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19年9月25日下午2:30,语文组全体教师在会议室进行了本学期第二次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邓文杰主任主持,她宣布语文组微讲座正式开讲。此次微讲座的主题是“从‘教课文’到‘教语文’”。</p> <p> 在进入讲座学习之前,语文组组长常硕老师,针对外出参加语文培训及相关学习活动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外出学习应准时,做到高质量学习。2.可下载“出口成章”APP辅助语文教学。3.将“群文导写”融入自己的教学。</p> <p> 接着正式进入本次讲座学习。首先,邓主任以《玲玲的画》和《将相和》为例,启发大家思考:根据“故事的启示”和“人物的品质”来组织教学,究竟是不是在教语文。要转向“教语文”,必须先研究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依据语文课程性质来“教语文”,应该以课文为例子,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接着,邓主任别出心裁地以“比一比”的形式,让老师分辨哪种教学目标的表述是“教语文”的表述,与会的老师们积极思考,发表了各自的看法。邓主任接下来强调要防止“二元对立”的思想,“教语文”不代表摒弃理解课文,语用与积累、理解、品读是相辅相成的。”</p><p><br></p> <p> 随后,基于吴忠豪教授的观点,邓主任带领大家一起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注意什么。首先要依据语文课程的性质精选教学内容,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要突出重点,要把握学生的年段目标,要针对课文的主要特点,要处理好基础性和发展性要求。邓主任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对这四条原则进行了细致的阐述。</p> <p> 探讨了“教什么”的问题后,接下来聚焦到“怎么教”的问题,那就是要在实践中积累语言经验。邓主任以课文《白鹭》《将相和》为例,以自己的课堂教学为基础,讲述了如何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主动积累有新鲜感的语词、找寻作者语言与学生语言之间的差异。最后,邓主任总结本次讲座的关键词是:语用、积累、品读、实践。关键句是:在品读中总结方法,在实践中运用方法;多积累,多思考,勤实践;精选内容,细化方法,一课一得。</p> <p> “如果方向不对,教得再多也是无用功,倘若方向对了,教得再少也弥足珍贵。”本次讲座的意义在于帮助老师们认清语文教改的方向。在教研会的尾声,各位老师围绕此次讲座内容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p> <p> 此次活动,大家意犹未尽,收获满满,期待下一次语文组精彩活动的呈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