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莫高窟,欢乐在月牙泉 (西北旅游七)

顾老师新号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01敦煌市</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跟随今图旅游团我们来到了敦煌市。敦煌市隶属甘肃省酒泉市,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甘、青、新三省(区)交汇处,东经92°13′至95°30′,北纬39°40′至41°40′。敦煌市属典型的暖温带干旱性气候,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人口19.03 万人。拥有莫高窟、玉门关、悬泉置遗址、鸣沙山•月牙泉、阳关和雅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等。敦煌因曾经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1949年10月7日成立敦煌县人民政府,属酒泉分区;1955年10月敦煌县属张掖专区;1961年恢复酒泉地区,敦煌县仍属酒泉地区;1987年9月28日改为县级市;2002年敦煌市属甘肃省直辖,酒泉市代管。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 欧洲的交通要道—— 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2012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8年7月30日,中国信息化研究与促进网、国衡智慧城市科技研究院联合公布2017-2018年度升优秀的智慧城市,卫生先进城市,美丽敦煌在前进。</h1> <h1>我们居住的大酒店…飞天大酒店。酒店大气豪华,条件很好。在这里我们要住二个晚上。明天要去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h1> <h1>敦煌市面整洁,干净。道路两旁古树很参天,排列整齐,绿荫成行。街道人不多。到处宣传广告,电线杆子,路灯都是以敦煌飞天形状精制艺术品。各家街道人少不显得拥挤。</h1> <h1>我们旅游用餐饭店。是敦煌有名气大饭店。</h1> <h1>这是我们在用餐。</h1> <h1>这里有驴肉,也许是大漠酒店招牌菜。</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02莫高窟</h1><h1>从西汉时期,在河西走廊就设有"四郡″,即: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和敦煌郡。</h1><h1>莫高窟,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俗称千佛洞,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h1><h1>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h1><h1>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h1> <h1>千年等一回。来莫高窟照个相,留个纪念。这是我们的心意。</h1> <h1>九层楼</h1><h3></h3><h1>九层楼是莫高窟最高的建筑,人们习惯上称“大佛殿”,也是莫高窟的第96窟。</h1><h1>九层楼高45米,依山崖而建,位置在莫高窟上寺石窟群的正中,里边供奉的是世界最大的室内盘腿而坐的泥胎弥勒菩萨的造像。这座大佛记载的修建年代为唐朝年间,所以弥勒菩萨的造像非常丰盈圆润,典型的唐代风格。据说当时武则天当政,为了让巩固自己的帝位,就对民间宣扬自己是弥勒菩萨的化身,所以当时的造像我们如今看起来还能发现有很多女性特征,这就是当时时代背景所影响的。</h1><h1>九层楼前后经历了几次重建。从最初只有两层,一直到了民国时期才改建成了九层。而现在看到的红色飞檐的雄伟建筑,又是后来1986年由敦煌研究院重新加固维修的。</h1> <h1>在最大石窟在最大石窟前留影“九城楼”</h1> <h1>有些石窟还没有开放,不知道啥原因。好像正在维修,研究或是有其他意义。</h1> <h1>概况 莫高窟位于今甘肃省 敦煌市中心东南25千米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以后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诸朝代均有凿建,在唐代达到顶峰,洞窟达1000余。现存洞窟492个,彩塑2400多身,壁画4.5万余平方米,唐宋木构窟檐5座,为中国石窟之规模最大者。</h1> <h1>建筑 莫高窟窟形形制主要有3类:</h1><h1>① 印度僧房式禅窟。系传自西域的印度佛教石窟窟形 , 平面呈长方形或甬道形,主室有壁画和塑像,两侧排列2~4个小禅室,为僧侣坐禅之处。</h1><h1>②塔庙式中心柱窟。此类窟形具有敦煌本地特征,洞窟平面呈长方形,前厅有仿殿堂的人字坡屋顶,后为中心柱 ,柱四面开1~2龛,有的南北壁塑出阙形龛。</h1><h1>③覆顶殿堂窟 。平面呈方形覆斗顶,正壁或三壁开龛,为便于善男信女的顶礼膜拜与祈祷之用,窟内活动空间有所扩大。莫高窟在古代许多洞窟前都建有木构建筑,因时代久远及其他原因,今仅存5座唐宋时的木构窟檐 ,其梁柱斗、门窗栏楯均存有当时建筑的特征与风韵。另外,在莫高窟的历代壁画中,还描绘有各种类型的建筑图像,如楼殿台阁、寺院坛塔、城池关隘、宅院草庐、梯架桥梁等,描绘细致,结构真实,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珍贵资料。</h1> <h1>这里看石窟主要看外面结构。</h1> <h1>这里建筑融合当时国内庙宇建筑风格,融入印度僧房建筑风格,融入了西方殿堂式建筑风格。因为敦煌当时是古丝绸之路上东西方聚集交汇点,因此人们信仰,文化融合在一起。这也是敦煌石窟的特色。</h1> <h1>这是敦煌石窟的典型代表壁画“飞天”原型。</h1><h1>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敦煌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它不是一位神。它是乾闼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乾闼婆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间神,紧那罗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乐神。乾闼婆和紧那罗原来是印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神话传说中说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的夫妻。后来被佛教吸收,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神。</h1><h1>这是早期飞天壁画。</h1> <h1>彩塑 莫高窟因属砾岩,不宜雕刻,因此洞窟内的主体造像为彩塑。彩塑为石胎或木芯,分圆雕、浮雕、影塑等形式,约3000余尊,最高者达30米 ,最小者仅 10 余厘米,约1400余尊彩塑保存完好,其余多为后世重塑或妆銮。隋唐以前的塑像(包括北凉、北魏、西魏、北周等朝代)以弥勒像、释迦多宝并坐像、说法像、禅定像、思惟像以及佛传故事中的苦修、降魔、成道、说法等为主,其组成形式,一般为一佛二菩萨,飞天、千佛则以拓模影塑做出;其造型由西域式,即犍陀罗风格的圆脸、直鼻、体壮,半裸披巾,衣纹密集 ,向秀骨清像、褒衣博带,具有中原士大夫风貌的风格转变 。隋唐时代,塑像进入极盛期,造像有三世佛、三身佛、七世佛、弥勒佛、阿弥陀佛、释迦牟尼、观音、势至、阿难、迦叶、天王、金刚力士、供养菩萨及高僧像等。塑像造型已趋于写实,面相丰满圆润,比例适度,姿态优美,神情庄静 ,具有时代特征。此时的佛像庄严仁慈,天王威武睿智,金刚力士威武有力,而菩萨已呈女性化和世俗化。</h1> <h1>这就是典型彩塑</h1> <h1>这也是彩塑</h1> <h1>这里可以看看屋里整体结构</h1><h1>覆顶殿堂窟</h1> <h1>双人飞天一般是敦煌晚期作品。</h1><h1>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敦煌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它不是一位神。它是乾闼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乾闼婆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间神,紧那罗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乐神。乾闼婆和紧那罗原来是印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神话传说中说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的夫妻。后来被佛教吸收,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神。</h1><h1>也可以称为歌神与舞神。</h1> <h1>壁画 年代分期大体同于彩塑,其题材主要有:</h1><h1>①佛像。</h1><h1>②佛经故事 。</h1><h1>③传统神话题材。</h1><h1>④经变题材。</h1><h1>⑤佛教史迹。</h1><h1>⑥供养人。</h1><h1>⑦装饰图案。</h1> <h3>这是西游记中的玄奘去西域取经故事。</h3> <h1>这种建筑风格是西方殿堂式建筑。</h1> <h1>莫高窟的壁画在内容上虽是表现佛教教义,但却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所属时代的社会风貌,如生产劳动、文化活动、风俗习惯、政治军事及中外交往等等,从而具有更为广泛而深远的意义。</h1> <h1>敦煌石窟壁画有着千年历史,点击进入可以视频观看。</h1> <h1>发现与保护 莫高窟自前秦建元二年(366)始凿至元,历代相继修建开凿,明代曾一度荒废 , 清初又为人们所注意,清中期起陆续见于学者的著述之中。光绪二十六年(1900)道士王圆箓发现藏有4万余件古代写经、文书 、文物等的“ 藏经洞”,使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在20世纪初期,莫高窟中的写经、文书、绘(绣)的佛画及壁画、彩塑等大量珍贵文物,曾多次遭到英国、法国、日本、美国、俄国等国人的盗窃与掠夺,使莫高窟的文物遭到极大的破坏和损失,至今这些被盗文物仍分别藏在上述国家的博物馆中。莫高窟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03月牙泉</h1> <h1>鸣沙山-月牙泉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这里曾经是中西文化名流荟萃之地,自古以来便以其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 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无论从山顶鸟瞰,还是泉边畅游,都会骋怀神往,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由于彼此之间的取精用宏,相互交融,创造了世界瞩目的“敦煌文化”,为人类留下了众多的文化瑰宝。近年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当地政府地对风景区采取了各种建设和保护措施,使其面貌大为改观,同时还开展了沙疗、滑沙、滑翔跳伞,骑驼遨游等沙漠娱乐项目,使游人趣味盎然,络绎不绝。</h1><h1>一、沙漠绿洲-月牙泉</h1><h1>月牙泉全景</h1><h1>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形似一弯新月,古称“沙井”,又名“药泉”,面积0.88公顷,平均水深3米左右,长约300余米,宽约50米,被鸣沙山四周环抱,泉边白杨林立,泉内游鱼嬉戏,水质清澈甘甜,千百年来不为四周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堪称天下沙漠第一泉。</h1> <h1>鸣沙山的骆驼队伍。每五头骆驼🐫为一组。有一个牵引师傅保护前行。</h1> <h1>刚刚出发队伍。</h1> <h1>鸣沙山气候干燥,沙海无风,天气极热,太阳高照。骑在骆驼🐫上一字排开,驼铃声声,清脆悦耳,似乎好像把人们带到几千年前的古丝绸之路。</h1> <h1>一字型骆驼🐫队伍。在茫茫沙海中慢慢前行。真是富有诗情画意。</h1> <h1>胜利归来骆驼🐫队伍。</h1> <h1>向沙海前进。</h1> <h1>终点🏁到了。骆驼🐫要跪下来,人才能离开骆驼。</h1> <h1>远看骆驼队伍在沙山面前显得那么渺小。高高沙山,弯弯曲曲由分明的沙脊把沙山分成阴阳面,看上去那么雄伟壮观。</h1> <h1>这是沙山登山运动。是在登山索道的作用下才可以等到沙山顶上。离开索定很难登上去。所以人们要一个挨着一个排队向上攀登。离开索道就上一步,退两步,怕是等不上去吧!</h1> <h1>鸣沙山留影</h1> <h1>广袤无垠沙海,流线型沙丘,给人感觉到了另个世界。</h1> <h1>师生在沙山顶留影</h1> <h1>尽管登沙山很困,我终于登顶成功。站在沙山山顶,极目远眺,沙丘如海,波涛汹涌,一个连一个沙丘,一眼望去无边无际。山高人为峰。</h1> <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月牙泉</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位于月牙泉风景区,古称沙井,俗名药泉,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5公里鸣沙山北麓。</span></h3><h1>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1994年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h1> <h1>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一度讹传渥洼池,清代正名月牙泉。面积13.2亩,平均水深4.2米。水质甘冽,澄清如镜。流沙与泉水之间仅数十米。但虽遇烈风而泉不被流沙所掩没,地处戈壁而泉水不浊不涸。这种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独特地貌,确为“天下奇观”。</h1> <h1>月牙泉</h1><h1> 月牙泉位于月牙泉风景区,古称沙井,俗名药泉,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5公里鸣沙山北麓。</h1><h1>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1994年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h1> <h1>远眺鸣沙山月牙泉,像不像月牙,真的好像。天山有过个太阳,地上有个月亮🌙。</h1> <h1>月牙形的清泉,泉水湛蓝,如翡翠般镶嵌在金子般的沙丘上。泉边芦苇茂密,微风起伏,碧波荡漾,水映沙山,颇为奇观。对于月牙泉千年遇烈风而不为沙掩盖的不解之谜,有许多说法。有人认为,这一带可能是原党河河湾,是敦煌绿洲的一部分,由于沙丘移动,水道变化,遂成为单独的水体。因为地势低,渗流在地下的水不断向泉内补充,使之涓流不息,天旱不涸。这种解释似可看作是月牙泉没有消失的一个原因,但却无法说明为何飞沙不落月牙泉。</h1> <h1>月牙楼观景</h1> <h1>这种鸣沙山在光线作用下显得那么美丽。这里有月牙泉芦苇,月牙亭搂,鸣沙山沙山线条,构成鸣沙山月牙泉特色美景。</h1> <h3>结束语</h3><h3> 《赏飞天》 <br></h3><h3>莫高窟壁赏飞天,十代朝廷越千年!<br></h3><h3>乐舞飞神遨太空,盛世风流有醉仙!</h3><h3> 故人已随黄沙去 大漠孤烟何处见!</h3><h3>雄关漫道如蛛网 万里神州换人间!</h3><h3> 老顾</h3>