个白天,历时18个小时,上上下下徒步39公里以后,我们登上了素有”华北屋脊”之称的五台山北台叶斗峰,这里海拔3058米。自从爱上户外运动以来,登顶北台一直是我的愿望,这个愿望虽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多么大的难事,但种种原因使然,一直到我年过半百又五年的今天才迟迟得以实现,多少有点儿小小的激动。既往登山过程中只拍风景很少自己留影的我决定在这里留个纪念,于是请队友为我和夫人留下了上面这张照片。有图有真相,咱登不上世界屋脊,但至少登上过华北屋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海拔三千零五十八米的北台叶斗峰,是五台山诸峰中的最高峰,也是华北地区的最高点。这里是总览台怀腹地风光的最佳位置。台顶的灵应寺创建于隋代,供奉无垢文殊菩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也是登高节,当地百姓有到北台灵应寺南门放“乐马”的风俗,即将红、黄、白、蓝、绿五色纸,剪成小方块,印上马拖元宝的图案,在寺庙南门外将这些纸块,抛向空中,使纸块借着风力飞起来,寄托对自己和家人美好的祝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灵应寺前有着年代烙印的大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北台顶的龙王殿,传说供奉的是五爷的真身,而台怀镇五爷庙中的五爷就是因为人们来北台顶朝拜不便而从这里请下去的。民间传说,五爷庙很灵验,因此,五爷庙和这里的龙王殿都是五台山香火十分旺盛的地方。</font></h3> &nbsp; 在龙王殿东、是北台顶的一大灵迹隐峰塔,是为纪念唐代高僧隐峰禅师而建的。隐峰禅师,俗姓邓,今福建省邵武人,唐代著名高僧,经常冬居衡岳,夏处清凉,其圆寂后,后人将其火化,并取之舍利,在北台顶建塔藏之,故而塔名隐峰,这座小塔精工细作,质感较强,是僧俗临顶必至之处。<br>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高海拔的北台气温确实很低,厚厚的衣服穿在身上爬山也没有感觉到热,在台顶参观的过程中甚至有些偏冷。灵应寺里的僧人已经穿上了厚厚的棉衣。在我们离开北台三天后,北台已经下了今年能够存留住的第一场雪,这里已经变成了白雪皑皑的冰雪世界。未登北台之前,还曾担心自己会有轻度的高原反应,但这种现象始终没有出现。</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下撤北台前,再次碰上了北京的战狼先锋队,他们的队旗很有特点。队旗上上的座右铭“健康、快乐、团结、青春、在路上”说出了爱好户外运动的人们的心里话,我们这个临时拼凑的团队也借他们的队旗合影一张,虽然对于我来说,55岁的青春有些勉强,但我更寄希望于55岁仍然在青春的路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下午1点,我们开始从北台下撤,奔向下一个目的地鸿门岩。在距离北台将近5公里处的下方有一座“华北屋脊”牌坊。但这里实际并不是华北屋脊的最高处,只能广义地理解为这一片区域为华北屋脊,而牌坊处只是华北屋脊的起始处,即屋檐处,真正的屋脊是我们刚刚登临的叶斗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北台到鸿门岩大约10公里,大路、小路、侧切路频繁交替,虽然偶有上下,但大的趋势仍然是下降,基本没有什么强度,这一段自然风光依然无限,只是时间关系,我们无法仔细驻足欣赏,只能偶尔举起相机拍张照片。我的膝盖疼痛没有减轻,行进速度仍然较慢,渐渐地离队友越来越远。后面北京战狼先锋队的队员们也逐渐超越了我,匆匆去追赶他们的大部队去了。他们今天的目标就是鸿门岩,然后包车到五台山火车站乘坐火车回京。我们后面的路程比他们也不轻松,因为我们的自驾车辆还远在离鸿门岩90公里远的南台金灯寺山门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远处的东台望海峰已清晰可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走在北台通往东台的山脊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从台怀镇通向北台和东台的两条公路,远处公路的交汇处,就是台怀镇,那里密集分布着几十座佛教寺院,也是这个佛教圣地的中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草甸之上无处不现的骏马,给这块神圣的土地增添了更多的生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再遇一群散放的马匹在草甸上吃草,远处道路的尽头所看到的建筑就是北台和东台山脊垭口所在的鸿门岩。鸿门岩又名华岩岭。本是山西省繁峙县的一个山岭,因位于繁峙与五台的交界处,又是前往东台、北台的必经之路,大部分人更愿意认为鸿门岩也是五台山的一部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下午3:30分,我和夫人下撤至鸿门岩,先行到达的两位队友已经在东台牌坊处休息等候。时间关系,从北台下撤前,我们已经商定,虽然东台离鸿门岩只有短短的1.8公里,上升高度也只有三四百米,往返只不过需要40多分钟,但因为我们今天还要返回300多公里以外的河北省会石家庄,我们将放弃登顶东台,为这次活动留点儿遗憾,也为今后的朝台活动留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yf已经事先联系好了包车,本地王姓师傅将驾车把我们从鸿门岩送往90公里外的金灯寺停车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包车经过台怀镇前往金灯寺的路上,望着近在咫尺的东台望海峰,环顾台怀镇周围延绵起伏的五台群山,一行人意犹未尽。看着手机上用六只脚记录下的这次登山的C字形轨迹,yf说出了我的心里话,有机会一定要围着五台山画个圆圈。他说的画圆,就是以鸿门岩为起点,环绕五台来一次完整的顺时针闭环大朝台,最后再回到鸿门岩,完成徒步70公里的山野挑战。</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h3>&nbsp; 当我们从金灯寺驾驶自己的车辆踏上归途的时候,时间已经指向了晚上的8点。这次的朝台活动也宣告结束,两天在山野里徒步17个多小时,行程49公里,累计上升2048米,累计下降940米。可以说有收获也有遗憾,有惊喜也有悬念。这篇匆匆完成的游记也很仓促,只不过是通过图文的形式记录下印象较为深刻的东西,展示的图片也只是此行400多张照片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细节和故事无法一一讲述。细节上风景和过程记录更多一些,人文和历史交代较少,还请各位不同爱好的看官海涵。</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曾经看过一位网友的文章,也很赞成他的观点,那就是:我们可以不信佛,但必须要有佛性。我们敬重佛,但我们不迷信佛。</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所以说,信佛和佛性是两码事,朝台不是单纯的烧香拜佛,经过一次大朝台也成不了佛,我们只是在朝台的过程中饱览祖国山河风光,在不断的行走中发现美欣赏美记录美,同时强健自己的身体,挑战自己的极限,开阔自己的胸怀,磨炼自己的心智,让自己心胸更豁达,心态更宽容,意志更坚韧,让自己的心能容更多的人,能装更多的事。如果说和佛有缘的话,那佛就是我们自己、就是大众,就是芸芸众生中存在着的一切美好的人和事。努力去追求美好善良正直的东西,这就是我们追求的佛性。</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